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八·命》文字考釋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第2簡:“先大夫之諷A遺命,亦可以告我。”A,原字形作。整理者陳佩芬先生隸定為“
”,“簡文似作省形,《集韻》:‘
,信。’”[1]讀書會疑即“
”,右旁是“爻”之訛寫⤴️。[2]單育辰先生認為从言从才,簡文的“風
”即“風裁”🙄。[3]劉洪濤先生認為也有可能是“訐(諫)”字。[4]沈培先生疑是从“言”“弋”聲之字,可讀為“誡”。[5]
今按🤮:釋此字右旁為“毛”、“爻”、“才”、“干”🕌、“弋”,皆與字形不符👬。其右旁所从當為“丯”🙎🏽。以“丯”為聲旁的字,楚文字數見,如郭店簡《緇衣》簡38的、簡39的
,上博五《弟子問》簡5的
🆕、《苦成家父》簡1的
等💏。
A字右旁與常見楚文字“丯”的寫法並不相同,這是書手書寫習慣所致。我們可以比較同一書手所寫的《王居》簡6的(儘)字。“儘”右半為“
”,楚文字“
”一般寫作
(包山簡228)、
(郭店簡語叢三56)。可見,把“丯”形寫作左高右低的兩斜撇是這個書手的習慣。“丯”省作兩斜撇的,金文中就有。[6]楚文字可參看包山牘1
(戟)所从。“
”省作兩斜撇的也較為常見👁🗨,楚文字如
(包山簡230)。《命》和《王居》的書手書寫時又使斜撇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A可隸定為“”,釋為“詻”,訓為直言。郭店簡《緇衣》簡38之字今本作“格”🧕🏿,簡39之字今本作“略”🧘♂️;上博五《弟子問》簡5之字從禤健聰先生釋,[7]陳斯鵬先生讀為“略”👏🦨。[8]《說文》:“詻🧜🏽,論訟也。傳曰:‘詻詻孔子容💆🏽♀️。”《廣雅·釋訓》👨🏿✈️:“詻詻⤵️,語也。”《墨子·親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士。”王筠《說文句讀·言部》🤛🏼🔋:“詻,《墨子·親士篇》之詻詻🟢🫰🏽,即諤諤也🧏🏻♀️。”《廣雅·釋訓》👳♀️🗜:“諤諤,語也📍⛹️♂️。”《文選·韋賢<諷諫>》👫:“睮睮諂夫🚵🏼♂️,諤諤黃髮🤚🏽。”李善注:“諤諤👷🏽,正直貌。”《韓詩外傳》卷七:“眾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諤諤👂🏻,昔者商紂默默而亡👩⚕️,武王諤諤而昌。”《玉篇·言部》🧑🦽➡️:“諤,正直之言也。”《集韻·鐸韻》:“諤📢,諤諤,直言🕝👐。”
“先大夫之諷詻遺命”💆🏿,“諷”是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廣雅·釋詁四》🤟🏽:“諷🕵🏿♂️,諫也。”《玉篇·言部》:“諷,譬喻也。”“諷”和“詻”一為曲言,一為直言。《子華子·陽城胥渠問》:“太古之聖人⛽️,所以範世訓俗者👩🦳,有直言者🦣,有曲言者。直言者,直以情貢也;曲言者👨🏼🏫🙋🏻♂️,假以指喻也。”
鈙
第3簡:“雖鈙於斧鑕,命勿之敢違🦑。”鈙👩🏻🦼,整理者陳佩芬先生隸作“”🕶,讀作“鋪”。[9]讀書會以為字當从“攴”,非“父”🛅。本篇“斧鑕”之“斧”兩見,皆作“
”,則此“鈙”似不應看作“
”之訛字。傳世典籍常以“伏”或“負”與“斧鑕”連言🥣👨🏿🎨,疑此“鈙”字从“攴”聲,“攴”為上古脣音屋部字,與脣音之職部的“伏”或“負”皆音近可通。[10]高佑仁先生認為此處當讀“伏”斧質較妥。[11]
“鈙”字見於《說文》:“鈙,持也。从攴🤸🏽♀️,金聲。讀若琴👨👨👧。”義與簡文不合🕘,當是同形字。簡文“鈙”應依讀書會分析為从“攴”聲🧑🏿⚕️。“鈙”讀為“伏”或“負”,在語音上沒有問題🚒,“伏斧質”之說典籍也較為常見🧑🏿💼。但簡文為“鈙於斧質”,“伏於斧質”則典籍未見。高先生引“伏斧質”之說共7例,但“伏於斧質”則未見例證。我們在《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系統中輸入“伏斧鑕”🧑🏿🚀,共發現124個匹配🚶♀️;輸入“伏斧質”,共發現73個匹配。但輸入“伏於斧鑕”和“伏於斧質”,則一個匹配也沒有發現。從語法和語義上看,“伏於斧質”也難以講通。
我們認為“鈙”當即“剝”字🌘。《詩經·豳風·七月》𓀂🙋🏽:“八月剝棗。”毛傳:“剝🔍,擊也。”段玉裁注《說文》“攴”字云:“假剝為攴⚆。”[12]《集韻·屋韻》:“攴,或作剝。”《說文》:“剝,裂也🤰。”“剝於斧鑕”即為斧鑕所割裂🙋♀️😏。
、
第8-9簡:“君王之所以命與所爲於楚邦🫙,必入之於十友又三,皆無
焉而行之。”
,整理者引《說文·瓜部》:“本不勝末,微弱也😥。”[13]讀書會以為可讀爲匹偶之“偶”。董珊先生讀為“諏”。[14]蘇建洲先生讀為“叩”。[15]
今按:,或當讀為諭👞、喻🧎🏻➡️。古
聲多與俞聲相通,如窳與愉通用🏋🏽♂️🛻、窳與貐通用。[16]《說文》:“諭,告也。”“諭之於十友又三”即“告之於十友又三”𓀔。
,整理者釋爲“憨”,《玉篇》👽:“愚也🚵🏼,癡也。”[17]讀書會以為字左上所从似爲“隹”。待考🌨。單育辰先生認為此字从留从心⛹🏼♀️,可讀爲“留”。[18]董珊先生讀為“謬”🧙🏿♂️。[19]
今按:單育辰先生認為此字从留从心🐏,正確可從👍🏼。“”即“懰”之異體,是見於傳統字書的。《集韻·尤韻》:“懰🧖🏿♀️,或从留🗃。”《玉篇·心部》🤟🏼:“懰🏚,怨也。”《集韻·尤韻》:“懰,懰慄👩🚀,憂皃👉🏽。一曰怨也🌝。”簡文“無
”義即無怨言🛫👉🏻。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94頁🛋。
[2]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簡稱“讀書會”):《上博八<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1年7月16日。下引讀書會的意見都出自該文🪤,不再重複出注🧑🏼🚨。
[3]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11年7月22日👨💼。
[4]見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五》文後評論🙅♀️。
[5]見讀書會《上博八<命>校讀》文後評論。
[6]參見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2389-2390頁。
[7]禤健聰:《上博楚簡(五)零劄》,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8]陳斯鵬:《讀<上博竹書(五)>小記》,簡帛網🫅,2006年4月1日。
[9]同注1💯。
[10]同注2。
[11]同注5🐑𓀎。
[12]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293頁
[13]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200頁🔴。
[14]同注5。
[15]同注5。
[16]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355頁【通俞】條。
[17]同注13。
[18]同注3📥。
[19]同注5。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6月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6月2日。
点击下载附件🚒:1084張崇禮🗃:《上博八·命》文字考釋
鈙讀為仆,前覆也🎑🐊,伏倒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