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拼合集》序
黃天樹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甲骨拼合集》(簡稱《拼集》)收錄的是我和我的研究生的甲骨綴合成果。這些綴合文章散見於各種書刊和互聯網中,尋覓起來十分不易。現在,我們將自己拼綴的綴合成果326則彙編成《拼集》一書出版,以方便學者使用🛅。本書即將付梓👩🏻🏫,借此機會🙆🏻♀️,就甲骨綴合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向甲骨學者請教。
一門學科必須有新材料不斷出現才能永葆生機。甲骨學新材料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源於甲骨出土👜;二是源於甲骨綴合。
甲骨綴合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1917年王國維首次綴合甲骨到1938年是第一階段🐣。1939年曾毅公出版綴合專書到1977年是第二階段🤷🏿♂️。1978年《甲骨文合集》(簡稱《合集》)出版,標誌著甲骨綴合進入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17~1938年)是甲骨綴合的發軔階段。1917年,王國維撰寫《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一書時,發現書中第一頁第十片與《殷虛書契後編》卷上第八頁第十四片可以拼合♡。王氏的綴合把兩段殘辭拼合成一條比較完整的世系卜辭😠:
上甲十,報乙三,報丙三,報丁三,示壬三,示癸三,……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了商人的世系🤞🏿:
微(引者按:即上甲)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
兩相對照🥚,證實了《殷本紀》所記載的世系是可信的,同時可以知道《殷本紀》“報丁、報乙、報丙”的世次有誤🍚,應訂正為“報乙、報丙、報丁”。王氏的拼合開創了甲骨綴合的先河,說明綴合非常重要,有些“ 斷爛朝報”的舊材料,一經綴合,價值倍增,成為新材料。
1933年,董作賓在王氏所綴的世系卜骨上🍉,又加綴善齋的一塊碎片🧑🔧,使這版著名的世系卜辭更加完整♜。董氏後來在《殷曆譜》等書中,又多有綴合。1933年,郭沫若出版《卜辭通纂》一書,綴合甲骨30多版。同年秋,在《古代銘刻彙考》中又刊佈了新綴8例。之後👨🏼🔧,在《殷契粹編》裏又有一些綴合成果❎。
1933年,加拿大學者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齊大季刊》第二期上發表《表校新舊版〈殷虛書契前編〉並記所得之新材料》一文,綴合甲骨29版🧻。
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殷墟進行考古發掘。第1次到第9次發掘的甲骨編爲《殷虛文字甲編》🦸🏻。第13次到第15次發掘的甲骨編爲《殷虛文字乙編》。這批數量眾多內容宏富的甲骨新材料出土不久,正值抗戰爆發😂,無暇整理出版🏏。《甲編》拖到13年後的1948年才得以出版。《乙編》延遲到16年後的1953年才陸續出齊。所以,這一階段殷墟考古發掘的甲骨雖已出土,但學者無法看到這批新材料,綴合所憑藉的仍是舊材料🎧👞。舊材料都是私人發掘品🧑🦼,缺少地層關係和伴存遺物。早期的甲骨學者如羅振玉出版《殷虛書契》等舊材料著录書,往往只拓有字的部分⚾️,未拓出全形,例如《拼集》118(《合集》12241+《合補》723)與《前》7·33·2(《合集》11917)是同一版卜骨,而《前》7·33·2只拓了有字的部分(檢視拓本自明)🛋。羅氏出書時,為排版美觀,又將拓本修剪成豆腐塊的樣子,剪去周邊無字的部分👯♀️📸。這些舊拓給綴合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這一階段的綴合成果數量不多👩🏻🦯➡️。綴合尚處於起步階段🧖🏼。早期的學者沒有認識到完整的、原大的👨🏽🦳、清晰的拓本是進行綴合的基礎。這種情況後來才得到改變。
