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大戴禮記》拾詁
在 2011/11/2 15:11:25 发布

 

《大戴禮記》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大戴禮記》13卷,漢戴德所編撰👨🏿‍🏫,宋代與十三經並列🪞🍾,合稱十四經。有清一代,訓詁大明,清儒董理此經🤽‍♀️,不遺餘力矣。今人黃懷信🫴🏿、方向東二先生各撰專著🌒,彙校宋元明清各刻本之異同👮🏽‍♀️,並將前人注釋彙為一編[1]🪃👔,甚便學者。撰著者自己亦各有發明📻⛹️‍♂️,疑難之處,去其太半✨。其有功學林👏🏿,自不待言。

我多年前撰有《大戴禮記解詁》一稿,蒙方向東先生不棄🧘🏼‍♀️,曾在《大戴禮記匯校集解》中引用過十數條👩🏿‍🦳。舊稿僅據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立說[2]🌱,當時其他資料皆未能見,故甚簡質,今擇數條♟,補充證據以申述之。

本文為省繁雜,徵引諸家說🧙🏻,如未注明出處,並轉引自黃懷信主編《大戴禮記彙校集注》✋🏼、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

 

1)所謂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哀公問五義篇》)

按:“買”字有說:(a)戴震曰🚵🏼:“案:置🌝,他本訛作買。考後卷《文王官人篇》有‘施而不置’,注云:‘不形於心色也。’可證‘其心不置’之義。今從劉本。”孔廣森亦從元本改“買”為“置”字🦸‍♂️。汪喜孫曰:“此言不以己之盡忠信于人置諸心,而責人以忠信也。”戴禮曰:“徐注《說文》云:‘置從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也。’與躬行之意正相足。王氏念孫、王校本均從《荀子》作‘德’,亦非。”黃懷信從戴校作“置”字,云:“置,放也🧙。心不置,言自己不放置於心🤱🏽。行忠信無所謂德(感德)👰🏻‍♀️,故不當為古德字之誤💁🏻‍♀️。”b王樹枏謂“買”為“置”字之誤,“置”為“悳”字之誤🧑‍🦯,“悳”為“德”古文。孫星衍、孫詒讓、汪照說同c)王念孫謂“置”讀為“德”,云《荀子》作“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方向東申證之d)王聘珍曰🦹‍♀️:“‘買’義不詳,或云‘買’當為‘置’。”e方向東曰🤷🏼‍♀️:“蕭旭說:買蓋借為👨🏻‍🦲,《說文》🙆🏿‍♀️:‘🫷🏼🧌,小視也。’其說可參。”我舊說無旁證,今申述之🪘。《廣韻》:“䁲,視皃🐗。”《太經·衆》👏🏻:“師孕唁之🧑🏿‍🚀,哭且🕶。”范望注🤦:“竊視稱”宋·林希逸《太精語》曰:“™️,竊視之貌。[3]”訓小視🧑🏼‍💼🚦、竊視者🏄🏼,言其視之漫不經心也[4]。今各地方言謂閑望為“賣呆”[5]😿,當作此“”字。不✌🏿,猶言不輕視、不輕怠💁🏽。《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與此文可互證🚣‍♀️。“不買”即“不怠”也,“不伐”即“讓”也👩🏻‍⚕️。以《小戴》證《大戴》,固無疑矣。《荀子·哀公篇》作“德”字者4️⃣,轉當據此篇校正。《家語·五儀解》🏖:“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王肅注:“怨👌🏻,怨咎。”蓋《家語》作者不得其解,臆改作“怨”字🗂。《長短經》卷1:“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有注🧑🏿‍🏭:“忌😕,怨害也。”《皇王大紀》卷69:“心不忌,色無伐,辭不專……者👨🏻‍🦳,君子也🤴🏻。”唐、宋間人又臆改作“忌”🛺,去其真愈遠矣。

2)寡人憃愚冥煩🎬,子識之心也(《哀公問于孔子篇》)

