談談郭店簡《六德》“人道竭止”
(首發)
四不更
郭店簡《六德》簡23—26🐕🦺,有一段講所謂“六職”“六位”的內容:
古(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客(各)行其戠(職)🧑🏿✈️,而亡繇(由)迮(作)也。[1]雚(觀)者(諸)
(詩)、箸(書)則亦才(在)壴(矣);雚(觀)者(諸)豊(禮)、樂則亦才(在)壴(矣);雚(觀)者(諸)易、春秋則亦才(在)壴(矣)🙍🏽。新(親)此多也,
(密)此多,
(美)此多也。
_杗止
🦻🏼。
此段最後有表示一章結束的墨塊,故在“止”字後斷句並無爭議🍇。“美此多也”之後,墨塊之前的內容,《郭店楚墓竹簡》釋文作“(道)杗止”,注釋引裘按說:
疑“道杗”即以上一篇的篇名🙀8️⃣,“止”即此篇至此完了之意。“杗”也有可能當釋“柞”或“枼”3️⃣❤️,待考✋🏿。[2]
“”讀爲“道”本無問題。郭店簡中以“
”表示確鑿的{道}的情況除《六德》外,還見於《老子》甲、《忠信之道》、《性自命出》、《語叢一》、《語叢三》等篇。[3]不過,呂浩最早指出“
”字下有一較爲模糊的短橫,應該表示重文符或合文符,[4]這是郭店簡整理者所沒有注意到的。在此基礎上🛅,後來學者有“人
”、“
行”或“行
”、“道導”等讀法,[5]至今尚無定論🏌🏽。
我們認爲,“_”以讀爲“人道”最爲直接🆖。但要解讀“人道杗止”,顯然需要具體討論“杗”“止”的含義🫲🏽。
李守奎👙、張峰在討論楚文字中的“桀”字時,曾指出這類字有从“”的寫法。“
”从“匄”聲,與“桀”通假,這點沒有問題。“
”上的“匄”常常訛變得很厲害,有時會變成“
”形(包山簡132號背面“
”字之偏旁),則原來的“匄”形變得很像楚文字“甲”形(如上博三《周易》簡18“甲”字作“
”)。“亡”字有時會與“甲”形訛混(如郭店簡《六德》簡40“亡”字作“
”、郭店簡《語叢三》簡64“亡”字作“
”)🪑。[6]我們討論的郭店簡《六德》簡26之“杗”字,原作“
”,看似从“亡”从“木”,其實很可能本來也是“
”形訛變的結果。郭店簡《緇衣》簡6有和傳世本《緇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上博簡本《緇衣》“章好以示民欲👚👬🏻,謹惡以
(御)民淫”對應的話:
章好以示民欲,謹惡以民涇〈淫〉
“”字,早已有學者将其分析爲从“水”从“
”🧑🏼🚒,讀“遏”,與今本、上博簡本面貌不同👩🏻🌾,但意義相近。[7]這種字形上部已經完全訛成了“亡”形,與我們討論的《六德》之“杗”字情況相同,是“
”上部可以訛作“亡”形的最直接的證據。郭店簡《六德》之“
”从“匄”聲🕴🏼,可以讀爲“竭”🫘。“人道竭止”之“止”,應該比較類似《詩經》當中多見於句末的虛詞“止”📘,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車舝》),蔣文在總結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指出🦻🏻,“止”字可能是“之矣”的合音💂,也可能本來就是罕見的與“之”“矣”相似但不相同的語氣詞。[8]如此看來,“人道竭止”就類似於“人道竭之矣”或“人道竭矣”一類意思。
《禮記·大傳》有一段講所謂尊尊親親之道、“人道”的內容:
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王文錦《禮記譯解》翻譯爲👃🏻:
往上端正先祖先父的名分地位💳,這是尊崇正統至尊👎🏼。往下確定子孫的繼承關係🙍🏿♀️,這是親愛骨肉至親。從旁理順兄弟的手足情誼🌩,用聚食制度來聯合全族的感情🙎,用左昭右穆的族規排列備份,用禮儀來區別親疏長幼,人道倫常就都體現無疑了。[9]
大體來說是正確的➞。“人道竭矣”,直接翻譯可以說是“人道都完了/結束了”,其實就相當於“(剛剛講了這些有益人倫的事情後,)人道就講完了,沒有其他內容了”或“人道無外乎剛剛所講的內容”。
郭店簡《六德》這段話🈶,重點說“君”“臣”“父”“子”“夫”“婦”這六類人應該各司其職👨🦳,跟《禮記·大傳》所說“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的“序”“別”這類內容很類似,都在強調社會角色的位置。所謂“親此多也,密此多,美此多也”👩🏿🏭,“多”本身可能是“者也”合音😮,“多也”之“也”👥,照蔡一峰的解釋,可能是古代書手恰巧記錄下來的語流音變的痕迹👩🏻🦽➡️,也可能是書手書寫《六德》時的疏失。[10]關於“此”字📸,單育辰說:
