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古文新識四則及相關問題討論
(首發)
鄭珮聰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一)
璿 小篆 古文
小篆
古文
叡 小篆 古文
小篆
古文
《說文·部》:
“,殘穿也。从又从歺。凡
之屬皆从
。讀若殘。”
“👨🏽🍼,
探堅意也🍼。从
从貝。貝,堅實也👱🏼♂️。讀若概💆🏻♂️🆕。”
“,坑也。从
从井🆑,井亦聲✈️。”
“,溝也。从
从谷🐤。讀若郝🤘🏿。
🤹♂️,
或从土。”
“叡❗️,深明也🗃;通也🙏🏻。从从目😣,从谷省📦。
👍🏽,古文叡。
🧜🏽♂️,籀文叡从土。”
《說文》“部”字均與“挖掘義”有關。《古文四聲韻》“穽”下有一字形🤴🏼:
四3·26彤
此字即“”,“穽”為“
”的異體字,則我們可以推知“歺”或“
”與“穴”有關,“
”表示的動作可能即挖洞穴、使形成低陷的地勢。鄔可晶先生認為“歺”乃鏟臿之類的工具👩💼,叡👃💂🏼♀️、
所从的共同偏旁“
”,其字象手持鏟臿疏鑿阬谷🧑🏻🦽➡️🤛🏽、溝壑。甲骨文
合集29327
合集29328
屯南53🤴🏿,从歺从手,“歺”下八👱🏽♀️、
為疏鑿后形成的溝壑🏋🏻♀️,這類字形當是疏濬之“濬”的表意初文。並於腳註中談到《甲骨文合集》6566號拓片反面有一字
象人手持兩把“歺”並起來的挖土工具。[1]按甲骨文中“
”通常作
合集29325
合集29326,少數作
合補11283(有“又”無“又”無別)🚣🏽,因此“
”作
合集29324
合集28151與上文所举从歺从貝从八(
)亦無別🧝🏻。鄔可晶先生推測“歺”乃鏟臿類工具的意見可從。金文中“
”多與法律判決有關。
師旂鼎“對其
於尊彝”😩;
匜“伯揚父乃成
曰”;
、
師
簋“征淮夷🟡,即
厥邦酋”。《說文》將“
”與“殘”關聯🧑🏻🏭,所有从“歺”“
”的字許慎在說解時都往“殘害”義上靠,實則許慎對“
”的解釋缺乏根據,不足為信🚙。師
簋銘文當釋為:“可以就地對彼邦首領做出處決的決定”,而非“殘殺對方首領”。
“”《說文》古文
,即“
”的偽變。“
”古文
🩸,即“濬”。由此我們推斷“
”即“
”“濬”等字的初文。《說文》:“
,山間陷泥地🧏🏼♂️。从口🤦🏿,从水敗貌。讀若沇州之沇。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段注🤾🏿:“古文沇如此”,“小篆作沇👁,隸變作兖💜。”“
”从歺从“谷”(
),表示用鏟鍬疏浚擁塞的地方使之通暢🕢,而疏浚以后的地勢即“
”也會隨之變得低陷、低窪。
古文字中最早與“睿”有關的字為“叡”秦公鎛(集成270)。此外🧠,中山王
鼎(集成2840)有銘文“
”,表示睿智、明智義👷🏻♀️💇🏿。楚簡中亦見若干从“睿”之字☛,
上一·性19
上二·容38
上三·周28
29
、
(“
”)54
上六·用18
新乙一·13
(
)曾157
帛甲6
李守奎先生在《曾侯乙墓竹簡“水”部字補釋》一文注39中談到,楚系文字的“歺”旁的“”、“
”等寫法與“叡”“濬”“璿”等所从的“
”形明顯不同🛞,若所从非“歺”,則對
(
)曾157的考釋需要重新考慮。[2]蘇建洲先生統計楚文字“
”旁的寫法大致有四種:(一)
(原注🐓:《包山》217“
”偏旁)、(二)
(《郭店‧性自命出》44“死”偏旁)、(三)
(《郭店‧窮達以時》9“死”偏旁)↘️、(四)
(《上博(二)‧子羔》1“
”偏旁)👴🏻。[3]按楚系文字中的“歺”旁確實不見作如
、
形🐝🚦,其下所从與“君”“尹”及从“冃”之字相同🫄🏼。“君”
曾203
郭店·尊8,“冠”
包二156
望二45,“
”
包二219
上二·容52🫵🏽,“
”
包二94,“
”
新乙三43
望二13👴🏼,“冒”
包二131
上二·容15🏌🏽,“
”
仰二五11,“曼”
郭店·老乙12
上一·性37。饒宗頤先生即將長沙楚帛書的
字,隸定為“
”,釋為“懱”🧗🏻♀️,認為該字形乃从
益
及攴旁,
孳乳為
、蔑、
➞、
等🚉,楚帛書此句讀為“毋敢蔑天之靈(令)”🌧。[4]按“蔑”字頭飾下方當从“目”,如“
”
包二145,而此字不从目💇🏼,因此釋“懱”恐不確。《戰國古文字典》“
