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雀山漢簡(二)商兌一則
(首發)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銀雀山漢簡(二)《曹氏陰陽》👨🚒:“夫牛羊者貴[囗囗囗],犬馬者貴前而膏🏧。”
整理者注釋云:《淮南子·地形》🧝♂️:“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指而無後。”“無前”🥅、“無後”義不可通🐚。《御覽》卷899引此作“無角者膏而兌(銳)前,有角者脂而兌(銳)後”,又引注云:‘豕馬之屬前小,牛羊後小”👮🏿♀️。《淮南鴻烈集解》以為“兌”字“始譌為无,傳寫又為無”🖍,是也🧅。簡文“貴”字當讀為“銳”💌。據上引《淮南子》,簡文“夫牛羊者貴”下所缺當是“後而脂”三字。(第207頁)
按:《淮南子·地形》🎽:“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指而無後🧘🏽。”高誘注:“膏👩🔬,豕也,熊猿之屬✡︎。無前🙇🏼♂️,肥從前起也。指,牛羊麋之屬也。無後,肥從後起也。”一本“指”作“脂”。劉文典曰:“‘無前’、‘無後’義不可通,‘無’當為‘兌’㊗️😴,即古銳字。‘兌’始譌為‘无’🪖,傳寫又為‘無’,義遂不可通矣👈🏿。《御覽》卷899引此文正作‘兌前’、‘兌後’🕳。又引注云:‘豕馬之屬前小,牛羊後小。’是其證矣🏟🤱🏽。前小即銳前⛹🏼♂️,後小即銳後也。”吳承仕曰:“劉說近之而未盡也。此文蓋有二本,許本作‘兌前’、‘兌後’,高本作‘先前’、‘先後’。王肅《家語·執轡》注👨🏽🍳,述《淮南》説曰🚴♂️👩🏻🌾:‘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脂而無後。’膏豕屬而脂羊屬。無前後🧟♂️,皆謂鋭小也。’(王肅以銳小釋兌,可知王所見本亦作兌,今作‘無’者🧎🏻♀️➡️,疑後人據誤本《淮南》改之🫱🏻。)及《御覽》引注作前小後小者👨🏼🌾,皆許慎義也🩻。今注本為高誘義🚶🏻♂️➡️,高本自作‘先前先後’。《酉陽雜俎》引《淮南子》曰👨👩👧👦:‘無角者膏而先前,有角者脂而先後。’先前,故注云肥從前起;先後,故注云肥從後起🪰。”呂傳元曰👨🎤:“劉說非也。《大戴禮記·易本命篇》作‘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羽者(孔氏廣森《補注》云:‘羽亦當為角。’)脂而無後齒🧑🏿🎓。’此文蓋即本之。今本脫二齒字,義不可通。”向宗魯曰:“《御覽》卷899引此兩‘無’字皆作‘兌’🕹,引注云:‘豕馬之屬前小,牛羊後小。’‘兌’與‘銳’同。故注以前小後小釋之👞,疑別本如此🦻🏼。《家語·執轡篇》👯♂️:‘無角無前齒者膏,有角無後齒者脂。’”王注云:‘《淮南》取此義曰:“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脂而無後🫲🏻。”無前後🧑🧑🧒,皆謂鋭小也。’子雍所見《淮南》,必與《御覽》所引別本合,故注義亦同。疑《家語》正文‘無’字亦當為‘兌’,正文‘齒’字亦衍。今本《家語》蓋後人依《大戴》改之🔯,故與注不相應。《大戴》作‘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角者脂而無後齒’👩🏼🍼,注云:‘無前齒者,齒盛於後,不用前也。無後齒者,齒盛於前👨👩👧👦🤏🏼,不任後也。’據此則無前無後🤥,皆以齒言也。高注本自用《大戴》義作‘無前’、‘無後’🖐🏼,注中兩‘肥’字疑皆‘齕’之形誤,‘前’⛹🏻、‘後’二字又互譌🕰。原本當作‘無前👲🏿,齕從後起也👎🏻;無後,齕從前起也’🍛。《御覽》卷864同今本作‘無’⚃,《酉陽雜俎》卷16作‘先’👱🏿,即‘无’之譌👓。”何寧曰:“吳說似是也。向謂高注‘肥’當為‘齕’,‘前’、‘後’二字又互譌,雖與盧注意合🤴🏿,而‘齕’字於義無據🧖🏿♀️。高注非用《大戴》義也🗺。疑《大戴記》衍二‘齒’字🫶,盧氏蓋依誤本為說耳🤶。”[1]于大成曰🧘🏼♂️:“前列諸說以吳說最精覈🏏,‘兌’字自是許本🦙,《事類賦注》卷22引二‘無’字亦並作‘兌’,引注亦同《御覽》🛢。‘兌’字必非誤字。”