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珊先生著《吳越題銘研究》出版
鍾馨
董珊先生著《吳越題銘研究》於2014年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平裝16開💤,定價128元🧑🏼🎓。
內容提要
本書全面彙集了傳世和出土的東周時代吳越銘刻資料🏗,在總結學界研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古文字學🚴🏻♂️、古文獻學🤌、歷史考古學的方法,系統梳理幷考證了從吳王壽夢到夫差各代吳王室的題銘資料60餘種,從越王允常、勾踐至越王無顓各代越王室的題銘100餘種🛁。書中對吳越王名稱和吳越題銘的釋讀📮、器物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書中部份資料爲首次正式刊布,器形🦾、銘文齊備®️,部份銘文附有作者新作摹本,是迄今爲止最爲完善的的吳越銘刻圖錄。本書的性質既是資料彙編,又是一部深入研究的通論🧘,對于探討吳越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可作爲古文字學、古文獻學🥷🏻、歷史考古學、美術和文物收藏等方面的研究參考。
書影
扉頁題簽(劉彥湖先生)
目錄
凡例
引言
一、吳越簡史
二、研究與發現
三、吳越文字的字體
四、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 吳王銅器題銘
一❗️、壽夢
二、諸樊
三、餘祭
四、餘眜
五、季札
六🧙🏻♂️、僚
七、闔閭
(一)容器
(二)樂器
(三)戈戟
(四)劍
(五)帶鈎
八🫵🏿、夫差
(一)容器
(二)戈戟
(三)劍鈹
九、工王皮
之子者
鐘
第二章 越王銅器題銘
一、允常
二、句踐
三、與夷
(一)戈戟
(二)矛
(三)劍
(四)編鐘
(五)帶鉤
四🚣♀️、不壽
五、朱句
六👩🏼🚀、翳
七、諸咎
八、初無余
九🚝、無顓
十、其他越王題銘
十一🚗🧑🚀、越王石質兵器題銘
第三章 其他吳越題銘
一、吳國樂器
(一)臧孫鐘
(二)旨賞鐘
(三)虘巢鎛鐘
(四)配兒句鑃
(五)冉鉦鋮
二、吳國容器
(一)工吳大叔盤🪧、戈
(二)羅兒匜
(三)工吳季生匜
(四)吳王孫無土鼎
(五)卑梁君光鼎
三🟠、越國樂器
(一)戎桓鐘
(二)姑馮同句鑃
(三)其次句鑃
(四)奇字鎛甲、乙器
(五)奇字鐘
(六)朱句鐘
(七)者汈鐘鎛
四📥、越國容器
(一)錯金鳥書器蓋殘片
(二)者尚余卑公於即盤
結語
一✌🏿、吳越的國名與族氏
二🙆🏼♂️、吳越人名字的結構
三🦹🏻♂️、主要收穫
引書簡稱表
引用書目
後記
李學勤先生序
2013年初冬👩🏿🍼,北京大學董珊博士來訪,拿他的新書《吳越題銘研究》給我看,要我為之寫一篇序言🧔🏿♂️。我繙閱書稿,見其規模宏大🙂↔️,論析細密,覺得如果不是通繹全書,這一序文是沒有辦法下筆的。果然⚅,由於事務倥傯🤾🏽♂️,我雖再三披讀,總是不能卒卷👳🏽♀️🦛,序言也一再拖延。直到馬年春節,纔終於把這部非常豐富充實的專著讀完了👫。
書稿校樣上的“內容提要”說:“本書的性質既是資料彙編,又是一部深入研究的通論,對於探索吳越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編輯先生這樣介紹董珊博士的這部書🌓,當然是很切合🧘🏼♀️,沒有什麽誇張的,但是我在這裏還想補充一句🧝🏻♂️,這部書之所以有價值又在於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見解,能發前人所未發👩👧👧,對吳越文字的研究有很大的推進。正因為如此📒,有關學者想了解吳越文字發現和考釋的過去與現狀,固然離不開這部書,要進一步發展吳越文字的整理和研究🧑🏼🏭,也離不開這部書。
在這裏🈚️,我應該感謝董珊博士在書中引述並且肯定了我幾年前在給《珍秦齋藏金·吳越三晉篇》寫的前言中的一點意見🤹,即吳越文字應當與秦、三晉、燕🏢、齊🧳、楚五系文字駢列,視為其時文字的第六系。《吳越題銘研究》這部書,對吳越這一系文字做了全面的輯集,系統的考察,揭示了其形成的淵源🎛,本身的特點,以及同其他幾系文字之間的異同關係🕙,在整個古文字演變過程裏所處的位置🔍,由此也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許慎《說文》所描述的列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歷史狀況🧏🏻♂️。