”下云:“甲骨文作
(甲八九
作
)🧔🏻🍨,……戰國文字齊系作
📱➾、
🔤,燕系作
、
🏌🏻,晉系作
,楚系作
,秦系作
、
。《說文》‘
,幬帳之象👨🏻🦯➡️。从
👎🏿,
其飾也🧒🏿。”’[5]說明楚系文字中存在“
”演變成“
”的現象🧑🏻🎄。儘管楚簡中从“睿”的字與一般的“歺”不同🏄🏿,但上方
、
👩🌾,或
🚷、
,與“歺”上方寫法完全一致🙇🏽♀️。楚簡“睿”所从應當還是“歺”。“
”與“
”有相同部份“
”。楚系文字“
”字形中的“
”變成了“
”,由此可以推斷“
”的前身就是“
”,即“歺”🍯。晉系文字中“叡”作
中山王
鼎(集成2840)🧛🏼♀️,所从
與其他从歺之字無別;而楚系文字中“叡”“濬”“璿”“
”等所从之“歺”作
😭,與“
”“
”“殜”“死”不同,原因可能就是前一類字義與疏浚有關,後一類與死亡有關🔒,楚系文字爲了區別🖕🏿,從而將前者字形改變。
清華簡《金縢》9🚀🔐、14、
,編者隸定為“
”。[6]李學勤先生認為此字及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第四號簡“
民獵樂”🧑💻,均可釋為“毄”,讀作“率”🌼。[7]清華簡整理者注🙍♀️:“
字不識🧏,今本作‘穫’👨👨👧。
左半又見上博簡《采風曲目》‘
也遺夬’,又《鮑叔牙與隰朋之諫》‘
民獵樂’🪑。疑‘
’即‘
’字,
,曉母鐸部🤽🏿♀️,讀為匣母鐸部之‘穫’”。[8]蘇建洲先生分析《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篇的“
”字从歺从刃,簡文讀作“殘民獵樂”。陳劍先生認為此字从“歺”从“刃”即“列”。[9]鄔可晶先生從此說,讀為“
”(壑)🥕。[10]按我們懷疑《金縢》、《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等簡文中的這類字(下文用△表示)其上所从與楚簡“璿”“濬”“叡”“
”等字的“
”並非同一偏旁👉🏻。以上从“睿”或“
”之字🛌🏻,上方或作
、
,或作
🙎🏻♂️、
,而△上方或為豎筆上有一彎鉤
、
,或在豎筆上還加一筆
🤞🏽,二者迥異,無法等同為一字。因此我們認為🔔,△當脫離从“睿”之字進行討論。此字可分析為从禾从兩手从刀(刃)。最上方即截省“禾”而來,楚簡中“禾”作
上二·民13🧖🏽♂️,从禾之字“秀”
包二45
包二59
包二66,“種”
上二·容53⛲️,“年”
上二·容29,“秉”
曾72
曾5
帛丙3
上一·緇5♡。去掉“禾”字下面的
或
🧑🏻🏭,便是△的上方部份🦽。“
”可視作兩手相合🚹💎。△字形象兩手握禾,其下用刀割斷根莖。因而“△”字本義即為穫禾👯♂️,為“穫”的本字💃。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第四號簡“民獵樂”蘇建洲先生釋“創民獵樂”💐、“殘民獵樂”或“沒民獵樂”,認為是做危害人民的事情以此取樂。按此舉解釋為“殘害人民”意義較為寬泛。上文我們已說明“
”就是“穫”字,簡文與今本完全相同。“穫民獵樂”的“穫”從字面上顯然無法與“殘害”產生聯繫,但從簡文上下語境看“不以邦家為事,縱公之所欲👊🏻。穫民
(獵)樂,篤歡伓忨,疲弊齊邦”,“穫民”當爲某種殘害人民,同時又能使統治階級取樂的方式。“穫”(獲)有抓取義🧖🏽♂️,古代常以虐待奴隸爲樂🌰,“穫民”很可能是一種抓人遊戲,其方式可能是奴隸主騎在馬或戰車上追趕被綁縛而無法逃脫的奴隸,抓住的便作為戰利品⏳,折磨致死◀️。《史記》記載:“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儘管史書只談到“炮烙之法”為懲罰人民的手段,與娛樂無關🔷🏕,但我們推測“炮烙”與“穫民”一樣,不僅可以用來懲治百姓🤏🏻,亦可以作為古代帝王獵奇享樂的一種手段。
上博簡《采風曲目》3“也遺夬”為曲名。上博楚竹書(四)的編者在註釋中說:“‘
’字待考。‘遺夬’讀為‘遺玦’🙎🏻♀️,‘玦’即玉佩🟠。‘遺玦’之說楚辭中見於《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11]“
