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箋釋
(首發)
張崇禮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分甲、乙兩本,內容基本相同🫳🏽。文中范戊以“白玉三回”為喻,對楚昭王進行諷諫。整理者濮茅左先生做了很好的釋文,[1]資料公佈後,又有眾多學者進一步研究。但有些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特別是在對簡文後半部份的理解上,存在許多分歧。本文擬就簡文內容再做一些解釋和疏通。凡是我們認同的意見👆🏽,直接引用🚴🏽♀️,並隨文出注👩🏽🎓㊙️。為避免繁瑣,對各家意見👨🏿🦲📢,不再詳細徵引🕒👨🏻🔬,僅作為參考資料附於文末。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爲君王戔之,敢告於視日。”[一]王乃出而【1】見之。王曰:“范乘🦹🏿♂️,吾倝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飤【2】田五貞,竽丽衡於前。君王有楚,不聽鼓鐘之聲,此其一回也。[二]珪玉之君,百【3】貞之主,宮妾以十百數🌉。君王有楚,侯子三人,一人杜門而不出,此其二回也。[三]州徒【4】之樂,而天下莫不語🏌🏼,先王之所以爲目觀也。君王龍其祭而不爲其樂🧎🏻♂️,【5】此其三回也[四]🩴。先王爲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6】目之欲⭐️,人以君王為以
。[五]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乍而使
【7】之,君王雖不
年🛫,可也[六]。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睪身,君人者何必焉哉![七]桀、【8】紂、幽🛝、厲,戮死於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云薾。君人者何必焉哉🙁!”【9】[八]
[一]回,濮茅左先生以爲作量詞,義同“塊”。
“回”可徑讀為“塊”。回🧘🏿♀️,匣母微部;塊➖🪱,溪母微部。聲為一系,韻部相同,且同樣从鬼得聲的槐、瑰等字亦讀匣母。
戔📝,即殘字,當訓為切削、雕鑿。唐·慧苑《華嚴經音義·入法界品之十三》:“殘🤦❤️🔥,《倉頡篇》曰🏓🤷🏼♂️:‘殘,切也。”《莊子·馬蹄》:“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成玄英疏😦:“不殘🕰,未雕也👶。”
《說文》:“凷🚄,墣也。塊🤹🏿♂️🥃,凷或从鬼🤸🏿♀️。”《國語·晉語四》🍵:“(重耳)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韋昭注:“塊,墣也🧔🏼♀️。”璞者,墣也,璞玉未殘,故謂之塊。後文之“回”、“戔”亦當作如是解。
“命”,臣對君之命,可訓為“請求”🥛。[2]
[二] 倝𓀏,讀為“焉”,疑問代詞。[3]
貞,我們曾讀為“畛”,以為“畛”古代用於計量田地。並引《戰國策·楚策一》:“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為證,認為“食田五貞”和“食田六百畛”語例正合👎🏿。[4]現在上博九出版,其《邦人不稱》篇簡11曰:“寧禍🤦🏼♂️,賞之以西廣田百貞🧑🏿🎤。”之,指代葉公子高,與《戰國策·楚策一》對讀🔨🌻,知我們讀“貞”為“畛”不誤。
丽,“麗”字古文,“竽丽”讀為“竽篪”。[5]
[三]侯子,美麗的女子,指姬妾➾。《詩·鄭風·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釋文》引韓《詩》云🧚:“侯🧑🏻🦲,美也。”[6]
[四]州徒之樂😮,“州”,古代民户编制。“徒”,徒眾。“州徒之樂”之樂即民間樂舞、世俗樂舞。
關於“州徒之樂”,學者討論較多📕,主要是考慮到和下文“君王龍(恭)其祭而不爲其樂”的內在聯繫🥟。古時祭祀要用典正的雅樂,世俗樂舞,雖受普通民眾喜愛👩🏿,但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楚昭王“恭其祭而不爲其樂”。
語,當讀為“娛”。[7]
龍🧑🏼🦰,當讀為“恭”,敬也🤵🦟。上博簡《緇衣》簡13:“龍以蒞之✫,則民有遜心。”龍即用作恭🤫。龍🧯,學者多讀為隆👓,然楚文字未見龍用為隆者,且從簡文看🧖♂️👱🏿,楚昭王崇尚節儉📨,讀為隆,訓為豐、盛,亦與文意不合。
[五]此,亦即滿足“耳目聲色”之欲的娛樂,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三點:聲、色、目觀🧑🏻🦼➡️。[8]
🧕🏻,讀為“忤”🥇,[9]違逆🧑🏻🎤。此字又見於郭店簡《尊德義》簡24:“爲邦而不以禮🙎🏼♂️,猶
之亡策也。”陳劍先生讀爲“御”。[10]《新書·耳痺》⛹🏻:“天下服而無御🦹🏿♂️,四境靜而無虞✍️。”俞樾《平議》🐱:“御與啎聲近而得通……天下服而無啎者🎿,天下服而無逆也🏊♀️👨🏽🏭。”
🧹♝,讀為“敖”,《廣雅·釋言》🧕🏿:“敖🤽🏽,妄也⚖️。”“
”及其聲符“囂”字,楚文字中常用爲“連敖”、“莫敖”之“敖”🚵🏼♀️。
[六]乍,讀為“詛”,義為“詛祝”,即請求鬼神加禍于人★。[11]
👂,右上筆劃為“乙”🏌🏽♂️,而古文字隹鳥二旁義近通用👨🏼⚕️,則“
”右旁為“鳦”字🌌。[12]“
”从乙得聲,可讀為“殪”🥪。乙壹同屬影母質部,例可通用🚣🏻♀️🧔🏼♂️。殪,滅也🦸🏼。《說文》:“殪,死也。”《爾雅·釋詁下》:“殪🏊🏽♀️,死也。”《尚書·康誥》🤾🏻:“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左傳·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杜預注:“殪,盡也。”《左傳》文與簡文語境猶近🏣。
,从“亡”聲,“長”字異寫。長年,長壽。濮茅左先生以為👨🦯➡️:“‘長’,《古文四聲韻》引《汗簡》作‘
’🧛🏼,引《古老子》作‘
’🏋🏼♀️,所引字形與本簡同💄。”高佑仁先生聯繫郭店簡
字,釋為“望”🤒。[13]二說皆可謂有據👨🏿🦳,然揆諸文意,當以釋長為是。
[七]言💂♀️,猶“然”也🛍️,為轉語之詞。[14]
睪,讀為“殬”🏄🏿♂️。《說文》:“殬,敗也。”
