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房博士《戰國竹書研究方法探析》出版
鍾馨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牛新房博士的專著《戰國竹書研究方法探析》於2014年3月由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此書是“古典文獻研究輯刊”(潘美月、杜潔祥主編)第十八編第二十冊👨🏼。
目錄
序……………………………………………………………………………白於藍1
緒論……………………………………………………………………………1
一👫、戰國竹書的界定…………………………………………………………1
二、戰國竹書的發現…………………………………………………………4
三、本書所涉及的戰國竹書簡介……………………………………………10
四、近年來戰國竹書研究概況………………………………………19
五👩👩👦👦、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及本書的主要內容………………………………26
第一章 竹書復原…………………………………………………………29
第一節 竹簡形制…………………………………………………………30
一、簡長……………………………………………………………………30
二、簡端……………………………………………………………………34
三💢、契口……………………………………………………………………36
第二節 竹書復原…………………………………………………………39
一、拼合、遙綴………………………………………………………39
二、編聯、編聯組……………………………………………………48
三📉、篇際調整…………………………………………………………51
第三節 應注意的問題…………………………………………………56
一📃、篇題位置…………………………………………………………56
二、字體及書寫格式……………………………………………………60
三、簡背內容…………………………………………………………64
第二章 文字考釋…………………………………………………………73
第一節 考釋方法………………………………………………………75
一、字形分析……………………………………………………………75
二💽、字音推考……………………………………………………………78
三、字義比勘……………………………………………………………86
四、文獻對校……………………………………………………………93
五、應注意的問題………………………………………………………96
第二節 特殊字的處理……………………………………………………98
一✋🏻、殘字……………………………………………………………98
二🎬、合文、重文……………………………………………………101
三、錯別字………………………………………………………………104
四、脫字、衍字……………………………………………………106
第三節 拓展研究…………………………………………………………108
一、考釋甲骨文……………………………………………………………109
二、考釋金文………………………………………………………………111
三👰🏼♀️、考釋其他類型的戰國文字……………………………………………115
四、校補《說文》…………………………………………………………121
五、校讀古書…………………………………………………………125
第三章 文獻比勘…………………………………………………………131
第一節 與傳世典籍的篇章及詞句對比…………………………………133
一🧲🗽、對傳世文本的校正——以《緇衣》爲例………………………………133
二🍌、對傳世文本的新認識——以《老子》爲例……………………………138
三、與傳世典籍的詞句對比………………………………………………143
第二節 應該注意的問題…………………………………………………145
一、趨同與立異…………………………………………………………145
二‼️、“閱讀習慣”……………………………………………………146
三、年代………………………………………………………………148
第三節 判定戰國竹書的學派屬性及應注意的問題……………………150
第四章 研究舉例…………………………………………………………157
第一節 郭店竹書研究……………………………………………………157
一🌿、釋《老子》甲篇中的“御”字………………………………………157
二🍱、說《成之聞之》中的“受次”及相關問題……………………………162
第二節 上博竹書研究……………………………………………………167
一⛹🏼♂️👨🏿🦲、讀上博竹書劄記……………………………………………………167
二、竹書《容成氏》補議………………………………………………173
參考文獻…………………………………………………………………………187
後記………………………………………………………………………………201
序
白於藍
1998年👨🏼🏭,郭店楚墓竹簡公佈💙,在古文字學界引起了極大震動,戰國竹書開始成爲古文字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同時也引起了歷史文獻學、學術思想史等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而隨後公佈的上博簡和清華簡🦹🏿,更是將戰國竹書的研究推向高潮,相關研究論著層出不窮。如今,將戰國竹書研究稱爲“顯學”是絲毫也不過分的。
在戰國竹書研究繁榮興盛的同時,也存在另一個必須得承認而且必須得面對的基本事實,即從事戰國竹書研究其實是十分辛苦的🤦。這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就學術研究而言,任何新材料尤其是大宗材料公佈後🕵🏿♀️,都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吸收和消化的過程,需要學術週期的循環積累與自我反省。但是🟰,在郭店簡公佈之後不久,上博簡就開始以每年一冊的速度陸續公佈。2010年以來,清華簡亦開始逐年公佈。到今天,上博簡已經出版到第九冊🧂,清華簡也已經出版到了第三冊。新材料如此密集地公佈,給相關領域學術研究提供了便利🔣,帶動了學術繁榮,但也同時帶來了貪多嚼不爛、消化不良的弊端。其次,近幾年隨著網路的進步和發展,與戰國竹書研究有關的“簡帛研究”💂♀️、“簡帛”等諸多網站亦應運而生🤲🏻✌🏿,這些網站對相關研究成果的及時發佈無疑提供了便利,對推動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的是各類研究成果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現象比較嚴重,大量有欠思考的低端產品甚至贗品充斥網路,給學術成果的甄別和吸收工作增添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龐大的閱讀量,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實質性困擾。以上是戰國竹書研究領域所存在的基本事實👩🏼🏫,學界在深切感受學術繁榮的同時,亦深切感受到了新材料大量湧現所帶來的苦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能夠對自郭店簡公佈以來的十余年間有關戰國竹書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對那些成功的、半成功的以及失敗的經驗加以探討,爲今後的研究提供借鑒🔍,無疑將會是一件嘉惠學林的有益之舉,對今後戰國竹書的研究亦將具有指導意義。