”據我們上文所釋為“穫”。“也”在句中用於停頓👰🏼♀️,舒緩語氣,整句語序應為“遺夬,
也”。而與“遺夬”相關的情緒從簡文註釋中可以窺見🏔,“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其情緒與“容”有關🎯,爲“豁然開朗”之情,因而“
”可讀為“豁”1️⃣。“豁”曉母月部👩🎤,“穫”匣母鐸部🏝,聲紐同為牙音,月鐸通轉,古音極近🎖。至於清華簡《金縢》9🕣👮🏿、14“秋大熟🫶🏻,未
”,“歲大有年,秋則大
”,釋為“穫”不僅與今本一致🤹🏼♂️,於語境亦貼合💌。
(二)
毒 小篆 古文
《說文·屮部》“毒🥅,厚也。”历代学者依據《說文》“毒”解釋而將“毒”古文字形與同為“厚”義的“”“篤”等聯繫起來。段玉裁因而改古文作
,并云:“从刀者,刀所以害人也。从
為聲🧽。
,厚也🪝。讀若篤。
字,鍇本及《汗簡》、《古文四聲韻》上从竹不誤,而下誤偽从副从
。鉉本則竹又誤為艸矣✂️。古文築作
。亦
聲。”[12]後世從之,認為“毒”古文所从與“築”《說文》古文為同一字。且學者們多將長沙楚帛書108號簡中“
”字作為“毒”《說文》古文字形在出土材料中的證明。[13]《長沙楚帛書文字編》作者注解道🫰🏽🏕:
可
出師
邑 丙二·二
不可
室 丙八·二
(引者按,字形有殘缺)可
丙九·二
嚴一萍氏以為帛文即築字🚃,其說云🧏♂️:“《說文》築之古文作
,段氏改
為
,云🏊:‘从土
聲’。案《說文》毒之古文作
,从刀葍。段氏改
作
云……案段說是。《汗簡》引裴光遠集綴築作
。鄭氏箋正曰:‘左旁當作从
,古築如此🥺。或省作
。’繒書之
,从攴
聲,築字無疑。’(楚繒書新考》中頁一九)曹錦炎以為
字通敦🧖🏿♂️🌽,據《說文通訓定聲》敦訓為
。謂帛文八月言
室⚧,二月言
邑🐶,邑當指封邑也👩🦱,即公邑;室乃指私室❌,先秦文獻中所謂“分其室”、“兼其室”、“納其室”即此“
室”之意。[14]
實則“毒”《說文》古文字形當從大徐本,从艸从副聲。無需改“畐”作“亯”🪼。段氏此舉當是受到《說文》釋“毒”為“厚也”“讀若篤”的影響☄️,因而認為其古文所从就是“亯部”讀音為“篤”意義為“厚”的“”字📝👱🏼♂️。但《說文》對“毒”字的說解顯然錯誤。
睡虎·秦5😝,从屮从母聲,簡文“毋……毒魚鱉,置穽罔(網)”🚵🏻♂️,此處“毒”顯然表示“害”義。《說文》將“毒”歸入“屮部”是正確的🧖🏼🚵🏼♀️。“毒”本義當為有害之艸。屮👩🎓、艸同義,大徐本《說文》古文从艸,尚未曲解古人的本意。“毒”與“害”、“苦”、“惡”等相關🫐。《國語·周語中》:“若登年以載其毒”🛌🏼。韋昭注“毒🤙🏽,害也👍🏻。”《慧琳音義》卷六十“謲毒”注引《考聲》云“毒,害人草也。”《書·盤庚上》“乃不畏戎毒”孔穎達疏“毒為禍患也。”《易·噬嗑》“噬臘肉,遇毒”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毒謂矢毒也。”孔穎達疏“毒者,苦惡之物也。”[15]而“
”與“毒害”義毫無關係👷♂️。《說文·亯部》“
,厚也。讀若篤。”楚簡中常見“
”大致有四種用法:作名詞🐕;假借作“孰”;假借作“篤”;假借作“築”。作名詞🤼♀️:包二237“~之高丘”,《包山楚簡解詁》引李家浩先生說🏋🏼♀️,釋為地名“竹”;[16]假借為“孰”🥏:郭店·老甲35“名與身~(孰)親”,36“特與亡~(孰)病”🧑🧑🧒🧒,“身與貨~(孰)多”🍺🤽♂️;假借為“篤”:郭店·五33“親而~(篤)之”🤨,郭店·唐9“古者虞舜~(篤)事瞽叟”🏙🙇🏻♀️,郭店·性39“~(篤)🧑⚖️,仁之方也”;假借為“築”🙎🏽♂️:郭店·窮4“釋板~(築)而佐天子”,上二·容38“築為璿室”🚫。[17]楚帛書的“
”屬於“
”第四種用法,假借表示築造義,與“毒”無關。
《說文·屮部》“葍,也。惡菜也⁉️。”“
👨❤️💋👨,葍也。”“葍”、“
”正與“毒”字貼合。且“葍”“
”从畐🍼👩🏻🦯➡️、富聲,與《說文》“毒”古文字形僅差“刀”旁。“副”與“畐”🦊,古音相同,有時無別。傳抄古文中有加刀旁與不加刀旁無別的現象,如“菼”《集篆古文韻海》作
👂🏼,从“剡”與从“炎”無異。“毒”古文“葍”與“毒”屬於同義換用。
(三)
肅 小篆 古文
