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公盤與晉公銘文對讀
(首發)
吳鎮烽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清代吳榮光《筠清館金文》第三卷著錄一件晉公,是一件非常著名的青銅器💪🏼,原稱周敦🗜,其實爲盆,自名爲
,故稱爲晉公
👨👨👧。此後的主要金文著錄書均有收錄,郭沫若、楊樹達、唐蘭、李學勤、謝明文諸先生都做了很好的研究,有許多精闢的見解。但由於該
有兩處老補丁,許多關鍵字掩泐不清,致使各家說法不一,特别是作器者是哪位晉公👩🏻🔧,至今沒有讓人信服的結論⚖️💇🏿♀️。
近見某私家收藏的晉公盤資料,甚爲重要,有助於搞清上述許多問題🚘😍。該盤通高11.7、口徑40、兩耳相距45釐米🐦⬛。淺腹平底,窄平沿外折,腹側有一對附耳,耳內側有一對橫樑與盤沿相連,耳飾重環紋◻️,盤底的邊緣設置三個圓雕裸體人形支足🏃。裸人雙膝跪地🌎,雙臂向後揹負着盤體。盤內壁飾四條浮雕魚紋,外壁飾無目竊曲紋;内底中央飾一對浮雕龍,相互盤繞成圓形🧑🏿🎄;雙龍的富达有一隻立體水鳥,雙龍之外有四隻立體水鳥和四隻浮雕烏龜,水鳥與烏龜相間🤴🏽;再向外有四隻圓雕跳躍青蛙和四條游魚,青蛙與游魚相間;最外圈有四隻蹲姿青蛙〽️、三隻浮雕游泳青蛙和四隻圓雕爬行烏龜,青蛙🏌🏼♀️、烏龜相互相間。這些圓雕動物都能在原處360度轉動🐘,鳥嘴可以啓閉,栩栩如生👨🏽🦱,頗富情趣(圖一)。盤內壁刻銘文七處,每處三行👩🏻🦰,共184字左右(其中重文1,合文1)(圖二)𓀔。
圖一 晉公盤
|
|
|
3 |
2 |
1 |
|
|
|
|
7 |
6 |
5 |
4 |
圖二 晉公盤銘文
圖三 晉公(集成拓本)
圖四 晉公(小校拓本)
該盤的造型🌹、裝飾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太師盤(又稱子仲姜盤)有諸多相似之處,盤腹較淺🥗,兩個附耳甚高🥬🎈,並且切近盤沿,盤腹裝飾無目竊曲紋🦔,內底裝飾浮雕🙇🏿、圓雕的游魚、青蛙、水鳥和烏龜,立體的均可轉動,只是太師盤壁裝飾有圓雕的兩隻攀緣曲角龍,晉公盤則沒有,太師盤圈足下是三隻圓雕卷尾虎👩🏿🦱,晉公盤圈足下是三個圓雕裸體跽坐人。從二者所表現的特徵看,其時代爲春秋中期偏早之物🔌。
晉公盤銘文與晉公(圖三、四)基本相同,但繩子往往從細處斷🧘🏿♀️,晉公盤也有一個補丁,恰巧也在晉公
缺字之處😆,幸好有所錯位𓀔,兩銘可互相校補,使許多關鍵問題得以解決。現將兩銘的釋文錄書如下(
銘採用謝明文釋文)[1]🫅🏽。
晉公釋文:
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
(晉)公曰🖕🏻:我皇且(祖)
(唐)公,
[(膺)]受大命,左右武王,敬
□百(蠻)☎️,廣
(司)亖(四)方👩🏻🦰,至于
大廷🦸🏿♀️,莫不史(事)公🫲。[王]命(唐)公💑🧝♂️,
成(定)宅京師🏡,□□晉邦,我
剌(烈)考□[公],
疆,武(?)♦︎,
虩才(在)[上],
🧑🏻🌾🚮,[文]
台晉
邦🖱。公曰👁:余蜼(唯)今小子,(敢)
帥井(型)先王🐣,秉德(秩秩),
(柔)
燮萬邦,(哀哀)莫不日
(卑)
(恭),余咸畜胤士,乍(作)
馮(凴)左右❓,保(乂)王國,刜
票(?暴?)(?舒)
(迮),不(丕)
(嚴)虩若
否。乍(作)元女孟[姬]
(媵)
亖(四)[
]👨🏼✈️,□□□□,
虔龏(恭)盟祀,(以)畣(答)[揚]
皇卿,(柔)新(親)百黹(📳?),蜼(唯)今
小子💅,整(乂)爾家,宗
婦楚邦⬆️👴。烏(於)(昭)萬
年,(晉)邦隹(唯)雗(翰)🌌,
永(康)寶。
晉公盤釋文😔:
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晉)公
曰:我皇且(祖)(唐)公
(膺)受大命🧟,
左右武王,(殽—敎)
(畏—威)百
(蠻)☃️🙎🏼,
廣(闢)亖(四)方,至于不(丕)廷🧕🏼,莫[不]
秉(♠︎?)。王命
(唐)公✡️👩🎤,建
(宅)京
(師),君百
乍(作)邦。我
(烈)
考憲公,克□亢配🫸🏽,彊武
魯宿,名□不🤾🏿♂️,虩
(赫赫)才[上]😼,
啓(寶)
□虔今(?),台(以)
(乂)
(朕)身,孔嘉
(晉)邦。公曰👩⚕️:余
(唯)今小子,
(敢)帥井(型)先王👩🏻🚒,秉
德(秩)[秩],
(協)燮萬邦,
(哀)[哀]莫
不日(卑)
(恭),余咸畜胤(俊)
士🙊,乍馮(朋)左右,保(乂)王國,
刜,台(以)
(嚴)虩若
否。乍(作)元女孟姬宗彝般(盤),
甾廣啓邦🕺🏻🙃,虔(恭)
(盟)祀,卲(昭)
(答)皇
(卿),
(協)
(順)百黹(職)。
(唯)
今小子🧑🏼🔬💓,(敕)
(乂)爾家,宗婦
楚邦,烏(於)(昭)萬年🙇🏽♂️,
(晉)邦隹(唯)
雗(翰),永(康)寶。
下面就以晉公盤銘文對照晉公銘文校閱➕,對
銘釋文中一些字詞補釋😾,並就有關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銘:我皇且(祖)
(唐)公,[
(膺)]受大命
盤銘:我皇且(祖)(唐)公
(膺)受大命
唐公的“唐”,銘左上邊從爵省🐈⬛,下從昜,右旁從邑,郭沫若《大系》隸定爲“
”,《集成》(增補本)和謝明文隸定爲“
”𓀃,而盤銘則左從爵,右上邊從丮,右下邊從昜,當隸定爲“
”,此爲觴字的異體,在此仍應讀爲唐🎊。
銘中“受大命”之前一個字,各家補爲“
(膺)”是對的。
銘:敬□百
(蠻)🕙,廣
(司)亖(四)方
盤銘:(殽)
(畏)百
(蠻)👨🏼🍼,廣
(闢)亖(四)方
《大系》將銘的前二字未釋補,謝明文將第一字釋爲“敬”,第二字未補,《集成》將第一字釋爲“龢”,第二字補爲“燮”,均不確👨🏻🦳。前二字盤銘作“
”,細觀
銘拓本🤶,第一字左上部從爻🤦♂️,非常清楚🫦,所以左邊是肴字的繁體是沒有問題的,右邊的“殳”稍有模糊,但該字左邊絕不像“苟”,故釋“敬”是不對的🕎,釋爲“龢”更不粘邊,當與盤銘的“
”相同。“
”🌇🧚🏽,即殽字的異體🕴,讀爲敎。“
”即“畏”,讀爲威🕚。敎威,蔡侯產劍作
(威教)🤾♀️🏄🏼♂️。威,威嚴🏛👩❤️👩;教,令也;《荀子·大略》🐴:“以其教出必行。”楊倞注:“教🚔,謂戒令🙏🏻。”威教💛,威嚴的命令。“
百蠻”,就是以威嚴的戒令管理衆多的非華夏部族。
“廣”字之後的一個字各家均釋爲“(司)”,盤銘作“
(闢)”。細觀
銘拓本也可以確定此字是“
(闢)”,其下部所從的兩個“又(雙手)”清晰可見,上部所從的“門”字👩👧👦,也能看見一部分,故可以確定
銘這個字也是“
(闢)”而不是“
(司)”🤷🏼♂️。司者主也👩🏻,掌管也;闢者開也,开辟,开拓之義🐦⬛。掌管四方和開拓四方的含義還是有所區別的,“廣闢四方”是講周王開拓疆域,正好與下句的“至于大廷”相合。
銘:至于大廷🐈,莫不史(事)公👨🏼🔧🧑⚖️。
盤銘:至于不(丕)廷,莫[不]秉
“至于”之後的一個字《集成》的銘拓本漏拓一行字🏗,北京圖書館所藏拓本該字均模糊不清,而《三代吉金文存》拓本該字確爲“大”字🧑🏻🦽♕,“大廷”即大庭,也就是史書記載的大庭氏國。但盤銘此字卻爲“不”字🫱🏻,“不”讀作“丕”🎅。“丕”訓大,“不廷”也就是大廷🧚🏿♀️、大庭。或謂“不”用爲副詞,表示否定🦻🏼,與《詩·大雅·韓奕》“榦不廷方”,秦公簋的“
(鎮)靜(靖)不廷”▪️,逨盤的“方褱不廷”的“不廷”、“不廷方”相同,就是不來王廷朝覲的方國。竊意此處還是作爲具體的國名較爲妥貼🚵🏽♀️,也與
銘相合。因爲上面的“至于”是到達之意,後邊必然是到達的地名。
第二句前二字銘作“莫不”👇🏼,而盤銘僅有一個“莫”字✒️,顯然是漏鑄了“不”字🙋🏻♀️。
銘後二字《大系》及《集成》(增補本)釋爲“來王”🧷,謝明文則釋爲“史(事)公”。盤銘與“來王”、“史(事)公”均不類🧊。所以🤸🏼,把
銘此二字釋爲“來王”和“事公”均值得懷疑🤘🏼。盤銘頭一字似爲“秉”字,其禾字的下部未刻出。第二字作“
”,不知何字,待考。
銘:成(定)宅京師
盤銘:建(宅)京
(師)
銘第一字《大系》和《集成》(增補本)均釋爲“冂(冪)宅”𓀎,謝明文釋爲“戌”,認爲是“成”字之省訛。“成”讀爲“定”🔘🏏,全句讀爲“定宅京師”,而盤銘則爲“建
(宅)
(師)”🏂🏻。“宅”字從广乇聲,與
銘的從宀乇聲,有所不同,但在古文字中從广與從宀例可通。
銘幾個拓本第一個字乍看似“戌”字或“成”,細觀之,
