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挺斌:清華簡《尹誥》“遠邦歸志”考
在 2013/6/30 18:29:26 发布

清华简《尹诰》“远邦归志”考[1]

(首发)

 

王挺斌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字研究富达12级硕

清华简《尹诰》篇🧙‍♀️:

(挚)告汤曰4️⃣:“我克(协)我(友),今隹(惟)民远邦(归)志。”

整理者注👱‍♂️:

远邦归志👨‍🎤,云去其家邦者有回归之志。《国语·周语下》“将有远志”,注:“远志,逋逃也。”《吕氏春秋·慎大》云夏“众庶泯泯🤵,皆有远志”👇🏿,注:“有远志,离散也。”[2]

廖名春先生认为“远邦”即“远国”,并说:

简文的“远邦归志”,当指远方之国的背离之心🚵🏻‍♀️。而“民”则可读为“泯灭”之“泯”🖐👩🏻‍🦼‍➡️。“民远邦归志”💱,即泯灭远方之国的背离之心。简文“我克协我友”👩🏿‍🍼🫰🏼,是说要尽力协和自己的友邦,这是一面‼️;“今惟民远邦归志”,则是更重要的一面🖥,对于远方之国,现今一定要泯灭他们的背离之心。这是伊尹贡献给商汤的对内对外之策。[3]

黄怀信先生认为✈️:

远邦归志,谓远邦有归附之心💬。民远邦归志不可通,“民”字当涉上文衍。[4]

陈民镇先生认为“远邦”即远裔之邦,与上文“友”对言;句意理解同黄怀信先生。[5]

申超先生基本赞同整理者的意见👳🏻‍♀️,并认为“我克协我友”的“友”是归降的夏臣👩‍🦱;“今惟民远邦归志”中的民是指夏民👰🏼‍♂️,而非商民。[6]

我们认为黄#️⃣👨🏻‍🏭、陈二家的说法较优🖌,但尚可补苴👩🏻‍✈️。关于“民”的问题🏃‍♂️‍➡️,可以理解成衍文,但没有十分的必要;似亦可认为“远邦”是“民”的后置定语[7]👮🏽,这种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比如《孔丛子·抗志》:“齐王戮其臣不辜。”“不辜”作为“臣”的后置定语,正常的语序其实应该是“不辜(之)臣”。又如《尚书·费誓》🧑🏻‍🦯: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8]

这与简文《尹诰》“民远邦归志”的结构很相似,都是“主语(名词)+定语(处所名词)+谓语(动宾短语)”。《尹诰》与《费誓》的写作时代相去不会太远,两者句法结构相似是正常的;如果有必要🐉,我们不妨仿照《费誓》文而作这样的断句↗️:

今隹(惟)民远邦🩷,(归)志👈🏿。[9]

“民远邦归志”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作“远邦(之)民归志”🏕, 同于《论语·尧曰》“天下之民归心”;当然#️⃣,“民”可以省略不明说🆕,“天下之民归心”即同《史记·太史公自序》、《新序·杂事》等的“天下归心”,“民远邦归志”与“远邦归志”表义是一样的。“归心”同“归志”,都是动宾短语,详下文。

整理者把“远邦归志”理解为“远志”,这不符合古汉语的语法习惯,“远邦”即远方的国家,不能理解为“去其邦家”🙋;而“归志”的意思是有归附之心,不是远方之国的背离之心。我们在传世文献中发现了与之近似的语句,《孔丛子·论书》:

孔子曰:“《书》之於事也𓀒,远而不阔,近而不迫,志尽而不怨,辞顺而不谄。吾於《高宗肜日》,见德有报之疾也。苟由其道致其仁𓀋,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吾於《洪范》,见君子之不忍言人之恶,而质人之美也。发乎中而见乎外以成文者,其唯《洪范》乎?”