李春桃先生在對“簫”的傳抄古文進行分析時談到,“”和“肅”語音聯繫緊密🧝🏼♀️,可以通假,並指出“
”可能是“肅”的聲符*️⃣。[18]由此我們推測《說文》“肅”古文下部可能是古文“怨”
◽️。“怨”影母元部🚻,“淵”影母真部,二者古音相近,可以相通🧑🏿🦱。同時🦺🌧,“怨”从夗,从夗之字多有宛曲義🙍🏻♀️,如“宛”🎡、“碗”🤚🏿、“蜿”等;“淵”本字即
🤨🤜🏿,甲骨文作
,本義為迂迴的水。“怨”“
”均有宛曲義。因而“肅”从“
”或从“怨”音義俱近✶。但目
前出土文字資料中尚未見到从“怨”之“肅”,因而其字形釋讀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
小篆 古文
《說文釋例》:“乇,艸葉也。段氏因垂穗之說疑葉當作華🐐。愚意當作艸木華葉也🏒🏆。下云艸木華葉
✊🏼💪🏻。而古文
即从乇。然則乇其名也,
其狀也。”《說文校議》🕕:“
此从乇🈚️,乇
穗也👷🏻。
象
形。古文或省乇作
或反文作
。‘我’字取
聲🧑🏻🤝🧑🏻🧏🏻。“妥”古
字👨🏻🦱,取
聲🙍🏻。正反皆象
形,皆
字也。”《說文解字系傳》:“古文臣鍇曰⚪️:勿象
也𓀍。”段注:“《地理志》曰:武功
山。古文以為敦物,豈古文
與物字相似故與⛰?”《說文解字義證》🛤:“本書我下云
古
字。‘我’古文作
。馥謂
與
形近
與
形近。”《說文解字句讀》🧗🏼♂️:“左半从乇😬🎅,右半與利之古文
同,亦下
之象也。《玉篇》作
少一丿🌎,亦與从古文
者省作
同。”[19]趙平安先生亦認為“
”的《說文》古文字形為“我”之訛變🪢。“
”古文即“我”字左右部份互換🤴🏽。[20]蘇建洲先生認為《古文四聲韻》引《石經》“
”字作
🧔🏿♂️,此字形即由“肰”的古文
☆🧏🏻♀️、
省略“肉”旁而來🚼,“
”古文
亦為“肰”字#️⃣。[21]
按以往認為“”古文是“我”字訛形多受到《說文》說解的影響。《說文》:“我,施身自謂也💂🏼。或說我,頃頓也。从戈从
🧍♀️。
,或說古垂字。一曰古殺字👳♂️。凡我之屬皆从我。”許慎對“我”字的說解顯然是有問題的🧗🏼。“我”的甲骨文是象形字,為一種古代兵器,許慎人為地將兵器的刺殺部份和柄分為不同的字進行說解💆🏼♂️,從而導致表示刺殺部份的
與“
”的“
”產生聯繫👮🏻♂️。“我”的古文不見左右對調的字形,戰國文字“我”
石鼓文·而師🖱,
郭店·老甲31
郭店·五10
杕氏壺
廿年距末🕒。[22]从“我”的字“義”
郭店·成31
郭店·老丙3
璽彙2281
璽彙2119。[23]“我”字左右顛倒僅見一例
璽彙2840(“義”),當爲個別情況⌛️。而認為
是“肰”的簡省亦存在問題🌜。“肰”古文
、
為
郭店·語一30這一類从虍从肉从犬字形的省略✫。但無論是从肉从犬還是从虍从肉从犬,“肉”是“肰”字必不可少的部份🧏🏿♀️,亦是判別某字為“肰”重要因素。而
恰恰少了“肉”旁🧚🏽♂️。因而“
”的古文不能視為“肰”的訛形。
我們這裡談談“”古文的一種可能🐯,
可能是“剫”的簡省👋🏻🧏♀️。“剫”从广从乇从刀👩🏻🎤,傳抄古文作
汗2·21
四5·24義
海3·11
海5·23。[24]“
”《說文》古文左旁為乇,右旁
即“刀”👩🏿🦲,古文字中刀🧑🏻🦼➡️、勿常互作。“剫”从度聲,“度”,定母鐸部,“乇”,端母鐸部🧑🏼⚖️,古音相近♗。[25]何琳儀先生曾將燕王職兵器銘文中的“
”與《說文》“
”古文
聯繫起來,指出“
”的語根是“度”(乇)或“打”。[26]按其說甚確。但何文認為
所从“
”為“攴”,則可商🪲。“勿”、“攴”訛混古文字里不常見。燕王職兵器銘文中此字可直接釋為“度”😒,讀作“剫”👮🏻♀️,《說文》:“剫,判也。”銘文此處表示兵器的用途是砍削。近年來,張崇禮先生進一步將此字讀為“斫”💢。[27]《說文》🛃:“斫,擊也。”“斫”、“剫”音義俱近,其說可從。中山王鉞銘文“以儆乇眾”⚛️,“乇眾”之“乇”當釋讀為“徒”,銘文大意為“警示徒眾”⛸。“乇”“眾”這裡為同義詞聯用🟤🍪,“眾”表示奴隸、大多數人。而左軍戈“乇僕”,“僕”與“眾”語法位置亦相當,則“乇”也應該表示的是下屬、一般人的意義。