銘也應該是“建”字,其字所從的“聿”字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只是所从的“廴”下橫畫不甚清楚🐎🈶。
關於“京師”的解釋🧃,各家有所分歧🧝🏿♂️。李學勤先生認爲“晉公所說“京師”,可能指武王所都鎬京,即宗周。武王命唐叔宅(居)於鎬京,事在封唐以前,也與分封無涉。”[2]郭沫若先生認爲“京
”即“京陵”。《漢書·地理志》太原郡有京陵縣,故址在今山西平遙縣東北京陵村[3]。大多數學者認爲此處的“京師”與晉姜鼎的“京師”應該是同一地方🆙,當是晉國的國都🧖♂️。竊以爲晉國國都曾經數次遷徙,這裏指的是武王封叔虞於唐時期建立的早期的國都💘。
再從銘文語句本身來講,此京師亦當指晉國🏋🏼♀️。“宅”雖有住宅🧈、房舍之義,但在古文字資料和古文獻中,“宅”的大多數詞義都是指都邑或者都邑所在地。例如:何尊“初遷宅于成周”、“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秦公簋“鼏(宓)宅禹責(蹟)”🚣🏽;鍾離公鼓座“余以宅東土🙎🏽♂️✹,至于淮之上。”《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孔傳:“言祖乙居於此✊🏽。”《詩·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鄭玄箋:“自契至湯八遷👿,始居亳之殷地。”《書·洛誥》👨🏽🦳:“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靈王語“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等等。所以🧎🏻♀️➡️,“建宅京師”是說唐叔虞建立國都於京師,而不是說武王讓唐叔在鎬京建立居室,其下的“君百乍(作)邦”更說明了這一點🥁。
銘:□□晉邦
盤銘𓀁:君百乍(作)邦
謝明文釋銘“□□晉邦”🙇♀️,此四字各拓本均不清晰,盤銘爲“君百
乍(作)邦”。以盤銘校勘,釋“晉邦”可能有誤。今以盤銘考釋。
君,主宰🛺🚤,統治。《書·說命上》:“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管子·內業》📕:“執一不失🧎♂️➡️,能君萬物。”三國魏曹植《責躬詩》:“帝曰爾侯🎒,君茲青土。”
“百”🕹,見於《古璽彙編》3649“百
戞武”[4],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1114頁下)釋爲“全
戞武”🕎,不確⛵️。第一字應釋爲“百”,字作“全”字形,與中山國兆域圖(《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19307,以下簡稱《銘圖》)、吉玉珩(《銘圖》19728),虎戈(《銘圖》16721)、鄭令公先
戈(《銘圖》17335)的“百”字寫法完全相同。“百
”所指爲何,頗費尋思。第二字還見於春秋時期的杞伯鼎🍞、杞伯簋等杞伯諸器𓀇,其書寫方向或右或左,面向右者可隸定爲
,面向左者可隸定爲
,均爲杞伯的私名用字。《集成》(增補本)釋爲“刃”👳🏼,《商周青銅器銘文選》釋爲“亡”⛄️,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釋爲“
”🫳🏽,以爲“剝”字的或體⚉。該字又見於戰國時期的
節[5],《古璽彙編》5706“輔
封”[4],以及1960年河北滄縣蕭家樓出土的刀幣[6]。唐蘭認爲“
”即“眞”字的聲符。“眞字從貝匕聲,匕非變匕(音化🧏🏼♂️,化字所從)之匕,實殄字古文之
也。”[7]《說文·歺部》☺️:“殄,盡也,從歺🌳🧑🌾,
聲。
古文殄如此🦸🏻。”王筠釋例:“‘殄’之古文蓋从倒人,以會‘靡有孑遺’之意🧚🏿♀️👨🏽🚀。”裘錫圭以爲此即顛越之“顛”的表意初文[8]。《爾雅·釋詁上》:“殄,盡也🅾️。”又《釋詁下》“殄🤴🏽,絕也👩🏽🔬。”何琳儀在《戰國古文字典》1114頁將
節和璽文中的該字讀爲“鎮”。
“作邦”謂建立國家。“作”,建立。“邦”🧑,國家。大盂鼎:“武王嗣文作邦”。《詩·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對”,鄭氏箋云👨👩👧👦:“作,爲也。天作邦謂興周國也🗜🙆🏿。”孔穎達疏:“作邦謂使之爲天子之邦。”《周禮·夏官·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鄭康成注:“興猶舉也,作起也。”
《左傳·定公四年》引衛國祝佗的話說:成王“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姑洗𓀙,懷姓九宗,職官五正ℹ️。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唐叔虞(唐公)是在周公滅掉異姓唐國之後,成王將他分封到唐地的。唐国地处夏人的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這“懷姓九宗”就是被征服的夏虛周邊的戎狄部落🗺。所以“百”可能指的就是這些被征服的戎狄部落🌭。“君百
作邦”🫃🏿,意思是說在衆多被征服的部族的土地上做主宰,建立自己的國家。
銘:我剌(烈)考□[公]
盤銘↩️:我(烈)考憲公
銘“考”下一字僅能看見“宀”♐️,“公”字各家是根據上文增補。盤銘明顯爲“憲公”。
文獻記載晉國沒有憲公,而有獻公🧘🏻♀️。憲公即獻公🫳。“獻”、“憲”均爲元部曉紐,雙聲疊韻,故相通假⚉。《隸釋·咸陽靈臺碑》:“驛憲漁”,洪适釋😽:“憲當讀爲獻💇🏿。”《四庫全書》所收《逸周書·謚法解》云🖕🏿:“博聞多能曰獻。聰明叡哲曰獻。”《史記正義·謚法解》和《汲冡周書周公諡法解(晉孔晃注)》均作“博聞多能曰憲”。
晉獻公🖖🏽,晉武公之子🛕🫲🏻,名詭諸🤘🏽。晉武公本爲曲沃武公🧔🏼♀️,其祖上是晉文侯(姬仇)的弟弟成師,晉昭侯元年(前745年)封其叔父成師於曲沃,稱爲桓叔,勢力強大,民心歸附,其城邑比晉國國都翼城還大,一直謀求取代晉國君位🦻👚,歷經莊伯和武公👊🏽,幾經失敗,到晉侯湣二十八年(前679年,也就是武公三十七年)終於滅掉翼城晉國,兩晉複合爲一🌄,並將次年改爲三十八年,遷入翼城,第二年去世👩👩👧👧,其子詭諸繼位,是爲晉獻公。晉獻公在位26年,卒於魯僖公九年(前651年)♨️,時處春秋早期之末🤛。
銘“剌(烈)考”到“晉邦”之間,僅能看出“彊武”、“台
”“虩
(赫赫)才”七字,且互不相連。謝明文於“虩
(赫赫)才(在)”之後補入“上”,應該不誤。盤銘在此處也正處於補丁之處,銘文爲“克□亢配,彊武魯宿,
名□不,虩
(赫赫)才[上],啓
(🤷🏽♂️?)
□虔今(👨🏿🦲?),台(以)
(乂)
(朕)身☢️,孔嘉
(晉)邦”🤾🏽。“虩
(赫赫)才(在)”的後面亦應補上“上”字👨👧𓀚。但“克□亢配,彊武魯宿,
名□不”和“啓
(?)
□虔今(♚?)”🧑🎄,由於缺字太多,講的内容不完全清楚🤘🏽,大凡是讚揚其父憲公的豐功偉業。
“彊武魯宿”👆🏿,“彊武”即加強武備,擴充實力,開拓疆土。當指晉獻公建立上下二軍,驅逐諸戎,平滅耿⚈、霍、魏、虢💵、虞等國↖️,所謂“併國十七🚇,服國三十八”👳🏻♀️。“魯”通嘉,善也。金文習見。《牆盤》:“宏魯昭王”,《頌壺》:“敢對揚天子丕顯魯休”。“宿”訓守🚾,訓安。《增韻·屋韻》👆🏿:“宿,安也,守也🫁。”《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業🧕,其物乃至。”杜預注:“宿,猶安也。”《荀子·王道》:“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方而務。”“魯宿”意即嘉安🙋🏿♂️,善安📛。頌揚憲公治國守民之嘉善。或訓“魯”爲遲,引申爲緩♻;“宿”讀爲縮🧚🏽♂️,取也,斂也👰🏼♀️。《莊子·徐無鬼》:“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俞樾平議:“宿讀爲縮。《國語·楚語》👩🏻🦯:‘縮於財用則匱’🥥,《戰國策·秦策》:‘縮劍將自誅’,韋昭👳🏿🧏🏿、高誘注並曰:‘縮🚴♀️,取也👩🏿🎓。’枯槁之士宿名猶言取名也。”“魯縮”或許是講獻公在這些征戰之後能夠緩於斂取,讓國民休養生息吧!
