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博所藏的一件變形四葉對鳳紀年鏡
(首發)
鵬宇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變形四葉對鳳鏡(圖一)。據介紹,該鏡直徑17釐米👍🏼,邊厚0.4釐米,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爲變形四葉紋,四葉內分鑄有“長宜子孫”四字銘,四葉紋向上下左右四方延伸而將鏡背紋飾四等分,每兩葉間飾對鳳紋👬🏼。外圍爲內向十六連弧紋及銘文帶,斜十字幾何紋邊緣[1]。
該鏡共有銘文七十六字,其中主要內容經楊桂榮先生釋讀現已基本清楚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2]。但是,由于當時科研條件所限💸,還有部分文字不易釋出,有些意見也未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所以還值得繼續研究👩🚒。
爲便於討論,先根據我們的理解🤵🏽,將鏡銘依右旋順序釋讀如下(此處用寬式隸定):
□加(嘉)元年五月丙午👩🏼🦳,造作廣漢西蜀尚方明竟(鏡),和合三陽,幽湅(煉)白黃,明如日月,照見四方🎺,師得延年𓀃,長樂未央,買此竟(鏡)者家富昌✷,五男四女爲侯王👩💼、后👨🏽🍳。買此竟(鏡),居大市🚵🏼♀️,家□南佳(街)名都里,有小(孝)弟(悌),字九子。
圖一
以下作簡要說明🏋🏻。
鏡銘中“午”爲魚部字🧙🏽,可與陽部的“竟”🤾🏻♂️、“陽”👩👦👦、“黃”、“方”🛻、“央”👩🔬、“昌”🙎🏽、“王”七字叶韻🧎。此外🥳,“市”🧍🏻、“里”、“子”三字押之部韻💋。
過去我們把“佳”誤認作“住”,而對後面幾句的意思沒弄明白,又將“里”字屬下讀👳🏿,現根據韻腳可知其誤,都應當糾正過來[3]。
據傳🦕,民國時期曾有與此鏡紋飾、銘文完全相同者出土🧑🏻🎓。黃濬《尊古齋古鏡集景》曾錄有拓片(圖二)[4],梁上椿在《巖窟藏鏡》中曾作簡單的考釋[5]👩🏿🏫,茲摘引於下🥶:
民國二十五年,洛陽曾有永嘉元年八鳳鏡之出土(由洛到北京未售出,轉滬,又由滬東渡云)🤳🏿。此鏡型大而完整,徑約一七四公厘👩🏽🏫,原鏡未獲見👅,黃伯川氏以拓本見貽(見附圖),據云製作頗精,此鏡似尚未見任何著錄👮🏿♂️🧚🏽♀️,爲紀年鳳鏡之最初發現品🪼。外緣爲整齊之斜十字鳳文🔮,年號則似爲永嘉元年,永嘉爲東漢沖帝,當西歷一四五年,其永嘉之“永”字欠明晰,“嘉”減筆作“加”,或有疑爲非“永”字者,惟銘字有“廣漢西蜀”四字🧑🦽➡️,與元興元年鏡中之“廣漢”及新出土之延喜二年鏡之“廣漢西蜀”(見下卷後期漢式鏡)相同👎🏼,又其隸體亦與元興、延喜、永壽、憙平等鏡近似,則爲年代相近之作實無疑義🧑🎄。
案東漢年號之有嘉字者爲陽嘉🈹、永嘉、元嘉🧃,釋爲陽嘉⏳,則首一字似覺不類(有謂首一字爲“延”🤸🏼♂️,以“延”代“陽”之說)🈚️,若釋爲元嘉🙏🏻,則第三字之“元”字與首一字完全不同,故以釋爲“永嘉”較爲近確💇🏻♂️🐉,如此,則沖帝時已見斜十字鳳文緣🐖,鳳鏡之流行未必居連弧緣鳳鏡之後🧑🏻🎨,不過甘露五年之獸首鏡亦爲斜十字鳳文緣,則推測其曾延及三國似亦正當👩⚕️。若謂爲六朝末期之作,則似無確實根據👩🏿🦲。
從梁氏所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梁氏將此鏡的時代定爲東漢,至晚不會晚於三國。2.鏡首兩字爲紀年銘👷♀️,以“永嘉”可能性最大。
關於此鏡時代的判定,我們同意梁氏的意見🦻🏽。校檢現存可見的出土及傳世銅鏡,含“廣漢西蜀”(或“廣漢”)銘文者凡十余例🎧,其中有紀年者尤以元興、永壽✋🏿、延憙🫸🏿、熹平🏊🏿♀️、光和🦹🏼♂️🎞、中平居多[6],皆爲東漢晚期年號📮。這些紀年鏡時代相近🦟🥾,文字風格相似🙆🏽♂️,銘文套語也有承繼關係,應非偶然。梁氏寥寥數語⚓️,確爲卓識🔅。國博將此鏡時代定爲晉[7],恐未必然🙆🏼。
但是🆘😰,如何釋讀首字🚸,仍值得探究🙇🏿♀️。梁文中已指出首字非“陽”、非“元”👳🏻♀️,但是從字形這個字和“永”字仍有一定距離,杨桂荣先生曾懷疑此字爲“延”,與梁文中或謂之言不謀而合🚠,但楊先生也指出古代無延嘉年號,只能更待研究[8]🦛。從拓片來看,此字作形,確似“延”字🤹,但是也不排除是“元”或“永”的壞字,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字🔈,對其釋讀目前確實難下定論,只能暫且存疑。
梁氏云是鏡直徑174公釐👎🏽🕴,即17.4釐米🧑🍳,如兩處所測皆不誤的話,民國時所出之鏡比國博所藏之鏡稍大,兩鏡恐非一物🖊。而經過比較🉐,梁氏書中所錄之鏡拓(圖三)亦正是黃濬書中所錄之鏡拓,國博所公佈之鏡拓則爲近些年之新拓。梁氏云民國時間出土之鏡自洛陽出土后不久曾轉北京又自滬東去👩❤️💋👨,現已不知下落,而國博所藏之鏡,由於來源信息並未細說,所以不知兩鏡是否出土地相近🛝,又或測量稍誤⛔,或爲同模🍋,或爲一鏡耶💝?
