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程寤》簡序調整一則
(首發)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
清華簡《程寤》僅有九支簡,但文義古奧難懂,加之簡背沒有序號𓀙,給編聯工作帶了一定的困難。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此篇有一處簡序需要調整🤾🏼♀️,即簡7應排在簡5之後🐳、簡6之前;全篇的簡序爲🧛♂️🧖🏻♀️:簡1+2+3+4+5+7+6+8+9。下面說明一下這樣調整的理由。
首先談文義方面的四點理由。
第一,簡5的末一句爲“隹(惟)商慼才(在)周=(周,周)慼才(在)商”,語意已完👏🏼,表面上看後接簡6的“欲隹(惟)柏夢,徒庶言……”或簡7的“睪(擇)用周,果拜(?)不忍……”都有可能。仔細推敲,簡7講“睪(擇)用周”,跟簡5“惟商慼在周,周慼在商”顯然聯繫更爲緊密🤸🏽♂️。
第二,整理者排簡7於簡6之後🫄🏿,相關文句連讀爲“隹(惟)容內(納)(棘),意(億)亡勿甬(用)”,並爲“意(億)”字加注說:“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注:‘度也⛹🏻。’億亡👩🏽⚕️,度其將亡🏋🏽♂️。”[1]這個“億”原文作“不可億逞”,其實就是臆度之“臆”👨🏿⚖️💻。“臆亡”頗嫌不辭。但把簡6接於簡7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相關文句可連讀爲“隹(惟)容內(納)
(棘),意(抑)欲隹(惟)柏”,二句正好相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鬼神之明》簡4🤴🏿:“丌(其)力能至
(安―焉)而弗爲
(乎)?
(吾)弗智(知)也;
丌(其)力古(固)不能至
(安―焉)
(乎)?
(吾)或(又)弗智(知)也。”陳偉先生指出,上引簡文中的“
(意)”當讀爲“抑”🪆,表示“連接兩個相反的問題”。[2]其說已爲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既然“
”可讀爲“抑”,“意”當然也可以讀爲“抑”。
第三,簡4🕒、簡5連讀有語句上的鐵證👂🏽,無可質疑🚣。簡4~5:“可(何)敬(警)非朋?可(何)戒非商?可(何)甬(用)非梪(樹)?”“何警非朋”是緊扣簡4的“朋(棘)”而言的,“何用非樹”是緊扣簡4的“
(
)杍=松=(梓松,梓松)柏副✋🏼,棫㯱(包)柞=(柞,柞)
=(化爲)雘”而言的。同理☢️,簡7+6+8排定後,簡8的“可(何)
(務)非和”是緊扣簡6+8的“
(務)亡勿甬(用)”而言的🔜,簡8的“可(何)𥚸(畏)非彣(文)”是緊扣簡6“明武𥚸(畏),女(如)棫柞亡堇(根)”的“明武𥚸(畏)”而言的,彼此的呼應十分緊密。按照原來的簡序🤰🧏🏿♂️,這種聯繫就完全體現不出來了。
第四,把簡7提前,簡6、8接讀⚡️,相關文句爲“朕𦖞(聞)周長不弍(貳),(務)亡勿甬(用)”。整理者解釋“周長不貳”說:“周,《詩·鹿鳴》傳:‘至。’長👩🏼🚀,《說文》🧻:‘久遠也。’貳,《國語·周語下》注🏌🏻♀️:‘變也𓀖。’”[3](按“周長不貳”的“周”很可能是指周朝而言™️,訓“周”爲“至”非是🧑🏼🔧🍮。)其後緊接著說“務亡勿用”無疑是很合理的。
其次談簡背刻劃痕跡方面的理由。
北京大學孫沛陽先生對於竹簡背面痕跡曾有過觀察和研究,認爲簡背的刻劃痕跡對於竹簡的正確編聯具有重要參考作用。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孫先生將專文論述🫙,請讀者注意參閱🥔🧑🏻🎤。受他研究的啓發,我們在清華簡《程寤》的簡背也發現了刻劃痕跡。從原大圖版看,簡5比其他竹簡略短(原因不明)🚔,簡7由於是5段殘簡拼合而成的,顯得比其他竹簡稍長。如果把這兩個因素考慮進去,按照整理者原來的編聯方案,簡7背面的刻劃痕跡明顯高於與之相鄰的簡6和簡8,這肯定是有問題的。按照我們的編聯方案🚟,把簡7調至簡6之前❄️,再把上述兩個因素考慮進去,簡1+2+3+4+5+7+6+8+9背面的刻劃痕跡基本呈一斜綫🥁,可以印證我們的簡序調整是符合事實的⛸。
執筆:鄔可晶
2011年1月5日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38頁🤷🏻,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
[2]陳偉:《〈鬼神之明〉校讀》👩🏿,《新出楚簡研讀》🥇,253~254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3]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3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0770清華簡《程寤》簡序調整一則
《程寤》簡九有字作💂🏿♂️:
正如整理者指出的,“日不足”習見於先秦古書,“愛日不足”即惜日之短👰🏿♀️🏃🏻♀️。該字見於其他楚簡資料中:
簡4:朋棘梓松,梓松柏副👛,……
按:“”字疑當讀為“讎”(清華簡《耆夜》6號簡即有用“
”為“讎”之例)🤕,“朋棘讎梓松”的意思是以棘為朋👳🏻♂️,以梓松為讎。這是用人失當的比喻👨🏿💻。“梓松柏副”的意思待考🏵。
《程寤》“六末山川”,“六末”疑讀為“六物”🙍🏿♀️。
《左傳·昭公七年》:晉侯謂伯瑕曰:“吾所問日食🚴🏻,從矣。可常乎?”對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詩》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國’,其異終也如是。”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
“末”“物”音近可通。不過“勿(物)”字楚文字常見,“末”字倒不常見,所以此說也未必可靠😽。
循
《詩經•大雅•皇矣》“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可見“柞棫”和“松柏”在文獻中應是對立的兩個意象。“柞棫”是灌木或小樹,“松柏”則是高大挺拔的大樹💞;“柞棫”用作取火之材,而松柏則是棟樑之材。《詩經•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兌矣”,簡文“如棫柞亡菫(根)”🐪,說明“棫柞”應是低劣的樹。
根據以上論述,我們認為簡文可以釋讀為:“朋棘壽(讎)梓松,梓松柏副➔,棫包柞乍(作),化為雘”,“棫包柞乍(作)”講的是棫叢生🐮,柞生長,比喻壞人得志👩🏿🦰,和前面的“梓松柏副”相對。“包”有叢生的意思💅🏻,如《書•禹貢》:“草木漸包”🤗🧑💻。“作”有生的意思👩🚀,如《詩•小雅•采薇》:“薇亦作止”🧝🏼♀️。
另外,正是因為夢中梓樹化為的是“松柏棫柞”,而不全是“松柏”,所以太姒才會“寤驚”,王才會心有驚懼而不敢貿然占卜🚡,而是舉行一系列祓除不祥的祭祀之後才敢在明堂占卜🔵🪨。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