按:《禮記·哀公問》與此文同。《國語·楚語上》:“若民煩,可教訓。”韋昭注:“煩,亂也。”王念孫曰:“民讀為泯,泯、煩皆亂也🧔🏿‍♂️。”王氏又引此文,云🧑🏼‍🍼:“‘冥煩’與‘民煩’聲義亦相近。”[6]朱起鳳曰:“冥字作民,同聲借用。”[7]王說是而未盡🚴,其本字為怋🤲,“泯”亦借字。《說文》👯‍♀️:“怋,怓也。怓,亂也。”《廣韻》🆚:“怋,亂也。”字或作惽🦸🏼‍♀️,《集韻》🚶‍♂️:“怋🌓,或作惽。”字又或作湣、眠🏃🏻‍♂️🎩,《廣雅》:“湣👇🏿8️⃣、眠,亂也。”《禮記》鄭注:“冥煩者🤖👨🏻‍💼,言不能明理。”《禮記》孔穎達疏以“冥煩”屬下句。汪照曰👩🏻‍🦰:“冥,幽也👨‍👦。”戴禮曰:“冥🕵️,昧也。”陳澔、孫希旦並云👷‍♀️:“冥者𓀕,暗於理。”王樹枏曰:“‘冥’字句絕,‘煩’字屬下讀。”于鬯曰:“煩蓋讀為頑🦅。”[8]諸說並失之[9]。《家語·大婚解》作“寡人且愚幸煩子之於心言”🤸🫵🏽,非也。

3)怒之而觀其不惽也🧔‍♀️,喜之而觀其不誣也(《曾子立事篇》)

按:盧辯注:“誣👨🏿‍💼,妄也🌵。”王念孫、汪照並謂“誣”為“輕”字之誤📏,阮元🚴🏿‍♂️、黃懷信從之。方向東曰:“《四部叢刊》本盧注作‘誣,吏也’👩🏽‍🔬。疑‘吏’為‘戾’,義為曲為背,與‘’訓加訓陵義通。”諸說並非是。誣📜➖,讀為侮,輕侮也。《國語·周語上》:“拜不稽首🕴🏻⏩,誣其王也🫰🏽。上文曰:“相晉侯不敬🌆。”不敬,即輕侮之也。《國語·周語下》:“迂則誣人。”《漢書·賈誼傳》同📭;《賈子·禮容語下》“誣”作“無”,潭本作“侮”🦹🏽‍♂️🔑。《賈子·耳痹》:“誣神而逆人。”建本“誣”作“無”。“無”為“憮”省文,實亦讀為侮[10],《爾雅》👨‍👧:“憮,傲也𓀋。”周語上》“誣王無民”、“故晉侯誣王,人亦將誣之”之“誣”字義並同[11]🧔🏽‍♂️。《墨子·天志上》:“中誣鬼。”王樹曰:“誣即侮之音借字。”[12]《韓子·十過》:“聽楚之虛言而輕誣強秦之實禍🧙🏻‍♂️。”輕誣即輕侮💉。《文選·養生論》:“固不可誣也。”劉良注:“誣,輕也👨‍🦲。”誣亦讀為侮。《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喜之以物以觀其不輕♍️,怒之以觀其重🧯。”《逸周書·官人解》🥋🈺:“喜之以觀其輕♔,[]之以觀其重。”[13]此文正可互參🧐,尤可證“誣”當讀為侮,輕也。《大戴禮記·本命篇》:“誣文武者,罪及四世。”又“誣鬼神者,罪及二世。”亦此用法。《家語·五刑解》作“誣文武”、“謀鬼神”🙎🏿‍♀️,敦煌寫卷S.1891《孔子家語》、《御覽》卷641引《家語》“謀”並作“誣”,謀亦讀為侮[14]

4)諸大夫對曰🧛🏿‍♂️:“未得聞也👨🏻‍💻。”(《武王踐阼篇》)

按🙇🏽‍♂️:未得,猶言未嘗🧙🏼‍♂️、未曾🤏。《說苑·立節》:“曾子布衣緼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韓詩外傳》卷2作“曾子褐衣緼緖,未嘗完也♣︎;糲米之食,未嘗飽也”🦆🫳🏽。《文子·上德》:“蘭芷以芳🙅🏻‍♂️,不得見霜♥︎。”《淮南子·說林篇》作“未嘗見霜”🪞。皆其例[15]

5)觴豆之銘曰👶🏿:“戒之憍,憍則逃👱‍♀️。”(《武王踐阼篇》)

