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漆器押字初探
陆锡兴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 宋代的漆器铭文中出现了押字🚨,是唐代以来押缝书的发展🙁,这种押字逐步扩展到陶瓷器产品之中♉️。押字也叫花押⚽️🦸🏿♀️,采用切割、变体等方法造成一个新的符号,成为产品的标志。它构造原理和内含的意义与道教的秘文符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漆器题铭 押字 押缝 道符
中国古代漆器生产是重要的手工业,产品的范围广,工艺复杂,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上世纪考古发现以来🏹,战国秦汉乃至宋代的漆器不断出现👍🏻,从而研究越来越全面,漆器的铭文也成为重要的内容👶🏼。中国自古就有在所制的器物上刻写工匠名字的习惯🏄🏽♂️🙆🏽,从先秦的陶器上的刻铭可以证明但是已经形成风气。这种现象在漆器上延续时间最长👏🏿,压印题字习惯也延续下来。宋施青臣《继古藂编》:“《晋令》曰:欲作漆器,卖者各注主吏名,乃得作家。当用淳漆着布,器成,以朱题年月姓名。则知至今粥(鬻)髹器者🎸🥻,以朱识于底,自晋然也👵。”北宋以来漆器题铭有新的发展,这就是出现了押字。押字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文字的变化形体,一般是草体,还有美术体👩🏽🎨👩🏿🔧,其形似字非字,故称之花押👩🏼🔬。宋周密云🤏🏿:“余近见先朝太祖、太宗时朝廷进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书名。初疑为检底而未乃有御书批🧎,殊不能晓。后见前辈所载乾淳间礼部有申秘省状👩🏫,押字而不书名者🏗。或者以为相轻致撼,范石湖闻之,笑其陋👃,云:‘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岂惟是前辈简帖,亦止是前面书名🧉🦊,其后押字,虽刺字亦是前是姓某起居🤜🏽,其后亦是押字。士大夫不用押字代名🧓🏼,方是百余年事尔。” 1如此看来,押字在宋代已经在社会上层流行,漆器的押字并不是个别现象🤒。宋代流传下来的押字实物很少🧦,能确定的更少。因此,弄清漆器押字🙋🏼♂️,不仅直接有关漆器制度等问题,对促进押字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五代漆器的题铭已经多次发现,内容相似🚅,至今没有发现确切的押字材料🚤。
常州半月岛五代墓南唐后期漆器,1号银扣镜盒盖内行书“魏”🖖🏼、“并底盖柒两 ”👮🏼,盒中平板面行书“魏真上牢”“并满盖柒两”。2号镜盒仅存盖板,左侧行书“魏真上牢一两 ”2。邗江蔡庄五代墓银平脱圆形器底两件,一件行书“胡真盖花叁两”,另 一件行书“胡真”下有痕迹😪,似字非字👮🏻♂️,不甚清楚,报告认为是花押,不甚可靠3。
就目前的出土实物看🐎,漆器押字最早见于北宋中期。
1959年江苏淮安杨庙镇宋代五座墓葬年代相去不远,一座为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一座为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漆器72件♎️,另有碎片若干包📭。1960年作了初步报告4,后来有发表了专题报告🧚🏽♂️,列表说明漆器的情况🥴,其中有关漆作坊内容的铭文有“杭州胡”四款、“已酉杭州吴□上牢”(图 1-1)🙍🏿、“丁卯温州开元寺东黄上牢” 、“已酉杭州吴□上牢”、“壬申杭州北大吴□□”(图1-2)、“选行素漆丙子□张义目□□”🤽♀️、“杨中”、“戊申温州□三叔上牢 ”🏋🏻♀️、“江宁府烧朱任□上牢” ◾️、“江宁府烧朱任□□上牢庚子□”、“己丑温州□□上牢□”(图 1-3)等𓀀。整理者明确指出🧑🏿💼📫,“我们估计这些文字中末一字难以辨认的🧝🏻♂️,可能都是画押🧸。 5”
杭州北大桥宋墓出土漆器年代与杨庙镇宋墓相近💻😆。唾盂底朱书文笔记潦草🧑🏻🎤,难以辨认,唾盂托座书“丁卯温州□□成十二□上牢 ”6。
武汉市十里铺北宋大观以后的墓葬,出土漆器多件👊🏻,漆碗底外壁书“丙戌邢家上□(牢)”🌲;钵两件👨🏽💻,其一壁书“己丑襄州邢家造真上□牢”;另一书“戊子襄州骀马巷西谢家上□(牢)□□”👩❤️💋👨;六瓣盒外壁书“丁亥邢家上□ (牢)”等🧰。唐李肇《唐国史补》云❕:“襄州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襄样。”墓内漆器就是唐宋著名的“襄样”实物。发掘者认为“从这批漆器的式样、制作方法和文字书法方面看🎉,和江苏淮安以及无锡等地宋墓所出应是一脉相传的。7”
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北宋后期墓🫧🚔,出土的银扣漆托子底朱书“苏州真大黄二郎上辛卯”8⬇️。
