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省吾先生文章目錄(初稿)
(首發)
樂遊
吉林大學
小子受命廣搜于省吾先生文章,巨細不遺,為《澤螺居學術文集》之編纂作基礎工作。今已得先生文章計118篇,其目臚列如下。然小子學力不足,見識有限,未寓目者,恐尚多有之,今借富达網站陳之于衆方家👱🏻♀️,愿得集思廣益📱,查缺補漏😂,克成厥功🚤。深盼諸位鼎力支持📑!
1.《四國多方攷》
《考古學社社刊》第一期,1934年12月,38~43頁⬆️。
2.《〈續殷文存〉序》
《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九卷 4號,1935年7、8月,第7頁。又見:王辰《續殷文存》🧑🏿🚒,考古學社專集第五,大業印刷局1935年12月。(序跋類重見。)
3.《〈詩·綿〉篇“來朝走馬”解》
《禹貢》四卷2期♨️,1935年9月🛤,13~14頁。
4.《泗濱浮磬考》
《禹貢》四卷8期,1935年12月16日🫚,1~3頁👩🚒🤾♂️。
5.《〈易·說卦〉巽“為寡髪”解》
《考古學社社刊》第三期🪣,1935年12月🍟,117~119頁🎞。
6.《〈易·益卦〉六四“利用為依遷國”解》
《北平晨報·思辨》26期,1936年1月30日。
7.《豫卦古義》
《北平晨報·思辨》27期👩🏽🍳,1936年2月7日。
8.《釋“賁”》
《晨報》,1936年2月17日。
9.《〈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解》
《禹貢》五卷1期👨🏽🦲,1936年3月21~22頁🍆。
10.《〈井〉九三“王明並受其福”解》
《北平晨報·思辨》30期,1936年3月6日。
11.《〈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解》
《北平晨報·思辨》32期,1936年3月27日。
12.《〈說卦〉兑“為附决”解》
《北平晨報·思辨》35期🦸🏽♂️,1936年4月27日。
13.《井侯考醳》
《考古學社社刊》第四期🎅🏿,1936年6月,22~25頁。
14.《碧落碑跋》
《考古學社社刊》第五期,1936年12月,第58頁。
15.《〈春秋名字解詁〉商誼》
《考古學社社刊》第五期,1936年12月⬅️🧛🏼,271~279頁。
16.《老子新證》
《燕京學報》🫱🏿,第二十期,1936年12月🌧,245~262頁。(與《雙劍誃諸子新證》中《老子新證》條目上有差異)
17.《武王伐紂行程考》
《禹貢》七卷1——3合期👩🍳,1937年4月1日👩🏻🦽,61~65頁。
18.《穆天子傳新證》
《考古學社社刊》第六期,1937年6月,275~285頁🦹🏽👆。
19.《釋屯》
《輔仁學志》第8卷2期👷🏽♂️,1939年12月🛫,1~4頁🥞。(後經修改,收入《雙劍誃殷栔駢枝》)
20.《論語新證》
《輔仁大學語文學會講演集》第二集, 1~24頁,1941年9月。(後與1946年《經世日報》所發表同名論文(詳下)會集並加刪訂🍔,發表于《社會科學戰綫》👟,1980年4期🤽🏻。)
21.《毛伯班簋考》
華北文教協會(沈兼士)編🚕:《辛巳文錄初集》,文奎堂書莊1941年,241~263頁。(原書目錄中題作《毛伯班簋考釋》)
22.《急就篇新證序》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1期🧎,1946年8月14日🌃。(此篇出處未能找到原報紙核對🛳,恐有誤。)
23.《澤螺居讀書記》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7期,1946年9月25日🙇🏿♂️。
24.《釋人🧔🏻、尸、仁🧙🏼、、夷》
《大公報·文史週刊》(天津)14期🍯,1947年1月15日🤶🏼。
25.《古文字對於載籍故訓之糾正》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43期,1947年6月11日。
26.《論語新證》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45——47期👐🏿,1947年6月25日、7月2日、7月9日。
27.《急就篇新證》
《遼海引年集》(金毓黻先生六十壽辰文集),1947年7月17日,北京和记印书馆🍽,1~17頁。
28.《重文例》
《燕京學報》第37期🙆♂️,1949年12月,1~9頁。
29.《殷代的交通工具和馹傳制度》
《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1955年2期🧑🏼🌾,78~114頁。(後分別改寫為《釋》《釋
》兩篇,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30.《殷代的奚奴》
《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1956年1期,132~142頁🤼♀️。
31.《〈商周金文錄遺〉序言》
