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侅”詞義的文化解讀
付義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趙家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摘要🧲:段玉裁在《說文》“侅”字下注引《漢書》👊🏽🥫、《史記》👑、《淮南子》的用例來說明“奇侅”為“非常”之義,揆之原文🫃👩❤️💋👩,卻扞格難通📼。而《漢語大詞典》對“奇侅”及其異體“奇賌”、“奇胲”、“奇咳”的訓釋又各不相同👨🏿🦱,沒有揭示出它們的內在聯繫。作為古代天文數學體系中的“奇侅”,實際上反映了古人運用日月陰陽觀念來闡釋醫學🦢🥻、兵法、治國的理論方法。
關鍵字:奇侅 陰陽 文化解讀
《說文·人部》:“侅,奇侅,非常也。”王筠《說文句讀》:“字或作賌,……《史記·倉公傳》作‘奇侅’,《漢書·藝文志》作‘奇胲’,皆借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漢書·藝文志》👨🏼🌾,五行家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五音奇胲刑德》𓀋🚴🏽,二十一卷🙀,如淳曰:‘胲音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集解曰:‘奇音羈,咳音該。’按據張守節正義👩🏻🏫,則《史記》奇咳本亦作奇胲。肉部訓胲為足指毛皮🥷🏼。然則侅正字,胲其假借字耳。《淮南·兵略訓》🏍🛅:‘明於星辰日月之運✊,刑德奇賌之數🙆🏼,背向左右之便💁🏼♂️,此戰之助也。’注云🙌:‘奇賌之數,奇秘之數,非常術🦵🏽。其字又作賌,亦假借也🧍🏻🏌🏻♂️。蓋奇侅與今云奇駭音義皆同,是以《左氏春秋》無駭👬🏼,《谷梁春秋》作無侅。’”[1]
通過王筠和段玉裁的說解可知,“奇侅”又作“奇賌”、“奇胲”🙏🏻、“奇咳”🌇,與“奇駭”音義皆同♟,為“非常”之義。筆者揆之段玉裁所引《漢書》、《史記》、《淮南子》的用例,發現用“非常”之義解釋,則扞格難通。而《漢語大詞典》對“奇侅”、“奇賌”🚽、“奇胲”、“奇咳”的處理則有所不同🤹🏻♂️,對它們分別作了訓釋,釋“奇侅”為“奇異非常”🏂🏻🌩,引《說文》和《段注》為證👩🏼🏭,而所舉最早文獻用例卻在清代。釋“奇賌”為“奇秘💲💇🏼♂️,非常”🏊,引《淮南子·兵略訓》為例證;釋“奇胲”為“兵略”,引《漢書·藝文志》為例證🙇🏿♀️,釋“奇咳”為“古醫術”,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為例證。可見,《漢語大詞典》並沒有把“奇侅”🧗🏼、“奇賌”、“奇胲”、“奇咳”作為一個詞來看待👇🏿,但同時也承認它們之間是有著內在的聯繫的。
要想真正弄清“奇侅”、“奇賌”❄️、“奇胲”、“奇咳”的意義及其關係,我們必須首先瞭解我國古代天文數學體系中“奇”、“侅”的含義😅。古代天文數學體系就是《史記·天官書》所說的“北斗七星,所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2]。七政指日月和五星(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辰星)。天文數學體系我們可以用質樸的模型圖表示🚣🏽♀️,這個圖見於英文版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①。
《說文》:“奇,……一曰不耦。”《易·系辭下》:“陽卦奇🕞,陰卦耦。”在數位上,作為奇數的“奇”與“陽”相通,日為陽之精,在天文學上,它可以代表“七政”中的“日”。
“侅”(賌、胲、咳)與“亥”相通,通過上圖可知,以十二地支表示古代北斗所行的十二辰,亥為極陰,與十二次的娵訾相對。故《史記·曆書》曰:“月名畢、聚。”這是古代借太陽和北斗鬥勺的雙向運動來計時。故司馬貞《索引》曰🅰️:“月雄在畢🚂,月雌在訾👱🏼,訾則諏訾之宿。”(筆者按:娵、聚、諏通👨👨👦🧑🦽。)這裏的雄雌顯然是與陽陰相對應🖇。諏訾為雌,與亥相對應⚃。又《說文》🤐:“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漢荀爽注《周易》曰:“坤建於亥,乾立於巳。”可知🚅,“亥”與“坤”相協☢️,與“陰”相通。在天文學上,它代表“七政”中的“月”👏🏻。