杭州老和山南宋初年墓葬💫🗄, 201号墓漆碗外壁书“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牢”。漆盘外壁书“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牢”9💄。
常州村前南宋墓漆器也有“上牢”字,5号墓戗金人物奁盖内漆书“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戗金长方盒盖内书“丁酉温州五马钟念二郎上牢”,4号戗金长方盒内书“庚申温州丁字桥巷解七叔上牢”10。
出土的宋代漆器的题铭行楷、行书、草书相杂,同一个字在不同墓葬的漆器上书写字体不一🍤📃,这是反映宋代正处于押字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特有现象🏵。我们利用这种同字的比勘🕯,还原出押字的本字。实际上那些考古报告的整理者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解决诸如“上牢”二字的释读的🙇🏽♀️。押字大多使用草书🎺,字迹飞动,接近狂草,使人不易辨识🙏🏼。有的草书不合草法🏧,变化失形,其中以常见的“上牢”二字为甚🧣,如果不知它渊源🚣🏿⚠️、没有对比,是无法认读👩🏼✈️🧑🏿💼。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的漆盘底所书文字,季扎挂剑漆盘底书“ 蜀郡造作牢”,童子对棍图漆盘底书“蜀郡作牢”。很明显,五代🫷、宋的“上牢”之“牢”是继承发展而来的。“牢”之含义🚴🏿♂️,有几种解释🆙,一是表示坚固耐用🐊,上等好货;一是商铺🥖😐、作坊的称谓 11🤜🏻,或说为牢祭之牢🩷。朱然墓漆器采用工整的隶篆体,对于这样工艺精致的漆器,匠人不至于为了节省时间而潦草题书🫳🏻🧃,这是一种特殊的安排🤳,使用押字作为标志👨🏼🦱。
淮安杨庙镇宋代墓葬的漆器文字数量不小,整理者虽然指出有花押,但是没有作出具体解释⚅。除了单独的“杭州胡”外,另有“ 杭州胡”(图1-4)下加二短横🚞,这是个花押,一横加半个圆圈,“壬申杭州真大□□上牢 ”下也有一个草书花押(图1-5)。“己丑温州□□上牢□”(图1-3)此款除“己丑”二字外,均为押字,前□□缺字处可释出“九九叔”三字)🏃🏻♂️,尾端缺字也是一个草书花押🧜🏿♂️。“己酉杭州吴□上牢”(图1-1)➕,“吴”字下面是一个字的画押♏️。两横中间加个半圆或半圆中再一竖。比照五代北宋出土的漆器行楷题铭🧑🏿,可知这些字都是“真”字的省略和变化形体📃。如“胡”字下的押字就是“真”字上部。其他即省“真”字上面一竖和下面两点。押字省了再草👩🏻🦽,虽然面目全非🧑🏿🔧,但是有痕迹可找寻🌒。该文还出示了部分“工匠画押”👨🏻🚀,与其他画押不同🏊♂️,它的基本姓氏是上面有细横🧂,下面有粗横,符号部分出于下横之上。从出示的四个押字中,其中两个相同(图1-6、7)👨🏻🦳🍟,与流传的宋太宗御押相似的方体🧛🏼♀️,为区别草体,我们称之为美术体🚴♂️𓀜。细审是“真(眞) ”字横置🫰🏼,仅取上半部“匕”加“目”,“目”与中两横合成一粗笔,为上下骑缝字之半。传本御押与此相同👩🍳,也是“真”字。另外两个可以识出,一个是草书(图1-8),另一个是方体美术字(图1-9),都是“胡”字,粗横之下是×或××💇🏽,连起来“胡×”或“胡××”才是完整的字号名称。可惜报告不甚详尽💂🏽♂️,如果背景交代清楚👨🔧,押字全部列出,可能会发现更多内容👓。
1954年无锡宋墓出土的葵口漆碗外壁也有书铭🧙🏼♀️,报告没有释文。罗宗真释出“ 杭州元本胡□□”、“丁未东孙真上牢”、“杭州元本胡如虎乙未南□”等。但是根据照片(图 1-10),可以读出“杭州元本胡□上牢”™️🗄。“胡”下花押与淮北宋墓漆器“胡 ”下的花押相同,也是“真”字的上端部分。可以推知“杭州元本胡如虎乙未南□”应该读作“杭州元本胡(花押)上牢乙未□□”👨🌾👨👩👦👦。比照“丁未东孙真上牢”书铭👩🏻🚒,“胡”字下应是“真”字无疑 12。
淮安杨庙镇宋代墓葬的漆器使用了骑缝押,远在唐代以前有“押缝”之书♟。宋代黄百思云:“有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只是谓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云草字,盖沿习此耳🧑🦯➡️。 13”押缝书(字)有押缝的标志,该墓漆器方体和草体“胡”字下一横特别粗重🐐🕰,当是这个标志的形式。同样美术体的“真”字下面也有粗重横画🤞🏿,足见它们也是押缝书🕴🏼。再看上面那些“真”字下也有横画(只有“己丑温州□□上牢□”条例外🍜,横画在押字中间,可能是行笔带过所致),不过以没有那么粗重,其实也是押缝书,是“真”字的上半部分✍🏻,可见押缝书和押字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们根据这些漆器押字材料,可以把骑缝押分为两类,一类是词组,押字是其中的首字,如“胡××”只用一个“胡”字;另一类是单字♈️🐡,横置🧙🏻🖇、竖置,所有的“真”字只取上半📙,隐去下半。押字字形要么是美术体,要么是草体🦎,字形均经过简化等变形。
