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觀培垣”偶識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篇札記
(首發)
新亭
在古代中國🧑🏼🎄,政治的成敗得失常常被歸因於統治者品行高尚或者道德缺失,是否驕奢淫逸、罔顧民瘼成爲褒貶臧否的一條標準。戰國時代流行的很多史話就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相似的元素和情節會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復看到。楚竹書《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篇叙述了大臣鮑叔牙和隰朋向齊桓公進諫的前後過程和內容,正具有上述特徵。(新亭案:陳劍指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的《競見內之》和《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兩篇本爲一篇🧒🏼,篇題爲《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並對各簡作了重新編聯[1]👊🏼。此從陳說。)體察這一點🍩,對簡文的釋讀應有幫助♝。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伋(隰)(
🌋🕜,通朋)
(與)
(鮑)
(叔)
(牙)皆
(拜)👣,
(起)
(而)言曰:‘公
(身)
(爲)亡(無)道,……【《競》簡9、10】……,
(不)
(以)
(邦)
(家)
(爲)
(事),
(縱)公(之)所欲🧑🏻✈️。
(列)民
(獵)
(樂),
,
(皮,通疲)蔽(弊)齊
(邦)🐘。日
(城,通盛)于
(縱),弗
(顧)歬(前)
(後)。
(百)【《鮑》4簡】
(眚,通姓)皆宛(怨)
(悁),
(湮)
(然)
(將)
(亡)【《鮑》簡5】。’”[2]。
關於🧘🏻🥫,目前看到的釋讀意見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陳佩芬隸寫爲“伓
”👐🏼,讀作“敦堪倍(背)愿(願)”🫷🤘🏽,意爲“違背天道的意願”[3]。
二🤾🏿♂️、陳劍用通行字將其寫作“篤□(待考)伓忨”[4]。
三、李學勤的意見是👩🏻🦰,讀爲毒,意即役使;
即甚🦙;句意是“役使過度,違背了民眾意願”[5]。
四、季旭昇將隸寫作
;以出土文獻中
聲、雚聲字通讀爲據,讀
爲歡;伓字釋爲附,忨字訓爲貪👳🏿;“篤歡附忨”意即“盡情歡樂,親附貪頑”[6]。
五👨🏿🏭、李守奎疑可隸寫作
,讀爲娛🧘🏼♀️;忨用作願望的願,義爲貪📮;“篤娛”與“倍忨”相對成文,義爲“厚其樂而倍其欲”🔽,亦即“膨脹淫樂,倍增貪欲”[7]。
六、林志鵬猜測即曷字,小篆
下部蓋即“立”形之訛🔮;
同遏🔉,疑讀爲愒;愒🚶🏻♂️➡️、忨同訓爲貪🚴🏿♀️,“篤愒倍忨”即“加倍貪求”之意[8]🧙🏻♀️。
七、侯乃峰說當是
(噱、呿)的表意初文;
聲和各聲字可通🎱,
可能讀爲略😴;“篤略倍忨”意即“厚重地掠奪💁🏿,加倍地貪求”[9]👩🏽🎨。
八💇🏼♀️、張崇禮認爲,字中的
象人正面站立張口大呼狀⛷,應是
字的繁化💒,
與吅🧑🏽🎨、讙❤️、喧當爲一字🙂;
讀歡,“篤歡倍忨”意爲“過分歡娛貪求”[10]。
下面談一點不同於上述諸說的淺見,就教于專家、同好。
隸定爲
🙇,从
,竹聲。
由亯🦸🏿♂️、攵兩部分構成,亯甲金文作
🙍🏽♂️、
等形[11],上爲宮廟,下爲醒目的高臺;从攵與从攴無別🥸,表示手持棒杵擣擊⛹️♂️👭。綜合起來👳🏽,
的本義當爲夯打🏊♂️、建造,也就是築。《說文·木部》🧑🏿🦳:“築😏,擣也。从木,筑聲。”《說文·竹部》:“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从竹,从
🟧。”讀竹聲的
與築、筑古音相同,可通👩🏻🎤🧑⚖️。《詩經·大雅·緜》:
“曰止曰時,築室于茲🚣🏻♀️。……
築之登登,削屢馮馮👨🚀⌛️。”
詩句中的前一個築字用指建造,後一個築字用指夯打。
用作建築的字在其他楚國出土文獻中出現過,長沙《楚帛書》:
“曰女(如)🐼:(可)
(以)出
(帀🌊🚻,通師)、
(
👝,通築)邑,
(不)
(可)
(以)
(家,通嫁)女、取臣妾”。 【丙篇2.2】
“曰臧:□(可)
(以)
(
