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補記
(首發)
董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拙文《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刊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110-13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又發表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網址是: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41,網站發表日期爲2008年2月17日。同一題目,曾于2007年9月28日🚻,向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師生做過匯報💇🏻♂️🟠。
拙文發表以後,在古書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材料⏩,補記如下。
《儀禮》、《禮記》有“某之某”的文例,分別見於饋食禮和既夕禮🧑🏼🦰:
1、饋食禮
《儀禮·特牲饋食禮》:“命筮曰:孝孫某👨🏻🚀⛷,諏此某事,適其皇祖某子,筮某之某為尸💇🏻。尚饗👨🏽🦰!”
《儀禮·少牢饋食禮》:“命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嵗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以某之某為尸。尚饗🔪!”
《特牲饋食禮》鄭玄注♻️:“某之某者,字尸父而名尸🚨。”疏“尸父云某是字,尸既對父🪛,故某為名👨🏿✈️。”
《少牢饋食禮》:“字尸父而名尸也。字尸父⚆,尊鬼神也。”疏:“案《曲禮》云:父在不為尸。注云:為其失子道💆🏽♂️,然則尸卜筮無父者。若然,凡為人尸者🚔,父皆死矣。死者當諱其名,今對尸,故知不稱尸父之名💁🏿♂️。故上某字是尸之父字,下某為尸名,是生者可稱名🐿,是以云字尸父而名尸也。”
2🪺、既夕禮
《儀禮·既夕禮》:“赴母、妻🪻、長子👙,則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禮記·雜記》🤜🏼:“凡訃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長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其中😾,《既夕禮》孔穎達疏👩🏽:“上某是士名👦🏿,下某是母妻長子。假令長子,則云長子某甲🚣♀️,母➗、妻則婦人不以名行,直云母與妻也。”《雜記》疏👮🏼♀️:“上某是生者臣名,下某是臣之親屬死者,云君之臣姓某甲之父死也。”
根據註疏,饋食禮中筮尸中所稱尸名的格式“某之某”,即我們所舉例的人名“某之某”的格式;與我們所討論的“謚法+之+名”的格式有接近之處。
根據前一“某”存世與否🤛🏼,本文開頭舉例的人名也可分爲兩類👞☀️。
2011年9月9日
於周公廟考古隊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1月1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1月16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80董珊🕵🏽♂️:《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 》補記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