[八]云薾,讀為“云爾”。[15]句末語氣詞。“靈王”之事,對話雙方皆知🦹🏽,又不方便明言,故“云爾”以示委婉。
簡文的前半部份,范戊以三塊白玉為喻🐝,描述了楚昭王三個所謂的美德。接著對其進行剖析👩🏭:“先王爲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忤以敖🛌🏿。”指出昭王禁欲的作法,違背了先王之道🧛🏼,違反了民情,必然招致百姓的反對。
簡文其餘部份🌼,都是在講昭王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所可能帶來的後果🫱🫏。“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詛而使殪之🤽🏻♀️💸,君王雖不長年👩🏻🍳,可也。”人民有做不到的,可是鬼神沒有做不到的,人民會請求鬼神💷🎃,讓鬼神滅掉你。所以君王你即使不長壽,也是應該的🫳🏼。這裡范戊不說人民會起來反抗,從而推翻昭王的統治,是君權神授思想的反應。“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殬身,君人者何必焉哉!”我范戊活到七十歲了,都不敢自毀其身🔝,作君主的何必這樣呢🏊🏼♀️🏊🏽!這是從反面對比2️⃣,告誡昭王不要自取滅亡🥔。“桀、紂𓀓👩🏿🍼、幽、厲,戮死於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云爾,君人者何必焉哉🚵🏻!”這是從正面類比🐻❄️,告誡昭王不要象這些前代的暴君那樣🙋🏿♀️,由於遭到人民的反對而身死人手👨🏼🍼。
關於本篇的主旨,楊坤先生以為“乃諫其從墨之弊也”。[16]米雁先生認為:“‘盡去耳目之欲’的楚王,正是荀子所批評的‘忍情性’、‘無禮節用’的治國者。楚王如此‘弊於一曲而闇於大理’很可能導致民怨🧺,進而引發政治動盪👩✈️。”[17]這都是非常正確的意見。
參考文獻👨🏿🚀:
1.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簡帛網🙍🏻♂️,2008年12月31日。
2.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再讀》⛑,簡帛網🐋,2009年2月6日𓀒。
3.陳偉:《讀<君人者何必安哉>札記》,《新出楚簡研讀》🌗,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亦見《簡帛研究》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4.大西克也:《<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及“州徒”》🛏,《先秦兩漢學術》🦴🎇。
5.凡國棟🏂:《<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簡4“州徒之樂”小識》🔧,簡帛網,2009年1月3日。
6.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簡帛網➾,2009年1月8日。
7.顧莉丹:略談《<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之“侯子”》🫱,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7日。
8.何家興🔍🧑🏻🏭:《說“”及其相關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4日🏝。
9.何有祖:《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簡帛網,2008年12月31日🤙。
10.黃人二:《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試釋》,《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6期。
11.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215-220頁🖐🏿。
12.李詠健:《<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龍”字試釋》🥷🏻,簡帛網,2011年7月14日🏇🏿。
13.李詠健:《<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考》🧗🏼♀️,《清華中文學報》,第八期(2012年12月),135-154頁👏🏿。
14.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考》,簡帛網👌🏽,2009年1月18日。
15.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考》,簡帛網,2009年1月20日👇🏿。
16.羅小華:《<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選釋三則》,簡帛網🧜🏻♂️, 2008年12月31日👎🏿。
17.劉剛🤯:《讀簡雜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5日🚝。
18.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二)》,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6日。
19.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日。
20.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3日。
21.單育辰:《<君人者何必安哉>的再研究》,《学灯》第25期,2013年1月8日🐄🥂。
22.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01月2日。
23.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補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01月2日。