按:王聘珍曰✪:“逃,亡也🕳。”方向東曰:“逃🫃🏻,通‘窕’。《廣雅》:‘窕🤌🏿,婬也⛓。’《方言》卷10:‘窕,淫也。沅湘之間謂之窕。’諸家說非。”王說誤🫄,方說可備一通🫢。竊謂逃讀為佻,輕佻也。《淮南子·道應篇》:“憍則恣🩸,恣則極🏋🏻。”《文子·道德》⚄、《吕氏春秋·適威》、《韓詩外傳》卷10”作“驕”🥨,古字同。恣👂🏻,放縱。其義並相因。《吕氏春秋·驕恣》🕝:“亡國之主必自驕,必自智,必輕物;自驕則簡士🥔,自智則專獨,輕物則無備。”髙誘注:“簡👩‍🔬,傲也🚒。”簡傲亦即輕侮,與輕佻亦相因也🚐。

6)矛之銘曰:“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身之羞。”(《武王踐阼篇》)

按:盧辯注:“重言造矛,見造矛之不易也。”王聘珍曰:“造,作也。”高本漢從之,謂造即製造[16]🤸🏿。孫詒讓曰👨🏻‍🎓:“疑造當讀為酋。”方向東曰🫧:“造,讀為矟,字又作矠👨🏽‍🔧,讀若笮👮。……盧、孫皆未切。蕭旭說,造讀為操,操矛在手,當有所忍,否則終身蒙羞💒,此戒鬥之辭🦹🏿。可備一說😐。”我舊說無旁證,今申述之🙅🏽‍♂️。黃懷信亦釋之云:“造🏇🏽,疑讀為操🅰️,操持也。”《淮南子·泰族篇》:“故因(困)其患則造其備🈶,犯其難則得其便🐊。”又《氾論篇》🧓🏼:“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困其患則造其備。”王本👪🧘、吳本及《文子·上禮》、《路史》卷4“造”作“操”😀。俞樾曰:“言困於患難則造作其備也。[17]失之。《文子·上仁》:“是舍其所以存,造其所以亡也。”《呂氏春秋·先職》“舍”作“棄”🐯,《淮南子·氾論篇》“舍”作“釋”👨🏼‍🦱,義同。“造”“舍”、“棄”⛓️‍💥、“釋”對舉,正當讀為操🧑🏼‍🤝‍🧑🏼👩‍👩‍👧。《文子》舊注🏄‍♂️:“造,音操。”《治要》卷41引《氾論篇》“造”作“就”✋🏻,就猶取也🧛🏽。《漢書·王吉傳》🧑‍🦰:“寡人造行不能無惰🙂。”造行猶言操行,亦其例。

7幼而慧齊(《五帝德篇》)

按:孔廣森曰👨🏼‍🦱:“🧊💅,勤也。➡️,疾也。”《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史記·五帝本紀》慧齊”作“徇齊”,王冰注:“徇👨🏽‍💼,疾也👬🧏‍♂️。《史記》《集解》:“徐廣曰:‘墨子曰: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駰案🚈:徇🐳,疾。齊,速也💛。”《索隱》:“今案:徇、齊,皆德也。《書》曰♘👨🏻‍🦰:‘聰明齊聖👩🏿‍🏫。’《左傳》曰🧑🏿‍🍳:‘子雖齊聖。’齊謂聖德齊肅。又按《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叡、慧,皆智也。太史公採《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濬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濬。濬🏢,深也🤰。義亦並通🌄。《爾雅》齊𓀘、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多聞而齊給。’鄭註云🎴:‘齊☁️,疾也。’今裴氏註云⚪️:‘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濬’雖異字而音同也👩🏻‍🚒。又《爾雅》曰🧝🏿‍♀️:‘宣🙆🏿‍♂️、徇🧑🏿‍🎨,遍也🤶🏼。濬,通也👐🏽。’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言黄帝幼而才智周徧且辯給也。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諸說惟《索隱》“徇、齊🚶🏻‍♀️‍➡️,皆也”得之。張介賓注🐍🤷🏼‍♂️:“徇,順也。”張志聰注同[18]。高士宗注:“徇、循同🚶🏻‍♀️‍➡️。循,順也。”吳國泰曰:“齊訓齊肅。”[19]方向東曰🫸🏿:“疑作‘徇齊’是。‘’通‘恂’😳,信也📈,敬也。齊,敬也。徇👧、齊同義連文。徇指順服,齊讀為齋,指恭敬👩🏻‍✈️🩺,皆就美德言之;下句“長而敦敏”,才言及智慧🧏🏻‍♀️。《金樓子·興王》作“循齊”,循、徇古字通[20]⬛️🦹‍♂️。《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其幼也恭而遜。”王聘珍曰:“恭,敬。遜,順也。”[21]又《文王官人篇》:“其少觀其恭敬好學而能弟也。”弟同悌,亦順也🧙‍♂️。徇齊,即“恭而遜”🚴🏽‍♀️、“恭敬而能弟”之誼。此文作“慧齊”,《家語·五帝德》作“齊叡”,《索隱》所見一本作“叡齊”、“慧齊”😒,當據《史記》及《素問》訂正。張介賓、張志聰並注曰🦯:“齊🤑,中正也🙆🏼。”高士宗注🧖🏽‍♀️:“齊,正也🦫。”方以智曰🚁:“智按《爾雅》:‘宣、狥,徧也🎪。疾、齊,速也🏌🏿‍♀️。’狥乃徇之訛👫。言聖悊徧知而神速也💁🏻‍♂️。”[22]黃生曰⛹🏽‍♂️:“齊🌕,當讀為資🫓。資,給也🐇。言天性捷給也。今讀本音似誤。”[23]汪照曰🌃:“叡🪵、慧皆智也。濬,深也👩🏿‍🏫。”王樹曰:“齊🛏,當訓辯。”吳玉搢《別雅》卷1🔌🐑:“叡齊❕、彗齊,徇齊也。”李笠曰🥌:“徇👩‍👩‍👦、叡義同字通🤜。”[24]吳國泰說同。查德基曰:“徇當作侚↖️,《說文》:‘侚🤜🏿,疾也🚋。’徐锴《系传》引《史記》‘幼而齊’,《治要》引同。[25]王叔岷說同,張家英申證之[26]並未得。《古今韻舉要》引亦作“侚”,“侚”當讀為徇🥑🤌🏿,訓順服👋。