從“台”以下盤銘文字清楚👩🏽💼,可以釋出。
銘🌵:台
晉邦
盤銘:台(以)(乂)
(朕)身🏷,孔嘉
(晉)邦。
銘首二字《大系》、《集成》(增補本)和《銘文選》均釋爲“召
”👳🏻,誤“台”爲“召”👩🏻🎨。謝明文所釋“台
”🙍🏻♀️,是正確的,“
”字有可能下從“去”,盤銘即作“
”👋🏼。
台,讀爲“以”,用也。馬王堆漢墓帛書《道原》:“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刑(形)。”《禮記·儒行》😖:“禮之以4️⃣,和爲貴。”按,《論語·學而》“以”作“用”。《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虛而待之,彼自以之🌕。”舊注💳:“以☦️,用也👬🏻。君但虛心以待之,彼則各自用其能也。”
,讀爲辥、乂🦥,治也。《書·堯典》:“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孔傳:“乂,治也。”《漢書·地理志上》:“淮沂其乂。”顏師古注:“淮沂二水已治。”秦公簋有“保
(乂)氒(厥)秦”🧑🏻🤝🧑🏻💋,大克鼎有“保辥周邦”,叔
父卣有“敬辥乃身”🚈,《尚書·君奭》有“用以厥辟”。“以
(乂)朕身”🧑✈️🦸🏿♀️,意思是說用以修習我身👩🏿✈️。“孔嘉
(晉)邦”是說晉國甚爲美好。孔嘉🧑🏻⚖️,非常美好。《詩·豳風·東山》:“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褵,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鄭玄箋:“嘉,善也☀️,其新來時甚善。”高亨注:“孔,甚也。嘉,美好。”《儀禮·士冠禮》🪷:“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鄭玄注:“昭,明也👶,爰於也🤏🏿,孔甚也。”
總之,這一段殘辭是作器的晉公讚揚其父憲公功業的言辭🚶♂️,稱頌有加,但對於驪姬之亂追殺羣公子則諱而不書🙌🏼。
銘:余蜼(唯)今小子
盤銘👩🏻🦼🙅:余(唯)今小子
銘第二字,楊樹達👃、郭沫若🦸🏼、唐蘭、馬承源諸先生均釋爲“
”🔹🌼,以爲是晉定公之名[9]。李學勤💇🏼♂️、謝明文先生釋爲“蜼”讀爲虛詞“唯”[10]。“余蜼(唯)今小子”是晉平公的謙稱(李先生認爲晉公
的作器者是晉平公),張政烺先生同意釋爲“
”,但應讀爲“惟”(惟與唯通)[11]🚵🏿♀️。從晉公
和晉公盤銘文看🥡,此字左旁確從午🧘♂️,不從虫,與侯馬盟書的偏旁所從的虫字還是有區別的,所以隸定爲“
”讀爲“唯”是比較準確。此是作器者晉公的自稱🙋🏼♀️、謙稱。此晉公既不是晉定公午,也不是晉平公彪(詳下)🪘。
銘🐦🔥:秉德
(秩秩)
盤銘:秉德(秩秩)
銘“秉德”之後一字👩🏻,《大系》🧏🏿♀️、《銘文選》以及《集成》(增補本)均隸定爲“
”下有重文符號🏃♀️➡️,但仔細觀察此字左旁從“曡”,右旁並不從“女”⚱️。謝明文隸定爲“
”🛡,以爲此字旳左下部從“俎”。從“俎”還是從“宜”🫳🏼🧔🏽,從拓本中看似從“且”而不是“俎”🌬。不過金文中“
”字所從的“曡”🧑🏽🌾,三日之下有從“宜”者(見齊
姬簋)🥊,有從“且”者(見
妊壺)🏔👩🏽🎤,也有從“俎”者(見
嬀壺),不過此字的準確隸定還是以從“曡”爲好🪀。衆家讀爲“秩秩”是對的🧑🦲。
此字在盤銘左上部從晶,左下部從“宜”🤹♂️,右上部從“刀”,右下部從“口”🧝♀️😗,隸定爲“”。此字“曡”是音符呢?還是“召”爲音符⏬?竊以爲此字仍是以“曡”爲音符🚜,“刀”是義符,“口”是飾筆🧔🏽♂️。金文中常有以“口”作爲飾筆的👮🧖🏿♀️,如1997年河南鹿邑縣太清宮西周墓出土的長子口爵👱♂️,“長”字就增飾“口”作“
”🙎🏿,美國某收藏家的山仲簋的“
”字也增從“口”🧑🏿🚀,而另一件“
”字下從“口”。該字之下未見重文符號,當爲漏鑄,故“
”亦應讀爲“秩秩”。“秩秩”👨🏽🏫,有常也,又有肅敬之義。《詩·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傳:“秩,有常也。”又《小雅·賓之初筵》👼:“賓之初筵🤟🏽,左右秩秩🕵️。”毛傳:“秩秩然肅敬也📔。”“秉德
”謂秉持其德肅敬如常。
銘:
(柔)燮萬邦,
(哀哀)莫不日
(卑)
(恭)
盤銘🪸:(協)燮萬邦,
(哀)[哀]莫不日
(卑)
(恭)
銘第一字《大系》和《銘文選》均隸定爲“
”🤙🏽,認爲意與柔近。謝明文隸定爲“
”🫵🏻,讀爲“柔”,可備一說🧑🏻⚕️。徐仲舒先生將此字釋爲“叶”,讀爲“協”🦽。“協”,有和睦,悅服,调和等義🦸🏿,《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爾雅·釋詁上》:“悅、擇🫰🏻、愉🧎♀️、釋🙇🏽♀️🫃🏼、賓、協,服也✌🏽。”郭璞注🦜:“皆謂喜而服從。”《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燮”,和順;協和;調和。《書·洪範》:“燮友柔克。”孔傳😍:“燮😅🏌️♂️,和也。世和順♘,以柔能治之🏉。”《詩·大雅·大明》:“爕伐大商🦽🫂。”毛傳✏️:“爕⏪,和也。”鄭玄箋🔫:“使協和伐殷之事。”《尚書·顧命》:“燮和天下🤽🏽♀️,以答揚文武之光訓👨🏿🦲。”“協燮萬邦”與《書·堯典》的“協和萬邦”《顧命》的“燮和天下”相同📉,是說安和所有諸侯國。
宋代出土的秦公鎛銘文中有“燮百邦”和“乍(作)盄(淑)龢鎛,氒(厥)名曰
邦”,“
”讀爲“柔”🩳🐵,“柔燮百邦”相當順暢。同銘中的“
”再讀爲“柔”,似乎就不太可能了☝🏻,所以將它讀爲“協”是比較合適的,把鐘鎛命名爲“協邦”,就是取“協和萬邦”之意🖖🏽。
銘的“
”《大系》釋爲“譣”,拙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亦從此釋。釋“譣”與拓本此字不類,謝明文釋爲“
”是對的,盤銘正如是作💎,但漏鑄重文符號🚡。謝氏以爲“
”是“哀”的繁體😵,“
”讀爲“殷殷”。“殷殷”🧙🏽,眾多貌。《文選·左思〈魏都賦〉》:“殷殷寰內,繩繩八區👐↕️,鋒鏑縱橫🤷♂️,化爲戰場。”李善注:“殷🚴🏼♀️🎬,衆也。”“
”馬承源讀爲“渒滂”🧙♀️,解釋爲形容功業盛大◽️。郭沫若讀爲“卑讓”🧀,謝明文讀爲“卑恭”🪢,“
(哀哀)莫不日
(卑)
(恭)”是說衆邦沒有誰莫不日日恭順於晉邦🍏。我讚同謝說🎒👨🦲。
銘👨🏽🚒:乍(作)馮(凴)左右,保
(乂)王國
盤銘:乍(作)馮(凴)左右☄️,保(乂)王國
“乍(作)馮(凴)左右”,多數釋者均將“馮”讀爲“凴”,董珊先生認爲應讀作“三壽作朋”的“朋”[12]🙇♂️🧖🏽,即國君友其賢臣之意,似更妥帖🔹。
“保”的“
”各家大都隸定爲“辥”,並不十分準確𓀓。該字還見於晉姜鼎和楚大師登鐘,字從辥從月,薛明文隸寫是準確的👴🏿。“
”是辥的別體,同乂🧘🏽♀️,治理之義。晉姜鼎:“魯覃京
(師),
(辥—乂)我萬民。”毛公鼎有“命女(汝)辥我邦我家内外🥸。”《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賢鄙溉辥🫨,祿立(位)有續孰暋上💱?”等等🧜🏻,不勝枚舉📙。“保乂”意爲治理使之安定太平。《書·君奭》🧑🦯➡️:“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孔傳:“以安治有殷💭。”“保乂王國”是說以安治有周王朝🎙,表明晉公維護周天子地位的政治態度。
銘:刜票(暴)
(舒)
(迮)
盤銘😍:刜
《大系》將銘這四個字隸定爲“刜
”🕺🏻,郭沫若云:“刜🏌🏿♀️,擊也🧑🏼🔬。
🐁,今作票,叚爲暴💆🏼。
即舒字。
當是迮迫字之本字。暴者擊之🚵🏿,受迮迫者舒之,猶言弔民伐罪或除暴安良矣。”🧑🏽,各家皆從其說。但細觀
銘各拓本🏎🧍♂️,第二字上部確從向下的雙手,但中部從今從冊👨🏿⚖️,下部從雙手上舉,明顯不是“
”字,當隸定爲“
”😑。盤銘則作“
”,原篆爲“
”上部省去雙手🈚️💇🏽♀️,中間所從草頭的“冊”與公
盤的“
”字上部所從相同。該字與
銘的“
”應爲一字之異構。與該字相近或者相同的字還見於Ⅱ式
鐘和
簋♣️。在
簋中原篆爲“
”,是用作人名🦘。
鐘中原篆作“
”,用作動詞,銘文是“克明氒(厥)心,疋(胥)尹궋氒(厥)威義(儀),用辟先王”。同坑出土的묬簋銘云:“뻻皇且(祖)考래(司)威義(儀)👨🏻🎤,用辟先王。”可證“
”與“司”的詞義相同。
“”即“捵”字,通“腆”🧺,指國主。《書·大誥》𓀒🟤:“殷小腆誕敢紀其敘。”孔穎達疏🧑🏿🏫:“鄭玄云:‘腆🩴,謂小國也。’王肅云:‘腆♛,主也👳🏽♂️。殷小主,謂祿父也。’”或通“敟”、“典”🤘🏻。“
”、“