第二階段(1939~1977年)是甲骨綴合勃興階段。1939年,曾毅公出版《甲骨存》,這是第一部甲骨綴合的專書。該書由綴合“圖版”與“釋文”兩部分組成,編寫體例完善♚,後來很多綴合專書都取法於曾書的模式。1950年🏢,曾氏將《甲骨
存》增訂為《甲骨綴合編》出版🦸🏻♂️,綴合之富🕖,前所未有。由於他對甲骨形態和字體分類,認識不足,憑藉的材料又多為剪裁過的舊拓本,所以有不少誤綴是難免的🗽。曾氏後來也認識到這一點,他在晚年曾對甲骨形態與綴合方法做過總結🤙。參看曾毅公遺作《論甲骨綴合》(《華學》第4輯)。
1948年《甲編》出版。1948至1953年《乙編》出齊。這兩部著錄書所收的甲骨都是殷墟考古的發掘品🕸,有出土記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批甲骨出土不久,正值抗戰爆發🌕,為躲避戰火,屢經遷播 ,致使原本完整的甲骨多破裂為碎片。 1955年,大陸學者郭若愚♍️、曾毅公、李學勤根據《甲編》🧙🏼♂️、《乙編》拓本進行拼綴🥵🥱,共拼合甲骨482版🧚🏽,編纂為《殷虛文字綴合》一書出版。 1961年,臺灣學者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出版,根據實物拼綴甲骨223版🖐🏽🧑⚕️。1957至1972年,張秉權拼綴《乙編》及其編餘而成的《殷虛文字丙編》陸續出齊。
1975年,嚴一萍出版《甲骨綴合新編》,共收各家及作者綴合684版(不收《乙編》綴合)。1976年☄️,嚴氏又出版《甲骨綴合新編補》👩🦲。
這一階段,學者綴合所憑藉的材料主要是考古發掘品,綴合成果,層出不窮,綴合專書⚾️,不斷問世。
第三階段(1978~今)是甲骨綴合全盛階段。 1978至1982年,《甲骨文合集》(13巨冊)陸續出齊🤏,這是一部大型甲骨拓片著錄書。編纂者對甲骨材料經過精心的整理,如分期斷代、類聚同文和綴合斷片等。其中一項重要的整理內容就是甲骨綴合。編纂者做了大量的綴合,“總計拼合不下兩千餘版”,並充分吸收學界已有的綴合成果。從綴合的角度看👣,《合集》可以說是一部集大成的甲骨綴合集。同時,編纂者認識到《合集》等書中依然存在很多可資拼綴的素材,隨時都可以產生綴合的成果;認識到完整的甲骨拓本是進行綴合的基礎,因此,《合集》所收拓本“按甲骨實物原大製版印刷”、“全部資料均分期分類進行編排”,“把所有同文的例子,都按照卜序把它們排在一起”🤷🏽♂️。《合集》的出版,是以往舊著錄書所無法比擬的,它為甲骨的研究尤其是甲骨綴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把甲骨綴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我們應該對編纂者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後來🤷🏼🙂↕️,學者主要利用《合集》來進行綴合工作。其中綴合成績最大的是蔡哲茂。
1999年👩🏿🦳,蔡哲茂出版《甲骨綴合集》,共收作者綴合361例。2004年,出版《甲骨綴合續集》👨🏻✈️,擴充至543例🤷🏼♀️。2008年,林宏明出版《醉古集》🧑🎨,共收作者綴合382組,在年輕學者中,綴合成績最多。
甲骨綴合從王國維算起已有近 100年的歷史了🧖🏻♂️,今天,應該在前人綴合實踐的基礎上,對甲骨綴合做出總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甲骨綴合工作☀️,就必須先作好以下準備工作🧚🏻♂️:
第一🌈🙍♂️,掌握已有的綴合成果