在數字中👩🏻🍼,一為奇之始,陽之初,對照模型圖可知亥對應的數字為“十”🧝♀️,“十”為耦之終,陰之極。《說文》部首排列“始一終亥”正是取象於此。所以“奇亥”在古代可以指稱“日月”☹️、“陰陽”♓️、“奇耦”、“雌雄”等相對概念。也可以指“生死”📦,《史記·律書》✍️:“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東壁居不周風東⏳,主辟生氣而東之。至於營室。營室者👰🏿♂️,主營胎陽氣而產之。東至於危。危🧏🏼,垝也🍄🟫。言陽氣之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應鍾。應鍾者,陽氣之應,不用事也🧸👯♀️。其於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言陽氣藏於下🤽🏻♀️,故該也☝🏿🧑🏼🎄。”這正是從星象的角度說明一個由死亡轉向復活之點,到亥位則為夏至💁🏻,死亡之點🏟,到子位元則為冬至,陰極陽生復活之點。也可以指“刑德”,《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則鬥北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日夏至則鬥南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曰夏至為刑👚。”[3]《史記·龜策列傳》:“明于陰陽🧖🏼♂️◾️,審于刑德。”“刑”取象于刑星🪡,即太白星,《韓非子·飾邪》:“又非天缺𓀑、弧逆㊗️、刑星、熒惑🎓、奎台數年在東也。”梁啟雄淺解:“尹桐陽曰⌨️🏦:‘刑星,太白也✫🤷🏼♂️。’《星經》👩🏽🦱:‘太白主刑殺✡︎。’”“德”指德星,《史記·天官書》:“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德”在五行說中指四季的旺氣,《古今韻會舉要·職韻》:“德🧑🏼🎓,《增韻》🤰🏽:‘四時之旺氣。’”刑德又引申指刑罰與教化、刑罰與恩賞。《韓非子·二柄》👨👦👦:“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另外,“奇亥”還和“奇正”相對應,正🧑🏻🤝🧑🏻,古代指鬥建,即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時辰🔧。《素問·六節藏象論》:“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余於終,而天度畢矣。”王冰注:“正🧑🏽💻,鬥建也。”當鬥建為寅時🧑🏼🦳,夏曆則為正月。《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法💉。”鄭玄注:“正歲,謂夏之正月🫶🏻🥞。”通過“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質樸模型圖”,北斗和太陽是雙向對稱運行的,當鬥建為寅時⚔️,太陽運行到娵訾,即亥位🐗。就北斗來說為寅,為正,就太陽來說為娵訾👳🏽👩👧👧,為亥👌🏻。古代天文學有“子醜分行為奇👱🏻♀️,戌亥合居為正”之說。故“奇亥”又與“奇正”相通。以上對應概念可以圖示為:
奇 |
奇 |
日 |
陽 |
雄 |
生 |
德 |
奇 |
亥 |
耦 |
月 |
陰 |
雌 |
死 |
刑 |
正 |
另外,古人還運用五星與五方、五行🤵🏻♀️、五音、五帝、五獸以及天干相配,《淮南子·天文訓》👼🏻:“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圖示為:
五星 |
五方 |
五行 |
五音 |
五帝 |
五獸 |
天干 |
歲星 |
東方 |
木 |
角 |
太白皋 |
蒼龍 |
甲乙 |
熒惑 |
南方 |
火 |
徵 |
炎帝 |
朱鳥(雀) |
丙丁 |
鎮星 |
中央 |
土 |
宮 |
黃帝 |
黃龍 |
戊已 |
太白 |
西方 |
金 |
商 |
少昊 |
白虎 |
庚辛 |
辰星 |
北方 |
水 |
羽 |
顓頊 |
玄武 |
壬癸 |
古人講“天人合一”🙋🏿♂️,觀天象🍑、發現總結日月、五星的運行規律,以指導人事行為👩✈️,包括農事🧑🏼🎓、祭祀、戰爭、刑法🧑🏼🎄☄️、醫學等方面。知天與知人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即行人事則須取象於天👶🏿,這樣才能做到“人法地,地法天♈️。”[4]懂得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分析《漢書》🦸、《淮南子》、《史記》中“奇賌”、“奇胲”、“奇咳”的含義及其關係了。