2007年,牛新房博士入學不久🤢,就告訴我想就戰國竹書研究的方法論方面做些研究🦹🏿♂️,覺得有必要從案例分析入手,對學界以往研究成果的得失加以探討𓀑,並對其原因加以分析,爲以後研究提供參考借鑒。毋庸諱言,對於一個剛剛入門不久的初學者來講,擬定這樣一個研究方向顯然是很有難度的🥬,而且類似這樣的工作似乎也不應該由一個剛剛入學不久的博士生來做。但他很有毅力,認認真真堅持做了下來,在原始文本的整理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甄別與吸收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原論文從竹書復原、文字考釋和文獻比勘三個方面對戰國竹書的研究方法都進行了深入探討,基本涵蓋了戰國竹書研究的各個領域,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個人見解。論文答辯時獲得了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的一致好評。
需要說明的是,在他博士論文寫作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還重病纏身🍔,深受病痛的困擾🤳🏼,需要長期打針吃藥,費用十分昂貴🏌🏻,他還需要經常外出代課,補貼家用🦹🏻♂️。內中甘苦,我想他人是難以體會的🪐。
博士畢業後,牛新房繼續留在了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在承擔本科與碩士的繁重教學任務之餘,他又對原論文做了不少增補修訂,不僅增補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同時也增添和完善了很多個人研究心得🧧。另外,從材料來源上來看,原論文僅限於《郭店楚墓竹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七)兩種。本次修訂🦹🏼♂️,又增加了後來相繼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九)以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三)的內容🫴🏿🤸♂️,並同時增補了對相關研究成果的探討🕝,內容也更加充實厚重。
古文字學向來以難學著稱。我常常想,對於學習古文字的初學者來講💂🏻,大體需要在以下六個方面下些功夫👨🏽🏫:第一是古文字學的基本理論,第二是古文字原始材料和字形分析,第三是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第四是上古音和訓詁學基本知識🌠,第五是傳世文獻,第六是考古學尤其是器形學知識✩。以上知識需要長期積澱🏙,並且需要逐步融會貫通🫲🏿🧗🏿♂️。一路走來🟢,我想牛新房對此也是深有體會和感觸的吧。
如今三年過去了,看到這部即將付梓的書稿,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喜悅。在此,衷心祝願牛新房能夠永葆青春活力,在學術道路上繼續發揚拼搏精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013年8月
後 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增補而成的,主要增補了近三年來新公佈的材料,特別是清華竹書,其與郭店竹書和上博竹書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認識,對我們探討戰國竹書的研究方法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近年來👂🏿,簡帛研究比較熱門,每有新材料公佈,相關研究成果便大量湧現🎭,對其中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一篇的排序、一字的釋讀往往有數種意見相持不下,雖然說學術需要爭論👩❤️💋👨,但某些爭論卻也不必🚶🏻♀️➡️,我在寫碩士論文時對此已深有體會。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爲博士論文的選題曾頗費周折,回想起寫作碩士論文時遇到的種種問題💭,覺得有必要對近些年簡帛的研究方法做一些探討🏫,與白于藍師商量後,遂決定以此爲題來寫博士論文📏🧝🏻♀️。簡帛研究中的問題太多👩🏻🚀,限於時間和學力,故只選其中問題較多🏋🏻♂️👨🏿🏭、且有一定研究方法可尋的書籍類竹簡作爲研究對象。當時的設想是根據學者的研究成果,作一階段性的總結,找出哪些是成功的🕵🏽♀️⚁、可取的,哪些是有問題的🐅🤳🏼、行不通的😫,以及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爲以後的研究提供借鑒。這樣的課題顯然不是一個初學者所能完成的,但本書所寫的內容的確體現了本人對戰國竹書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關心戰國竹書研究的學者的重視🏇🏽。若能爲今後的研究提供些許的幫助🐆,則深感欣慰。
回想起從碩士到博士的六年學習🤦♂️,有幸得到白于藍師的悉心指導✮,深感榮幸🏛。記得初入師門🏀💂🏼,老師即指定《古文字研究》等書中的論文兩百餘篇,要求詳細閱讀👨🏽✈️🎪,並作筆記🍶,課程則是每週一次,從古文字基本知識一路講到戰國竹簡🦫,差不多就是兩年的時間👩🏼🦱,使我們對古文字有了系統的認識。老師的嚴格是出了名的,每週一次的授課🫱,是最緊張的時刻👨🏼🔧,師徒三人對桌而坐,先是我們輪流讀古文字材料,然後老師講解,記得有一次我們預習得不好🎏,一篇金文難以順暢地讀出來,老師合起書,一句話不說地走了,我們羞愧難當🤹♀️,只有回去認真準備,再請老師上課。因爲個人的原因,論文的初稿完成較晚,交給老師時正是春節假期🫁,爲了修改我的論文🫏,老師在雜物房裏熬夜看,戒了半年的煙,亦宣告失敗。生活上🖤,老師給予我們的則是無微不至的關懷,點點滴滴,留在心裏的都是溫暖。如今🧔🏻,老師去了上海工作,再也不能隨時到老師書房去拜訪交談,思之悵惘。
2013年8月
感謝牛新房先生允准發佈書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