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釗:古璽格言璽考釋一則
在 2011/11/3 17:46:43 发布


 

古璽格言璽考釋一則

 

 

劉釗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某私人藏家手中藏有如下一方格言璽🫷🏼🛶:

 

   

璽面基本為正方形,從字體看🦹🏻‍♂️,國別應屬於三晉。

該璽印文共四字,右邊兩字為“敬事”二字,其中“事”字因璽面佈局的關係偏旁有些割裂移位,本該作“”形的“事”字被割裂寫成了“”形。在戰國古璽中👨🏽‍🌾,因出於佈局勻稱美觀考慮將字形割裂移位的情況很多見🧔🏻‍♂️🧚‍♀️,如《古璽彙編》所收如下幾方璽印:

 

14193“敬事”   2🧔🏻‍♀️、 4233“敬守”

 34248“敬□”[1]

 

其中1的“事”字和2🥲、3的“敬”字也都被割裂移位,與上舉“”字被割裂移位作“”形的情況相似。

左邊兩字中的下一字從黑白打本看,第一眼容很易誤認為“乃”字。但是從彩色照片看⏏️👨‍👧‍👦,即可知其實應為“夕”字🙌🏿🧔🏽‍♀️,只是字上部近似三角形的部份被填實了而已。《戰國文字編》所收“夕”字作🙈:

石鼓文·吳人  睡虎地秦簡·秦律55 

九店楚簡56·71

 

从“夕”的外字🫰🏽、夢字🥫、字、多字和字分別作✨:

睡虎地秦簡·日書乙8  楚帛書  包山楚簡63 

包山楚簡278  包山楚簡139

 

這些“夕”字和从“夕”之字所从的“夕”◾️,與上揭印文中的“”字形體和筆勢都極為接近,應該是一字無疑。將文字中呈輪廓形的筆劃填實本來是西周金文中的書寫習慣,但是到了戰國時期🤌🏻,這一書寫手法還可以偶爾見到,如福字作“”🏄‍♂️,“留”字作“”🔮,“遛”字作“”,範字作“”又作“”,“巽”字作“”又作“”,“巳”字作“”又作“”等🈲,都是例證🆙。所以“夕”字被部份填實寫成“”形並不足怪🦹。

左邊上一字是個難字,需要費些筆墨來論證。此字構形上从“聿”⛔,下从“甘”,可以隸定作“”👊。考釋這個字可以从以下幾個思路來分析👨‍👦‍👦。

一是將“”字視為“晝”字之訛。目前已知古文字中的“晝”字結構皆為从“聿”从“日”,作如下之形:

 

1《合》22942  2👨🏿‍💼🧎🏻‍♀️、屯南2392  3

4九店楚簡56·71  5🧚🏽‍♀️、楚帛書

 

如果將“”字視為“晝”字之訛🧑🏽‍🦱,就要在古文字構形演變規律中🙅🏻‍♂️,找出“日”可訛為“甘”的一些例證🥷🏽。可是我們目前找不到這樣的例證。可見這一思路目前還行不通。當然不論如何,“”為“晝”字之訛,仍然還是最大的可能。

一是將“”字視為“書”字之省⇾🏋🏼‍♂️。戰國三晉古璽文字中的“書”字作:

 

1《古璽彙編》2020   2🕛、《古璽彙編》2541  

3《古璽彙編》5187   4🎧、《古璽彙編》5189

5《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30

 

構形皆為从“聿”📏🤜🏽,“者”聲🦹🏽。雖然1🛌、35“者”字下部也都變為从“甘”📿💩,與“”字下部从“甘”相同🎒,但是上揭5個“書”字所从之“聿”下部皆有省略,而且所从之“者”也從來不徹底省成“甘”↕️。這兩點與“”形差別很大🧲,形體上恐怕難以比附⚫️。在漢魏晉的一些文字中🔸,“書”字也有省得比較嚴重的,寫法已經與楷書的“書”字基本無別🍶,如《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所收如下“書“字:

 

1🦖、定縣竹簡45  2流沙簡·屯戍六·一六 

3🛋、永和二年鐖   4景北海碑陰

 