😔👠,通築)室”⛓️💥。 【丙篇8.2】[12]
嚴一萍說🔕🗯:“繒書之,从攴
聲🧕🏿,築字無疑。”[13]嚴一萍對
字字構的分析與本文有所不同,但結論是一様的。饒宗頤說👰🏿♂️◀️:“
室猶言築室👃🏻。《淮南子·時則訓》👼:‘仲秋之月,可以築城郭👩🏻🎥,建都邑🧓🏽。’語同此。”[14]饒宗頤引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互證十分通恰🚁,較早的《禮記·月令》、《呂氏春秋·仲秋紀》即有同様的文字:“仲秋之月🧡,……可以築城郭👩🏼🎓,建都邑”。
有的學者另立新說🍻,把帛書的讀爲敦🌤,訓爲擿,義爲投擲🛵,又說築室的意思是“‘分其室’、‘兼其室’🙅🏽、‘納其室’”[15]🧍♀️。《楚帛書·丙篇》記曆日凶忌,與其他出土文獻中的《日書》性質相類,而築室👩🏽🏫🍝、築寓等內容在《日書》中較常見🎟,如《九店楚簡》:
“凡建日,大吉🩸,(利)
(以)取(娶)妻、祭祀、竺(築)室”🥴。 【M56簡13】
“(不)竺(築)東北之遇(寓)”。 【M56簡56】[16]
《睡虎地秦墓竹簡》:
“凡爲室日,不可以筑(築)室📯📲。” 【《日書甲種》簡101正】
“正月、七月朔日,以出母(女)🧏🏿、取(娶)婦,夫妻必有死者。以筑(築)室🫳🏻,(室)不居💣。” 【《日書乙種》簡117】[17]
從這些文例看,《楚帛書》的邑、
室仍應釋爲築邑、築室👶🏼,不容作他解。
隸定爲
,从辵,
聲🔵。郭店楚簡《緇衣》💂🏽:
“(教)之【簡23】
(以)惪(德),齊之
(以)豊(禮)🫸🏽,則民又(有)
心。” 【簡24】[18]
整理者將隸寫爲懽,讀作歡;裘錫圭說此字也可能讀作勸[19]🎵;白於藍將其借讀作恪[20]🔤,各家對字義的訓釋雖有差別👨👧👧,音讀方面則沒有異議✌🏻。上博戰國楚竹書《緇衣》🕠:
“(教)之
(以)惪(德),齊之
(以)豊(禮)🤸🏿🤷🏻♂️,則民又(有)
心。”【簡13】[21]
“心”同“
心”,此爲
與雚聲字通用的直接證據🦸🏿♂️🥗。荆門左冢楚墓漆棋梮的
字🙇🏼♀️,从木,
聲,黃鳳春✊🏿、劉國勝釋作權[22]👩🦱,這也是
、雚相通較爲可靠的例證。
《鮑》篇的當讀爲觀,用以表示臺觀,即建在高臺之上的樓榭觀閣。觀、臺二字可以互訓🧑🏼🚀,《說文·至部》:“臺,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𓀄🧞♂️。與室👨🏼🦰、屋同意。”《文選·(石崇)思歸引序》:“有觀閣池沼”,李周翰注:“觀🧑🏽🏫,臺也。”臺實際上是从室的字#️⃣🧑🏻🤝🧑🏻,本身即有室、屋之義;而觀是登高眺望處,必建於高臺之上🕘。《釋名·釋宮室》對臺、觀的解釋是👨🦯➡️:“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觀(去聲),觀(平聲)也。於上觀望也。”觀臺、臺觀可以連稱😹,如《左傳·僖公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杜預注:“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國語·周語中》:“民將築臺於夏氏”🧛🏻♂️,韋昭注:“臺,觀臺也🧑🧒🧒。”《列子•湯問》⛪️👩🏼⚖️:“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說文·高部》🧽:“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臺🕴🏼、觀又可以作爲對文運用✥,如《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
《左傳·哀公元年》載子西之言:
“昔闔閭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菑(災)癘,親巡孤寡,而共(供)其乏困👐🏿。……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疲)勞🤾🏼♀️,死知不曠🧑🏽🌾🙎🏿♂️。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今聞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従(縦)。珍異是聚,觀(歡)樂是務,視民如讎,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焉)能敗我👩🏽🦲?”