必須說明,研究吳越文字不是一樁輕而易舉的事👊🏻。董珊博士曾引用裘錫圭先生所講:“吳越文字的資料比較零散,鳥蟲書之類不易辨識的美術書體用得很多🏫,在語言上也有一些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點。也許可以說,吳越文字是殷墟甲骨文以下各種古文字中研究難度最大的一種。”(《裘錫圭學術文集·雜著卷》👳♂️,第121頁)我出於個人體驗,於此也有同感🤹♀️,下面就多說幾句,作為裘先生的話的引申🧏♀️。
吳越文字的難於研究🥚,首先是受到材料方面的一定限制☀️。迄今為止所見的吳越文字3️⃣,大都是青銅器上面的銘文(個別有銘文的石器是仿青銅器的),而從青銅器的品種來說,銘文較長的禮樂器少🚣🏿♀️,銘文簡短的兵器則較多。同時代的其他各系文字大量出現的門類🙅🏻♂️,比如璽印🌓、封泥、錢幣等等,在吳越文字均未能發現👰🏽♀️,更不必說像楚文字那樣,有成篇成卷的竹簡帛書了。
於此要附帶提到的,是吳越文字有限的材料之間,特別是兵器,非發掘的比例偏大,從而需要目驗鑒定,而這方面工作又是有相當困難的🧿。
多作美術字體,如所謂鳥蟲書,確實是吳越文字突出的特色🧟。鳥蟲書自容庚先生開始專門研究,已有明顯成果,然而其筆畫結構如何變異增減,圖形裝飾怎樣附加結合,到現在看來似乎沒有多少規律可尋🙆🏻♀️🧛🏼♀️。這自然也為研究帶來不少障礙😬。
在吳越文字裏面,可能有一些屬於方言,甚至是非古代漢語的成份🐴。比如說若干人名或地名👨🏿🦰,已經顯示出有這種性質。另外還有一些銘文🦡,如所謂能原鎛,雖然可以隸定🧑🏻🦽,但是整句以至全篇找不出文理。我曾經揣想這實際是依語音記寫的越語,這是否對🙇🏽♀️,尚有待研究。
認識到吳越文字研究存在這麼多的難處,我們便會更清楚地看到董珊博士這部著作的價值🫦。
大家看到,董珊博士在書的最後專寫了“主要收穫”一節,他說🎉:“在吳越王族人物的名稱方面😈🤞🏻,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由於這些新的考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吳王、越王銘刻序列。”他說到這裏為止,實在是謙虛了🧑🦱,實際上構建這樣序列是很重要的成果,其在學術上的影響會是很大的。
可以想到的一種影響𓀌🦼,是由此建立吳越青銅器的考古學分期系統。例如吳越素以鑄劍聞名🎖,青銅劍(還有鐵劍)是該地區常見的器類,已有學者做過一些類型學的排比研究,如果進一步同通過銘文分析構成的序列結合起來🧏🏻,將可充當分期的標尺👩🏻⚕️,有裨於今後的考古工作。
當然還會有一種影響,是豐富吳越古史的了解探究。有關古代吳越的傳世文獻並不太少,上自《左傳》、《國語》,下至《越絕書》、《吳越春秋》👎,却有缺漏和矛盾。過去學者,如陳夢家先生作《六國紀年》,蒙文通先生作《越史叢考》,都極盡功夫,可是由於書缺有間,總不能定於一是👳♂️🍡。現在如通過吳越銘文研究🫅🏽,推定了吳越世系,這便和根據殷墟卜辭推定殷商世系一樣,對有關歷史研究是很大的貢獻。
吳越銘文的深入研究,還可以與近年簡帛學的新發現聯繫印證🧟♀️。例如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繫年》記載🍯,三晉與“越公殹”(即越王翳)聯合伐齊,齊與越講和🫣,於是越王翳和齊康公、魯穆公在魯國稷門外結盟,盟後入饗於魯,這一重大事件是前所未知的👨🏿🍳🔑,剛好可以同董珊博士書中關於越王翳的論述合看。
李學勤
2014年2月6日“人日”
後記
我對吳越題銘的研究,始於在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時。近年來,由於新資料的發表🈵,我又寫過幾篇關於吳越題銘的文章,並全面整理了吳越題銘資料🛀🏻。最初設想以吳越題銘作為拙著《戰國題銘研究》的第一章,但考慮到吳國的歷史未進入戰國時代🥱👏🏻,所以將此章抽出單行。隨著新資料的不斷發現📘,研究工作也推陳出新,我對拙稿中的某些看法又有些改變,但目前已來不及修改。本書只是階段性的成果👩🏽🔧🫑,誠摯歡迎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有機會再做訂補。