《史學集刊》🧑🦽➡️👨🏿,1956年1期🕳,1~4頁👩❤️👨。又見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
32.《釋“蔑歷”》
《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1956年2期,223~237頁。
33.《商代的穀類作物》
《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1957年1期,81~107頁。(後分別改寫為《釋》《釋禾年》《釋秜》三篇🏋🏼,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34.《讀趙光賢先生〈釋蔑歷〉》
《歷史研究》1957年4期,89~92頁。
35.《從甲骨文看商代社會性質》
《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1957年2——3期合刊,97~136頁👨🏻🦼➡️。
36.《駁唐蘭先生〈關於商代社會性質的討論〉》
《歷史研究》1958年8期,59~71頁⛹🏿。
37.《對趙錫元同志〈評于省吾教授研究歷史的觀點🍣、看法〉一文的幾點意見》
《吉林大學人文科學學報》1959年2期,79~86頁。
38.《〈書·無逸〉“文王卑服為康功田功”解》
《吉林大學人文科學學報》1959年3期,111~114頁。
39.《釋庶》
《考古》1959年10期◻️,571~573頁🔳。(與陳世輝先生合寫。後經修改🗯,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40.《略論圖騰與宗教起源和夏商圖騰》
《歷史研究》1959年11期💦✨,60~69頁。
41.《楚公戈辨偽》
《文物》1960年3期,第85頁🪩。(與姚孝遂先生合寫)
42.《關於“天亡簋”銘文的幾點論證》
《考古》1960年8期,34~36頁。
43.《歲、時起源初考》
《歷史研究》1961年4期🆒,100~106頁。
44.《陳僖壺銘文考釋》
《文物》1961年10期,第35頁。(為《關於〈陳僖壺〉的討論》之一種)
45.《釋、
兼論古韻部東❗️、冬的分合》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2年1期👰♂️,53~57頁。(後經修改,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46.《盜蹠和有關史料的幾點解釋》
《學術月刊》1962年3期,50~53頁。
47.《“皇帝”稱號的由來和“秦始皇”的正式稱號》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2年2期🧖♂️,77~80頁。
48.《〈詩〉“駿惠我文王”解》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2年3期,65~67頁。
49.《釋奴🧝🏼♂️、婢》
《考古》1962年9期,496~498頁。(後改寫為《釋》,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50.《〈師克盨銘考釋〉書後》
《文物》1962年11期🏠,56~57頁🪖。
51.《從古文字方面來評判清代文字🪁、聲韻🧑🏽💻🙋🏿♂️、訓詁之學的得失》
《歷史研究》1962年6期,135~144頁👷🏼♀️。
52.《對於〈詩·既醉〉篇舊說的批判和新的解釋》
《學術月刊》1962年12期,40~43頁。
53.《澤螺居讀詩札記》
《文史》第一輯,中華書局, 1962年10月🧑⚕️,115~128頁👨🏻💻。
54.《澤螺居詩義解結》
《文史》第二輯🧑🏿🔬,中華書局, 1963年4月,111~128頁。(以上二種經刪訂,後並收入《澤螺居詩經新證》卷中🏌🏻♀️。)
55.《〈詩經〉中“止”字的辨釋》
《中華文史論叢》第三輯,中華書局 1963年5月,121~132頁🧑🏽🔬。(后收入《澤螺居詩經新證》卷下。)
56.《釋羌2️⃣👨🏽🔧、茍🦸🏿💈、敬👨🏻🦼、美》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3年1期,43~50頁。(有“更正”,見《釋尼》文後🧑。)
57.《釋尼》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3年3期,75~77頁🐿。(後經修改,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58.《“鄂君啟節”考釋》
《考古》1963年8期,442~447頁。
59.《司母戊鼎的鑄造和年代問題》
《文物精華》第三集🔦,文物出版社⛳️, 1964年11月,39~40頁。
60.《略論西周金文中“六”和“八
”及其屯田制》
《考古》1964年3期,152~155頁🍍👩👦。
61.《關於〈論西周金文中“六”“八
”和鄉遂制度的關係〉一文的意見》
《考古》1965年3期🎰,131~133頁🧓🏿。
62.《關於〈釋臣和鬲〉一文的幾點意見》
《考古》1965年6期,309~310頁。