杜預注:“觀,臺榭🧙🏿♂️。”在子西比較闔閭、夫差的一番話中,與闔閭“宮室不觀”相對應的📉,是夫差“次有臺榭陂池”🧑🏿🔬🏃🏻♀️➡️。《國語·楚語下》的一段文字可與《左傳》對讀:
“子西曰📺:‘闔廬能敗吾師。闔廬即世,吾聞其嗣又甚焉👩⚕️。吾是以歎💔。’(藍尹亹)對曰:‘子患政德之不修,無患吳矣𓀂。夫闔廬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目不淫於色,身不懷於安✌🏿,朝夕勤志,卹(恤)民之羸,聞一善言若驚👩🏿🔧,得一士若賞,有過必悛🚶🏻♀️➡️,有不善必懼🏰,是故得民以濟其志。今吾聞夫差好罷(疲)民力,以成私好,縱過而翳諫🏋🏽🌝,一夕之宿,臺榭陂池必成💪,六畜玩好必從🦶。夫差先自敗也已🅱️,焉能敗人?子修德以待吳,吳將斃矣💂♏️。’”
臺觀和宮室分開來說意涵各有側重,有時也相互代稱。《左傳·昭公七年》:
“楚子之爲令尹也,爲王旌以田。……及即位,爲章華之宮👳🏻♀️。……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杜預注👨🏼🎨:“宮室始成🔒🚄,祭之爲落。”章華之宮、章華之臺其實指的是同一處宮殿建築群。《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3️⃣9️⃣,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于是昭王爲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司馬遷將此文援入《史記·燕召公世家》,仍寫作“築宮”。昭王築宮漢代以後豔稱昭王築臺,例如《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
“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築臺之說可能有今人未得見的文獻作爲根據🧙🏻♀️,《藝文類聚·居處部三》引《戰國策》🦈⛄️:“昭王乃築館而師之,樂毅、鄒衍、劇辛皆爭走燕”🙆♀️,館、觀古通用[23]🛸,築館即築觀,意同築臺👪。
“”讀爲“築觀”,即修築臺觀宮室。在古代中國,修築臺觀的記載以及對大肆修築臺觀的抨擊史不絕書,《文選·(張衡)東京賦》李賢注引“汲冢古文”:
“夏桀作傾宮🧑🏿🚀、瑤臺📽,殫百姓之財🤲🏻。”
《文選·(左思)吳都賦》李賢注引“汲冢地中古文冊書”:
“桀築傾宮,飾瑤臺🚴。”
《路史·發揮》引“汲冢古文冊書”⇾:
“桀飾傾宮,起瑤臺🍹🧚🏽♂️,作瓊室,立玉門👨👩👦⛹🏽。”[24]
這條逸文和上博楚竹書《容成氏》的以下文字很接近:
桀“(
🚵🏿♂️,通築)
(爲)璿室🔫🧖🏿♂️,
(飾)
(爲)
(
,通瑤)臺,立
(爲)玉閏(門)🙋🏼,亓(其)喬(驕)【簡38】大(汰)女(如)是【簡39】。”[25]
楚靈王築章華同樣爲人熟知🧑🏼🎤,《國語•楚語上》:
“靈王爲章華之臺🎧,與伍舉升焉,曰:‘臺美夫!’對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爲美🥵,安民以爲樂,聽德以爲聰,致遠以爲明。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爲美🌳。……今君爲此臺也,國民罷(疲)焉,財用盡焉💂🏽♀️,年穀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之,數年乃成。’”
章華臺的興建在當時即爲人詬病,以後更成爲君王侈汰的典型案例,不斷被提起。《晏子春秋·景公爲鄒之長塗晏子諫》:
“景公築路寢之臺🤽🏽♀️,三年未息🏃🏻♀️;又爲長庲之役,二年未息🖍;又爲鄒之長塗,晏子諫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塗將成矣,請成而息之。’對曰:‘明君不屈民財者🤨🏃🏻♂️,不得其利🤗;不窮民力者👨🏿🎤,不得其樂。昔者楚靈王作頃(傾)宮,三年未息也;又爲章華之臺🧥,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靈王死于乾溪,而民不與君歸。’”
《晏子春秋·景公爲臺成又欲爲鐘晏子諫》:
“景公爲臺,臺成,又欲爲鐘。晏子諫曰🦻🏿:‘君國者不樂民之哀🧓🏿👰🏽。君不勝欲,既築臺矣👨👨👧👦,今複爲鐘,是重斂于民,民必哀矣👩🏭🧑🏿🔧。’”
《國語·吳語》:
“申胥進諫曰🎽:‘……王其盍亦鑒於人,無鑒於水♟。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不入💵。乃築臺於章華之上,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罷(疲)弊楚國🫃🏿。’”
隰朋、鮑叔牙諫議的“(築)
(觀)……👨🏼🏭🈴,
(皮,通疲)蔽(弊)齊
(邦)”🍫,與伍舉所言“君爲此臺也,國民罷(疲)焉”😳、與藍尹亹所言“好罷(疲)民力,……臺榭陂池必成”🪰、與晏子所言“景公爲臺……,重斂于民”、與申胥所言“築臺於章華之上,……罷(疲)弊楚國”極爲相似👷🏿♂️🚅,觀念🎩、邏輯和語言方面都可以相互比證。
《左傳·昭公三年》🚵🏿♀️:
“叔向曰:‘……庶民罷(疲)敝(弊),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讎。’”
所謂“庶民罷(疲)敝(弊)⚆,而宮室滋侈”和“(築)
(觀)……,
(皮👩👧👦🦚,通疲)蔽(弊)齊
(邦)”也可對照❄️,不同點之一是把“觀”換成了“宮室”。
下面再舉兩個時代較晚的例子作爲參考🆖。《三國志·魏志·辛毗 楊阜 高堂隆傳》🤞🏿:
“帝既新作許宮🫶,洛陽宮殿觀閣。阜上疏曰:‘……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室之高麗以彫(凋)弊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琁(璿)室、象廊,紂爲傾宮、鹿臺,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縱)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而乃自暇自逸,惟宮臺是侈是飾🏡,必有顛覆危亡之禍。’”
同傳亦載🧍♂️:
“帝愈增崇宮殿🈁,彫(雕)飾觀閣,鑿太行之石英,采穀城之文石,起景陽山於芳林之園,建昭陽殿於太極之北🦹🏼♂️,鑄作黃龍、鳳皇(凰)、奇偉之獸🤸🏼🧗🏼♂️,飾金墉、陵(凌)雲臺、陵(凌)霄闕。百役繁興,作者萬數🐑。”
爲此,高堂隆屢次上疏🏌🏼♂️,其中說到:
“癸、辛之徒,恃其旅(膂)力😨🚴🏼♂️,知(智)足以拒諫,才足以飾非🔢🧑🏿✈️。諂諛是尚,臺觀是崇📏,淫樂是好,倡優是說(悅)。作靡靡之樂🖐🏻,安濮上之音。上天不蠲,眷然回顧🤚🏻,宗國爲墟,下夷于隸,紂縣(懸)白旗🦹🏼♂️,桀放鳴條👩❤️💋👨。”
《宋書·少帝本紀》載有太后廢立少帝的詔令,詔令把築觀疲民作爲少帝義符的罪狀之一:
“義符長嗣🦸🏽♂️,屬當天位,不謂窮凶極悖。……興造千計🤞🏼,費用萬端🎾,帑藏空虛📲,人力殫盡。刑罰苛虐🔱,幽囚日增🚂♣️。居帝王之位,好皁隸之役;處萬乘之尊,悅廝養之事💀。親執鞭撲,毆擊無辜🎅🏼,以爲笑樂🫳🏽🔺。穿池築觀💙,朝成暮毀,徵發工匠,疲極兆民。遠近歎嗟,人神怨怒,社稷將墜👮🏼♂️。豈可復嗣守洪業,君臨萬邦🧎🏻♀️➡️👨👧!今廢爲營陽王。”
《鮑》篇的“(列)民
(獵)
(樂),
(築)
(觀)
”句式整齊,相對成文,“
(列)民”🧜🏻♂️、“
(獵)
(樂)”、“
(築)
(觀)”都是動賓結構🧤,
大約與之相同。
隸定爲伓🚛,从人,不聲,通坏,意思是加築、加固、增高🂠、增厚🐤。古文不字有時增饰羡笔👩🏿🍼,寫作丕、
、
、
,傳世典籍中也有不少伓和伾、坏和坯異文互見的情況。《爾雅·釋山》:“山三襲,陟。再成,英🎵。一成,坯。”《釋文》:“坯👩💼,或作伾。”《尚書·禹貢》:“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孔氏傳🧛🏼:“山再成曰伾。”這是伾(伓)、坯(坏)曾通用的實例。
《禮記·月令》🧑🤝🧑:
“孟秋之月👩🏽🚒,……命百官始收斂,完隄防▫️👶🏼,謹壅塞,以備水潦。脩宮室,坏垣牆,補城郭🫅🏻。”
“孟冬之月,……坏城郭,戒門閭,修鍵閉🧿,慎管龠(鑰),固封疆👩🏽✈️,備邊竟(境),完要塞,謹關梁,塞徯徑。”