近年來😤,從事甲骨綴合的學者越來越多,綴合成果層出不窮。舉例來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新的綴合成果刊佈🙎🏿♂️,幾天不看就要落後🧋。看到新的綴合成果必須要手勤,立即抄下 , 以備查尋。有的研究生費了很大的力氣綴合了一版,我一查尋🫔,告訴他🐄,別人已經綴合了。所以,掌握已有的綴合成果十分重要。蔡哲茂編有《〈甲骨文合集〉綴合號碼表》、《〈甲骨文合集〉未收綴合號碼表》🧑🏻🦯、《〈小屯南地甲骨〉綴合號碼表》和《〈英國所藏甲骨集〉綴合號碼表》,附於《甲骨綴合集》(1999年)書末出版;後來又對《〈甲骨文合集〉綴合號碼表》和《〈小屯南地甲骨〉綴合號碼表》作了增補,附於《甲骨綴合續集》(2004年)書末出版👩🏼🎤。這些表非常有用,使讀者對各家綴合成果一目暸然⚄。蔡書出版以後,學者又陸續綴合了不少甲骨,本書書末也附有《2004~2010年甲骨新綴號碼表》, 輯錄了2004到2010年7月為止的各家綴合成果,以便讀者瞭解和使用新的綴合成果🛑。
第二🏋🏼,掌握甲骨形態學
甲骨綴合要求學者能夠掌握甲骨形態學⚡️。比如:要熟悉龜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的結構與形態。要能夠根據殘片的甲骨拓本的形態,辨認它在完整的龜甲或獸骨上的部位。否則的話,綴合就容易出錯。有關甲骨形態學的知識,請參看本書書末的三篇附錄:黃天樹🧜🏿♀️:《殷墟龜腹甲形態研究》;《關於卜骨的左右問題》🍮;《甲骨形態學》🥥。
第三👊🏽,掌握每一片甲骨的資訊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看到有用的資訊,最好隨手抄到《合集》等著錄號周圍的空白處。資訊包括以下內容:各家考釋、分類斷代🤽🏼、拓本優劣、同文卜辭、出土情況、綴合情況、鑽鑿情況✳️、材質情況、重片情況🧎🏻♀️➡️、收藏情況、甲骨辨偽、甲骨錄遺等。這些資訊對甲骨綴合和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關於綴合的方法👩👧👧,前賢多有論述👨🏿🍼,今歸納總結如下:
第一🎎,據字體綴合
《合集》基本上採用董作賓的五期分法🧜🏼♀️,即第一期雄偉;第二期謹飭;第三期頹靡;第四期勁峭👨👩👦🫸🏼;第五期嚴整。即使按五期分法來看,《合集》對字體的分期分類也時有錯誤。現舉例如下,以見一斑🙏🏿🧚🏼♀️:
《合集》27252、28359屬小字類,《合集》誤置第九冊👩🏻🌾。
《合集》23412、24363、24763屬賓間,《合集》誤置第二期。
《合集》34254屬典賓類,《合集》誤置。看《拼集》135。
《合集》21791屬賓三類🥧👩🏼🔧,《合集》誤置子組🤒。看《拼集》48。
《合集》4963、18217屬出一類,《合集》誤置賓組。
《合集》34582🌪🌇、34654屬出一類🦹🏽♂️,《合集》誤置第四期。
《合集》29375🙆🏿♂️🔩、30731屬出二類♙,《合集》誤置✨。
《合集》24417屬何一類🔻,《合集》誤置第八冊出組🧑🦲。
《合集》36967🔆、36981、37396屬何二類,《合集》誤置黃類。
《合集》22622🐺👋、27746屬黃類,《合集》誤置。
《合集》7961🛺、8046🌠🤬、12922🕺🏽、14920屬歷一類,《合集》誤置。
《合集》4401、5190👨🏼🦰😓、5418、5787屬歷二類🍘,《合集》誤置賓組。
《合集》11017、13607屬無名類🕵🏻♂️,《合集》誤置第一期。
《合集》8779屬子組,《合集》誤置賓組。
《合集》4845🎯、10724、15108屬午組,《合集》誤置賓組。
從分期斷代的角度看,字體分類宜粗不宜細,便於掌握。但是,從綴合的角度看🚂,字體的分類宜細不宜粗。細密的分類,可以縮小綴合的範圍👊🏼。分類是綴合的基礎。綴合又能驗證字體分類是否可靠。本書有些綴合就是利用字體分類來綴合的🤲🏼。例如:《拼集》79(《合集》5008+6898)、《拼集》148(《合集》16438+16478+6690)👗、《拼集》252(《合集》297+431)、《拼集》256(《合補》2793+《合集》4173)、《拼集》287(《合集》6715+6716)🦶、《拼集》296(《合補》2748+2749)。