8)華如誣👨🏻‍⚕️,巧言令色,足恭✊🏽💁🏿,一也(《文王官人篇》)

按🏊🏼‍♂️🧑🏽‍⚕️:王聘珍曰:“華❎,不實也。如👩🏼‍🎨,讀曰而🙆🏻‍♀️。誣🤑🥢,妄也🤦🏼‍♂️🤱🏿。”戴禮曰🍑:“《正韻》‘華’音誇👨‍🦼,不正也。”方向東曰:“蕭旭說:《淮南子·俶真訓》:‘於是博學以疑聖👪,華誣以脅衆。’《繆稱訓》:‘華誣生於矜,矜則蓋眾矣。’華當讀為誇🧑🏻‍🎨。華誣猶言虛誇。髙誘注云:‘設虛華之言,以誣聖人。’未確🪫🧏🏿‍♂️。王聘珍云亦未是🧑🏽‍⚕️💇🏽‍♀️。”今另補旁證:《說文》“(華)”字或體作“荂”。《爾雅》💃🏼:“華,荂也。”郭注:“今江東呼華為荂🧒🏿。”又“秦有楊陓。”《吕氏春秋·有始》作“陽華”。《方言》卷1:“華、荂,晠也。齊楚之間或謂之華👩🏿‍🔬,或謂之荂。”郭注:“荂亦華別名,音夸🗽。”皆其相通之證。《漢書·楊王孫傳》👩‍🎓:“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鬲真👨🏻‍🚒。《說苑·反質》“華”作“誇”。《管子·大匡》♨️:“出不仕🦛,處不華🙆🏽‍♂️。”《晏子春秋·内篇問上》👰‍♀️:“是以賢者處上而不華,不肖者處下而不怨👩‍👩‍👧‍👦。”又《内篇問下》:“通人不華♨️🤑,窮民不怨。”又“不以傲上華世,不以枯槁為名👰🏽。”《荀子·子道》:“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27]皆其[28]🪿。字或作嘩,郭店楚簡《語叢二》:“未有嘩(華)而忠者,未有善事人而不返者⛹️‍♂️。”字或作芋,上博五楚簡《弟子問》🧘🏽‍♂️:“吾未見芋而信者🚈,未見善事人而(貞)者📤。”[29]芋讀為華[30]🙅🏼‍♂️。字或作訏👩‍👩‍👧‍👦,郭店楚簡《尊德義》:“教以言💇🏼‍♀️,則民(訏)以寡信。”陳偉讀“(訏)”爲“誇”,云:“《說文》🦵🏿:‘誇🎸,也。’《逸周書·謚法解》:‘華言無實曰誇👨🏼‍🏫。’”[31]馮勝君曰:“芋,讀為訏📎。”蘇建洲指出“誇、華、訏大概有同源的關係[32],是也。字或作“迂”、“謣”🤰🏿🤜🏿、“宇”[33]。《逸周書·官人解》作“華廢而誣”💖,盧文弨曰🎆:“廢☝️,大也。”[34]