這類寫法的“書”倒是與“”字很接近。可是考慮到戰國時期“書”字所从之“者”不可能簡省到如此程度,所以將“”視為“書”字之省從形體上看也說不過去,因此這一思路也行不通。

一是將“”字就視為“聿”字的異體或從“聿”字分化出的一個字🛥。古文字中常常有加“口”為羨符或加口為偏旁分化的現象,所从之“口”有些後來又訛混為“曰”或“甘”。這類例子很常見,不贅舉。“ ”字能否就是“聿”字加羨符“口”的異體或加“口”分化出的一個字呢💛?這一可能也不能完全排除。[2]

總之🦽👈,在後世字書中👨🏽‍🌾,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一個與“”字相對應的字。

即使“”字暫時我們還不認識🌏,可這個字的結構很清楚,並不影響我們在此基礎上對其在印文中的讀法進行一些推測。我們在前邊曾提出過將“”字視為“晝”字之訛的設想🎶,雖然這一設想從字形上看還行不通,但我們認為將“”字在印文中讀為“晝”卻是可以的。要論證這一點,還需要從“晝”字的構形說起❌。

《說文·畫部》:“晝,日之出入與夜為界👋🏽,从畫省,从日。👪,籀文晝。”歷來的《說文》學家和古文字研究者,大都相信《說文》將“晝”字列入會意字的分類,其實從古文字構形來看🤵🏻‍♀️,這樣的分類是錯誤的。[3]

1982年出版的《古文字研究》第7輯上,載有何琳儀、黃錫全兩位先生的《簋考釋六則》一文,文中對簋中的“晝”字及古文字中从“聿”的幾個字的結構有過詳盡的分析。為說明問題🤚🏽,下面不避繁瑣,徵引如下:

 

晝原篆作🙆🏿‍♂️,金文中僅此一見,應為晝之初文。《說文》⏺:“晝👰🏼‍♀️,日之出入與夜為界,从畫省,从日。,籀文晝🤾🙆‍♀️。”王國維謂:“卜辭有字🧚🏼‍♀️,吳尊蓋之🧘🏿‍♂️,彔伯敦之,毛公鼎之皆从之。象又持筆💄,象畫文🧙🙋🏽‍♂️,殆畫之初字。籀文所从之當為之訛變矣。”按:許慎所謂“从某省形”之說多有疑問👮🏽,何況“日之出入”乃晝夜之分界,怎知其必指“晝”而言呢?故晝“从畫省”一語殊為含混。王國維雖於字形訛變之說略有可取,但由於他未見晝之初文👞,且泥于許慎“从畫省”,故終不得其解🧜🏿📮。

甲骨文無晝字。(羅振玉釋為晝,不確;葉玉森釋其為暉即暈🧜🏿,可備一說。)金文分明从日从聿🎿🏍,不可能是象形,也不可能是會意🕚。因為,如果是會意🌚,即从日从聿🧔🏽;聿,古筆字,但太陽或抽象的“日”(即白天)與筆全然無涉,豈有意可會🥞?所以對晝字只能從形聲上考慮。

晝字日為義符,表示白天;聿則為音符。聿,餘律切👹,屬以紐合口三等;曾運乾歸喻紐四等,並謂當讀定紐。晝、陟救切,屬知紐開口三等✨🙇🏿‍♀️;古舌上歸舌頭🖖🏻,故當讀端紐。端、定均舌尖音,唯清濁之別💤。董同龢以聿屬〔d,晝屬〔t〕。故以音理而言🧔🏻,聿🧑🏽‍🚀🧏🏽、晝雙聲🧑🏻‍🦳。證以典籍古讀育為胄🧘‍♀️🎬,《尚書·堯典》:“舜命夔典樂教胄子🎧,”《周官·大司樂》鄭注引作“育子”。(《說文》引同)按:育,餘六切;屬喻紐四等👨🏿‍🎨𓀅,古當讀定紐🫛。胄,直佑切👎🏻,屬澄紐;古亦當讀定紐。然則育晝雙聲猶聿晝雙聲𓀁。