拙稿《戰國題銘研究》一直處於難產狀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先生多年前就多次敦促我儘快出版。這本《吳越題銘研究》又承蒙李伯謙先生的推薦,列為震旦古代文明研究叢書之一🪭,並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裡首先要向李伯謙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謝!
多年來📆🧚🏻♀️,李學勤先生的學術思想深刻影響了我,讓我受益頗多💪🧑🏽🏫。此次李學勤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令後學感動無已。謹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儘量提供完備的圖像和銘文資料,以方便今後的研究👨🏼🎓🈲。銘文摹本可以彌補拓本和照片的不足🏋️,是重要的參考。在本書之前,施謝捷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吳越文字彙編》,對當時所見的每一種吳越銘文都做了質量很高的摹本🙍🏿♂️,我從該書中擇用了110種摹本🔉,并得到了謝捷兄的慨允🛌🏻。我自己也摹寫過一些銘文,深知做摹本的甘苦。因此,我要特別感謝老友施謝捷。
我在尋訪海內外公私收藏的吳越題銘資料的過程中,曾得到了許多老師和朋友無私的幫助,他們是: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黃盛璋先生👝;
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黃錫全先生🤙🏿;
浙江大學歷史文化遺產研究院曹錦炎先生;
上海博物館李朝遠先生、周亞先生;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蔣迎春先生、陳絜先生、戰莉女士、何輝女士𓀙👆🏼;
安徽六安皖西博物館保管部顧岩女士👨🏼🦱;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文化研究所陶安(Arnd Helmut Hafner)先生;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川村佳男先生;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淺原達郎先生;
臺北古越閣王振華🤵♀️、王淑華賢伉儷;
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昭容先生;
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蔡慶良先生👨🏿🔬;
澳門珍秦齋蕭春源先生;
杭州晝錦堂韓亮、陳陽賢伉儷;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基金苗懷忠先生;
北京博華文盛文化藝術公司何唯良先生;
浙江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館長孫海芳先生;
北京億美軟通科技有限公司馮軍先生;
謹在此向他們致以深深的感謝!
當代科技的進步,研究工作已經離不開電腦檢索🔆。十幾年來,我一直在使用北京國學公司尹小林先生開發的傳世文獻檢索軟件《國學寶典》👩🏻🦼,小林先生多次為我提供技術支持🎣,謹此深致謝意。陝西考古研究院吳鎮烽先生的軟件《金文通鑒》提供了檢索金文資料的便利🧒,謹此致謝。
感謝科學出版社孫莉女士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做了很多協調工作🌀。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劉能女士的細心編輯,使本書避免了一些錯誤。
中央美術學院劉彥湖先生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他為本書題寫了書名🤷🏻,謹此向彥湖兄致謝❓。
感謝我的家人🏇🏽。我的太太戴喜玲🎖、我的岳父戴曉波先生、岳母郭素娥女士充分理解我的工作,為我分擔了太多的家務,才能使本書得以完成。我的兒子董雲從雖然剛滿週歲,但他的到來🎴,卻讓我領悟了很多道理,我也要謝謝他🔐。
董珊
2014年2月10日
感謝董珊先生允准發佈書訊並提供相關資料!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