 

 



[1]黃懷信主編《大戴禮記彙校集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中華書局2008年版🏐。

[2]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版。

[3]林希逸《太玄精語》🪩,《竹溪鬳齋十一稿》續集卷25,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5册,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808頁👂。

[4]馬敘倫曰:“《見部》:‘覭,小見也。’與此雙聲轉注。䁲🧑‍🔬、瞀、𥈆皆唇音🕍。疑小視謂子細看,如短視者然。亦眊音之衍也。”馬氏解為“子(仔)細看,如短視者然”,恐非是。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轉引自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17頁👨🏿‍🦰👨‍👦。

[5]參見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3134頁。吳語也稱作“望呆”☎,可證“䁲”、“望”同義。“呆”正字當作“眙”🏀👩🏼‍🎨,章太炎曰:“今淮南謂久立不前曰站眙🌇,注意睎視曰望眙,亦讀如殆。”章太炎《新方言》卷2🧑🏽‍⚕️,收入《章太炎全集(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頁🚂。

[6]轉引自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14頁。

[7]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22頁💕。

[8]于鬯《香草校書》卷46,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922頁。

[9]參見蕭旭《〈國語〉校補(三)》,《東亞文獻研究》總第5輯,200912月,第37頁。

[10]傅本《老子》第69章🧥:“禍莫大於無敵。”馬王堆帛書甲本作“無適”⏱,乙本作“無敵”。馬敘倫曰:“‘無敵’各本作‘輕敵’📿,卷子館本成疏‘無’作‘侮’,成疏曰🦥:‘侮🪇,輕淩也。’”朱謙之曰💕:“輕敵⛱,傅本作‘無敵’,敦、遂本作‘侮敵’,強本成疏引經文作‘侮’。” “無”亦讀為侮,與“輕”字同義。高明曰:“‘侮敵’與‘輕敵’義近……但‘無敵’則不同📐,‘無敵’即無有敵過他的對手……‘無敵’與‘輕敵’誼不相屬🥡,二者必有一誤。”高氏未達通借之指🌡,故斷為二橛🚼。蓋《老子》古本作“無敵”,敦、遂二本易以本字作“侮敵”👴,王弼本易以同義字作“輕敵”,其義初無分別也。《商子·戰法》🤷🏼‍♀️:“無敵深入。”與《老子》古本正同,皆作“無敵”。《後漢書·吳漢傳》“輕敵深入”是其誼也。另參見蕭旭《商君書訂補》👴🏼,《語言研究》1999年增刊💮。馬敘倫《老子校詁》🈯️,收入《四部要籍注疏叢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709頁。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78頁。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71頁。

[11]參見蕭旭《〈國語〉校補(一)》,《東亞文獻研究》總第2輯✵,200712月,第7--8頁。

[12]王樹枏《墨子斠注補正》,轉引自張純一《墨子集解》🙂‍↕️,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7頁。

[13]“怒”字原缺,據《治要》卷8所引及《大戴禮記》補。

[14]從“某”從“母”古字多通用,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頁。“某”為“梅”之初文🟡,楚璽、包山楚簡、信陽楚簡“梅”多寫作“某”,參見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31--132頁。

[15]得猶嘗也、曾也🧂,訓見蕭旭《古書虛詞旁釋》🧗🏻‍♂️,廣陵書社2007年版,第198頁。

[16]高本漢《先秦文獻假借字例(下册)》(陳舜政譯),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中華民國63年版,第271頁。

[17]俞樾《諸子平議》🛀,上海書店1988年版,第654頁。

[18]明·張介賓《類經》卷1引此文👩‍🔬,有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6册,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5頁☸️。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集注》,轉引自宗福邦主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745頁🪜。

[19]吳國泰《史記解詁》2️⃣,1933年成都居易簃叢著本,第1册第1頁。

[20]參見王叔岷《史記斠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七十八,中華民國72年版🐆🚄,第26頁🙆🏿‍♂️。