”也可能就是“典”的別體,義爲主👩🏼🔬,主持,掌管。《書·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聯三禮?僉曰🫵🏿👩🔧:伯夷。”孔穎達疏🪈:“掌天神、人鬼🛐🏋🏻、地祇之禮☂️。”《周禮·天官·序官》:“典婦功”,鄭玄注😦🐵:“典,主也。典婦功者🦍,主婦人絲枲工官之事。”《說文·攴部》🤽♀️:“敟,主也,從攴典聲。”李富孫《說文辨字正俗》說:“戴氏侗曰:典之以治人🐫,故從攴。今相承通用典冊字👶🏼。”徐鍇《說文解字繋傳》云:“敟,今作典。”段玉裁注:“凡典法、典守字皆作敟♔,經傳多作典,典行而敟廢矣。”
“刜”🪻,讀爲“拂”或“弼”。《漢書·王莽傳上》🕵🏿:“方今天下聞崇之反也🧗🏻,咸欲褰衣手劍而叱之👨🏿🦱。其先至者🕞,則拂其頸,衝其匈,刃其軀,切其肌🕺🏻。”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十五》:“拂👱🏿,讀爲‘刜’。刜🌕,斫也Ⓜ️。”“拂”亦有輔助、輔佐之義⚃🧑🦰。《晏子春秋·雜上二十》:“好則內無拂而外無輔🖐🏽,輔拂無一人,諂諛我者甚衆。”《墨子·耕柱》:“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于省吾新證:“拂🦹🏿♀️、弼古字通……弼謂輔助也。”漢袁康《越絕書·越絕請糴內傳》:“胥聞之🧑🏿⚖️:拂勝則社稷固,諛勝則社稷危。”章炳麟《秦政記》🥧:“武帝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而外戚竊其柄✳️。”
第三字《大系》隸定爲“”🧚🏻♂️,謝明文隸定爲“
”✋,都不確🔃。此字在盤銘中爲“
”,
銘拓本也明顯可以看出雨字頭,其下左旁從火中間是“鬼”字🧑🏻🍳,右旁“戈”字鏽蝕後僅留下部,應與盤銘爲同一個字🟢。這個字不見於字書,音義不明。
第四字《大系》隸定爲“”🧐,以爲迮迫字之本字🧝🏽;謝明文隸定爲“
”👩🏽🔧,從尸
聲,認爲是“胙”字的早期異體,但都認爲在此讀爲“迮”👩🏼👋。從
銘拓本看謝氏隸定無疑是正確的,“
”上並不從“爪”,郭老把泐痕當成了筆畫。但是,盤銘的第四字爲“
”。
“”或可讀爲“畏忌”。“
”字從“
”,“
”即“畏”之別體,故“
”可讀爲“畏”🧚♂️。“
”從“尸”從“
”🫥,“
”當爲聲符。“啓”通“起”👸🏽,可見“
”與從己聲的字相通,所以“
”可以讀爲“忌”👸🏻。王孫誥鐘🚵🏊🏻:“
(畏)
(忌)趩
(趩趩),敬厥盟祀🧗🏻。”
鎛:“余
(彌)心畏誋(忌)”,配兒句鑃:“余
(畢)
(恭)威(畏)
(忌)”,復封壺🤘🏽:“戠(識—畢)龏(恭)威(畏)諆(忌)不
(墜)”👍。陳
簋蓋:“
(畢)龏(恭)
(愧、畏)忌”,邾公華鐘:“余
(畢)
(龏)威(畏)忌,盄(淑)穆不
(墜)于氒(厥)身。”傳世文獻均作畏忌,如《儀禮·士虞禮》👆👨🏫:“孝子某孝顯相🧘🏻♀️,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漢張衡《陳事疏》:“恭儉畏忌,必蒙祉祚。”畏忌猶如謹慎。
“刜”就是“拂敟畏忌”,是說小心謹慎地輔佐國君。“刜
”與“刜
”依文例意思應該相同。“
”似應讀爲“怍”,慚怯之義👩🏿🦲,也與小心謹慎意近👨🏽🦲。
銘🧵:不(丕)
(嚴)虩若否
盤銘🙅🏽♂️𓀍:台(以)(嚴)虩若否
此句《大系》釋爲“□攻雝者(都)否”,並將“否”字連下句讀,《銘文選》亦從郭釋,《集成》(增補本)釋爲“攻虩者否”,亦把“否”字連到下句,均有誤。此釋與銘字形不合,與文意不通。謝明文釋出“
(嚴)虩若”三字,且將“否”字連讀,十分正確🫖。“
”,讀爲“嚴”🏂🏽,莊嚴、嚴肅之義⚖️。“虩”《說文》:“虩,〈易〉:‘履虎尾虩虩’🤾🏽♀️,恐懼。”“嚴虩”可理解爲“肅敬”或“敬畏”🤹🏽♀️。“若否”🪘,意即善惡、好壞、得失、順逆👩🏽。《爾雅·釋詁》:“若👐🏻,善也。”《易·鼎》:“鼎顛趾,利出否🧚🏽♂️。”陸德明釋文💂🏼:“否,惡也🫚🙋。”《詩·大雅·烝民》:“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朱熹集傳✝️:“若,順也🧑🏽🔬,順否,猶臧否也。”“若否”亦作“善否”🧙🏿♀️、“藏否”🥳,《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莊子·漁父》🧑🏿🦲:“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後漢書·仲長統傳》🐮:“善者早登,否者早去。”《詩·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鄭玄箋:“臧,善也👱🏼♀️。”《左傳·隱公十一年》:“師出臧否🤒,亦如之。”杜預注:“臧否🪞,謂善惡得失也。”
謝明文將第一字釋爲“不(丕)”是不對的。《集成》的銘拓本第一字模糊不清,而北京圖書館拓本顯然是“台”字,與盤銘相同。“台”讀爲“以”🧛♀️。所以☝️,
銘釋文應改爲“台(以)
(嚴)虩若否”。
謝明文認爲該句大意是“國事不管好壞🟠,都保持敬畏之心。”因爲句式以“台(以)”開頭,所以此句翻譯爲“國事不管好壞,都以敬畏之心待之”爲妥。
銘:乍(作)元女孟[姬]
(媵)
亖(四)[
]
盤銘📴:乍(作)元女孟姬宗彝般(盤)
“作元女”郭沫若將上句的“否”連下讀爲“丕作元女”,謂“乍猶嫁也”,並將最後一字釋爲“酉”。《集成》(增補本)和《銘文選》採用郭說。謝明文將“否”字歸於上句,且補釋出“孟姬”二字🙇🏼♀️,將“酉”改爲“”🍫,拓本中“酉”字下部明顯有泐痕💆🏿♂️🚦,補“
”十分正確。
郭老將這一句分作兩句,將“作”解釋爲“嫁”有商確之處👩🏿🦱🫶🏻。這句的“作”是“作爲”、“作鑄”的意思😮💨。“(媵)
”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詞組👶🏿🐹,它是“作”的賓語🕕,不能把“
(媵)”作爲謂語。這個句子的主語是晉公,承上文被省掉了。全句是說晉公鑄造了大女兒孟姬陪嫁的
四件✣,這和盤銘的“乍(作)元女孟姬宗彝般(盤)”相合。在
銘中由於有“
(媵)”字,可以勉強把它分作兩句,在盤銘中這位置上是“宗彝盤”,就無法分作兩句了。
銘:□□□□,虔龏(恭)盟祀
盤銘:甾廣啓邦,虔(恭)
(盟)祀
銘前四字漫泐不清,盤銘第一字上部稍有磨損🧓,當爲“甾”字🧦,讀爲“載”🧏🏽♂️。《說文》:“甾,東楚名缶曰甾🧕🏿ℹ️。象形。”段玉裁注:“缶下曰瓦器,所以盛酒漿……像缶之頸少殺。”許慎說字爲象形是對的🤛🏻,但許慎和段玉裁都把甾說成是陶缶則是不對的。甾本像竹藤編的筐簍👨🏻🦽,從甲骨🧑🏻🌾、金文甾字的構形即可看出。
“甾”之部精紐🪈,“載”亦之部精紐,兩字雙聲疊韻,故得通假。載,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強語氣的作用🧑🏻🎤。《篇海類編·器用類·車部》:“載🟧,語助也😬。”《詩·鄘風·載馳》:“載馳載驅,歸唁衛侯。”毛傳:“載☎️,辭也。”“啓”,開也🙆♂️,開拓🧑🏿🔬🧑🏼🏭。《廣雅·釋詁三》👮🏿♂️:“啟✍🏻,開也。”《詩·魯頌·閟宮》🙅🏿♂️:“大啓爾宇,爲周室輔👩🏽🦲🛌🏻。”《韓非子·有度》♍️:“齊桓公併國三十,啓地三千里。”“啓邦”猶啓疆🏯🫃🏻,謂開拓疆域。黃組卜辭《甲骨文合集》36528有“甾伐四邦方”與“甾廣啓邦”句式類似,“甾”字用法相同👌🏿。“甾廣啓邦”是說廣開疆土。
第二句的“龏”,讀爲恭,盤銘有疊加聲符“兄”。“盟”字所從的明字偏旁不是日而是田🧁,可能是筆誤。“盟”指結盟、盟誓🔖🧑🦳。古代諸侯爲釋疑取信而對神立誓締約的一種儀禮,多殺牲歃血。《詩·小雅·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毛傳:“凡國有疑,會同🎙,則用盟而相要也。”《春秋·隱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孔穎達疏:“天子不信諸侯,諸侯自不相信🪓,則盟以要之。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違背,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祀”指祭祀🕝。古代對神鬼、先祖所舉行的祭禮。《書·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孔傳:“敬鬼神以成教。”《國語·魯語上》🧮🧑🏿🎓:“夫祀,國之大節也。”“虔龏(恭)盟祀”是說虔誠的對待諸侯間的盟誓和祖先神靈的祭祀。
銘:
(以)畣(答)[揚]皇卿,
(柔)新(親)百黹(?)