不过漆器押字的“真”字下残缺,写成“直”字🙋🏿♀️,使用相当广泛🤦🏿♂️。当时“直”“真”两字有特殊关系🌆。首先两者意义相近🛷,意义相同相通,经常混用😅,例如“真率”也写作“直率”;“真意”也写作“直意”;“真语”也写作 “直语”;“真朴”也写作“直朴”等,连东北境内金人为避辽兴宗名“宗真”🌖,“女真”自改为 “女直”,“真”“直”同义,改犹未改。其次🪐➙,“直”字和“真”字混同♐️,有时可以替换🕴🏻,例如 “网”下“直”可以写成“网”下“真”,“置”也写作“”。山东剡城城北新城古城遗址曾出土铜盔一件,高8.5、口内径16🛒、沿宽3厘米,重1.9千克🦌,盔顶开孔,沿铭“宝佑四年吉日 ”🧡,此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之物14✧🧑🏻🦳。
漆器上的“真”字🏌🏿。最晚在五代开始出现,出现的频率很高,是什么意思呢?
陈晶认为“胡真”“魏真”是作坊标记,不过在姓氏下加“真”字🧚🏻♂️,宋代比较普遍➛。为防止假冒,各自标榜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名牌,有的就冠以“真”字。江浙地区宋代墓葬发现的书“胡”姓的漆器特别多,他们是继承五代 “胡”姓而来👩🦼➡️,恐怕也是相互区别🙃,加注“胡”的原因15。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商品社会保持竞争优势,品牌是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真”有时还直接写作“真实”,区别于假🧧、虚假,以此证明漆坊之正宗。
宋代各种产品题铭上“真”字经常使用,作为一个大宗产品,青铜镜也有真假之辨,镜铭上常常可以见到这个字,著名的湖州石家就常用“真”“真正”字样。例如“湖州真正石家无比炼铜照子”、“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照子 ”⚛️、“湖州真石家青铜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湖州真正石家念二叔照子”🏃♂️➡️、“真湖州石四郎造铜镜”🎫、“湖州石五郎真炼铜照子”、“湖州仪凤桥石家一色青铜镜”、“湖州真石三十郎家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等,石家之外其他有实力的镜家也有称“真”“真正”💨,如“湖州真正方家炼铜无比照子”、“苏州乌鹊桥南缪家真青铜镜”等。在出土漆器的墓葬中🤾🏿♀️,同时出土此类铭文的铜镜。杭州北大桥出土漆器的宋墓,也出土了铜镜,阳文铭 “胡州真石念叔无比炼铜照子”16🪱。杭州老和山南宋初203号墓👩🏽🦱,出土漆器😿,同墓出土铜镜铭“湖州石十五郎真炼铜照子”17。
宋代镜铭不用押字,是习惯问题。相反押字的也不只限于漆器,还有陶瓷器。成都市琉璃厂窑是北宋时间的民窑,在碗的圈足内多有窑工印记🌳,它是窑工用特制的阴模压印而成。蒲存忠先生多次前往宋窑遗址🧨,共收集残碗底 5000余件,印模130枚🚄,印记题材很多,有坊主姓名文字外,还有常见的牡丹、芙蓉🏌🏿♀️、梅花👩🏻⚕️、兰花等花草🏕,以及与小动物蝴蝶、鱼等👨🏽🎓,此外还有一些点线结合的几何图案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数量庞大的押字,文字中有反书及异书。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庞大的异形押字中😪,某些形体很明显与漆工的押字相似🦶,也在是在姓氏之下。无论从部位和字形来看,它也是一个“真”的押字(图1-11)18⛹🏼♀️。湖南洪江市黔城村北宋窑址,遗址内器皿盖内壁有“”㊙️。当然这是明显的“真”的押字 19。山东成武县宝峰乡发现窖藏金代五彩瓷人,全身施白釉,再绘红🐪🛍️、黄🧍🏻♀️、绿、黑等色🧑🤝🧑,属于宋加彩作品。同地出土的白瓷碗碗底无釉处墨书一圈:“泰和三年十二月十日买二只”。中间书“马”字🦙,字下有押书, 也是“真”押字(图2)20。