[21]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3頁🎮。

[22]明·方以智《通雅》卷7,收入《方以智全書》笫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頁。

[23]黃生《字詁》👨🏿‍🚀💆🏼,黃生、黃承吉《字詁義府合按》,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37頁🎅🏿。

[24]李笠《廣史記訂補》,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頁。

[25]轉引自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北岳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頁。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引正義札記》說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頁。

[26]張家英《史記十二本紀疑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頁🕵️。

[27]《家語·三恕》同。

[28]參見劉如瑛《詞典釋文與詞義探討》,《語言研究集刊》第3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頁。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14。又參見何有祖《上博五〈弟子問〉校讀札記》👧🏻,簡帛網🪧。

[31]陳偉《郭店簡書〈尊德義〉校釋》🕵🏼‍♂️🧗🏿‍♂️,《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第114頁✂️。另參見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從“亢”諸字》,收入《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3]參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20《國語·周語下》“其語迂”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83頁。

[34]轉引自黃懷信等《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74頁🤏🏼。

 

 

 

 



 

 

本文刊於《澳門文獻信息學刊》2011年第2期。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1月2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70蕭旭🧑🏽‍🚒:《大戴禮記》拾詁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一葦 在 2011/11/2 18:30:47 评价道:第1楼

    關於第一條,案郭店楚簡《忠信之道》2號簡云:
        化物而不發
    裘錫圭讀發為伐🏢,劉釗🧑‍🍼👨🏻‍🏭、劉樂賢引傳世文獻如《荀子·堯問》、《説苑·臣術》🏋🏻‍♂️、《韓詩外傳》等書與簡文對讀。謂不德與不伐意思相近。(劉樂賢《戰國秦漢簡帛叢考》,9頁)🧑🏻‍✈️,可從👧🏿。
      《大戴》之“其心不買<置-德>”與“色不伐”正相對為文,與上引之例合。可證王念孫改字之確。
      本文作者以“眾說皆非”之氣概🧍‍♀️,破而不能立,乃輾轉附會,其說之不足信,卓然明矣。

    至於第七條,謹引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22-23頁)以饗讀者🌦:
        侚者⚪️,說文:侚🅿️,疾也。史記五帝紀:幼而徇齊🐼,《集解》云:徇,疾📐;齊🚵🏿‍♂️,速也。言聖德幼而疾速也👈。索隱云𓀊🕤:孔子家語及大戴禮竝作叡齊,史記舊本亦作濬齊📀,竝聲近而義同💁🏽‍♀️。爾雅:迅👈🏼👩🏻‍🦰,疾也📘。駿,速也。郭璞注云🤽🏼:駿猶迅也,亦與侚聲近義同🈴。商子·弱民篇🤽🏽‍♀️:齊疾而均速,(引者案:檢原文作齊疾而均,速若飄風🏊🏽,王氏斷句有誤)均與侚亦聲近義同。鄭注内則云:旬當爲均👰🏼‍♂️,聲之誤,是其例也🤙🏼。

  • 萧旭 在 2011/11/2 21:55:24 评价道:第2楼

    我說《大戴》“躬行忠信,其心不買”與《小戴》“敦善行而不怠”正可互證👧,“不買”即“不怠”,不知一葦先生以為然否😶?再考《大戴禮·文王官人》🧔🏼🤾🏻‍♂️:“行忠信而不疑🦚。”(《逸周書·官人解》同),“不怠”即“不疑”🪰,怠猶疑也,字或作殆(參見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上》“殆”字條🏪🥥,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40頁)。行忠信”與“不疑怠”之意正相足💎,而與“不德”不相接也(德為感德🐖,此常義也,戴禮亦一代名家,不容不知👨‍🦯,戴禮言“王氏念孫🏋️‍♀️、王校本均從《荀子》作‘德’,亦非”,蓋亦是因為“行忠信”與“不德”不可搭配乎🎵?戴禮他又沒有明說,我猜錯了,那是我厚誣古人👩🏻。黃懷信也已指出“行忠信無所謂德)。行忠信🫠,可以說不疑惑👐,不懈怠,不偷懶🕌,可說不以為德乎🦹🏼‍♀️?我讀書不多👳,又無古籍據庫可利用,我不敢言必不可,質之博雅,望以指教。