第二,據殘字綴合
甲骨斷口邊緣上的殘字是最佳的綴合媒介。本書有些綴合是據殘字拼綴的👩🏽🦰。例如:《拼集》124(《合集》7862+《合補》769)🚣🏼♂️、《拼集》125(《合集》8546+16017)🗑、《拼集》131(《合集》29+3706)✋🏼、《拼集》195(《合集》33526+32057)🦸♂️、《拼集》200(《合集》34494+《合補》10558)🤵🏿、《拼集》203(《合集》32082+34236)🙋♂️、《拼集》256(《合補》2793+《合集》4173)、《拼集》266(《合補》1311+《合集》15995)等💆🏻♀️。
第三🧑🏼💻,據碴口綴合
甲骨碴口的形狀千姿百態,當兩版碎片拼綴時☀️,碴口若嚴絲合縫🧛🏻♀️,拼合往往是正確的。本書有些綴合是據碴口拼綴的⚡️。例如🧇:《拼集》192(《合集》27432+27473)、《拼集》207(《合集》32334+34555)🚴🏼♂️、《拼集》208(《合集》32505+32889)、《拼集》209(《合集》32743+32029)、《拼集》211(《合集》34423+32695部分)、《拼集》212(《合集》32425+324595)、《拼集》216(《合集》33808+33656)、《拼集》217(《合集》34701+33985)、《拼集》228(《合集》29175+28623)🥱、《拼集》237(《合集》31035+《合補》9465)、《拼集》312(《合集》7718+《合補》596)🌘、《拼集》314(《合補》520+5415)。
第四,據同文綴合
為了綴合等的需要,一定要重視蒐集同文卜辭⛪️。蒐集同文卜辭的辦法有二:一種是僅抄著錄號👩🏭,即把同文卜辭的著錄號抄在《合集》著錄號的旁邊,這固然有用🆕🐒,但只是一連串的號碼,過於抽象。使用的時候,還得一片一片去翻看拓本🗻😽,十分不便🧖♂️🛎。最好的辦法是按同文著錄號把甲骨一片一片摹寫下來,然後粘貼在相關的《合集》著錄號旁,這個辦法笨是笨,也耗費時間◀️,但這種付出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把甲骨文字以及甲骨邊緣的形狀很直觀地展現在你的面前,在剪剪貼貼的過程中💆⤴️,無意之間🏬,就會有綴合的收穫。本書有些綴合就是根據同文拼綴的💓。例如💆🏽♀️:《拼集》262(《合集》548+9539)據同文《合集》547綴合🤷🏻♂️。《拼集》263(《合集》15560+15256)據同文《合集》15255綴合。《拼集》265(《合集》3697正+19246)據同文《合集》495綴合。
上舉綴合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是交織在一起來運用的🤦🏿。例如:《拼集》100(《合集》359+5145)即綜合運用字體🕵🏻♀️、殘字、碴口🈹、同文等來進行綴合的。《拼集》 265(《合集》3697+19246)即綜合運用字體🚯、殘字🙍🏼♂️、碴口等來進行拼綴的。
甲骨綴合有益於甲骨學的研究。下面列舉八例,以見一斑。
例一,《拼集》265(《合集》3697+19246)據同文《合集》495看,其右側一辭可隸釋為“[丙]午卜爭[貞]🤽:其
(係)[羌]”。 “
”字的結構可分析為從“糸”從“人”從“
”🦣, “
”表束縛義,“
”字應是 “
(係)”字異體😮💨,在此當縛係講。“
其係羌”是說命令“
”(人名)去抓捕羌人。
例二,《拼集》130是由《合集》5240和8538拼合而成的,綴合後成為一條完整的卜辭,可隸釋為🤹♂️:“貞:方其來,王自
(鄉) ”👨👨👧。 據同文《合集》6726看,綴合應該是正確的3️⃣。“自”下一字☝🏿😰,象兩人相向而食🍮🤕,是“饗”的古字。過去一般都讀為“王自鄉(饗)”📼🛳,“饗”是指祭祀時對祖先行饗禮而言的🛀🏿。“王自饗”是卜問是否由王親自主持饗祭🟫。《拼集》130綴合後,可以知道“王自鄉”的前提是“
方其來”👨🏻🦼➡️。“