《漢書·藝文志》五行家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五音奇胲刑德》二十一卷。”“五音”和“五星”、“五行”相通,“奇胲”和“日月”、“陰陽”相通🩷,反映了古代兵家觀天象以用兵的思想,也就是陰陽五行用兵之術。在《漢書·藝文志》五行家的著作中,有很多都是有關陰陽五行的著作,如《泰一陰陽》二十三卷🤾🏻♂️;《黃帝陰陽》二十五卷;《四時五行經》二十六卷等;《陰陽五行時令》十九卷[5]🤼。故《孫子兵法·勢篇》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故銀雀山漢墓竹簡有《孫臏兵法·奇正篇》,並曰🈶👨🏻🦽➡️:“分之以奇數👩🏽🔧,制之以五行。”奇數、五行皆用兵之術。故《五音奇胲用兵》是一部運用陰陽五行之說來指導用兵的著作😜。由上文可知,刑德可以指刑罰與教化、刑罰與恩賞,是君主必備的治國用兵之策👱🏻♂️。晉葛洪《抱樸子·廣譬》:“二儀不能廢春秋以成歲🕋,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故《五音奇胲刑德》是一部運用陰陽五行之說來治國用兵的著作。然顏師古注此條引許慎云:“胲🧑🏼🍳💁🏽♂️,軍中約也🐈🪳。”(筆者按🤾♂️,今本《說文》“胲”作“該”。)是不明“奇胲”的真正內涵。同樣🧏♂️,《淮南子·兵略訓》“明於星辰日月之運,刑德奇賌之數,背鄉左右之便,此戰之助也🙇🏼♀️,而全亡焉🛕。”中的“刑德奇賌之數”也是古代兵家運用陰陽五行來治軍用兵之術🚣🏿♂️。故高誘注😒:“奇賌🐉☸️,陰陽奇秘之要,非常之術😵🐴。”
另外,《淮南子·兵略訓》中還有“明於奇正賌、該陰陽、刑德、五行、望氣、候星👨🏼🔬、龜策、禨祥🕵️♂️,此善為天道者也”這樣一句話🫲,其中“明於奇正賌、該陰陽”不辭,根據上文對“奇侅”的考察,我們推測這裏的“正”和“該”都是注文竄入✴️,其中的“正”為“賌”的義訓,“該”為“賌”的音訓。原文應該是“明於奇賌、陰陽、刑德、五行🙏🏼、望氣🌐、候星、龜策、禨祥,此善為天道者也”👨🚒。
我們再來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中的“奇咳”。古人常常用日月陰陽的理論來治病行醫,故中國古代的醫術又稱陰陽、死生之術,《素問·天元紀大論》😯💆🏿:“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素問·金匱真言論》:“此皆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素問》中又有《陰陽別論篇》。在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醫書中“醫經”有《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本、《陰陽脈死候》🌍,“醫方”有《合陰陽方》。“奇咳”既然與“陰陽”🧲、“死生”相對應🧝🏼,那麼⛹️♂️,這裏的“奇咳術”就是用日月陰陽之說來闡發醫理之術🕳🏌️♀️。
作為古代天文學概念的“奇侅”,已經很難理解🤟🏽,把它揆之於古代的兵略、醫理之中,則“奇侅”之術更是“神秘之要,非常之術”了。故“奇侅”可引申有“非常⭕️、奇異”之義,《說文·人部》:“侅,奇侅,非常也。”又作“奇駭”。唐薛用弱《集異記·韋宥》:“宥即拔蘆伸絃🐶💇🏻,其長倍尋。則試,縱之⛔️,應手複結。宥奇駭🤶🏻,因置於懷🚣🏿♂️。”
參考文獻:
[1]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 漢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0.
[3]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4] 盧央.易學與天文學[M].上海:中國書店🦝😅,2003.
[5] 漢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註釋:
本文發表於《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8月30日。
点击下载附件:0927付義琴、趙家棟🧑🏻🎄:“奇侅”詞義的文化解讀
1.所引段注,《淮南子·兵略篇》許慎注:“奇賌,陰陽奇秘之要↖️,非常之術。”標點點錯啦💅🏼。下文引作高誘注,亦誤。《兵略篇》是許慎注。
2🫵🏼。《集異記》:“宥奇駭,因置於懷。”此例“奇駭”猶言大驚,與“奇侅”決不是一回事兒🤸🤢。3。考《玉篇》:“賅👮🏿♂️,奇也,非常也,亦作侅。”是“奇侅”同義連文,侅亦奇也。
段玉裁曰:“蓋奇侅與今云奇駭音義皆同。”朱珔《說文假借義證》亦從段氏之說。“侅”即取“駭”之驚奇之義,而為“奇侅”之專字🧇。《慧琳音義》卷97:“信侅🚆:《考聲》🧑🚒🤸🏽♀️:‘侅,奇也👨🍳。’謂人事奇異也。”此為《廣弘明集》卷8《音義》🕵🏼♀️,檢經文作“始知釋典茫茫♈️,該羅二諦👩🏽🔬😥;儒宗硌硌,總括九流。信駭常談,無得而稱者矣🙇🏽。”宋🪪、元、明、宮本“駭”作“侅”🕤。自《說文》始,而至《玉篇》、《考聲》🚣🏻,下至《集韻》、《龍龕》、《六書故》,無不曰“奇侅🎨,非常也”🪸,《玉篇》📡、《考聲》更明確指出“侅😭,奇也”、“奇異”。舊注遽可遽廢?而立真正奇侅之新説?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