鄭玄注👩🏻🔬:“坏🖕🏻,益也🙅🏼。”坏通坿,“坏垣牆”、“坏城郭”《呂氏春秋·孟秋紀》、《孟冬紀》作“坿垣牆”、“坿城郭”🪓,高誘的兩處注文是:“坿讀如符。坿猶培也👨👨👧👦。”“坿👁🗨,益也👏。令高固也。”
坏、坿又與培相通。《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說文·部》“附”字條引《春秋傳》作“附婁無松栢”🧑🏼🍳,《風俗通義·山澤》引《春秋左氏傳》則寫作“培塿無松柏”。《詩經·魯頌·閟宮》:“土田附庸”,《左傳·定公四年》作“土田倍敦”,杜預注👩🏼🎓:“陪,增也。”《說文·土部》“培”字條則寫作“培敦”。《逸周書·時訓解》:“蟄蟲培戶”,《禮記·月令》寫作“蟄蟲坏戶”,《释文》:“坏戶,音陪🌟。”《國語·晉語九》:“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曰📡:‘必墮其壘培。’”韋昭注:“壘墼曰培👲🏼。”段玉裁以爲,“此培字正坏之叚借💳。《月令》‘坏垣牆’、‘坏城郭’注曰👱🏿♂️:‘坏🗾♥️,益也。’是又叚坏爲培也👻。”[26]《禮記·喪服四制》:“苴衰不補,墳墓不培”📹,孔穎達疏:“培,益也👨🏽🔧。一成丘陵之後不培益其土。”坏🧚🏿♀️、坿、培都是形聲字,鑒於坿字今不常用,坏、壞的簡化字又合併作坏🏒,容易產生混淆♥️,因此這裏把伓釋讀爲培🏄🏽♀️。
字以往被隸寫爲
🙂。
(願)字在戰國出土文獻中已出現多例,分別是:
【《殷周金文集成》15.9735 中山王
方壺】[27]
【上博楚竹書《孔子詩論》簡14】[28]
【上博楚竹書《中弓》簡26】[29]
【上博楚竹書《柬大王泊旱》簡21】[30]
【上博楚竹書《王居》簡4】
【上博楚竹書《李頌》簡1背】[31]
與這些字比較可知,字的
旁確是元。不過
的上面“兩豎”右邊有一橫筆,字的最下端有一短撇,與上舉諸
(願)字的心旁結構不同🕗;在其他古文字資料中⚂,也從未見過這樣書寫的心字或心旁☠️。因此⤴️,
的隸寫問題需要重新考慮。
楚文字的(之)有的寫成
【《包山楚簡》2.230】、
【上博楚竹書《昭王毀室》简8】[32]➿,
的上半部分與其同形。楚文字中有如下一組近緣字,它們都从之得聲,且形義關係異常密切。第一個是
👇🏻,寫作
【《包山楚簡》M2簡234】、
【《楚帛書·乙篇》8.3】[33]🤮📺,从又(人手形),之聲,初義當爲持;第二個是
,寫作
🤽、
【上博楚竹書《緇衣》简7、9】[34],从口(人口形),之聲🙆🏻♀️,初義當爲詩;第三個是
,寫作
【上博楚竹書《容成氏》简7】[35]🧘🏽♂️,从立(人立形)🚖,之聲👩🏿🎓,初義當爲侍🧑🏼🏭;第四個是
🥷🏼,寫作
、
【郭店楚簡《緇衣》簡8、《五行》簡10】[36]👨🏻🏫、
、
【上博楚竹書《昭王毀室》簡2】[37],从止(人足形)🚵,之聲😗,初義當爲待🧑🏻🤝🧑🏻。在簡帛文獻中,這些字分別讀作或者借讀作詩、恃、持📼🎥、侍、等、待🧑🏿🎨、時等,有的借爲之[38]。
是古文寺字,據此推測,
🧙🏽、
👏🏿、
當同爲古文寺的異構。
極有可能就是
,只是末一筆寫得很短,不太規範而已🏞。試想👨🏼🍼⛹🏼♂️,如果將
、
的末筆縮短🦹🏼♀️,就會變成
、
的樣子,與
幾乎沒有區別🟪。
可隸定爲
👮🏽👩🍼,从
(寺)🎅🏼,元聲♞。寺字義爲官舍,《廣雅·釋宮》:“寺,官也📦。”《說文·寸部》:“寺📞,廷也。”《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引《風俗通》🧑🏿🦲:“寺🚈,司也。諸官府所止皆曰寺📯💸。”先秦時的寺還用指內宮,《詩經·大雅·瞻卬》😟:“匪教匪誨,時維婦寺👅。”《詩經·秦風·車鄰》:“未見君子🕵🏿♂️,寺人之令🥵。”毛傳:“寺人,內小臣也。”寺人即宦官💟↩️,寺✍🏽、宦之名都出自內宮🦽。
從聲符🚼、義符兩方面推求,可讀爲完。完字義爲垣牆及修繕垣牆,《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士文伯曰:“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𓀐,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爲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供)命😡?”
