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馨
許雄志先生編《鑒印山房藏古封泥菁華》於2011年4月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裘錫圭先生題簽🂠,吳振武先生作序🧖🏻,施謝捷先生擔任學術顧問,谷松章先生擔任責任編輯✍🏽。
該書平裝16開,印數1500冊,定價 200元。
附:介紹、序言、目錄🤴🏿、書影
介紹
封泥爲古代紙張沒有發明之前👮🏽,印章蓋在泥上的遺存。古代封泥保留了諸多歷史、地理、文字、藝術信息。晚清以來,各地出土了大量的封泥,時代包括戰國、秦📀、漢。孫慰祖先生主編的《古封泥集成》即收有 2600餘品,這還不包括近年出土的大批秦封泥。封泥也是古代印章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封泥的譜錄是以拓片方式輯成的,其與古璽印不同之處在于陰文印變爲陽文封泥。封泥邊有厚有薄,無規律可言,文字與封泥邊時有殘斷、粘連等🥬,從篆刻欣賞的角度去看,別具一種古樸蒼茫、變幻莫測的空靈迷蒙之美。這些偶然但生動的效果不能不對印人有所啓發📰。
在流派印“印外求印”的熱潮中,印人們對封泥入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吳昌碩、王石經、王冰鐵、趙古泥⚒、鄧散木、侯福昌等都有不少仿封泥的作品傳世,推動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鑒印山房藏古封泥菁華》收錄了許雄志先生鑒印山房珍藏的秦漢封泥311品🖲,每品均有面圖👨👩👦👦、背圖、拓片。時代涵蓋戰國、秦漢。均爲首次發表,其中不乏珍罕之品✴️,對于古代歷史、地理、藝術的研究借鑒具有重要意義🧑🏼🌾。比如以前的封泥著述,全部戰國封泥僅僅幾十品,而此書新披露的戰國封泥就超過此數🎨,其價值可見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許雄志先生作爲篆刻名家,所選封泥均品相上佳🤷🏼♂️,幷且精心鈐拓,對于篆刻藝術的借鑒非常有利。
吳振武先生序
中州篆刻名家許少孺先生收集古印有年,在繼四年前推出《鑒印山房藏古璽印菁華》(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之後,近又出其所藏古封泥三百餘枚🎃,分爲“戰國·新蔡”🥬、“秦·相家巷”🙅🏿♂️、“西漢· 臨淄”👨🏿🎤、“秦漢·平輿”、“未明出土地域”五部分,輯成《鑒印山房藏古封泥菁華》一書面世🏭。可喜可賀🫅!
自晚清以來,古封泥的收藏與著錄🦚,大抵以私家爲主😢。此類小件古物🧑🌾,相對于繁富的傳世文獻和名碑巨碣而言,從來都是被歸在“竹頭木屑”之列的。然而,此類資料對於講求“二重證據法”的中國古史研究和古文字研究來說🎬,却有著不平凡的效用和價值。即以過去發現數量尚不能以百計的戰國封泥爲例,江蘇鹽城所出楚“□ □亭鉨”封泥(《考古》1964年1期27頁🤳、2005年9期68頁),對於學者破解先秦古文字中的“亭”字並進而考察戰國時期有關“亭”的制度,具有突出的作用。又譬如有明確出土記錄的河北平山靈壽城遺址所出中山國“信完”封泥(《文物春秋》1989年創刊號65頁、《古封泥集成》5·19)🕐,不僅可以印證傳抄古文中的“完”字🍋🟩,在研究古代封印制度方面,亦具特殊價值🕵🏽。因此🕵️♀️,古封泥資料除因其樸素端莊的藝術價值而受到篆刻家的青睞外🙂↔️👩🏼⚕️,也一向是古史和古文字研究者所珍視的資料。本書所收錄的三百餘枚新出古封泥資料,其史料價值和文字學價值,尚有待于學者的深入研討和發掘🎄。
少孺先生或無意于做收藏家👊🏽,他之所以長年不辭辛苦地收集古印和古封泥🧊,當與他所從事的藝術創作工作有關👨🏽💻,所謂“取法乎上”。但憑著他的執著、眼力與眼光🕵🏻,在推出含本書在內的兩本《菁華》後,他的古印收藏家地位已堅實確立。在當下這個有“收藏熱”的時代👨🏼💻,像少孺先生這樣“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相信對玩收藏的朋友,是會有啓發意義和示範作用的。
吳振武
2010年12月15日于長春
目錄
序……………………………………………………………………吳振武
戰國·新蔡………………………………………………………… 1
秦·相家巷………………………………………………………… 26
西漢·臨淄………………………………………………………… 40
秦漢·平輿………………………………………………………… 50
未明出土地域……………………………………………………… 153
後記………………………………………………………………… 158
書影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