    至于郭店楚簡《忠信之道》2號簡云⤵️:“化物而不發。”裘錫圭、劉釗二先生讀發為伐,固是確論。然‘化物而不伐’似與“行忠信而不”有隔👨🏻‍🦱®️,不宜比附🦇。劉樂賢引傳世文獻《荀子·堯問》、《説苑·臣術》、《韓詩外傳》等書與簡文對讀🙍。謂不德與不伐意思相近(劉樂賢《戰國秦漢簡帛叢考》,9頁)。我暫無劉樂賢的大著,不知劉氏如何論證的,請允許我暫不置論🖕🏻。

      我行文有時確有眾說皆非之語,此條則無🧑🏽‍🚀。我只不過是臆測“買”字不誤耳。當然🪷,如有證據📍,破而能立,有氣概說眾說皆非,未必就不可以。

  • 一葦 在 2011/11/2 23:09:09 评价道:第3楼

    修正一下:改買為置,不是王念孫,是戴東原。
    蕭先生說:
    “不買”即“不怠”🚶‍♂️‍➡️。。👨🏽‍🦱。
    請給出訓詁上的根據,謝謝😚。
    蕭先生說:
    買蓋借為䁲🤲,《說文》:‘䁲🍟,小視也。’《廣韻》:“䁲,視皃🗺。”《太玄經·衆》:“師孕唁之,哭且䁲。”范望注:“竊視稱䁲。”宋·林希逸《太玄精語》曰🧢:“䁲,竊視之貌🐑。”[3]“䁲”訓小視👎👜、竊視者,言其視之漫不經心也[4]。今各地方言謂閑望為“賣呆”[5],當作此“䁲”字。不䁲,猶言不輕視🌺、不輕怠🕵🏻‍♀️。。。
    真是才逾漢魏,經義入神🕛,戴段二王🚶🏻‍♂️‍➡️,瞠乎后矣。。。。

  • 王寧 在 2011/11/3 9:37:50 评价道:第4楼

    也猜一下吧。
    “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疑当断句为“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这六句可能是两句为韵▪️,如第三句和第四句,以“己”、“志”为韵(之部);第五句与第六句以“博”、“伐”为韵(铎月合韵)。那么据此推测,“其心不買”的“買”🦹‍♂️,很有可能是一个从“真”声的字之形误,以“信”与真声字为韵(真部)。
    疑“買”是“窴”字之误,《说文》:“窴👸🏽,塞也”,段注:“《玉篇》曰💱🍬:‘窴➾,今作塡🕺。’按窴、塡同義🧒🏼。塡行而窴廢矣。”不窴即不塞🖐🏼,“其心不窴”意思是心里不憋屈、不想不开、不堵得慌🔲🐛,大略和“不怠”、“不疑”🧝🏿‍♀️🧎‍♂️、“不怨”之类的意思相通。
    推测之辞,供参考。

  • 小狐 在 2011/11/3 9:48:31 评价道:第5楼

    第(8)條🏘:

    蕭先生既然認爲:華當讀為誇。——

    下面的引文又都是證明華、誇音近可通的例子👩🏿‍🍼,

    到最後又引承認“誇、華、訏大概有同源的關係”(稱蘇說“是也”)……

    那開始又何必另立新說而將“華”讀爲“誇”呢?直接就“華”字爲訓不就得了嚒🥷🏽?

  • 萧旭 在 2011/11/3 17:17:35 评价道:第6楼

    回小狐君:我論文前言說過了,是為舊作作補充。我99年把《大戴禮記解詁》的手稿交給方向東教授👨🏻‍🦼‍➡️,教授的書稿04年完成👩🏻‍🦲,088月出版👩🏽‍🏭。我去年寫此文時,補充新材料,以證舊説,有啥不可。

    至於我上文説華當讀為誇,下文又說,字或作嘩、芋👃、訏、迂♎️、謣、宇🤷,等等,小狐君認為沒必要,那是你的文章路數使然。我的路數是“考本字、探語源🪚、尋語流、破通假👳🏿‍♂️、徴方俗🧺、系同源”,所以我有此言。

  • 小狐 在 2011/11/3 19:12:10 评价道:第8楼

    那麼請教一下蕭先生:那些字之中🧑‍💼,哪個是源?哪個又是流呢?

    難道“華,不實也”之訓“不確”嚒🍓?在下怎麼看不出來捏🗺?

  • 小狐 在 2011/11/3 19:14:25 评价道:第9楼

    或者請教一下:哪個是本字?哪個又是假借字呢👨🏿‍🔬?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83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