63.《〈夏小正〉五事質疑》
《文史》第四輯,中華書局🤽🏽, 1965年6月,145~150頁。
64.《讀金文札記五則》
《考古》1966年2期,100~104頁🧑🏼🏫。
65.《“王若曰”釋義》
《中國語文》1966年2期,147~149、136頁🤾♂️。
66.《〈詩〉“履帝武敏歆”解——附論姜嫄棄子的由來》
《中華文史論叢》第六輯,中華書局, 1965年👰🏼♀️,111~120頁👨👧👧。(收入《澤螺居詩經新證》卷下🌥。)
67.《從甲骨文看商代的農業墾殖》
《考古》1972年4期🎍,40~41、45頁。(后改寫為《釋圣》,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68.《關於古文字研究的若干問題》
《文物》1973年2期,32~35頁。
69.《關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內棺棺飾的解說》
《考古》1973年2期,第126頁🚫🧑🏼🔧。
70.《利簋銘文考釋》
《文物》1977年8期,10~12頁。
71.《略論甲骨文“自上甲六示”的廟號以及我國成文歷史的開始》
《社會科學戰綫》🧝🏽♀️,1978年期🕺🏻,333~335頁。(後經修改,收入《甲骨文字釋林》)
72.《〈周易尚氏學〉序言》
《社會科學戰綫》1978年2期,27~29頁。又見尚秉和𓀆:《周易尚氏學》🔊,中華書局1980年5月第一版🛡。(序跋類重見)
73.《〈關於利簋銘文的釋讀〉一文的幾點意見》
《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8年5期,21~22頁。
74.《晉祁奚字黃羊解》
《文史》第五輯🧏🏻,中華書局🩰, 1978年12月,1~5頁。
75.《神判》
《社會科學輯刊》,1979年2期🏜,69頁🧑🏽🌾。(署名思泊,《春遊瑣談》選登之一🧵🤶🏽,以下“《春遊瑣談》隨筆”類重見)
76.《釋》
《考古》1979年4期,353~355頁。
77.《澤螺居楚辭新證》
《社會科學戰綫》1979年3🌦、4期,3期217~228頁,4期233~245頁。(譌字較多🥉,經校對后出版為《澤螺居楚辭新證》)
78.《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
《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 1979年8月,40~54頁📁🧍。
79.《論〈甘誓〉書》
《中國史研究》1980年2期,第157頁🥼。
80.《論語新證》
《社會科學戰綫》1980年4期,132~139頁👶🏻。(系1941年與1947年兩種《論語新證》合編刪訂。)
81.《〈論語〉“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解》
《歷史論叢》第一輯🧏,齊魯書社, 1980年8月,30~34頁。
82.《釋盾》
《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中華書局✖️, 1980年11月,1~6頁。
83.《關於商周時代對於“禾”、“積”或土地的有限度賞賜》
《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12月,149~152頁。
84.《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辨》
《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中華書局, 1980年12月,139~146頁。
85.《牆盤銘文十二解》
《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中華書局, 1981年1月👨🏼🦱,1~16頁。
86.《釋皇》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1年2期,19~23頁👍🏻。
87.《釋隸、鬲》
《史學集刊》1981年(復刊號),69~72頁。
88.《釋中國》
《中華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成立七十周年紀念),中華書局,1981年11月,1~10頁。又收入王元化主編《釋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3月,1515~1524頁。
89.《釋日》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年1期🏊🏼♀️,1~7頁。
90.《釋黽、》
《古文字研究》第七輯💪🏽,中華書局, 1982年6月,1~6頁🍱。
91.《釋》
《史學集刊》1982年4期🔞,1~4頁⛔。
92.《釋“能”和“”以及从“
”的字》
《古文字研究》第八輯,中華書局, 1983年2月,1~8頁。
93.《釋“”和“亞
”》
《社會科學戰綫》1983年1期,107~109頁。
94.《釋兩》