盤銘:卲(昭)(答)皇
(卿)🧙🏿♂️,
(協)
(順)百黹(職)
第一字銘拓本漫泐不清♉️,各家均釋爲“
(以)”🐇,“
”字之下各家或作缺釋符號“□”💼,或補釋“揚”字🧚🏿♀️,從《集成》拓本看“
”字之下明顯無字。盤銘作“卲(昭)
(答)皇
(卿)”,“卿”誤作“
”🛬,
銘亦同。“昭答”,表示誠敬地酬答🔔👆🏽。亦見於秦公鎛:“卲(昭)合(答)皇天”。
第二句《大系》、《銘文選》等均釋爲“親百黹”,於“
”字無說。《集成》(增補本)釋爲“
(固)親百黹”。謝明文釋爲“
(柔)新(親)百黹”🏃♂️➡️🍉,於“黹”字存疑。第一字隸定爲“
”,讀爲“柔”🕚,可備一說🧑🧒🧒🦬。徐仲舒、王輝將該字隸定爲“
”🧸,讀爲“協”。從盤銘看所釋“黹”字不錯,“百黹”讀爲“百職”大致不誤。“百職”,即百官。《漢書·百官公卿表》:“官失而百職亂🌕。”
銘第二字釋“新”釋“親”均不確,從盤銘看此字應隸定爲“
”🏇,從竞川聲,讀爲“順”。“協順百職”是說協調理順百官,文從字順🤌🏻。釋“
”讀爲“柔”,“柔順百官”還可以講得通;釋“
”讀爲“固”不確🏖,此字明顯不從“古”🍫。“固順百官”講起來也有點扞格👨👨👧👧。
銘:蜼(唯)今小子
盤銘:(唯)今小子
謝明文從李學勤先生將“今小子”改釋爲“蜼今小子”🕵🏿♀️,且讀“蜼”爲“唯”,上面已講過此字確應釋爲“
”,依張政烺先生也讀爲“唯”。但李先生認爲這裏的“唯今小子”和前面的“余唯今小子”都是晉公的自稱,值得商榷。謝明文文章引陳劍先生之說,認爲“‘雖今小子’語省略了主語‘爾’(可視作承下‘整乂爾家’之‘爾’而省;或者本亦可不說出且爲避免與下文重複)🤰,系另起一端引出對其女的告誡。此‘小子’是晉公對其女的稱呼🧠,與前文晉公曰‘余蜼(唯)今小子’之‘小子’乃晉公對先人、神鬼而言是自稱不同。”我贊成陳🦵🏿🥼、謝之說💮。上古男女均可稱子🐲,《廣韻·止韻》:“子,子息🙆🏿。”《儀禮·喪服》:“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鄭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毛傳:“之子🌐,嫁女也🧑⚕️👩🏽🏭。”《孟子·告子下》🏄🏻♀️:“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趙岐注:“處子,處女也。”
銘:整
(乂)爾家🚵🏿♀️👉🏼,宗婦楚邦👨🦽。
盤銘:(敕)
(乂)爾家,宗婦楚邦。
第一句各家均釋爲“整辥(乂)爾容”,謝明文改釋“整(乂)爾家”🔩。從拓本看,第四字釋“家”是可信的,盤銘亦爲“家”字🥒。但第一字是否是“整”字🤸🏿♂️,值得懷疑。從盤銘看👵,此字爲“
”🙋♀️,從言敕聲,應是“敕”的異體。從
銘的幾個拓本對照來看🖐🏽,此字也是“
”字,“束”和“攴”的中間是“言”字而不是“正”字。盤銘“言”字在“敕”字之下🍃,與
銘稍異。敕👨🏿🏭,整飭👨🏼⚖️,治理🧜🏿♂️。《爾雅·釋詁》:“敕,理也。”秦公簋:“萬民是敕。”《韓非子·主道》⚾️:“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5️⃣。”陳奇猷校注:“此謂賢者理其材🧑🏼🦲🏋🏽♂️,以備君之任用。”《漢書·息夫躬傳》:“可遣大將軍行邊兵,敕武備,斬一郡守以立威。”顏師古注:“敕📮,整也。”“
”,同乂,治理之義🙇♂️。敕、辥爲同義詞,故可並列連用🕐,如作冊封鬲的“諫(敕)辥四或(國)。”“敕乂爾家”是說治理好你的家室🤾♂️。
“宗婦楚邦”兩銘無異💪🏿。“宗婦”謂大宗子之婦。“宗婦楚邦”是說作楚國的宗婦,也就是做楚國國君的嫡妃。從這一句可知孟姬是嫁給了當時在位的楚王。
銘👆:烏(於)
(昭)萬年💁🏿♀️,
(晉)邦隹(唯)雗(翰)
盤銘:烏(於)(昭)萬年🧏🏻♀️,
(晉)邦隹(唯)雗(翰)
銘“烏
”《大系》🗿🧛♀️、《銘文選》讀爲“於卲”,謝明文讀爲“於昭”🤸🏻♀️。盤銘第二字與
銘結構稍異,從尸從
👩🏿🍼,應隸定爲“
”,
當爲聲符,亦當讀爲“昭”。該字中部似爲匕🤹🏿♀️😨,實爲卜字的訛變。“於昭”就是明顯,顯著,顯揚。“於昭萬年”🏌🏻🙍🏽♀️,就是顯揚萬年。
“翰”,輔翼之義🌧🤙🏽。盤銘“翰”字所從的“隹”刻畫有些變形🧜🏿。《詩·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唐顏真卿《郭公廟碑銘》👩🏼⚖️:“昔申伯翰周🤾🏻♀️,降神於維嶽👸🏻;仲父匡晉,演慶於筮淮。”“晉邦唯翰”一語楊樹達認爲“晉當爲楚之藩翰”🧶,《銘文選》認爲“晉國是你的楨榦”,吳闓生、于省吾🅱️、謝明文則認爲銘文說的“是以楚爲晉之藩翰”。李學勤先生也認爲“意即爲晉國的輔翼”。謝說:“‘晉邦唯翰’的‘晉邦’應看作是‘翰’的受事者🧑💼,晉公 之女則 是‘翰’隱含的施事👐🏻。‘晉邦唯翰’應即‘翰晉邦’😻,可能是爲了與上句‘年’合韻且湊成四字句,所以把‘翰晉邦’說成‘晉邦唯翰’🔣。”謝氏之說完全正確,在這裏晉侯不可能把自己的國家說成是楚國的“翰”🏤👵🏻。
銘↕️:永
(康)寶⚗️。
盤銘🧎🏻:永(康)寶🎍。
“永寶”與秦公鎛的“
(其)康寶”,語例相同。盤銘的“寶”字所從的“貝”刻成了“杲”🌯👩🏻⚕️。《銘文選》將“
”讀爲“康”,解作“安,安好🙆🏿♂️。“永康寶”🏃♀️0️⃣,就是“永遠安好保守此器”。
竊以爲“康”通“庚”。“庚”有賡續,繼續之義。《詩·周頌·天作》🌹:“彼作矣🦥,文王康之🕵🏼。”陳子展直解:“古文康🈸、庚字形相似,音相近,故得通叚也。”《詩·小雅·大東》:“東有啓明🛸🔶,西有長庚。”毛傳:“庚🎣,續也。”黃侃《春秋名字解詁補誼》:“古文賡從庚🏄🏽,庚亦續也👩⚕️。”“永康寶”就是“賡續不斷地永寶此器”,也就是“子子孫孫永寶用”之意🧛🏿🏃。
總之🎬,晉公和晉公盤都是晉公爲其長女孟姬出嫁所作的媵器。兩銘除器名部分字不同外🤙🏼,其餘基本相同。銘文可分爲三個段落。第一段從開頭到“孔嘉晉邦”,是晉公述說始祖唐公和父親憲公的功業🪢🚽,第二段從“公曰”到“
(協)
(順)百黹(職)”,是晉公自述,表白自己的作爲💆🏿,第三段從“
(唯)今小子”到結束,是晉公對女兒的告誡和祝福之辭。
現語譯如下:
在周曆的某年正月初吉丁亥這天,晉公說🥢:我的始祖唐公,接受了大命,輔佐他的父親武王,以威嚴的戒令管理衆多的非華夏部族,開拓疆域👃,達到大廷之國,衆多方國莫不臣事天子🧪。成王命唐公建都於京師Ⓜ️,在衆多被征服的部族的土地上做主宰,建立自己的國家。……。我顯赫的父親憲公……顯赫的神靈在天上……,讓晉國甚爲美好。晉公說:我這個小子🤷🏿♀️,效法先王🤵♂️,秉持其德肅敬如常🦘🏂🏿,安和所有諸侯國,衆邦沒有誰莫不日日恭順於晉邦🌏。我收羅才俊之士🍂,友其賢臣,以安治有周王朝,小心謹慎地輔佐天子,國事不管好壞,都以敬畏之心待之🙎🏼♂️。鑄造大女兒孟姬的嫁妝(銘:
四件。盤銘:祭祀用的盤)。孟姬你這孩子🐱🏋🏻,(嫁到楚國後)整治好你的家室,作楚國國君的嫡妃🏐,昭顯萬年🏄♂️,藩翰晉國,世代不斷地永寶此器
最後要討論的就是作器的晉公是誰的問題。
唐蘭、郭沫若、楊樹達诸先生依據銘文有晉公自稱“余今小子”認爲“
”當讀爲“午”🧑🍼,史載晉定公名“午”,故認爲作器者就是晉定公。李學勤先生將“余
今小子”改釋爲“余蜼(唯)今小子”,認爲“蜼”讀爲“唯”👼🏻,不是人名🎟,否定了定公說🈁,並提出平公說㊗️。認爲晉公嫁其元女,“宗婦楚邦”即爲楚王夫人,在春秋時期歷史上是一件大事,是一次政治聯姻。《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即位不久的楚靈王派椒舉到晉國,表示願與諸侯結歡👩🏻🦲,同時請婚於晉,晉平公許之。次年,晉平公親自送女出嫁楚國。楚靈王得位於弒君,爲了鞏固自己地位有意與諸侯結好,特別想拉攏晉國🕵🏼♂️,而晉國這時已走向衰落,也願乘機與楚國消除爭端。在此背景下晉🔁、楚聯姻🚶🏻。所以,他定此晉公爲晉平公彪。作器年代是晉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
晉公盤出現後,明確作器的晉公之父爲憲公。晋定公之父是頃公👩🏿🏫,晉平公之父是悼公🧁,這就否定了作器者平公說和定公說。上面已經講過,“憲公”即“獻公”,他比頃公早了八代一百三、四十年🧑💼,比悼公早了六代一百多年。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晉獻公娶於賈🧑🏽🦱,無子。烝於齊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另外還有三個兒子,一共八個兒子,太子申生在立儲的變亂中自殺,重耳逃到狄國✏️,夷吾逃到梁國👩🏽🔧。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去世。十月👕,里克在守喪的草廬裏殺死了奚齊(15歲)🙇🏽♂️👆🏼。荀息立公子卓(2歲)爲君💁🏼♀️。十一月,里克在朝堂上殺死了公子卓。齊隰朋率軍隊會合秦國軍隊送夷吾回國繼位🦵🏽,是爲惠公。惠公在位十四年,前637年去世,太子圉繼位,是爲懷公🤰🏽。第二年春,秦穆公又護送在外流亡十九年的重耳回國,殺死懷公🎅🏿,即位晉侯🤔👶🏻,是爲文公。
在這期間,晉國先後繼位的有公子卓🧛🧁、惠公夷吾、懷公圉和文公重耳🤱🏋🏿♂️。懷公是獻公的孫子,可以排除在外;公子卓在位不到一個月👱🏼,且是個兩歲的小孩子,所以,嫁女於楚的晉公只能是惠公和文公。
晉惠公夷吾是文公重耳的異母弟,在獻公末年立儲的變亂中逃到梁國📝,獻公死後,依靠秦🏡、齊的勢力回國繼位。據史書記載看,在位的十四年中,主要安定國內和處理周王室的變亂‼️,以及與秦國的關係。這時,楚國國力還不是很強盛🙍🏿♀️,晉國與楚國既未結盟🈯️,來往亦少🔦🧏,又沒有發生過大的衝突。晉🧑✈️、楚聯姻沒有政治上的需求。況且,惠公即位時不過十七🍸、八歲,死時也就三十二🧛🏽♂️、三歲,不可能有成年女兒出嫁。所以,惠公夷吾嫁女與楚王的可能性較小。
我認爲此晉公極有可能是晉文公重耳🧑🏼✈️⚁。銘文中晉公自述“秉德秩秩,協燮萬邦🩺,哀哀莫不日(卑)
(恭)⏲,余咸畜胤士,乍馮左右,保乂王國👱🏻♂️🏃🏻♀️➡️,刜