(鄉)”字🤜,古代還用來表示方向的“向”👎🏻。《禮記·曲禮上》:“請席何鄉。”疏:“鄉,面也”。“自鄉”即“自鄉(向)”,是卜問
方來犯,是否由王親自迎戰🌒🪅。由此可知👨🏿,商王不必每次躬親迎戰⚖️,有時也可以由臣屬來抵禦敵人🦻🏼🙎🏽♂️。
例三,《拼集》107是由《合》16936反和《東大》B0392a拼合而成的,綴合後成為一條比較完整的卜辭,可隸釋為🏰🦸🏻:“ [王占]曰👩🦱:
(有)求(咎),亟其
(有)來艱
”。“亟”字,副詞,當“急速”講🎋。“亟其有來艱”是説很快有壞事情就要到來🥂。西周銅器《大盂鼎》(《集》 2837)“𢔔畢遷自厥土”之“𢔔”也當“急速 ”講🆚。銘文說:(將所賜之人) 迅速全部從其原住地遷到盂的領地上去🌯。
例四,《拼集》193(《合補》10212+《合集》30810)中“止我巳(祀)”和“不止我巳(祀)”對貞。甲骨文“止”字作 ,象腳板形。卜辭多用其本義,如“疾止”(《合集》13683)🤹🏼♂️,謂患腳病。上引“止我巳(祀)”和“不止我巳(祀)”對貞,可知甲骨文“止”字已引申當停止講💯。
例五,《拼集》172(《合集》28625+30137+29907)的綴合🙎♀️,得到一條完整的卜辭 “湄日至昏不雨”,其句式與《合集》29803“旦湄至昏不雨”同。李宗焜《卜辭所見一日內時稱考》(《中國文字》新18期175頁)說:“‘湄日至昏’應指整個白天直到昏時🧢,‘旦湄至昏’應與之義近,指從旦一直到昏這段時間。”沈培在《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09年10月13日)中說:“李文說‘湄日至昏’、‘旦湄至昏’的‘湄至’是‘一直到 ’的意思🈵,非常正確。……這裏的‘湄’讀為‘彌’𓀍🦹,‘彌’既有‘遍👮🏼♂️、盡’的意思🦹🏽♂️,也有‘綿延 ’之義。”《拼集》172說明李、沈兩位先生的說法是可信的。
例六🙍🏿♀️,《拼集》313(《合集》15483+15484)中“勿退先以歲施在涂”和“退先以歲”對貞。“退”字🧑✈️,甲骨文多作從“止”從“皀”🦈。而《拼集》313作從“止”從“酉”🧑🦱,或以為是“退”字的異體字👸🏼,可從。卜辭貞問“退”(人名)是否先攜帶歲貢之物施(祭名,原字形從“攴”從“它 ”)于涂地🧑🏼🦳🧑🏽🦰。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甲骨文的否定詞“勿”置於主語之前的句首位置,用來否定全句,與後世否定詞僅用來否定動詞謂語是不同的🏃🏻♀️➡️。
例七,《拼集》320(《合集》20401+19759)稱🤌🏻:“戊申卜王貞:余呼魚羌。”我們曾指出:甲骨文有圍繞“
”(人名)捕魚一事而展開占卜的例子(《漢字研究》第一輯,第324~325頁)。其中《合》10471有“
獲魚其三萬”,一次捕獲的魚多達三萬條🏊,對於研究商代的渔獵活動,頗有意義✋🏻👨👩👧👦。《拼集》320 “余呼
魚羌”之“魚”有兩種解釋。第一種用其本義即“令
捕魚於羌地”。第二種“魚”假借為抵禦之“禦”。裘錫圭先生在《古文字論集》(334頁)指出𓀎,甲骨文有“
(禦)方”(《合集》32935),象一人抵禦另一持杖者的攻擊,即抵禦之“禦”的初文。禦、魚古音同聲同部🫳🏽,所以字或加注魚聲。又有“其有來方,亞
(人名)其
(禦)”(《合集》 28011)1️⃣,於“
”字下加注聲符“魚”字🌓。“呼
魚羌”即“呼令
抵禦羌人”🧂。全面來看,第一種講法比較好。
例八👩❤️💋👨,《拼集》31(《合集》21172+2402+19976)稱:“庚辰卜王🚓:尸見(獻)(囿)
。生十月。”甲骨文“ 尸”,與“人”字寫法不同🛂,其足部前伸或有曲筆🚶🏻♀️➡️🚴🏿,此係人名或族名⏬。甲骨文“囿”作 “
”,跟《說文》籀文同,象苑中有草木之形,為會意字↕️。這個字後來被改成從“囗”“有”聲的形聲字。“囿”當苑囿講。
😪,從同版上有“禦
母己”、“禦
妣丙”看,“
”是活著的人🏄🏽♀️。 “
”字,裘錫圭先生《說“
”》一文說🦸🏼♂️: “前人多釋‘姒’🏮,其說可從,但並非用爲‘姒’姓之‘姒’🙍♀️。‘姒’本是女子年長者之稱🍩🤹♀️,商代王之配偶中🙇,其尊者當可稱‘姒’💻。” 其說可從。“尸獻囿