金文晝何以演變為篆文晝?試觀左列各形體即可知其原委🧙‍♀️:

 

   長沙楚帛書  《說文》籀文  《說文》篆文

 

長沙楚帛書與《說文》籀文之間是形體演變的癥結所在。王國維所謂“當為之訛變”,實則應是演變為。這與黍金文作,小篆作;者金文作👳🏿‍♂️💱,小篆作的演變規律完全吻合。“殷代通常稱晝為日,稱夜為夕。”周代出現了以日夕為義符的形聲字“晝夜”,這種由象形演化為形聲的文字發展規律👨‍🎤,頗值得注意。

附帶也談談晝和夙、肅的關係。簋銘的“晝夜”與金文屢見的“夙夜”(或作“夙夕”,越王鐘作“夙暮”。)應是一音之轉🧽。夙🍥、息逐切,屬心紐。心紐每與其濁音邪紐相通🧖🏿‍♀️。錢玄同謂邪紐古當讀定紐🖐🏻,故夙👩‍🦯‍➡️🧑‍🦼、晝亦雙聲👩🏻‍🌾。夙、肅音同(均息逐切)義近(《毛詩·大雅·生民》:“載震載夙”箋:“夙之言肅也”。)。《說文》:“肅,持事振敬也;从聿在上戰戰兢兢也。”殊為不辭。按🤙🏼🙇🏿:肅亦由聿得聲之字。攸,以周切;古讀定紐🫓;筱,先了切,古讀心紐。筱由攸得聲猶肅从聿得聲。肅💇‍♀️、晝均从聿得聲,且同屬古幽部字,決非偶然。

另外,金文屢見的肇字也是从聿得聲的形聲字。《說文》:“肇😼,擊也;从攴,肈省聲。”“肈,上諱✍️;从戈,肁聲。”“肁,始開也;从戶,从聿。”許說三字音義一無是處。段注“聿於語詞有始義,故从聿”,附會許說尤屬牽強。聿作為語詞當是欥字的同音假借,聿乃古筆字,何嘗有始義?按:肇,治小切,屬澄紐,古當讀定紐。聿亦古讀定紐,然則肇、聿雙聲。肇古宵部字,宵、幽關係密切,故肇、晝聲韻均近。這也是值得注意的現象🍙。總之🛫🙎🏼‍♂️,肇依《說文》體例當云:“肇,始開也;从,聿聲。”

由於金文第一次出現了晝字,使我們對其造字原理有了新的理解🌽。通過音韻分析🦨,按照《說文》體例當云:“晝,明也。从日🥦,聿聲👨🏼‍✈️。”同時我們也附帶解決了肅、肇的聲符問題。晝🧍、肅、肇均从聿得聲,這無疑也就澄清了自許慎以來的錯誤認識。

 

以上論證中除了“甲骨文無晝字”的提法與事實不符外,我們認為其主旨⏲,即“晝”😹、“肅”、“肇”三字皆是以“聿”為聲的結論,是非常正確的。[4]我們以前還曾論證過从“聿”作的“盡”字也應該是以“聿”為聲的💣,[5]現在看來,漢字中从“聿”作的字,其所从之“聿”基本上都是作為聲符存在的。

1996年🎈,《古漢語研究》第一輯登載了何琳儀先生的《幽脂通轉舉例》一文👂🏿,全面揭示分析了上古漢語中的幽脂通轉現象。在文中的“諧聲”部份★,又將“晝”从“聿”聲作為例子提出:

 

晝—聿  《說文》:“晝,日出入與夜為界👍🏻,从畫省从日。”按,許說迂曲難通👩🏽‍🔧。晝,簋作,長沙帛書作,《古文四聲韻》4.37晝作。日為形符🛹,聿為聲符。晝,陟救切,知紐;聿,餘律切,喻紐。晝與聿為舌音幽脂通轉🖼。

 