,以嚴虩若否”的話語👌🦬,都與晉文公重耳一生的作爲相合。文公重耳精明能幹,十七歲時就有賢士趙衰、狐偃咎犯(其舅父子犯)🧑🏼🤝🧑🏼、賈佗🙍♀️、先軫和魏武子等五人🤟。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因驪姬陷害,獻公追殺,於是逃到他的母國——狄國🫣,跟隨他的有十多位賢士,後來都是治國的棟樑𓀓。狄國把討伐咎如所獲的叔隗嫁給他♌️🤴🏿,生伯儵(shu)、叔劉。在狄五年,晉獻公去世。有人就勸他回國繼位,他認爲父親去世,不能守喪,貪戀君位,恐起禍端,於是謝絕了♧🛞。其弟夷吾繼位後又派人追殺☑️,於是離開狄國,流亡齊國📖,齊桓公把同宗女兒嫁給他,在齊五年,後經過曹🥜、宋、衛🧙🏼♀️🤹🏽、鄭,到達楚國🥐,楚成王盛情接待,在楚住了幾個月,惠公十三年(前638年)受秦邀請離楚赴秦。秦穆公把同宗女兒五人嫁給重耳,其中包括晉太子圉的妻子懷嬴(後稱辰嬴),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去世。十二月🩵,秦穆公派兵送重耳回國,即位晉侯,這時重耳出國逃亡十九年,時年三十六歲💂🏼♂️。他的一生兩次被追殺⛄️,顛沛流離,最終又得到君位,勵精圖治,施展抱負,成爲春秋五霸之一,正所謂“國事不管好壞🤭,都以敬畏之心待之”。
在楚國🩳,楚成王以相當於諸侯的禮節接待,臨走時又以厚禮相贈👨🏻🦲。楚成王曾說:“子即反國,何以報寡人?”重耳說:“羽毛齒角玉帛,君王所餘,未知所以報。”成王說:“雖然,何以報不穀🚹?”所以,極有可能重耳在即位後的元年到四年之間,此時楚成王年45——48歲🧑🏿🏭⚠️,晉文公重耳爲了報答楚成王的盛情接待🕧,並希冀獲得楚國的支持👐🏼,故在此时有可能將女兒嫁給楚成王。再後就不可能了🧑🤝🧑,因爲晉國在重耳主持下逐漸興盛起來,並與秦、齊等大國結盟,於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四月🎿,會同齊師、秦師與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晉國此時強盛,成爲霸主,晉👩🏻🦯➡️、楚從此交惡4️⃣。
出嫁的女兒孟姬不會是重耳的親生女兒🧠,因爲重耳已將女兒嫁於趙衰,生有原同➙、屏括、樓嬰三子[13]。重耳流亡狄國♻🧚🏼♂️,與狄女季隗只生有二子,《左傳》記載在重耳即位後“狄人歸季隗於晉🏄🏻♂️,請其二子”,意思是將夫人季隗送回晉國🤟🏽,將兩個孩子留在狄國。不管“二子”中有無女兒,他們都留在了狄國🦕,所以不可能出嫁楚王。重耳與齊女相處五年🦼,未聞有生育👽,即就是有子女🛍️,這時也只不過六七歲,還未成年;秦國之五女,如果生有子女,那就更小了。所以,出嫁楚王的孟姬只能是文公同宗中之長女。
注釋
[1] 謝明文🚌:《晉公銘文補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 李學勤♥︎:《晉公的幾個問題》135頁,《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文物出版社1985年🦼*️⃣。
[3]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科學出版社1958年重印本。
[4] 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文物出版社1981年。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增補本)12089💓🙅🏽,中華書局2007年♠︎。
[6] 天津市文物管理處:《河北滄縣肖家樓出土的刀幣》,《考古》1973年1期。
[7] 唐蘭:《釋眞》🧎🏻➡️,《唐蘭先生金文論集》31頁,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8] 陳劍🍐:《釋》,《追尋中華古代文明的蹤跡——李學勤先生學術活動物五十年紀念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9]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55頁👦🏽,中華書局2004年👨🏽🦳💘。唐蘭🤾♀️:《晉公考釋》,《唐蘭先生金文論集》15頁,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231頁,科學出版社1958年重印本。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587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
[10] 李學勤:《晉公的幾個問題》135頁,《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文物出版社1985年🧯。謝明文🐕🦺:《晉公
銘文補釋》237頁,《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1]張政烺著🎖、朱鳳瀚等整理🚱:《張政烺批注〈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整理稿)》160頁💚,中華書局2011年。
[12] 見謝文明❌:《晉公銘文補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五輯)》237頁注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3]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注:“趙姬,文公女也。”《列女傳》卷二“晉趙衰妻🚬:晉趙衰妻者👈🏻,晉文公之女也,號趙姬。……及反國,文公以其女趙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
2014年4月10日初稿
2014年6月17日定稿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6月2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6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
所謂“”字👨🏿🎨,似應釋為“生”🙎🏻♂️。該字圖作
,左半筆劃未剔鏽,可補作
。“君百生乍邦”應讀為“君百生(姓)👨🚀,乍(作)邦”。
盤銘所謂“啓(寶)
□虔今(?)”,似當釋讀作“嚴寅(從示)龏(恭)虔”,“今”屬下讀。,
盆及盘皆为铸铭,不是刻铭。
后生认为🤷🏿🌎,“协”字还是当如谢明文先生释为“”𓀆,在字形及音读上自有道理。
图版7“乂爾家”上之字當釋爲“諫+攴(簡)”。
這是近年見過最重要的銘文了🗣,可喜的是銘文圖版也很清晰。吳先生大作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我反復讀了幾遍銘文♑️,感覺還有一些疑難,不過有一些地方還可略加補充:
第5行:莫及✢🧖🏽。“莫”後是“及”字。
第8行字序應更正爲🧝🏼🧔🏻:“(寵)名(🔕?)不□”。
第9行應改釋爲:“台(以)嚴(?)(恭)□虔,今台(以)乂朕身”🤹🏽♀️。
第14行應改釋爲:“作虎左右”,“虎”應讀爲“吾”或“乎”,但其字肯定不是“馬”或从“馬”之字。
第17行“”字可參《毛公鼎》(《集成》2841)“
”、“
”,是从“爿”从“筐”(“筐”字從劉雲釋)之字,亦應如《毛公鼎》釋爲“將”。
圖版4原釋“嘉”之字疑為“靜”🤾🏻🏌🏼♀️。參看《新金文編》第574-575頁“嘉”字🎯♋️、623頁“靜”字。
接上樓:
此字左上殘泐,但隱約可以看出其上部與“生”的上部相符,而與“嘉”的一般形體左上作“ ”形有別🦦。另外📨,此字右下從“又”。這兩點都與“靜”更相符👨🏽🎓。
補第5樓👨👦:10342倒數第四行第二字亦當釋讀爲“諫+攴(簡)”💷。
如果战国兄所言可靠,那么对一下笔法
章法、排法。楚人欣赏嫁妆,
当有煤老板,土豪金之叹🤷🏽♀️。还有下家会接盘吗。
“啓(寶)
□虔今(?)”這句話文意難明,試說明如下🔻:
吳先生所釋“啓”,細審照片實為嚴字,金文習見,不當析為二字🤹🏿♂️。
下一字當隸作🧑🧑🧒,右旁秦公簋讀為寅,此處可照此讀🙋🏽♀️。
所釋虔字未見上部虎頭,細審照片其上部似為一橫,或當釋作天。又🤖,寅與天之間似為墊片所在,可能沒有銘文。
“天”下一字釋今,恐非🤷🏽♀️👩🏻⚖️,我們認為此形當為命字之殘👨🏿🦳,原因可能與1樓所論“生”字情況同。
因此這句話當重新釋作🙍🏽:“嚴(寅)
(恭)天命”,秦公簋銘文有“嚴恭寅天命”之句🧹,可為佐證(《集成》4315)➙🧑🏽🎨。
纠正第四楼;
徐中舒先生释为“叶”也是有理有据的,后生一时未查,抱歉。此字也可分析为从叶字古文从声之字,《清华简>"祭公“传世有作“葉公”者。
需要注意的是,秦公簋與晉公盤不僅都為春秋器,而且銘文結構也相同☝🏽,都是先述先祖功績🎅🏻🧑🏻✈️,後表決心🐔。尤其是稱述先祖部分內容非常相似,可以對讀。
第5行:莫,之
字似應是“殳”字𓀈🧑🏽🏫,與
字右旁所从幾同;
字左似从“長”。
睡午觉起来浏览各楼的意见🥇,才看到第14楼学者已经将晋公盘和秦公簋铭文联系起来🏜。如果我说之前没有看到这一意见🚵♂️,肯定不会有人相信了❤️,呵呵👩🏽🦱,但是事实是如此。当然这个无关紧要,吴先生文中已经引了一些秦公诸器铭文中的材料。
第五行原释为“秉(👮🏼♂️?)”之字当释作“殳”。“莫殳”即柞伯鼎铭之“无殳”🫄🏻,意义与“不廷”相近,皆指不服王化、不臣贡周室之地。故“莫殳”当属上读,与“不廷”连用🌳✭。“广闢四方,至于不廷、莫殳”意谓开辟疆土以至于原本不服王化的蛮荒之地。
所謂「建宅京師」👁,可直接讀為「建都京師」🤦🏼♂️,如《天子建州》甲01「邦君建之以【土宅-都】」👨🎓。
盤銘:(殽)
(畏)百
(蠻),廣
(闢)亖(四)方
…………“”🧔🏽♀️,即殽字的異體,讀爲敎🧎🏻♀️➡️👨🏽🍳。“
”即“畏”,讀爲威。敎威😴,蔡侯產劍作
(威教)🔆。威,威嚴;教💆♀️,令也;《荀子·大略》🤽♀️:“以其教出必行。”楊倞注👩🏿🚀:“教,謂戒令。”威教🥩,威嚴的命令。“
百蠻”,就是以威嚴的戒令管理衆多的非華夏部族。
殽畏,據已有的說法,或當讀爲“暴威”;
又蔡侯產劍銘文末二字若釋爲“”可信,或亦可讀爲“威暴”。
第5行🤰🏼: ——此字或是“敬”字?連下讀🚶➡️,“敬王命”🥏? 第14行應改釋爲:“作 ——此字釋爲“虎”好像也不大合適,因下文“虔”字所從虎頭與此字形有別👩🏿✈️。 懷疑此字爲“伏”字🙆♂️,是將人形與犬合筆而成? 若如此👩❤️💋👩,則“作伏(備)左右”,或讀爲“作伏(馮-憑)左右”皆可講通👩🏼🎤🙌🏽? |
若句讀稍加修改,似乎可以看出銘文的押韵情况🧑🏼:
左右武王,陽部
(殽—暴?)