[2]《淮南子》之文,非有許、高之異。今本作“無前”🐳、“無後”不誤。《家語》王肅注🧑🏼💻、《御覽》卷864、《爾雅翼》卷19、《玉芝堂談薈》卷32、《陸氏詩疏廣要》卷下引同今本作“無”👱🏻♀️,不誤;《御覽》卷899、《事類賦注》卷22引作“兌”,《酉陽雜俎》卷16💌、《草木子》卷4作“先”,皆“无”字形譌🎋。《大戴》👨🦱、《家語》皆衍二“齒”字,《大戴》原本當作“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脂而無後”,《家語》原本當作“無角[者]無前而膏🧑🔬,有角[者]無後而脂”,《大戴》即《淮南》所本。二書雖皆衍“齒”字,然可證“無”字不誤也🐤。“膏”👕、“脂”者🕡,即肥也。無角者謂之膏,有角者謂之脂🎅🧑🏼💻,對文則異📺,散文則通。向氏改高注“肥”為“齕”,既無版本依據📐,又不合文義🐏,其說大誤👩🏻🚒。膏而無前🥎,指犬馬等無角者前部沒有膏,故高注云“無前👷🏻♀️,肥從前起”🕴🏼,《御覽》注云“豕馬之屬前小”;脂而無後🧚♂️,指牛羊等有角者後部沒有脂🫱🏻,故高注云“無後🤵🏻♂️,肥從後起”🧩,《御覽》注云“牛羊後小”。王肅注云“無前後👨🏻🦳,皆謂鋭小也”,以同義釋之耳🫅🏿,如本作“兌前兌後”,又何用注乎?簡文“牛羊者貴[後而脂],犬馬者貴前而膏”,與《大戴》🙋🏻、《家語》👩💻、《淮南》同義。貴,當讀為嶞。《詩·角弓》鄭玄箋🫵🏼:“遺,讀曰隨🚴🏼。”《史記·殷本紀》:“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索隱》引譙周云:“玄鳥遺卵。”《類聚》卷10、《御覽》卷135🏚👶🏿、922引《史記》“墮”並作“遺”📆。《呂氏春秋·音初》👳🏿:“燕遺二卵📦。”《詩·玄鳥》鄭玄箋:“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謂鳦遺卵🏊🏽♂️,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禮記·月令》鄭玄注💅:“高辛氏之世😮💨,玄鳥遺卵,娀簡吞之而生契🦾。”亦皆作“遺”字🧛🏻♂️,並讀為墮🐰。此皆貴讀為嶞之證🧫。《說文》:“嶞🫰,山之墮墮者🧑🦼➡️🕯。”《爾雅·釋山》:“巒🅾️,山嶞。”郭注:“謂山形長狹者🚇。”字或作墮🧜🏼♀️,《詩·般》:“嶞山喬嶽。”毛傳:“嶞山,山之嶞嶞小者也。”《釋文》🎅🏽:“嶞,郭云🧑🏿🎄:‘山狹而長也👩🏫。’字又作墮。”《白虎通·封禪》、《御覽》卷537引作“墮”🧏♀️。字或作橢,《玉篇》📛:“橢🧑🏻🦳,狹長也。”《爾雅·釋魚》:“𧐐🧑🏽🦲,小而橢🧼。”郭注:“橢🧛🏿,謂狹而長。”今吳方言有“長橢橢”之語🚣🏼♀️。字或作隋🕴🏻、䝐🦹🏿🛠。《爾雅·釋獸》:“羱,如羊🧑🏻🦳。”郭注:“羱羊,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釋文》:“橢🏚🧽,字或作隋。”邢昺疏:“橢謂狹而長。”鄭樵注引郭注作“角䝐”。《儀禮·士冠禮》鄭玄注:“隋方曰篋👩🏼。”賈公彥疏♔:“隋🦟👩🏻⚖️,狹而長。”字或作隨🧑🏻✈️,《淮南子·齊俗篇》:“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 《玄應音義》卷11引“隨”作“橢”💁🏻♀️。嶞前者🏋🏼♂️,言前部橢小而無膏;嶞後者,言後部橢小而無脂。與《大戴》、《家語》、《淮南》“無前”、“無後”文義初無二致也⛴。
[1]諸說並轉引自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48—350頁。
[2]于大成《淮南子校釋》,臺灣大學1970年博士論文,收入《淮南鴻烈論文集》,里仁書局2005年版,第387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4月1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4月20日。
点击下载附件🧓🏿:1061蕭旭:銀雀山漢簡(二)商兌一則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