郾王職壺銘文“乇幾卅”中的“乇”董珊先生認為用為“度”,“幾”讀為“機”,“度機”就是“審度時機”的意思。文中提到周亞先生曾釋此句第一字為“厥”,讀“幾卅”為“將近三十年”🧏🤸🏽♂️。[28]按該銘文上一句為“踐阼承祀”,表示燕王職開始繼承宗廟祭祀,下文當表示距離繼承宗廟祭祀已過了三十年。若將“乇幾”解釋成動作👩🏿,則後面為一段時間作狀語,則此動作必須能反復、持續進行🖐🏿⚂,而“審度”一般為短暫動詞🚰。我們認為此處“乇”讀為“庶”更合適,“幾”可從周亞先生釋為“將近”🤏🏿。如此銘文則讀為“庶幾卅”,即“幾乎、將近三十年”,意思是繼承祖先基業差不多有三十年了。何琳儀先生在討論“乇”、“度”語音的關係時曾提到👈🏻:“《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注‘必執鞭度,以威正人眾也⛩。度謂殳也’🔋。王引之曰:‘……《廣雅》曰:殳💂🏼♀️、度🫙,杖也。然則☝🏿,古人謂殳為度🧔,以打得名。’”[29]“庶”古音書母鐸部,“殳”禪母侯部,音近可通。“殳”👨🏿⚖️、“乇”🚶🏻♂️➡️、“度”古音通假,則“庶”“乇”亦可通假。同時讀“乇幾”為“庶幾”也與燕昭王於公元前284年,即位28年伐齊💂🏻♂️📥,時間不足三十年的史籍記載相符。
[1] 鄔可晶:《說金文“”及相關之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20-225頁🥎。
[2] 李守奎:《曾侯乙墓竹簡“水”部字補釋》,《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年🎵,516頁。
[3] 蘇建洲🪹:《<上博楚簡(五)>考釋二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75👨🏼🎓,2006-12-01✋🏼。
[4]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中華書局,1993年,106頁。
[5]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351頁。
[6]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18、20頁📮。
[7] 李學勤:《釋清華簡<金縢>通假為“穫”之字》,《出土文獻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2011年,1頁♎️。
[8]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161頁。
[9] 蘇建洲⚅:《<上博楚簡(五)>考釋二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75👨🏿🦲,2006-12-01。
[10] 鄔可晶:《說金文“”及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28-229頁🎓。
[11]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67頁。
[1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22頁。
[13]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2年,63頁🫏。李春桃:《傳抄古文綜合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338頁。
[14]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中華書局,1993年,108-109頁👐🏼。
[15]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1204-1205頁🕵🏽♂️。
[16]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年☄️,245頁🌎。
[17]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22頁🧸。