(畏—威)百
(蠻),
廣(闢)亖(四)方🕷,陽部
至于不廷🦦,耕部
莫[不]秉(?)(敬🗼🤵♀️?)王命💂🏻♀️。耕部
(唐)公建
(宅-都)京
(師),君百
(生?-姓📏?)乍(作)邦🕴🏻。東部
盤銘⛑️:君百乍(作)邦
所謂“ ”字字形結構實為从言👠,从衣,从刀。“刀”形反置🧜🏼♀️🗞。相似字形如 童麗君柏編鐘 之
👩🏽🔧,只不過後者為“初”之異體🏄♂️。 ,
晉公[奠/皿]、盤與春秋早期的秦公鐘、鎛(《集成》262-269)及春秋中期的秦公鎛📿、秦公簋((《集成》270、4315)所使用的語詞具有較大的一致性🤱🏼,而與後者的一致性似乎更明顯💝。
晉公[奠/皿]、盤及秦公諸器銘文中的一些詞語或表達,似乎帶有秦、晉方言特色📴,如“永康寶”、“永寶宜”,“胤士”👨🦽➡️。另外,如“咸畜”、“昭答”,及“虩”的動詞用法——秦公器“虩事”👩🏻🏫、晉公盤“以嚴虩若否”🔕,少見於別的金文🖐🏻,或許也帶有地方特色。這是一點初步的推測,是否妥當請方家指正🗳。
“以嚴虩若否”,可參毛公鼎“屏朕位,虩許上下若否”🚶🏻。
盤銘:刜
……但細觀銘各拓本🩰,第二字上部確從向下的雙手👓,但中部從今從冊😻,下部從雙手上舉,明顯不是“
”字,當隸定爲“
”☄️🏊♀️。盤銘則作“
”👰🏿♂️🏃🏻♂️➡️,原篆爲“
”上部省去雙手👨👧👦,中間所從草頭的“冊”與公
盤的“
”字上部所從相同👎🏻。該字與
銘的“
”應爲一字之異構。與該字相近或者相同的字還見於Ⅱ式
鐘和
簋👳🏻♀️。在
簋中原篆爲“
”🎲,是用作人名🙅🏻♀️。
鐘中原篆作“
”🏄🏻♂️,用作動詞,銘文是“克明氒(厥)心,疋(胥)尹궋氒(厥)威義(儀),用辟先王”🫄🏼👨🏿🔧。同坑出土的묬簋銘云:“뻻皇且(祖)考래(司)威義(儀)🔉,用辟先王🧖🏻♀️。”可證“
”與“司”的詞義相同🏊🏼。
“”即“捵”字🔆,通“腆”🫵🏻,指國主。……或通“敟”、“典”。“
”🤛🏼、“
”也可能就是“典”的別體🧧,義爲主,主持,掌管。
————按🧑🏻🏫:“刜”後之字或當是“侖”字。文中所引的其餘字形✍🏽,明顯是從“亼”作👨🏼🦲,“亼”與“冊”合在一起自是“侖”字🧜🏽♀️。
,余咸畜胤士,【之】
乍伏(備?)左右,【之】
保(乂)王國,【職】
刜(侖?)
,【👩👩👦👦?】
台(以)(嚴)虩若否。【之】
——從韻腳看🙏,吳先生將“”讀爲“畏忌”說不定是正確的🙅🏽♀️。
銘文中被隸定為和
的两个字實从“弓”👴😥,與人旁不同(如本銘中“保”字所从)🤶🏻。前者据字形分析當為“开弓”義☪️,實為“𢼄(啓)”之分化字。開𢼄(啓)為同源詞🫅,今人猶言“開弓”🦗,可為旁證。吳先生以為“忌”字之借,其說可從(之脂相通,參看樓上“曰古氏”先生帖)👜。“弓佋”當即“弨”字异構👤🫷🏿,《說文》訓為“弓反”🐁。
所謂的“馮”字🙆🏿♂️,从彡犮(犬)聲💦,當釋為髮,讀為“蔽”🧑🏼🍳,屏障之義🤷♀️。
胡猜一个:
战国先生以为铭文为铸铭,当是⌚️。
由此出发,很怀疑第5行“莫”之“
”字就应该如吴先生所说是“秉”字,而下为“敬”字(参《战国古文字典》781-783页🧨,即三晋系文字中的“敬”字都没有左下方的“口”🛕,而且只有三晋系文字的“敬”字有此特征,正与此字形左部基本相符)👨🦼;——(结合辞例)若能够确定此字为“敬”字的话,那这两个字形之所以如此写法似乎可以做这样的猜测:大概是因在铸造过程中铭文范产生了脱落错位(参下文“合”字所从的“口”笔画不全🤽,似乎亦是笔画脱落导致)👗,导致“秉”字的下部的笔划移到“敬”字右上方🩼,并与攴字上部黏连结合🚣🏽,从而产生了两个“怪字”?
【不廷】莫[不]秉敬王命
金文中有类似的辞例表述🌖🧗🏿:
公曰:弓👩🏽💼,女(汝)敬共(恭)辝(台)命——(叔弓镈)
遂不敢不敬畏王命——(駒父盨盖)
当然,上面单先生以为上字为“及”,也可以读通。莫[不]及(急🔸?)(敬?)王命。
但恐不能將“王命”連下讀,读成:王命(唐)公,建
(宅-都)京
(師),君百匕(辟🧑✈️?)乍(作)邦。——虽然如此读🤹🏽♀️,“敬”字亦入韵,但文意上似不通。因为周天子分封给诸侯某地,以当时情境来看,似不可能指定诸侯定都之事的。
另外,上面海天先生读“宅”为“都”应可信。以此来读金文中的“宅”字😟,如何尊“初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秦公钟“我先且(祖)受天命,商(賞)宅受或(國)”🤌🏻;秦公簋“不(丕)顯朕皇且(祖)受天命,鼏(宓)宅禹責(蹟)”👆🏿,其中的“宅”皆当读为“都”🚒✩。
由此可知,秦公簋“鼏”字,过去多据《说文》读为“宓”,现在看来其实是个从“鼎”声的形声字🏗,就应该读为“定”🤧🧑🎤,“鼏宅”即当读为“定都)👨🏼🦱。上古音定🧑🚒、鼎皆端纽耕部,故可通用🧑🦯。
不知秦公簋“鼏宅”读为“定都”是否已有学者谈到过?
宅自宅🧑🏽⚖️,都自都,意思不完全一樣,不宜牽合為一。《天子建州》“天子建之以州”🎃、“邦君建之以宅”、“大夫建之以里”🧑🦲👰🏼♀️、“士建之以室”是講各級貴族居處之所的名稱🦻🐕,既有晉公盤的“建宅京師”一語”(上面“曰古氏”提到秦公鐘的“賞宅受國”也可參),似宜推知《建州》篇的“宅”字不當破讀為“都”,而就應是“宅”,海天兄意下何如?
,或可釋為“靈”,讀為“令”。
刜🆒,
,釋為“威儀”🐒。
,尸🧖🏽♀️、啟皆聲👨🏻🔬。尸常用為夷🚻,威儀亦作威夷👩⚕️。刜👩🏻🏭,讀為拂🧑🏻🦯,輔弼🐣。
,典🆕,主👩🦯➡️。此與
鐘“疋(胥)尹典氒(厥)威義(儀)”義近。
晉公盤的銘文,吳文說“盤內壁刻銘文七處”,3樓“戰國時代”先生則認為盆及盤皆爲鑄銘✧。
仔細看盤銘照片,似可確定盤銘是刻的。盤銘筆劃入器較淺🥛♟,筆劃較細👩🏻🦳;字體多不規整,手寫感非常突出(刻也是一種書寫,只是過程澀滯、緩慢);許多筆劃末端尖細👷🏻♀️;很多本來應當是弧筆的筆劃被寫成幾道方折👨🦱。所有這些特徵,都與刻寫的方式相符。
銘文是鑄是刻的問題,可有以下證據證明是鑄出:
1、全銘分為七處,每一處為一塊貼在內范上的銘文范片,看銘文的照片❗️,范片邊緣痕跡均清晰可見🧑🏻⚖️。
2、第三片中字損之處常常在范片裂開之處。
2、全銘為鑄出👩🏻🔬,並不排除鑄好之後再加補刻。但全銘連一處補刻痕跡都沒有。
学习了。谢谢战国先生指教!
是不是在下老眼昏花?为什么无论怎么看都觉得铭文的笔画是凸出来的呢?