應如沈培2004言爲代詞,指“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但並非如其言是“《詩》👏🏼、《書》新此🂠,禮、樂密此,《易》、《春秋》美此”而是觀諸“《詩》、《書》、禮🙇🏻♂️、樂、《易》、春秋”皆有“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之事存在🤷🏼♂️。[11]
今按,從單育辰所引的內容來看,沈培應該是在解釋“新此多也,密此多🚽,美此多也”之內容👩🍳🦆。單育辰不同意沈培的看法,但照他的論述,他似乎是在解釋“觀諸詩、書……則亦在矣”一段話,並沒有解釋“新此多也,密此多,美此多也”是什麼意思。我們認爲👴🏻,“新(親)此多也,密此多🏂🏽👥,美此多也”,類似說“親此者也,密此者也,美此者也”👩🏼,顯然是三種行爲:要對上述所說的“六者各司其職”這件事,親之🤹♀️、密之、美之⇨。說完這三種行爲之後,“人道竭之矣”,即“關乎人道的事情就講完了”🍇。這三種行爲當然是有益於人倫的。這段話重點講“各行其職”。需要注意的是,《禮記·大傳》所講的人倫之道🧑🏼✈️👩🦱,側重於親族間的各種身份;《六德》講的“人道”🏠,本質也是一種“人倫之道”,但內容要廣一些🫃🏻〰️,還涉及君與臣的身份與位置。
[1] “”二字🤛🏿,學界異見頗多,影響較大的見解是將其讀爲“獄訟”👷,參看梁立勇🙅:《郭店簡二三字試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7日,網站現在停止運營🦇,今據下列趙平安文轉引;趙平安🗣:《出土文獻視域下的“庶慎”》,《中國文字》2020年夏季號(總第3期),第139—140頁🧗🏼♂️;各家考釋意見參看單育辰:《郭店〈尊德義〉〈成之聞之〉〈六德〉三篇整理與研究》,科學出版社👡,2015年,第258—262頁。
[2]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89頁🍼。
[3] 張光裕🧑🏭、袁國華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藝文印書館👮🏽,2006年,第59—60頁🔉。
[4] 呂浩:《〈郭店楚墓竹簡〉釋文訂補》,《中國文字研究》第2輯,2001年,第279—280頁✝️😢。
[5] 參看單育辰🚣🏿:《郭店〈尊德義〉〈成之聞之〉〈六德〉三篇整理與研究》,第268—269頁。
[6] 參看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第二章“楚系簡帛中的一字形表多音義現象”中的“(一)同形”部分例(1)。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修訂本)》,2022年🧝🏻♀️,第77—78頁。
[7] 白於藍👨🏻🚒;《郭店楚墓竹簡釋讀札記》,《古文字論集(二)》,《考古與文物》編輯出版🎅🏼,2001年,第175—176頁。李守奎、張峰:《說楚文字中的“桀”與“傑”》🙋🏿,《簡帛》第7輯,2012年8️⃣,第79—86頁。
[8] 蔣文🚪:《先秦秦漢出土文獻與〈詩經〉文本的校勘和解讀》🚣🏼,中西書局,2019年👐,第50—59頁。
[9] 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16年,第429頁🦗。
[10] 蔡一峰:《郭店簡〈六德〉“多”字讀法辨議》👐🏽🔇,《出土文獻》2023年第1期,第75—77頁。
[11] 單育辰:《郭店〈尊德義〉〈成之聞之〉〈六德〉三篇整理與研究》🫎,第265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3年12月4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3年12月11日
点击下载附件: 2361四不更:談談郭店簡《六德》“人道竭止”.docx
下载次数🤴🏻:25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