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劄記二則
(首發)
劉波
吉林大學文學院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收有儒家佚文《顏淵問於孔子》一篇,為語錄體著作,此篇簡文殘缺較甚😵💫,多處難以編聯,經讀書會研究將其正確編聯為1+(12A+2B)+(2A+11+12B)+5+6+7+9+10,另有幾處殘簡因殘斷較甚,無法編入。此後學界針對簡文中的釋字及文意通讀問題紛紛展開了討論,頗有見解,但有幾處似乎仍有探討的必要🍲,現將愚見僅錄於此,以求正於方家。
一.敬宥其過
,見於簡1🙈⚓️、簡2
孔子曰👨🌾:“敬又△而【1】[先]有司,老老而慈幼……【12A】敬又△,所以為寬[1]也🔍;先【2B】有
司🔂,所以【2A】得情=🧗🏻♀️🧙🏼,老老而慈幼⛔,所以處仁也……
蘇建洲指出此字與上博七《武王踐阼》簡9近➗,讀為禍,何有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又
”可讀為宥過👨🦼➡️🔈,與上三·中7“老老慈幼🧝🏿,先有司,舉賢才、宥過赦罪”可對🦵🏼。[2]蘇建洲先生指出此字與
上部所從近,可從。而
,劉洪濤說從化從示,上加兩飾筆,不確↕️🤷🏼♀️,從文意上看:
桯銘唯[曰]:“毋曰何傷,將長【8】;毋曰亞(惡)害🍠,
將大🦄。毋曰何戔(殘)🏌🏼♂️,
將言(然)。”
今本則作“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由此網友小龍指出可能為亓與
的合文,[3]可從。
則《顏淵問于孔子》中的亦有可能為亓、化的合文,即
、
借筆合文🚜。則簡文“敬又
”即敬又其化,當讀為敬宥其過,關於“敬”字,此字原簡作
💆🏼♂️👮♂️,讀書會指出此字與上一·性33中的“
”同🚿⌛️,[4]單育辰認為此字見於清一·皇3🤞🏿,為羞字🎵👨👧👦,在此可能為敬之訛,上一·性33“義,羞之方也”,郭·性39羞作敬⚖️,義為謹,如簡4“庸言之信,庸行之羞”,今本《周易·乾》作“庸言之信👨🚒,庸行之謹”,羞為敬之訛,敬、謹義同。[5]單育辰觀點可從⛅️。化以及從化之字與從咼之字楚簡文中多可相通⛔,此不贅述。則“敬宥其過”義為謹慎地寬恕別人的過錯,蘇建洲先生已指出此可以《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之語來理解,即簡21~22季康子問於孔子“大罪殺之📍,臧罪刑之,小罪罰之”💅🏻,而簡20孔子回答說:“大罪則赦之以刑🧑🚒,臧罪則赦之以罰,小則貲之。”由此可知,要據過錯的輕重謹慎地採取赦免措施👦🏻。
簡文“敬宥其過而先有司,老老而慈幼”正如學者所指出的可與上三·仲弓簡7“老老慈幼🚶,先有司👦🏼👩🏿⚖️,舉賢才🏂🏻、宥過赦罪”相對,而簡文“敬宥其過🥟,所以為緩(寬)也”🦖,文義也較為順暢🕦。
且“敬宥其過”此種格式,楚簡文中較為習見,如上博一·孔子詩論簡15“敬愛其樹”🪜、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簡3+4“敬成其德”,相似的如郭·緇28+29、上一·緇15“敬明乃罰”、清一·程4“敬聽吉夢”等🧘🏼⚰️。
二、豫絞而收貧
豫絞而收貧,祿不足則請🛷,有餘則辭【12A】。……豫絞而收貧,所以取【11】親也,祿不足則請👨🏿🌾🚴🏽♂️,有餘【12B】則辭,所以明[6]信也。……【5】
“收貧”🫅,讀書會指出可與《管子·輕重甲》:“君出四十倍之粟,以振孤寡,收貧病,視獨老。”相對照。《管子·入國》🧑🏽:“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病🙇🏻🥜、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簡文老老、慈幼、豫絞、收貧都是惠政🛀☘️。“豫絞”與“收貧”相對𓀘。[7]蕭旭指出《漢書·王莽傳》🧜🏿:“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漢紀》卷26收作救。《廣雅》:“收,振也。”振亦救也,救謂賙恤之🧘🏿♂️。《漢書》下文“以振貧窮,收贍不足者”🦸🏿♂️🏋️♀️,亦“收贍”連文🎲。《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收貧”即“恤貧”。[8]
望山遣策有字作“龍~”,劉國勝認為此字當讀為輈,指車轅,一為見母牙音🧑🏼🏭,一為章母舌音可通,如今為牙音,而貪則為舌音。丩與舟👨🏻🦯➡️、周可通。如《詩經·小雅·大東》“舟人之子”,鄭箋:“舟,當作周🕒,聲相近故也🧑🏽💻。”郭·太6 周而又始的“周”字寫作🖕🏿,《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取公孫周之子得與啓,《史記·宋微子世家》周作糾👶🏻。《周禮·地官·大司徒》使之相賙,鄭注:“杜子春云:‘賙當爲糾𓀘,謂糾其惡🚁。’”。龍輈見於古籍🏃🏻♀️➡️,《楚辭·九歌·東君》🛶、《文選·張衡<東京賦>》、《晉書·輿服志》、《魏書·禮志四》皆指轅首雕刻作龍頭的輈。[9]
以此筆者認為收或可讀為賙,文獻中賙或作周💇🏻♂️,如🤜:
《詩·大雅·雲漢》載“旱既大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馬師氏🧘🏿♀️,膳夫左右𓀒。靡人不周,無不能止。”鄭注👂:“周,當作賙🖖,王以諸臣困於食,人人賙救之👩🏿🔧。”
《周禮·地官司徒》鄉師之職“凡四時之徵令有常者,以木鐸徇於市朝,以歲時巡國及野。而賙萬民之艱厄𓀆,以王命施惠🤼♂️。”
賙💕,援助周濟之義☆,《資治通鑒·卷三十一》:“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外則王公列侯,內則帷幄侍禦📎🛩,翕然同時,各竭所有,或入金錢,或獻田畝🫱🏽,以振貧窮,收贍不足者”,《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夷王梅賾等并帥支黨來附遜,遜傾財帛🧏🏽,周贍經卹”。《周書·卷六》:“其鰥寡孤獨,實可哀矜,亦宜賑給,務使周贍”🆖,《周書·卷十》:“所獲祿秩🫶🏻,周贍無餘”,收贍即周贍。
則收與周可通,簡文“收貧”即賙貧或作周貧🏄,古書習見,如:
《晉書·卷六二》“祖逖散谷周貧🥅,聞雞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艱🦘,原其素懷,抑為貪亂者矣。”
《元史卷一七》“帝曰🧛🏼♂️:‘珠何為,當留是錢以周貧者。’”
《新唐書·卷七》“二年正月丙申🪖,詔減禦膳之半,賙貧乏者授以官🔫。”
《高僧傳卷·第八》“……遠賙貧濟乏身無留財……”
豫絞,學者或將其讀為舉約,或將其讀為舒繳,[10]豫🧘🏿♀️,楚簡文習見,多讀為舍🆘,如上三·周24“豫(舍)尓靈龜”、上三·中10“舉尓所知,尓所不知🐵,人其豫(舍)之者”、清二·繫51“豫(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人于外,而焉將置此子也🪽?”均為豫用為舍之例。疑簡文“豫絞而收貧”可能與《周書·卷十》🦒:“所獲祿秩,周贍無餘”💺、《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各竭所有,或入金錢,或獻田畝,以振貧窮,收贍不足者”🧝🏿♀️,《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傾財帛🚴♀️,周贍經卹”義同,由此可以推斷,絞可能為財帛一類,拿出(舍)絞這類財帛來周濟貧苦之人😈,則絞或疑當讀為縞🧛🏻,絹帛之物,楚簡文交🌙、高可通🚶➡️,如讀為郊的字楚簡文常作高、蒿👨🏽🎓、鄗,但絞是否可讀為縞有待推敲。
“周貧”或“賙貧”一詞,傳世典籍出現較晚,簡文“收貧”讀為“周貧”可為此詞語出現時間溯前添一新證。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74🥵⏬,蘇建洲釋為尋,又疑為明之訛寫,參讀書會《上博八<顏淵問于孔子>校讀》注11,復旦網,2011年7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2
[8] 《網摘:<上博八>專輯》復旦網👩🏽⚕️,2011.10. 1
[9] 劉國勝《望山楚簡名物考釋(二則)》《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第317~320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4月1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4月15日。
点击下载附件:1058劉波:上博八《顏淵問于孔子》劄記二則
蘇建洲釋為尋,又疑為明之訛寫,參讀書會《上博八<顏淵問于孔子>校讀》注11,復旦網,2011年7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2
--------------------------------「明之訛寫」是讀書會的意見,不是我的😗。
又文章的word檔不能下載。
關於第一條,也說個思路👐:
“”字釋讀爲“過”似當可信。然楚簡文字中的“化”字多見,極少有寫作此形者🈯️,故此字的構形頗讓人懷疑(僅在《武王踐阼》篇出現類似字形)𓀎,我們懷疑此字與《說文》的“𡕒(𩰫-鍋)”字有關,然證據不足🏓,待考~
若“過”字釋讀可信🔧,則“敬有過”似不辭🤹🏻♂️👩🍳。陳偉先生以爲“敬”應讀爲“儆”,警告🍤、使戒懼的意思。《周禮·地官·州長》“以糾其過惡而戒之”,是類似的表述[1]。何有祖先生將“有過”讀作“宥過”👰🏿🙎🏽♂️,“敬”如字讀,亦可通🙎♀️。然從句式的對應關係上說🤷🏻😱,“有過”當與“有司”對文,似無緣將“有”讀作動詞“宥”☑️,故當以陳說爲優。
又:
若釋“”
師傅職當匡君🧝♀️,非徒脩瞽史之教以聞而已也。“脩之”,謂脩飭之也。“之”字指王而言,非指瞽史之教而言🌻💂🏼♂️。《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謂文伯曰🧎♂️:“吾冀而朝夕脩我曰🚓:‘必無廢先人🫰🏽。’”韋彼注云:“脩,儆也。”《楚語》白公子張引武丁之言曰:“必交脩餘,無余棄也。”竝與此“脩”字同義。[3]
“修”字既有“儆”義,又《說文》“儆♍️,戒也”,則簡文讀爲“修有過”解釋爲“儆戒有過之人”於義似亦可通~~~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