因此這句話當重新釋作🧑🏿🎤:“嚴(寅)
(恭)天命”🏋🏼♂️,秦公簋銘文有“嚴恭寅天命”之句💁🏼♂️,可為佐證(《集成》4315)🚴🏼♀️。
根據黃杰先生的看法,“克囗亢猷彊魯宿靈囗囗不虩虩在[上]”的“克”與“猷”(從黃杰先生釋)之間只有一個字🧑🏼🏭,這個看法可能是對的🙎🏻;那麼其左邊一列的“靈”下與“不”之間,可能也容不下兩個字,黄杰先生在38楼的释文中也在“不”前只保留一个空囗,当是对的,也就是“靈”下的那個不識字應該與“不”字連讀🤹🏽♂️,這個不識字的意思可能和“莫”、“罔”的意思相似。這幾句銘文是用韻的,是用陽♋️、耕、東三部合韻👨💻,故此段可能應該斷句為(参考黄杰先生的釋文💇🏼♂️,文字用寬式)🃏♞:
我烈考憲公,(東部)
克亢(抗)猷彊。(阳部)
武魯宿靈⭕️,(耕部)
囗不虩虩在[上]。(阳部)
辝(嗣)嚴寅恭大命🐃🧑🏼⚖️, (耕部)
台(以)乂朕身💅,
孔靜(靖)晉邦👵🏼。(东部)
其中“克亢(抗)猷彊”的意思相當於後來說的“奮發圖強”。
“武魯宿靈”句中的“靈”是神靈、靈魂,指唐公、憲公之靈。“武”為神武👸🏽,“魯”為嘉美🕒,“宿”讀為宿將、宿學之“宿”,義同“素”,舊、久義🤽🏼♀️🚳,這裡可以理解為恆久的意思,都是修飾“靈”的。“武魯宿靈,囗不虩虩在上”是說先公们神武🦵🏽、美好🌤、永恆的靈魂,無不赫赫在天上。
再胡猜一個👧🏽:
余咸畜胤士🌖,乍伏(備?)左右,保(乂)王國,刜
(侖?)
(畏?)
(忌?)🟠,台(以)
(嚴)虩若否。
今按♧🧋:“刜(侖?)”二字🧖🏼♀️,或可讀作“拂戾”🐕🦺,又作“怫戾”、“弼戾”、“悖戾”🧑🏻🎤。《說文》:“蜦🤢,蛇屬,黑色🧑🏽🎤,潛于神淵,能興風雨🔍。从虫侖聲📠。讀若戾艸。蜧🧝♀️,蜦或从戾。”故“侖”聲字與“戾”聲字可通用🧧。
諸詞出處:
马融 《长笛赋》:“牢剌拂戾🚠🧜🏿,诸賁之气也。” 清恽敬《历代因革论八》:“故养生不至于拂戾,趋事不至于迂回。”
《新唐书·韦皋传》👯♀️:“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 杨笃生《新湖南》:“入其塾,则諢笑之声謞謞然;适其野,则气息怫戾💁🏿♀️🪥,容色愁惨。”
《說文》:“盭,弻戾也🙇♀️。从弦省👩🍳,从盩。讀若戾。郎計切〖注〗臣鉉等曰:盩者,擊辠人見血也,弻戾之意🕴🏻。”
《淮南子·说林训》:“临淄之女🕵🏻,织紈而思行者🚌,为之悖戾🦹🏻。”高诱注:“悖,麤恶也。”《旧唐书·萧遘传》🍱:“ 时溥 恃勋坏法🥱,凌蔑朝廷4️⃣,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宋司马光《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犹有狂愚傲狠之民悖戾而不从者,於是鞭朴以威之👩🏿🏭⛹️♀️。”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如林灵素者流……盖不惟与清浄之旨大相悖盭。”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顺治﹞九年壬辰会试,以第一名程可则悖戾经旨🍍,特旨除名。” (乂)王國”是一層意思,說得是善待賢才俊士以爲良佐🤙🏻;而“刜(怫🤱🏿、弼)
(戾)
(畏)
(忌),台(以)
(嚴)虩若否”或是另外一層意思,說得是由于選拔賢才俊士在身邊👨🏻🦰,以致乖張暴戾之人(不賢者)亦能對國事無論順逆,皆保持畏懼顧忌之心。【《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高亨注:“畏忌👱🏿♀️👨🏻🦼,畏惧顾忌。”】
“百”,讀爲“百辟”,辭例可參:
晉公銘中那個被釋為“𤤧”讀為“柔”的字,在銘文中也出現了兩次♕,原拓片放大一下看是這樣的(《集成》10342⚁⚡️,名“晉公盆”)👈🏿:
第一個字形殘泐得厲害,第二個字形虽然有点漫漶,但细看分明和盤銘上的寫法是一致的,下面是“曰”🖍🤶🏼,上面左旁是“丰”🏂,右旁是“十”🎖,只是把丨中間的圓點寫作圓圈狀了🧑🎤。那麼第一個字形顯然就是殘存了上面左旁的丰和右旁的十的圓圈,故這個字仍當從《大系》和《銘文選》釋為“”為是🏃🏻♀️,讀為“協”。
,
協燮萬邦🥋,𫌻[𫌻](殷殷)莫不日䫌。
按:殷殷是憂貌🧗♂️,《爾雅·釋訓》:“殷殷🏒,憂也。”這裡是為國事心懷憂慮的樣子。
“䫌”《說文》訓“傾首也”,段注:“按《釋魚》🤤:‘左倪右倪’♍️,郭注:‘行頭左俾右俾👨🏻🚒。俾亦作庳。’皆非是,其字正當作䫌。”是此字與“俾”通用🦸🏼♂️,銘文中即當讀為“俾”😇,《爾雅·釋詁》:“俾👇🏼,使也”,又《釋言》:“俾,職也。”郭注🙆🏼:“使共職也↗️。”銘文中當為“使”義。
其後一字當是邊境的“境”字之繁構,上象雙手樹林木(即封樹,疆界的標誌)形👩🎓,境為家邦的疆界,故從宀(房屋的象形)會意👈🏼。下面的“詋”字實是後來的“𧫙”字🧑🏼🍳,同“競”(《集韻》“競”或作“𧫙”,亦作“傹”),段玉裁云:“(競)古音在十部🧔🏽♂️,讀如彊”🙆♂️,本為陽部字,故從“兄”聲。先秦典籍或以“竟”字為之。這裡讀為《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職競焉”之“競”👨🏼🦰🤌,杜注:“競,遽也”,“競”本訓“逐”,引申為操持搭理,亦含有繁忙勞碌意➜。銘文中的“俾競”即相當於傳文中的“使……競”,“俾(使)”不是說使別人🌓🖕🏽,而是使自己的意思🥚。
“殷殷莫不日俾競”意思是為國事心懷憂慮🛬,莫不每日使自己(為政務)繁忙操勞。
從用韻上看一下也比較合適:
余唯今小子👩🏽🎤,
敢帥井(型)先王,(陽部)
秉德秩[秩]🤽🏽♂️🦧,
協燮萬邦,(東部)
殷殷莫不日俾境(競)👩🍼。(陽部)
說史墻盤銘文之“宖魯”與晉公盤之“魯”
黃傑先生說“宖魯”為“強禦”,其說甚是。我也曾有過相同看法(見王志平:《清華簡<皇門>異文及相關問題》注11,《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五輯第76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其中引章太炎先生論“弘毅”當為“強毅”的資料,也是我提供給志平兄的🙅♂️🤛🏽。
余咸畜胤(俊)士,乍馮(朋)左右,保乂王國,刜🟤,台(以)嚴虩若否🥁。
按👨👧👦:所謂“馮”字,盤銘是在“犬”左加彡,盆銘是在“犬”的頸部加彡,疑當是“尨”字👠,如何解釋待考,但這句是做左右幫手的意思還是比較明白的👨🏽🚀。
“刜”字當讀為“弗”。
此後一字當從吳先生釋“典”,盆銘中的該字上從𦥑,則當從吳先生說釋“捵”🕖,在銘中疑均讀為“殄”,“弗殄”同於《詩》中的“不殄”,不絕也,如《緜》🌘🥊:“肆不殄厥慍”,《桑柔》:“不殄心憂”,《雲漢》:“不殄禋祀”等等🏣。
此後一字當是“震”的傳抄古文“𩆉”的原字形,傳抄古文的這個字形中的“旦+戈”的部分當是金文“畏+戈”(即畏或威字)形之訛變,此字從雨從火從畏,蓋謂雷霆震擊有火且可畏,是個會意字🤘🏿。銘文中當讀為“振”🫅🏻。
“震”後一字,盆銘從弓從作🧟♂️,前人已釋為“作”。盤銘中的字看上去似從弓從啟👩🏼🦳,然參考盆銘看👨👧👦🌤,疑其字形當有訛誤🐗,它右邊本來也是想寫個“作”,寫法是“乍+攴”🙍🏻♂️,但是它把“乍”這部分寫錯了🥢,類似“戶”形☕️💽,但又不同,可參看“將廣啟邦”的“啟”字。所以這個字疑仍當釋“作”,訓“興”。“振作”是振奮♣︎、作興💳,後世“振作”的意思與此略同,但在先秦“振作”並非固定詞語,銘文中當是“振旅作(興)師”的省語,即興師出征的意思🙋🏿♀️。
“嚴虩”即“嚴嚇”,威嚇🙅♀️♊️、震懾之意💂🏻♀️。
“若否”當如吳先生所釋,“若”為順,“否”為不順,就是“逆”。
這段文字大意是說:我蓄養很多胤士,做我的左右幫手,保衛治理王國,不斷振旅興師😅🧽,以威懾那些或順或逆(的方國)。
,
抱歉🧑🏿🎨,我之前曾蒙王先生惠赐他的大作,并曾引用过👩🏽🌾,没有注意到到孟先生的这条意见🧗🏿♀️。45楼所云,是这几天看到晋公盘铭以后写的。
秦公鎛(《集成》270)、秦公簋(《集成》4315)👩🏿🎨、陳純釜(《集成》10371)原释“敕”之字实与晋公[奠/皿]♎️、晋公盘铭中从言、柬、攴之字及金文“谏”字为一字,当释为“[柬攴]”,读为“简”⛹🏽♂️,意为治。
我只是附議一下黃先生的觀點而已。心心相印,豈非讀書考古之一大樂事歟?
回复蒿耳先生💇♂️:先生的观点发表在先,“附议”实不敢当~~~能和先生观点相合🧛🏻♂️,很高兴~~[握手]
连吴镇烽先生也能写出姬仇这种违背先秦姓氏规则的称呼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