完字在这段话中出現兩次,“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的完是動詞👸🏿💈,“繕完葺牆,以待賓客”的完則是名詞。“繕完”與“葺牆”同義反復,繕同葺🔔,完同牆🐡。《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產曰✍🏿🕵🏽♀️:“陳〰️,亡國也,不可與也⛳️。聚禾粟,繕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撫其民👨🏻🦼。”
“繕城郭”和“繕完”可資對比🌹,城郭、完都是繕的對象🐠。《左傳·成公元年》:
“臧宣叔令脩賦繕完,具守備➖,曰:‘齊楚結好,我新與晉盟,晉🧜♂️、楚爭盟,齊師必至。雖晉人伐齊🆗,楚必救之,是齊、楚同我也。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
從上下文看,“繕完”和“脩賦”對文📪,和“具守備”相關聯🍻,這個完字無疑也屬名詞👩🦰🙎🏽,應釋爲城垣💁♀️。
《詩經·大雅·韓奕》:“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左傳·隱公元年》🧚♂️:“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聚🤛🏿、完的完整含義應即《襄公三十年》的“聚禾粟,繕城郭”。《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廩,捐階🧑🍳🤶。”在這幾個文例中,完字均作動詞使用🌼,指修築、加固城牆、廩牆。
院是完的分化字[39]😐,从💆♂️😯,表示垣牆之高🔩📯。《說文·
部》:“院,堅也。从
,完聲🕵🏻♀️。”《說文·宀部》還存有對院字的另一種解釋:“寏,周垣也。从宀,奐聲🙆🏿。院,寏或从
。”垣牆與築之使堅是有聯繫的🙇🏻♀️,院的這兩項義訓應分別繼承自名詞完和動詞完🪐🗝。睡虎地秦简《法律答問》:
“越里中之與它里界者,垣爲完不爲👩👦?巷相直爲院,宇相直者不爲院🏄🏻♂️。” 【簡186】[40]
簡文中完、院二字通用🚵🏿♂️,都指垣牆。
完🎰、院(寏)和垣同義👸,《說文·土部》:“垣,牆也。从土,亘聲🔚。”徐鍇《系傳》說:“垣猶院,周繞之意🧑🏼🌾。”《廣雅·釋宮》🤹🏻:“院,垣也👨🏼⚖️。”王念孫《疏證》說:“垣之言環也,環繞於宮外也𓀃。……院之言亦(亦言🐓🤵🏻?)環也。”[41]完🍹、院和垣古音都屬匣紐元部,《左傳·僖公四年》的“屈完”,《漢書·古今人表》作“屈桓”🦹♂️。《詩經·鄭風·溱洧》𓀗:“溱與洧方渙渙兮”,《釋文》🧑🏻🍳:“渙,《韓詩》作洹👱🏻♀️。”《說文·土部》:“垸,以桼和灰而也。从土,完聲🍏。一曰補垸。”徐鍇《系傳》本作“一曰補垣也。”這些都是垣和完、院可以相通的例證。完、院二字一直沿用至今🙇🏽,但垣牆之義已消失,鑒此🧑🎓,不妨直接把
讀成垣⬅️。
綜上,“伓”應讀爲“培完”、“培院”或“培垣”🐷,意思是增修垣牆。前面引述過《禮記·月令》的“坏垣牆”👨🏼🍼、《呂氏春秋》的“坿垣牆”,意與此同。《鮑》簡的“培垣”,是和“築觀”連在一起的🚆,具體指修築、擴建宮觀樓榭及其周圍的垣牆。“築觀培垣”和同篇的“以豎刁、易牙爲相”🧏🏻♀️、“驅逐田弋”、“列民獵樂”等👱🏼♂️😫,都是鮑叔牙和隰朋列數的齊桓公的惡行。
在古代中國💺,君主居至尊之位,享有大量社會資源;與此同時,仁政愛民的思想又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沁入社會🧟♣︎、政治的準則和行爲之中,二者在某種意義上存在“結構性矛盾”。在此背景下6️⃣,修築宮觀還是存恤民力等問題註定會一遍又一遍地引發爭議和衝突,以諷諫奏議作爲其折沖管道亦屬必然。《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篇呈獻給我們的,正是這一模式的一個近乎完整的文本。這類文本數量眾多,有的屬於歷史記載,有的則是理想家們擬構出來的懲惡揚善的“歷史劇”🙋🏿🏄🏿,不盡可信。就這個話題👍🏼,下面引錄《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諫》的一段原文以資比較,並作爲小札的結束語:
齊景公曰🧝🏼♀️:“‘寡人聞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國君當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國,我是以悲也。’晏子曰💂🏿♂️:‘君之行義(儀)回(違)邪,無德於國🤕。穿池沼,則欲其深以廣也🌤👋🏼;爲臺榭🎨,則欲其高且大也。賦斂如撝奪,誅僇如仇讎。自是觀之🚜,茀(孛)又將出。天之變(新亭案🙍🏻:王念孫以爲此三字是衍文[42]),彗星之出👨🏿⚖️,庸可(何)悲乎?’於是公懼,迺歸🟰,窴(填)池沼✊,廢臺榭💦,薄賦斂🧚🏼♂️,緩刑罰,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4。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26🤰🏼、<, span>34、35頁。
[3] 陳佩芬🤷🏽:《(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釋文考釋》。同上,186頁。
[4] 同注1💩。
[5] 李學勤:《試釋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李著《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務印書館2008年👫🏻,478頁🤷🏼。原載《文物》2006年第9期。
[6] 季旭昇:《〈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篤歡附忨”解——兼談“錢器”》。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簡帛網”,2006年3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67。
