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波:釋楚文字中的“ 耎”字
在 2012/6/19 11:29:31 发布

 

釋楚文字中的“”字

(首發)

 

劉波

吉林大學文學院

上三·周2于郊”,今本作需⛎,帛本作襦🍖,陳爻懷疑此字可能為“乳”字異體♉️🤐,[1]與此相似的字亦見於

清一·楚10“至共王🤼‍♂️、康王、王皆居為郢”

清二·繫97“康王即世,王即立”

清二·繫98王即世,靈王即立”

整理者將其讀為嗣子,認為即康王與靈王之間的康王之子郟敖。[2]趙平安認為以上三處中的與上三·周2中的字當為一字,此處為“乳子”的合文🏊🏿‍♂️,乳子當讀為孺子,見於《尚書·金縢》“公將不利於孺子💆🏿‍♀️!”、《尚書·立政》“烏呼!孺子王矣!”兩處皆為周公稱成王,而康王之子郟敖處於父王與幾位叔王之間,故亦可稱為孺子王。[3]

與孺子有關可信,且《尚書·金縢》中的“孺子”💇🏽,清一·金7正作“子”,可知與需當有關,但“”是否如陳爻、趙平安所言為甲骨文殷墟文字乙編8896的省變,有待探討🐚。

陳爻、趙平安認為上所從的為爪形和側面人形的合體🐕‍🦺,先秦文字中不見有此種訛變,且楚文字中從的字來源有兩種🔏:

一:(伏)💍, 盂鼎師克盨📋;伯康簋王孫鐘

二:夗(邍)[4]上三·周9上一·孔22上七·君甲9[5]

“伏”與“需”雖韻部皆為侯部,但聲母難通。九店簡《日書》M56-22上🧝🏻‍♂️,23下記有建除之名“*”,睡日甲簡二正壹·1作“”🧏🏼,整理者釋為濡,李家浩釋爲“”字,並指出其和睡虎地《日書》乙種的“惌”🔈、“”相通假👳🏽‍♀️。[6]則夗🦼、耎可通🤦🏽‍♂️,夗、耎皆為元部,一為影母👊🏿,一為日母,影母、日母多可通,如楚簡中的刃、紉可讀為恩,上三·周2”當從“(夗)”聲☝🏼,與“耎”可通👩‍👩‍👦,今本作需🙍‍♂️、帛本作“襦”,秦簡中亦以耎或從耎為聲的字讀為從需的字🤙🏽,如睡封簡五七·13通“濡”、龍簡二八·5 通“壖”。[7]耎為元部⛰,而需為侯部,二部音上自然不可通🤙🏿,《說文·大部》段玉裁注“古凡耎聲字皆在十四部🤾‍♂️,需聲字皆在四部,後人多亂之☕️💆🏼。”[8]《人部》“古者耎聲本在元寒部,而入歌戈部,需聲本在侯部✏️🙆‍♂️,而入虞部🧂,分別劃然🧛🏼。”[9]

疑濡🚁、壖本從耎為聲,後改為從需,傳世文獻中多有“耎”訛寫為“需”之例,《心部·愞》“各本作懦🏷🥃,從心需聲,人朱切🖨,乃淺人所改🧌,今正,愞與《人部》的偄音義皆同,弱也,本乃亂反🌘,音轉為乃過反,……需聲在古音四部,人于切。耎聲在古音十四部,乃亂切📉,而自張參以來👯‍♀️,改耎為需,不能諟正🌕。”[10]《儀禮·士喪禮》:“乃沐櫛,挋用巾🛷。浴用巾4️⃣,挋用浴衣。濯棄于坎”,鄭玄注🚪:“沐浴余潘水👸🏼、巾櫛、浴衣,亦并棄之。”賈公彥疏👱🏽‍♀️:“潘水既經溫煮,名之為已。將沐浴🚵🏿‍♀️,謂之為濯已👩🏼‍⚖️,沐浴訖,余潘水棄于坎。”《說文·水部》“,湯也。”孔穎達《禮記正義》中誤將《喪禮大記》🖕:“小臣爪手剪須,濯棄于坎”的誤為濡,《儀禮·士喪禮》胡培翬正義糾正了此錯誤🐊:“《說文》‘🦸🏼‍♀️,湯也,從水耎聲🚵🏽‍♂️。’《釋文》‘,奴亂反👨🏿‍🎓,與濡音義俱別’。今《喪大記》作‘濡濯棄于坎’孔疏引皇氏云:‘濡謂煩潤其髮’,竟作濡字解,則自六朝時已誤👨🏻‍🦽‍➡️。”[11]