何琳儀先生所謂“幽脂通轉”中的幽部和脂部,是按江有誥的韻部劃分,其中幽部涵蓋了王力韻部劃分中的幽部和覺部,脂部涵蓋了王力韻部劃分中的脂部🎠、質部、微部和物部。如按王力的韻部劃分🤸,晝字在端紐幽部,聿字在喻紐質部。何琳儀先生文中“異文”類指出的輖和輊、蓼和栗、庖和虙(宓🧑‍✈️、密),“方言”類指出的膠和譎,“異體”類指出的袖和褏🙁,“聲訓”類指出的嚘和噎、拗和抑👩🏽‍🦳、周和至都是幽部與質部相通的例子,與“晝”與“聿”的音轉關係相同。

關於幽覺與微物文相通的問題,自清代乾嘉以來就不斷有學者論及🥇,如段玉裁、王念孫👨🏻‍⚖️、宋保(《諧聲補逸》“蒐”字條)🤹🏿‍♂️、章太炎(《文始》“隹”字條)等🔉。[6]後來孫玉文的《“鳥”、“隹”同源試證》[7]📉、龍宇純的《上古音芻議》[8]🧑🏼‍🏫、何琳儀的《幽脂通轉舉例》、[9]孟蓬生的《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10]等論著亦有補充證明。近年來由於出土資料的日益豐富💇🏼‍♀️,又有張富海的《楚先“穴熊”🟠、“鬻熊”考辨》[11]、史傑鵬的《由郭店〈老子〉的幾條簡文談幽、物相通現象曁相關問題》[12]、李家浩的《楚簡所記楚人祖先“鬻熊”與“穴熊”為一人說——兼談上古音幽部與微、文二部音轉》[13]等幾篇文章重申或深入論證了這一問題💁🏻‍♂️。這些論證所列舉的例證中雖然有個別的還不一定完全可靠🦾,但總的思路是不錯的🌿。因此可以說,不論是傳世典籍和出土資料🧜‍♂️,都充分證明了上古漢語中幽覺與微物文(脂質真)之間相當常見的音轉現象。

通過以上從音韻學角度的分析,可以這樣說:認定“晝”字从“聿”得聲👨🏼‍🦲,並由此將上舉古璽成語璽“夕敬事”中的“”字讀為“晝”,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晝)夕敬事”的“晝夕”一詞見於傳世典籍和出土文獻:

 

1、《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第六👩🏽‍⚖️:“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2、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晝又(有)夕🫰🏻。”

3、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朝兆(逃)不得🚇👩‍🦯,晝夕得。”

4、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九主”:“是故□□□□□□不出其身🏔,晝夕不離其職。”

“晝夕”指早晚♚,即白天加晚上。又稱為“夙夕”、“夙夜”、“朝夕”和“日夜”。

“敬事”乃古代常語,為“恭敬奉事”、“謹慎處事”的意思。“奉事”指奉事於鬼神或人🟣,人一般即指君王🏦;“處事”是指臣下為君王服務,為公家辦事👩‍👩‍👧。在中國古代家天下的背景下,奉事于君王和為公家辦事實際上是一回事🏏。《論語·衛靈公》:“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白虎通義·嫁娶》:“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毛詩·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這是從服務君王的角度說的;《漢書·禮樂志》:“百官濟濟😾,各敬其事。”《逸周書·職方》:“王將巡狩🔦,則戒于四方,曰🦹🏼:‘各脩平乃守,考乃職事🫚,無敢不敬戒。’”這是從忠於職守的角度說的。

“敬事”一詞除了多見於歷代典籍外🪷⇨,在出土資料裏也很常見♿,如古璽中就有很多“敬事”璽,還有“相思敬事”、“思言敬事”等內容。

古人認為對待“事”都要“敬”,尤其當這個“事”是指祭祀或為君王及國家辦事時更是如此🌝。《荀子·議兵》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說:“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如果對事不敬🐆,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臨事而不敬🕯,居喪而不哀🤮,祭祀而不畏🐰🏊🏼‍♂️,朝廷而不恭,則吾無由知之矣🏄🏿👨🏽‍🏫。”