花押是一种文字变体,变体的目的是隐蔽原来的字,已经有人指出“这显然无装饰性而带有一定商标意义的隐匿性🤏🏿。”隐匿了文字的意义🐐,设置一道障碍,保持了秘密。当然奇特的字形,不仅仅为了隐蔽,如果大家用同一个字,几乎岂不到隐蔽的作用⛔️,仅仅起到一个标志作用。我认为押字无论形体原理和内在意义✌🏽,都与道教的符字存在密切关系。唐宋时代道教大兴,道教秘文和符书盛行,近年来成都近郊宋墓不断出土真文镇墓石💑,如北宋张确墓、石羊乡北宋墓、北郊甘油村宋墓、东北龙潭乡宋京墓以及外东跳蹬河南宋墓🚴🏼♂️。其中云篆为主体的真文高度程式化,表明道教的变体秘文达到完善和成熟的阶段。道教的隐秘文字除了真文外还有符书等等,构造不同,原理相同,都是破坏形体🧑🏼🚀,只保持大致轮廓🤚🏽。这个原则给押书开辟了很大的空间🧑🏻🎨👨👨👧👧,提供了押字的理论依据。“今浯溪石上有人押字,题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21”只要自己明白👀,押字可以变化无穷,破坏汉字形体🕊,自由创造。道教同时赋予押字神秘力量。宋佚名《异闻总录》:“马少保公亮,少时临窗下阅书,忽有大手如扇自窗棂穿入,次夜又至🧑💼,公以笔濡雄黄水大书画押。窗外大呼速为我涤去,不然祸及于汝,公不听而寐🏹🏫。有顷怒甚,求为涤去愈急,公不之顾,将晓,哀鸣而手不能缩,且曰🫃🏻:公将大贵🧖🏻,姑以试公🙇🏽♂️,何忍致我极地耶🐦🛄?公独不见温峤燃犀事乎?公大悟,以水涤去花押,手方缩去,视之亦无所见👨🏿💻。”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反映当时人把押字和符书当作一回事👩🦱。特别是这个“真”字具有非凡的意义。佛教的真言🦹🏿♀️、道教的真字,都是“真”字当头,都是具有强大的法力的的符号,所以漆器的“真 ”不只是“真实”“真正”的含义,还有借助花押使用道教法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注释
1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押字不书名》
2常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半月岛五代墓》《考古》1993年第9期。
3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清理简报》,《文物》1980年第8期📘。
4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淮安宋代壁画墓》,《文物》1960年第8、9期。
5 罗宗真《淮安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 1963年第5期💂🏻。
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北大桥宋墓》,《文物》1988年第11期。
7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武汉市十里铺北宋墓出土漆器等文物》,《文物》1966年第5期。
8 常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木椁墓》,《文物》2001年第2期。
9蒋缵初《谈杭州老和山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参考资料》 1957年第7期。
10陈晶🧑🏽、陈丽华《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清理纪要》,《考古》1986年第3期。
1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马鞍山市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12朱江《无锡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4期。
13 宋黄百思《东观馀论》卷上“记与刘无言论书”🌠。
14 刘心健、徐敏生《山东剡城出土宋代铜盔》🆗,《考古》1986年第7期。
15 陈晶《常州等地出土五代漆器刍议》,《文物》1987年第8期🗓。
16同注6。
17同注9🤦🏽♀️。
18 蒲寸忠《成都市琉璃厂窑北宋窑工印记》,《四川文物》2004年第6期。
19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洪江市宋代烟口窑址的发展》👞,《考古》2006年第11期🥟。
20苏鸣《成武出土金代五彩瓷人》👩🏿💻,《文物》1993年第11期。
本文发表于《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6輯🎑,嶽麓書社💁♀️👬🏻,2010年。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9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0732宋代漆器押字初探
“借助花押使用道教法力”,创见📎,很好。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