任西西已指出耎👳‍♂️、需之混,不但形體相近💆🏼‍♀️,且義也相關。《說文·大部》桂馥義證:“隸體‘需’變作,故耎亦為需。”《說文·心部》段注:“愞因形近或偽為懦😧🧡。”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在古籍中‘需’、‘而’🧑🏿、‘耎’旁常相通,這是因為‘需’俗寫作‘’👂,如‘儒’或作‘’。”而語義上“需”👩‍🔧、“耎”所從的字多有柔弱義,《說文·人部》“儒,柔也,術士之稱。”《說文·女部》“嬬,弱也。”段注🪧:“嬬之言濡也,濡,柔也。”故而早期從耎為聲的字多可被改為從需為聲,如愞→懦、蝡→蠕👨🏼‍🦰、稬→糯等。[12]

以此來看上三·周2于郊”中的“”字,今本作需💬、帛本作襦🦓,《說文》“襦👩🏼‍🦰,一曰衣。”段注“衣猶溫衣也,《禮記·內則》‘衣不帛襦袴’注曰‘不用帛為襦袴,為大溫傷陰氣也👊🏿。’《釋名》曰:‘襦,耎也,言溫耎也。”可知襦或有耎聲,則《周易·需卦》的“需”疑本為耎🏯🧑🏼‍🍳,後改釋為需。而相比🍣,“子”上多出一部份🔪,由曾侯乙鐘“蠃”可知其上當爲○(圓之表意初文)🏄🏽,爲所添加音符,這種現象楚簡中較為常見👨🏻‍🏫🕑,如上一·緇6或作上一·緇6皆讀為怨,故可隸定為,或添加音符○🧑🏻‍🔬,讀為耎🦵🏽🤷🏽‍♀️,曾侯乙鐘中的字裘錫圭🧚🏿、李家浩認為即指《國語》中的“羸亂”👨‍💻。[13]則添加音符的○的亦可讀為亂,影母🆎👨🏼‍✈️、來母亦可通🫔🧑🏿‍🦲,如楚簡中讀為隱的*等。

“孺子”的“孺”,楚文字中既可作“清一·金7”,亦可作“清一·楚10”,前一當讀為孺子🤳🏼,典籍習見,即弱子之義,《說文·子部》“孺,乳子也。一曰輸孺也🧖🏿‍♀️,輸孺,尚小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輸孺👩‍⚕️,尚小也,柔懦之意……孺,濡也,言濡弱也👨‍🦯‍➡️🟩。”後一當為子,讀為耎/偄子💹🎙,耎/偄亦有柔弱之義,耎/偄子即弱子,與“孺子”義同👮🏻‍♀️,孺子與(耎/偄)子可能為同義換讀。

 



[2]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89頁。

[3] 趙平安《釋戰國文字中的“乳”字》《中國文字學報》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現收入氏著《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第114~115頁👱🏼‍♀️。

[4] 馮勝君先生的《釋戰國文字中的“怨”》《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中華書局👿,200410月👨🏼‍✈️;陳劍《“邍”字補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中華書局,20089月🧑🏼‍✈️。

[6] 李家浩👳🏼:《睡虎地秦簡<日書>“楚除”的性質及其他》📏,現收入氏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74頁。

[7] 方勇《秦簡牘文字彙編》吉林🧙🏽:長春🐥,2010年吉林大學古籍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吳振武教授🥯,第276277頁。

[8]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十·大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月第2版⛹🏽‍♀️,第499頁上“耎”字條👳🏻。

[9]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十·大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月第2版,第377頁下“偄”字條。

[10]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十·大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月第2版👩‍🦽💆🏼,第508頁下“愞”字條🚦。

[11] 任西西《“耎”🚴‍♂️、“需”旁相混成因及其影響新探》《漢字文化》2011年第2期🎴,第57頁🏌🏿。

[12] 任西西《“耎”、“需”旁相混成因及其影響新探》《漢字文化》2011年第2期😆,第58~59頁。

[13] 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文與考釋》《曾侯乙墓》(上),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557~558頁注14.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6月1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6月19日。



点击下载附件🥷🏻:1089劉波🏊🏽:釋楚文字中的“ 耎”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知北游 在 2012/6/20 15:23:30 评价道:第1楼

    字當是“孺”之本字💊,其字形分析當為從勹從子🫲🏿,取子在懷抱之狀👌🏿🤚🏻,會其幼弱之義👲,“孺”為其後起的形聲字。清華簡《楚居》🤟🏿、《系年》均用為孺子之“孺”已是明證🥵。
    清華簡《金縢》作“需”乃音近假借。
    “勹”的這種楚文字寫法🧎🏻‍➡️,還有包山簡的“”字為證🙎,其所從之“勹”與“孺”字相同。

  • 井蛙 在 2012/6/20 21:52:01 评价道🕣:第2楼

    除楚系戰國文字之外,其他的璽印、陶文、銅器文字中也有不少以前釋錯的“乳(孺)子”合文,看郭永秉《從戰國楚系“乳”字的辨釋談到戰國銘刻中的“乳(孺)子》(“簡帛·經典·古史”國際論壇論文,香港浸會大學🏄🏻,2011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953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