古人認為“敬事”是君子做事的準則。《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子路》:“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因此能“敬事”與否就成了判斷君子或臣下優劣的標準。在典籍中如果對一個臣下評價較高時,也常常會提到其能“敬事”。如謝承《後漢書·王博傳》評價王博為“在臺曆載🤾‍♂️🚐,夙夜敬戒,內外不漏。”評價王黨為“事無不敬🧔🏽‍♀️,勞於求賢訪能🛀,化清於上🏊🏽,事緝於下。”“敬事”的要求不光施於臣下👨🏼‍🦲,對待君王也是如此🏇🏻,《鹽鐵論·散不足》👨‍⚕️:“古者,人君敬事愛下👨🏿‍🏫,使民以時。”《漢書·五行志》🧕🏻:“人君行己📙🏌🏽‍♀️,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能敬萬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後漢書·五行志》:“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李賢注引《洪范五行傳》鄭玄注:“肅,敬也。君貌不恭,則是不能敬其事也。”所以典籍在歌頌禹時🧑🏽‍🚀,就會提到“勤勞天下,日夜不懈”(《呂氏春秋·古樂》),“日夜不懈”就是“敬事”🏊‍♂️。甚至對一個國家而言,也會要求要“敬事”,《論語·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晝夕敬事”是成語和格言。《國語·周語下》:“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注:“夙夜敬事曰恭。”“夙夜敬事”就是“晝夕敬事”🧑🏻‍💼。《毛詩·商頌·那》🙅🏻‍♀️:“溫恭朝夕,執事有恪。”“晝夕敬事”可以看作是“溫恭朝夕🦧,執事有恪”的簡略說法🔺。

將“溫恭朝夕,執事有恪”省去“溫恭”和“有”字,剩下“朝夕”🎾、“執事”、“恪”。“恪”訓為“敬”🤹🏼‍♀️,“朝夕執事恪”就是“朝夕執事敬”👠,也就是“朝夕敬事”🧕🏽。

這一格言在典籍中有不同的寫法🔯,或作“夙夜維敬”、“夙夜敬止”、“虔恭夙夜”,或作“夙夜維寅”👷🏼‍♂️,“寅”亦訓“敬”。對事敬,具體說來就是要勤勉👩‍👩‍👧‍👦,所以又寫作“夙夜匪懈”、“夙夜不怠”🚿、“夙夜罔或不勤”👩‍🍼、“夙夜在公”🥷、 “晝夜密勿”、 “亹亹不舍晝夜”👩‍👩‍👧‍👦。又變作“祗事不怠”😝🌱,“祗”也訓為“敬”。

在金文中有很多類似的成語可以比較。與典籍中“夙夜匪懈”、“夙夜不怠”等格式類似的作“夙夜不墜”(史牆盤)、“亡康晝夜”(簋)、“夙夜無怠”(伯康簋)🦵、“夙夜不懈”(中山王鼎)。與“夙夜維敬”“夙夜敬止”、“虔恭夙夜”等格式近似的作“虔夙夜”(番生簋蓋)、“虔夙夕”(毛公鼎)、“恪夙夕”(毛公鼎)、“敬夙夕”(四十三年逨鼎)等。又作“用夙夜事”(師朢鼎)、“用夙夕事”(盤)、“穆穆夙夜”(方鼎)、“敬夙夜用事”(伯龢父敦)等。

前邊引何琳儀先生說認為“肅”字亦从“聿”得聲,而“肅”、“夙”又音同意近(《毛詩•大雅•生民》:“載震載夙”箋:“夙之言肅也”)🐡,則“夕敬事”的“”讀為“夙”也是完全可以的🕘,“夕敬事”也就是“夙夕敬事”🧧👳🏼。“晝夕”和“夙夕”意義上講差別不大,所以讀為“晝夕敬事”或“夙夕敬事”都可以講通。

 

本文蒙裘錫圭先生和陳劍教授審看并是正多處,謹致謝忱。

 

20119月於復旦大學光華樓

 



[1] 該璽“敬□”之“□”吳振武先生釋為“塚”,讀為“重”,見氏著《試說齊國陶文中的“鍾”和“溢”》文載《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1期,6775頁。