[18] 李春桃👨🎓:《傳抄古文綜合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5-56頁。
[19]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6363-6365頁。
[20] 趙平安:《<說文>古文考辨》🌋,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20-23頁。
[21] 蘇建洲:《釋<語叢>、<天子建州>幾個从“乇”形的字-兼說<說文>古文“垂”》👔,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98,2008-11-18👉🏿。
[22]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23頁。廿年距末銘文中的這個字劉釗先生指出釋“我”可能不合適,認為此字與燕文字中常見釋“穫”的字形體相近㊗️,疑此字為“穫”的省變。劉釗:《兵器銘文考釋(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64,2008-3-2。
[23]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23-824頁。
[24] 徐在國:《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2006年👨🏻🎤,425頁。
[25]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3#_edn5📮,2009-2-12🚄。
[26] 何琳儀:《戰國兵器銘文選釋》,《考古與文物》🫐📐,1999年5期,87-88頁💎。
[27]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3#_edn5🙋♂️,2009-2-12👨🏽⚖️🧭。
[28] 董珊:《郾王職壺銘文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富达集刊(第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5-36頁。
[29] 何琳儀:《戰國兵器銘文選釋》👩❤️💋👩,《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8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6月7日𓀚。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6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
“庶幾”說湯志彪博士差不多十年前就曾提出,作者失檢🤹🏿♀️🎉。
感謝公子小白先生指正🧝🏼♂️!文中對清華簡《金縢》9🧆、14,《鮑叔牙與隰朋之諫》‘*民獵樂’以及上博簡《采風曲目》‘*也遺夬’這幾個字的考釋也望各位先生多提意見🩰。
如果《鮑》篇中那個字釋“穫”無誤的話🟣,則確當通“獲”,得也。其中所謂的“獵樂”疑當讀為“躐躒”🏊🏼💳,亦即典籍中的“躪躒”4️⃣🤰、“輘轢”、“躝躒”等🪇,《鹖冠子•王鈇》👩🏼🦱💏:“為之父母🏒,無所躪躒🌎🧚♂️。”《漢書•灌夫傳》🚳:“輘轢宗室🧖,侵犯骨肉。”顏注:“輘轢🕖,謂蹈踐之也👳🏼♀️。”踐踏、摧殘義👩👦。“獲民躐躒”可能是“得民而躐躒之”的意思,就是拿人民來欺壓摧殘。
本文作者所引鄔可晶發表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上的那篇文章,就是把清華簡《金縢》🏌🏿、《上博(五)·鮑叔牙》的那個字釋爲刈穫之“穫”的異體的🔙,只不過鄔文分析字形爲從“刀”、“壑”省聲,與本文作者看法不同而已🧏🏽♂️。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