24.史德新:《<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2009年6月7日🤾♀️。
25.史傑鵬:《由<君人者何必安哉>中的“云薾”談<說文>中的“殄”和“化”》,簡帛網🤙🏽,2009年5月30日。
26.宋華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試解》🧘♀️,簡帛網,2009年6月19日。
27.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 “先君霝王乾溪云㐭(从艹)”》🧔🏽♂️,簡帛網,2009年1月10日💺。
28.蘇建洲🕛:《 <君人者何必安哉> 簡1“命”字詞意補說》,簡帛網,2009年2月7日。
29.田河:《<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議》,《河西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32-36頁。
30.王繼如:《“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14日🫖。
31.顏世鉉👩🏻🎓:《上博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試解》👨🏻💼,簡帛網,2011年12月23日🛅。
32.楊澤生🤯:《<上博七>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14日。
33.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一則》,簡帛網,2009年1月11日。
34.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民乍而思誰之”試解》,簡帛網,2009年2月3日。
35.張崇禮:《<君人者何必安哉>釋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3日。
36.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8日。
37.趙平安:《談“瑟”的一個變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12日。
38.趙思木:《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2009年1月7日👩🏽✈️。
39.鈡易翬:《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 簡帛網,2009年1月6日。
註釋🛀: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圖版甲本53-61頁,乙本65-73頁🧑🏻🦳;濮茅左先生釋文考釋甲本191-208頁,乙本209-213頁🧛🏼♂️。下文所引濮茅左先生意見,皆出於此書。
[2]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 2009年1月5日。
[3]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8年12月31日🎟。
[4] 張崇禮🖐🏿:《上博七字詞考釋三則》𓀐,《江漢考古》💆,2012年第4期,114-117頁🤜🏼。
[5] 鍾馨:《白於藍教授來我富达作講座》,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1年6月26日。
[6] 周鳳五:《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台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09年6月,60頁。
[7] 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8年12月31日。
[8] 同上注。
[9] 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0日。
[10] 陳劍🌀🙇🏼♀️:《郭店簡〈尊德義〉和〈成之聞之〉的簡背數字與其簡序關係的考察》🤢,《簡帛》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217頁。
[11] 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4日。
[12]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日🕺。
[13] 高佑仁:《也談<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望”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5日。
[14]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俞敏監修,謝紀鋒編纂👩🏼🚀:《虛詞詁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277頁。
[15]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1日。
[16] 楊坤:《跋<君人者何必安哉>》,簡帛網,2011年7月1日。
[17] 米雁:《上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綜合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05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4月2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4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