[7] 李守奎:《〈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補釋》👩👧。丁四新主編《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9頁。
[8] 林志鵬♖🤱:《釋戰國楚簡中的“曷”字——兼論〈緇衣〉“民有格心”句異文》。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簡帛網”,2007年1月3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13。
[10] 張崇禮:《釋古文字中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網,2012年4月22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50🍆。
[11]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卷5。中華書局,1965年,247頁🤵🏽♀️。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卷5。中華書局,1985年,377頁🛗🛌🏿。
[12]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中華書局🥭,1993年,圖版62☝🏽、59、92、97頁。
[13] 嚴一萍:《楚繒書新考》👨🏻🌾。嚴著《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三輯🚥,(臺灣)藝文印書館,1990年🪝🚵🏽♂️,322頁。
[14] 饒宗頤:《楚帛書新證》。饒宗頤、曾憲通著《楚帛書》👨🏼🔬,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5年🟥,81頁。
[15] 曹錦炎🦹♂️:《楚帛書〈月令〉篇考釋》。《江漢考古》1985年第1期🫣,64~65頁🦶。
[1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中華書局,1999年🤏🏻,3📿、16、47、51頁⚗️。
[17]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圖版97🦹♀️、128頁,“釋文 注釋”195💠、241頁🦢。
[18] 荆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18頁🤹🏿♂️。
[19] 荆門市博物館:《(缁衣)釋文考釋》。同上👴🏼,134頁。
[20] 白於藍🧑🏻🦼:《釋“”🧑🏼🌾、“
”》。《古文字研究》第22輯🧑🏽🍼🧑🏼🎓,中華書局⬛️🧙🏻♂️,2000年,267~268頁🙋🏽♀️🦃。
[2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7頁⏸。
[22] 黃鳳春🎂、劉國勝:《左冢三號楚墓出土的棋梮文字及其用途初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門市博物館、荆襄高速公路考古隊編🧚🏼♂️:《荆門左冢楚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230頁🧑🏼🦳,彩版43頁。
[2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5篇下“館”字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21頁⛹🏿。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卷6上。齊魯書社🦸🏽♀️,1989年,164頁🛗。
王輝撰:《古文字通假釋例》元部。(臺灣)藝文印書館,1993年,828~829頁
[24] 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夏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8💏、178頁🧝🏿。
[2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30、131頁。
[26]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13篇下“坏”字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92頁🪵👶🏼。
[2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第15冊😶。中華書局🤴🏿🦸🏼♀️,1993年,290🌛、291頁。
[2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6頁。
[2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9頁。
[3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65頁。
[3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75、92頁📄。
[32] 湖北省荆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年,圖版101頁。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0頁™️。
[33] 湖北省荆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年🧑🏿🏫,圖版103👙。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中華書局,1993年,60➕🧑🏻🏭、85頁。