”意謂“尸”(人名)進獻囿(苑囿)給“
”。
舉例總是有限的。希望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去閱讀這批新材料。
我認為,攻讀甲骨的研究生,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閱讀甲骨拓本上👵。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是研究的基礎。要寫出高品質的學位論文,必須先從摹寫甲骨拓本入手來整理資料🙎。甲骨拓本是第一手研究資料。閱讀黑底白字的甲骨拓片,不但能熟悉商代的語言文字🏄🏿♀️,而且還能獲得很多有用的甲骨知識,諸如拓本優劣、字體類別、甲骨形態、鑽鑿形態等🟰。在閱讀甲骨拓片時,若能用透明的薄紙蒙在拓片上細心摹寫,印象會更加深刻。容庚在為《甲骨綴合編》所作的序裏說:
甲骨脆弱易碎⛺️,加以鑽鑿燋灼,斷裂隨之,辭句不完🧒🏿,難於索解,故欲訂古史之譌闕,審文法之變遷,必先將此分散殘存之材料𓀊,使其聯綴可讀,綜合整理😋,而後考證之功始有所施。
陳夢家在《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5期)上說🎞:
這種拼合的工作💃🏻🍯,需要許多人不斷的留意拼合,逐漸的積累起來📀,才可以慢慢地使分散了的碎片重行復原🦿。甲骨經復原後🚡,原有的辭句便完整了,款式便清楚了,兆序與左右對貞的情況也明顯起來,對於通讀卜辭有很大的幫助。否則的話,卜辭只是些斷爛朝報,容易被人斷章取義,加以曲解。
因此🔲,要利用甲骨文來研究古代的語言和歷史,必須首先對甲骨進行綴合,儘可能地恢復其本來的面貌🤘🏻。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干支、內容進行排譜,就能再現商代的語言環境和歷史事實🏋🏿♂️。研究生的論文,貴在創新🛷。而甲骨的綴合也應該屬於一種創新。通過綴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初學甲骨的研究生來說🧑🔧🩵,第一片甲骨綴合很重要♗。有了第一片甲骨綴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綴合的另一好處,可以練筆👧🏼。有了新綴合,就要發表。要發表就要動手寫。這對於提高研究生的寫作能力很有幫助🦸。今天🤳🏿,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研究生的綴合文章通過互聯網可以迅速發表,這也大大刺激了學生綴合的興趣。
本書拼合成果全都是依據拓本進行綴合的,錯誤在所難免,希望方家多加指正,至為盼矚🤒。博士研究生莫伯峰、王子揚承擔了全書的編校工作🚫,十分辛苦,是我要特別致謝的。
2010年7月1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9月13日
点击下载附件:0727《甲骨拼合集》序
本文是黃天樹先生為《甲骨拼合集》(黃天樹主編🧘🏽♂️🕵🏼,學苑出版社,2010年8月)一書所作的序言。有關本書的信息請參見: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_NewsStyle.asp?Src_ID=1237
拜讀學習,獲益頗多🏵🙍🏿♀️!十分感謝🌌!文中“《拼集》107是由《合》16936反和《東大》B0392a拼合而成的”🍏,其中“《拼集》107”原文似有筆誤😣,劉影女士綴合了《合集》16936正+《合集》7202,蔡先生繼而指出《合集》7202的反面為《東大》B0392a,後劉影女士《補綴一則》把反面綴合圖版發表,《合》16936反+《東大》B0392a的圖版似乎未收在《拼集》綴合圖版部分中🧑🎄,而是附在《說明與考釋》部分第111則下面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