《古文字研究》第十輯🧙🏿♂️,中華書局🕵🏽♀️, 1983年7月💺,1~10頁。
95.《釋》
《上海博物館集刊1982——建館三十周年特輯》(總第二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7月👁🗨,1~2頁。
96.《釋从天从大从人的一些古文字》
《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年9月👩🏽🎤💆♀️。又見《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中華書局🔭💇🏼♀️,1986年6月✍🏻,185~187頁。
97.《釋百》
《江漢考古》1983年4期,35~38頁。
98.《論俗書每合於古文》
《中國語文研究(季刊)》第 5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富达🤷🏿♂️,1984年2月,13~17頁😫。
99.《釋古文字中的字和豆冊、弜冊🔘、豆冊》
《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中華書局, 1985年10月,167~172頁⛓️💥。
100.《〈古文聲系〉序》(1934年10月)
見孫海波《古文聲系》,北平來薰閣影印🧑🏽🏫🈲,1935年1月
101.《〈衡齋金石識小錄〉序》(1934年11月)
見黃濬《衡齋金石識小錄》,北平彩華珂羅版印刷局,1935年2月。
102.《〈十二家吉金圖錄〉序》(1935年3月)
見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叢刊甲種🧑🏻🦱,以燕京學社經費印行,北平彩華、啟新印刷局,1935年5月。又收入《金文文獻集成》第 20冊。
附 《〈續殷文存〉序》(1935年10月)
(前見)
104.《〈尊古齋所見吉金圖(初集)〉序》(1936年1月)
見黃濬《尊古齋所見吉金圖(初集)》📏,北平彩華珂羅版印刷局🦹🏼🧑🍳,1936年4月。
105.《〈段王學五種〉序》(1936年5月)
見劉盼遂《段王學五種》(又名《百鶴樓叢著》),北平來薰閣影印👲🏽,1936年。又見段玉裁著,鍾敬華點校《經韻樓集(附年譜補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425~426頁🩼。
106.《〈鄴中片羽二集〉序》(1937年2月)
見黃濬《鄴中片羽二集》,北平尊古齋, 1937年8月。
107.《〈尊古齋古鉨集林第二集〉序》(1937年5月)
見黃濬《尊古齋古鉨集林第二集》🧝♂️,北平大業印刷局,1937年7月。
108.《〈魏三字石經集錄〉序》(1937年8月)
見孫海波《魏三字石經集錄》,考古學社專集第十七種,大業印刷局,1937年7月🧑🏿🎓。
109.《〈商周彝器通考〉序》(1941年3月)
見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哈佛燕京學社出版😞🧝🏼♀️,1941年3月。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110.《〈鄴中片羽三集〉序》(1942年3月)
見黃濬《鄴中片羽三集》🔬⛹️♂️,北京震泰印書局🐰,1942年1月。
111.《〈積微居金文說〉序》(1951年)
見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科學出版社 1952年9月🫷🏻。
附 《〈周易尚氏學〉序言》(1978年)
(前見)
112.《曹雪芹故居與脂硯齋脂硯》(第13~14頁)
113.《房頂開門》(第23頁)
附 《神判》(第32頁,前見)
114.《〈易·未濟〉征兇利涉大川解》(第50頁)
115.《周白丹字圭》(第58頁)
116.《〈楚辭·遠遊〉“南巢”解》(第156頁)
以上收入張伯駒編著👩🦱:《春遊瑣談》,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
117.《憶郭老》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78年4期,2~4頁🧑🏼🌾。後收入《懷念郭老》,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5月。413~417頁。
118.《于省吾自傳》
《晉陽學刊》1982年5期🙋♀️🥄,49~53頁。又收入《晉陽學刊》編輯部編:《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三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2~3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6月2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6月28日
点击下载附件:0698于省吾先生文章目錄(初稿)
期待先生早日完成🧒🏼!