[34]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1、53頁。
[3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99頁🚵🏻。
[36] 荆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17🚙、31頁𓀙。
[3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4頁
[38] 李守奎編著:《楚文字編》卷2、3。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82~83、194頁。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卷2↖️、3、7🤞🏿、附錄2。作家出版社,2007年,69🫵🏼、115~116、166、344🥜🦅、674頁。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卷2🙋🏿♂️。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308️⃣🧑🏼🔬、131頁
[39]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卷14🧜♀️,24頁。上海書店⟹,1985年。
[40]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𓀒,1990年🖐🏽,圖版64頁,“釋文 注釋”137頁。
[41] 王念孫:《廣雅疏證》卷7上↗️。中華書局,1983年📥,213頁。
[42] 王念孫:《讀書雜志·晏子春秋雜志》“天之變”條。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552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5月2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6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1081新亭🧑🏿🍳:“築觀培垣”偶識
校改:
一、“坏、坿又與培相通……”段
“《左傳·定公四年》作‘土田倍敦’🤹🏽,杜預注:‘陪👩🏽🔬,增也。’”應改為:
“《左傳·定公四年》作‘土田陪敦’💂🏿♀️😢,杜預注:‘陪,增也🦑。’《釋文》🫱🏽:‘陪👆🏼,本亦作倍。’”
二🙇🏼♂️、“完、院(寏)和垣同義……”段
“這些都是垣和完、院可以相通的例證”應改為☂️:
“這些都是垣和完、院(寏)可以相通的例證”
三📙、正文倒數第三段
“《鮑》簡的‘培垣’🌷,是和‘築觀’連在一起的”應改為🤳:
“《鮑》簡的‘培垣’,是和‘築觀’連在一起的”
新 亭
校改2👎🏻:
一、“整理者將隸寫爲懽〽️,讀作歡”段
“各家對字義的訓釋雖有差別🪦,音讀方面則沒有異議”應改為🦍㊙️:
“以上各家對字義的訓釋雖有差別🤾,音讀方面則沒有分歧”
理由:除了以上各家😐,還有其他家的觀點🏌🏽♂️,對音讀存有異議。這些觀點大家不太贊成🧚🏼♂️,不俱引。
二、正文倒數第二段
“以諷諫奏議作爲其折沖管道亦屬必然”應改為:
“以臣下對君上諷諫奏議作爲其折沖的管道亦屬必然”
理由:有關的政策博弈主要是以臣下對君上諷諫奏議的形式展開,這是當時政體和所謂“結構性矛盾”所決定的🙅🏼♀️。加上“臣下對君上”,希望表述得更清晰一點。
新 亭
,
校正3🧻:
各處引《禮記·月令》“坏垣牆”🤛、《呂氏春秋·孟秋紀》“坿垣牆” 均應改為“坏牆垣”😺、“坿牆垣”。
說明:
小札草成後使用WORD“全部替換”功能將“牆垣”👩🦼➡️、“垣牆”統一為“垣牆”,致誤。
新 亭
校改4🪮:
一🤳、《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于是昭王爲隗築宮”應改為:“於是昭王爲隗築宮”
三、《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諫》“於是公懼”應改為“于是公懼”。
新 亭
,校改5✍️:
正文第二段
“緃(縱)公(之)所欲”應改為
“緃(縱)公(之)所欲”
新 亭
,好文章🤦🏼♀️!
校改6:
小札原來的兩段話感覺文氣不相接🔼,改寫如下。
一🐬、“下面談一點不同於上述諸說的淺見”段
“下面談一點不同於上述諸說的淺見”應改為:
“下面根據對《鮑》篇特點的認識👞,談一點不同於上述諸說的淺見”
二、正文倒數第二段
“……。這類文本數量眾多,有的屬於歷史記載,有的則是理想家們擬構出來的懲惡揚善的“歷史劇”⛹️♀️,不盡可信🎩。就這個話題,下面引錄《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諫》的一段原文以資比較”應改為🩸:
(另起一段)“這類文本數量眾多🛶,有的屬於歷史記載🐯🧑🦱,有的則是理想家們擬構出來的懲惡揚善的“歷史劇”,不盡可信🪐。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對書策疑信取捨的具體標準、方法和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姑且不論🌺,而他所堅持的理性精神很值得深思和效仿🛵👨🏿🏭。《鮑》篇的梗概是:齊桓公向鮑叔牙和隰朋詢問日食的影響,兩位大臣乘機說“星變”將妨害君上🤽🏼⭕️,並列舉桓公“築觀培垣”等種種“無道”行狀,勸其“從善而卻禍”。桓公悔悟,當即決定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等措施🔖👎🏿,日食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得以消弭。這件事情真實程度有多大,還需要從多個維度分析。就這個話題,下面引錄《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諫》的一段原文以資比較”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