[2] 《集韻》有“”字📒,音義顯然皆與此無關。

[3]  宋鎮豪先生有《釋督晝》一文,認為甲骨文中的“晝”字的本意“或是立木測度日影以定時辰”,將其視為會意字👩‍🎓。按其說不可信。其文載《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三輯🐨,344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 何琳儀  黃錫全《簋考釋六則》🧨😮‍💨,《古文字研究》第七輯,109122頁,中華書局1982年版👂🏿。

[5]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94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 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bbs/simple/?t2411.html2010-11-10 14:31 mpsyx (孟蓬生)的跟帖👨‍🦳。

[7] 孫玉文《“鳥”🧗🏼‍♂️、“隹”同源試證》🌄,載《語言研究》1995年第1期,174175頁𓀗。

[8] 龍宇純《上古音芻議》,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九本第二分🫳🏽,331397頁🚣🏽,1998年。

[9] 何琳儀《幽脂通轉舉例》,《古漢語研究》第一輯,348372頁🧏🏻‍♀️,中華書局1996年版。

[10] 孟蓬生《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4850頁👩‍✈️,又176178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 張富海《楚先“穴熊”、“鬻熊”考辨》,載《簡帛》第5輯💤,20921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2] 史傑鵬先生《由郭店〈老子〉的幾條簡文談幽、物相通現象暨相關問題》👩🏼🍀,載《簡帛》第5輯🌀,12313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3] 李家浩《楚簡所記楚人祖先“鬻熊”與“穴熊”為一人說——兼說上古音幽部與微☝🏽、文二部音轉》,載《文史》2010年第3輯🙍🏻‍♀️,544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1月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1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73劉釗:古璽格言璽考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秉太一者 在 2011/11/3 18:20:17 评价道:第1楼

    刘老师此文刊发于李学勤先生主编《出土文献》第二辑,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11月。

  • 海天 在 2011/11/3 21:57:12 评价道🙋🏽‍♀️:第2楼

    「日」訛作「甘」形應該還是有的,如🤳🏽:

    1.「習」🐕‍🦺,甲骨文作,從「日」👨‍👩‍👧;戰國文字作~以不可改也(《上博‧亘先》10號簡)、亦作〇(盬)〇~之以〇〇(《新蔡》甲三192),從「甘」。

    2. 李家浩〈關於郭店竹書《六德》「仁類䠢而速」一段文字的釋讀〉:「日」旁或誤作「甘」字形,戰國文字「涅」所從「日」旁即其例: 戰國貨幣文字 ,

  • 梁月娥 在 2011/11/6 14:56:49 评价道🤛🏿:第3楼

    「日」形訛作「甘」形還見於「晉」字🫳🏼。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從「日」,見《合集》19568、豐卣等。郭沫若認為「晉」會日光似箭疾進🤨。

    噩君啟舟節👨🏽‍🚒、曾侯乙鐘等訛作從「甘」。

  • 孟蓬生 在 2011/11/9 9:46:08 评价道👻:第4楼

    王念孫論幽(宵)脂(微)通轉見於《廣雅疏證》“駃、……趡,奔也”條:“合觀諸書音訓,趡音千水、以水、子肖、才召🤶🏻、弋召、慈昭五反🧖,踓音千水🫕、以水、才召三反,。趭音子肖、才召、弋召三反,而同訓為走🤵🏽📿,是踓、趭即趡之異文🙆‍♂️,而子肖、才召🧔🏿、慈昭,即千水之轉聲,弋召即以水之轉聲也。凡脂部之字,多有與蕭部相轉者🤹🏿‍♂️:若‘有鷕雉鳴’👩🏼‍🎓,音以水、以小二反,《周官·追師》之追音丁回、丁聊二反👨🏿‍🔬,《郊特牲》之‘一與之齊’,齊或為醮🚆,《史記·萬石君傳》譙呵音誰何,皆其例也。”(第215頁,中華書局1983年)今人論幽(宵)脂(微)通轉者少有引及🤦🏻,茲特為表出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4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