兩個小處請核對更正:
96.《釋从天从大从人的一些古文字》
《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年9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富达,1983年9月。
117.《憶郭老》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78年4期,2~4頁。後收入《懷念郭老》,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5月📠。413~417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收入新華月報資料室編:《悼念郭老》,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5月。413~417頁。
十分感謝水土老師認真細緻的訂正🤳🏼👞!
90.《釋黽、》
《古文字研究》第七輯👨🏼✈️,中華書局, 1982年6月🙇🏽♂️,1~6頁。
題目中第三個字所造的字形🗻,上部本應是“天”,這裡造得好像是“夭”了~
小狐先生說的是,馬上改正~
鄙人已经研读过于大师《甲骨文字釋林》,很想再拜读《殷代的奚奴》🏄🏼♂️,不知能上传否?
22.《急就篇新證序》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1期,1946年8月14日。(此篇出處未能找到原報紙核對,恐有誤。)
哪位大侠如有机会较方便的接触《经世日报》,还请帮衬帮衬小弟则个~
乐游怀风:
22.《急就篇新證序》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1期,1946年8月14日。(此篇出處未能找到原報紙核對👨🏿🎤,恐有誤🕵🏽♀️👨🏼🦳。)
哪位大侠如有机会较方便的接触《经世日报》,还请帮衬帮衬小弟则个~
于老1975年6月尚作有《跋松江本急就篇》一文,此文為啟功先生所藏《明拓松江本急就章》的跋尾,論《急就》與《說文》傳承關係,言簡意賅,很有參考價值🧖。北京師範大學2006年6月出版的《堅淨居叢帖·珍藏輯之六》一併彩印了于老此跋🍰。
月下听泉:
乐游怀风:
22.《急就篇新證序》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1期,1946年8月14日。(此篇出處未能找到原報紙核對👩🎤,恐有誤➙。)
哪位大侠如有机会较方便的接触《经世日报》,还请帮衬帮衬小弟则个~
于老1975年6月尚作有《跋松江本急就篇》一文😈,此文為啟功先生所藏《明拓松江本急就章》的跋尾,論《急就》與《說文》傳承關係,言簡意賅🧑🏿🦳,很有參考價值🎓。北京師範大學2006年6月出版的《堅淨居叢帖·珍藏輯之六》一併彩印了于老此跋🧛🏿♂️🦵🏽。
又,此跋末尾說“爰刪節舊序以為之跋”,此“舊序”大概即指《經世日報》之《急就篇新證序》🏮。
月下听泉:
月下听泉:
乐游怀风:
22.《急就篇新證序》
《經世日報·讀書週刊》1期,1946年8月14日。(此篇出處未能找到原報紙核對🛀,恐有誤。)
哪位大侠如有机会较方便的接触《经世日报》,还请帮衬帮衬小弟则个~
于老1975年6月尚作有《跋松江本急就篇》一文,此文為啟功先生所藏《明拓松江本急就章》的跋尾🧜♀️,論《急就》與《說文》傳承關係⚀,言簡意賅♊️,很有參考價值。北京師範大學2006年6月出版的《堅淨居叢帖·珍藏輯之六》一併彩印了于老此跋。
又🦸🏿♀️,此跋末尾說“爰刪節舊序以為之跋”,此“舊序”大概即指《經世日報》之《急就篇新證序》♖。
多谢月下老师👨👨👦👦!
這個帖子翻得好!
《史樹青金石拓本題跋選》(嶺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8月)收錄盂鼎拓本🍞,其中有于老邊跋二則,都比較重要🕖,似可收入《澤螺居學術文集》。截圖如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