傅亚庶先生校注上引《孔丛子·论书》而所引冢田虎的说法中,提到了《论衡·异虚》篇,对理解“吾於《高宗肜日》🧑‍🦽,见德有报之疾也🧏🏽‍♂️👩🏽‍🎨。苟由其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句有用:

《论衡·异虚》:“高宗祭成汤之庙🩲,有蜚雉升鼎而祖己以为远人将有来者……”

注引《尚书大传》有近似说法,其中有“远方将有来朝者乎”的句子。[10]

上引《孔丛子·论书》一文中的“远方归志”即对应清华简《尹诰》中的“远邦归志”。

“远方”与“远邦”词义近似🏍,其所包含的意思都是远方的国家及其人民🕵🏽📈。“方”和“邦”,古代有通用的例子,高亨先生所收例子中有“方与邦”、“邦与封”。[11]另外🥝,“方”与“封”也有异文例,如《孔丛子·公仪》“四封之内”文♨️,“封”字在其他许多版本上写的是“方”字。[12]邦、封并从丰声🔣,方声与丰声通🏎;方、邦二字关系很密切🏪。

“归志”同古书中常见的“归心”一词。志,从心、之🏔,旧说《说文解字》有“志✍🏻,心之所之也”句,后郭庆藩在校释《庄子·大宗师》“若然者🙏🏻,其心志”文时认为该句出于《字林》。[13]《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朱熹《集注》:“心之所之谓之志。”[14]《诗大序》:“在心为志🚕。”郭店楚简《语丛一》第52号简:“志=(司)。”裘锡圭先生认为此句应读为“志,心(司)”或“志🪱,心之(司)”。[15]所以,“心”与“志”词义关系密切。古书中还有“心”与“志”异文的例子🎲,如《说苑·政理》:

子贡曰🪽:“……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

向宗鲁先生校说👨‍👨‍👧‍👧:

         二句,《大传》同,《家语》“志”作“心”,《韩子》云➙😲:“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义正相反👩🏿‍🚒。[16]

又如《孔丛子·抗志》:

         ……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

这里的“志”🧲,傅亚庶先生引钱熙祚校说《太平御览》作“心”。[17]

   “归心”的说法,古文献中习见,如《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

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史记·太史公自序》:“迎王践祚,天下归心。”《后汉书·卷十七》😷:“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后汉书·卷四十七》🙅🏿‍♂️:“……故外夷归心🤸🏿‍♀️,匈奴畏服。”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例多不备举🔎。“天下之民归心”、“天下归心”、“百姓归心”、“外夷归心”等辞例结构与“远邦归志”、“远方归志”相仿,只是“远邦”🤽🏼‍♂️💆🏼‍♂️、“远方”的语义要侧重在人。  

不过,“归心”虽然可以在语义上表达人民有归附之心,但是其准确含义,其实是使心归附于某,介词“于”可以省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归心”所在的辞例结构来了解🎇:

《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

《商君书·壹言》:“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昌言·理乱》🙋🏼:“普天之下,赖我而得生育,由我而得富贵,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

《汉书·五行志》:“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于大角📜,旬余乃人。刘向以为,是时项羽为楚王🕴🏻,伯诸侯🤽🏽‍♂️🎨,而汉已定三秦❓,与羽相距荥阳🤦🏽‍♀️,天下归心于汉,楚将灭,故彗除王位也。”

《后汉书·卷三十》:“陈平知项王为天所弃,故归心高祖🚴🏿,皆智之至也👴🏼。

《后汉书·卷八十一》:“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归心皇汉者♟,实以圣政宽仁故也🐦‍⬛。”

另外,《淮南子》中出现两例“所归心”结构[18]🥑,再结合从以上诸句来看,“归心”即使心归服,是个动宾式的动词词组,后面加介宾结构作补语,引出动作的承受者;省略介宾结构✣,意思也是清楚的。“归志”也有上述的用法,比如《老子想尔注》:

有荣必有辱。道人畏辱,故不贪荣,但归志于道👨‍🦯‍➡️。

另外,《国语·鲁语上》:

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韦昭注:“归之志🧜🏻,志归于上。”“归之志”是个双宾语结构,“之”指代君上,在语义上亦即“归志于上”🌊。所以🧍,“归志”无疑是个动宾短语🏝。[19]

“归心”又有用作名词的例子,如:

《史记·项羽本纪》:“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归志”同“归心”👨‍👨‍👧,在古书中都有作动词的例子,表示把心志归附于某🍫,同时“归心”又有作名词使用而表示归附之心👳🏿‍♀️,所以把“归志”、“归心”在语义上直接理解成“有归附之心”是没有多少障碍的。简文《尹诰》前文正说夏王昏庸无道而人民怨声载道😪,“复用丽心”;“复”训为报,“用”训为以💚,“丽”读为“离”;[20]夏民有“离心”,远人有“归志”,语义正对。所以,简文“远邦归志”意思即远方的邦国及人民有归附之心🪯。

另外,古书中还有“归义”的说法🧛🏼‍♂️。《韩诗外传·卷八》:

夫贤君之治也🥷🏼,温良而和🤷🏻👩‍👧,宽容而爱,刑清而省,喜赏而恶罚,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不夺民力,役不逾时,百姓得耕🖕🏼,家有收聚,民无冻馁,食无腐败🫲🏽。士不造无用,雕文不粥于肆🏃🏻‍➡️,斧斤以时入山林。国无佚士👨🏻‍🚀🦸🏿‍♀️,皆用於世🚃;黎庶欢乐衍盈,方外远人归义,重译执贽,故得风雨不烈。[21] 

引文中“方外远人归义”与简文“远邦归志”及《孔丛子·论书》“远方归志”在结构及表义上十分相近,但是仔细考究起来,其实略有不同✋🏿。“归义”即“归于义”🍒,是归附道义的意思,《商君书·徕民》🙅🏿:

         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无知军事。

高亨先生注说🍧:

归义是古代成语,敌人来投本国,本国人美其名叫做归义,言其归附有义的国家。[22]

《商君书·徕民》“归义”另有孙星衍本作“归德就义”👷🏽‍♀️,[23]更为凸显语义。

    上文所发现的《孔丛子·论书》“远方归志”与简文相对应,虽然《孔丛子》成书年代略晚🏋🏽‍♀️,但是原作者当采周秦旧事为文🧖🏼‍♀️,保留了当时的一些说法。

 

2013621日初稿

2013630日改定

 

 

 

 

 



[1] 本文曾与陈英杰、张富海、史杰鹏等诸位老师探讨,受益良多👋🏽,谨致谢忱。

[2]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西书局🔔,2010年⚖️,第134页。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8🙋🏿‍♀️,2011912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72🫴🏽,2012420日。

[7] 古代汉语中的后置定语是常见的,详见王锳《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的再探讨》👩‍💼,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该文主要是探讨周代即周代以后的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关于商代卜辞的后置定语现象,读者还可参看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1年,第295页。

[8] 《史记·鲁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郊”🪛🤹🏻‍♀️、“隧”均为处所名词,“歭”训为准备🧑🏼‍🔬🏡,“鲁人三郊三隧”即“三郊三隧之鲁人”👐🏿🔧,详细可参看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第2150-2153页。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201115日)一文下的评论➙,201118日👔。陈民镇先生的断句为:我克(協)我(友),今隹(惟)民🧊、远邦(归)志🤽🏼。民指民众🏊🏽,与远邦并列,详陈民镇:《清华简〈尹诰〉集释》,富达平台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8🕺🏻,2011912日。

[10]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218页👊🏼。

[11]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26页。

[12] 傅亚庶:《孔丛子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第169页。

[13]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第131页🌝👨🏻‍🍼。

[1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54页🌇☝🏿。

[15]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00页。

[16] 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第154页🏓。

[17] 傅亚庶《孔丛子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第194页。

[18] 见《淮南子·人间》和《淮南子·修务》两篇。“所归心”结构也有见于他书👨🏻‍✈️。

[19] 《国语·鲁语上》的这句话是好友张琦兄告知的。

[20]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西书局,2010年,第134页。

[21] 句读从许维遹先生校。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第291页🧝🏻。

[22] 高亨:《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第1974年,第120页🙆。

[23]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第1986年,第91页🌲。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3年6月2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6月30日😷。



点击下载附件👩🏻‍🦰:1218王挺斌👮🏽‍♀️:清华简《尹诰》“远邦归志”考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吕庙军 在 2013/7/18 18:31:40 评价道:第1楼

    该句后半“惟”似解作“思”义🗼👱‍♀️,即是🚣🏽‍♂️:如今思念远国百姓有归附的志向。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286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