此鏡銘內容頗爲新奇🙅🏼,有幾處可略作陳說。
鏡銘云“五月丙午”🕶,爲古代鑄造铜器的吉日👩。五月丙午既是一年之中火氣最盛的時候,也是冶煉金属的最佳日期👨👨👦👦。《淮南子·天文》:“五月夏至”,“夏至日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左傅·昭公十七年》:“其以丙午若壬午乎?”注云:“丙午,火也。”疏云:“正義曰:‘丙是火位,午是火位……故丙午焉火🤡。’”五月丙午鑄造銅器,大約是取以火克金之意,是漢人五行觀念的一種映射。《論衡·率性》云“陽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爲器💁🏽,磨礪生光,仰以向日🕺,則火来至,此真取火之道也”🫄🏽。
不過,羅振玉早就指出鏡銘中屢言“丙午”,未必實指[9]♥︎,很多只是依託之言,所以,也沒有辦法根據此處五月丙午推斷出其中實際年號。
鏡銘“和合三陽”,“陽”疑讀爲“商”,“陽”、“商”同爲舌音,韻又相同,于例可通。“和合三陽”當與《古鏡圖錄》內圈銘文之“三章和湅”[10]同義,亦即漢代鏡銘中常見的“幽湅三商”、“幽湅三岡”、“幽湅三章”👨🏼💻,指用秘方將銅錫鉛三種重要金屬進行和湅🌴。
“幽湅白黃”與“和合三陽”意近,白主要指錫鉛,黃主要指銅🤦🏻♂️,都是鑄鏡的主要原料,銅鏡中有時也稱“湅治銅錫清且明”🙅🏽、“雜以銀錫清而明”,“和以鉛錫清且明”。兩句一節🍧,所論內容相近🚶,也是此鏡銘文特點之一。
“明如日月”是形容鑄造出來的鏡面光整明亮,“照見四方”是說鏡子能帶來光明,祛除四方鬼魅,是鏡師的夸矜之詞。
“延年”二字,過去闕釋,此二字拓片作、
,確係“延年”無疑🤛🏽。“延年益壽長樂未央”、“延年命長”、“其師命長”🤦🏽,都是鏡銘中常見的套語。
“五男四女爲侯王、后”,“后”字過去或認爲是“若”[11],如此則七字一句🚥,句式工整。但此字拓片作,與若(
、
)字區別明顯🍤,而與后(
)字相類🤜🏻,顯然是“后”而不是“若”[12]👩🏽💼。而且🎁,銘文圈帶共七十六字,末一句亦六字🐋🤷♂️,而非七字,所以不能爲追求句式完整,而將此字屬下讀🧑🏿✈️。
漢代鏡銘的一般格式中,男女並稱時,往往男女各有歸屬,茲舉幾例:
三羊作竟(鏡)自紀,明而(如)日月善未有👩🏫,令人大富保母🥪,五男四女凡九子❄️,女宜賢夫,男得好婦兮🪱。[13]
——《陳介祺藏鏡》[14]
【外】[15]惟此明鏡🏋️♂️,焕並照明👩👩👧👧,帀(師)出吳郡,張氏元公🕋,百湅(煉)千辟🔸,分別文[章],對□相鄉(嚮)🦨👨🏻🦼,朱鳥鳳皇(凰),天神集會👩🎨,祐父宜兄,男則封侯🧑🏼🏭,女即侍王,久服長(飭-飾)🐯,仕至三公🫏,曾(增)年益壽,其命長。
——《中國古代銅鏡》[16]
【外】作佳鏡🫷🏼,清且明,葆(保)子孫,樂未央,車當傳駕騎趣莊,出乘亖(四)馬自有行,男□□侯女嫁王🎠,刻婁(鏤)博局去不羊(祥)🤷🏼,服此鏡,爲上卿。【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清華銘文鏡》[17]
所以,此處應是“五男”對應“侯王”,“四女”對應“后”,“后”字屬上讀🏫。
“買此竟居大市,家□南佳名都里”👨🏼🏫,“佳”可讀爲“街”,佳、街相通👨🏻🦼➡️,漢鏡銘中習見🏓,如《中原藏鏡聚英》“龍氏作竟(鏡)甚蜀(獨)街(佳),上有白虎辟耶(邪)匹”[18]🧛🏿,《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象衣服,好可觀💢,宜街(佳)人,心意驩”[19]。“南”前一字模糊不可具識𓀎,但從拓片該字中輪廓來看🐄,似是“在”✍🏽、“住”一類的字。此一句是說買此竟之人可以身居大市,即在比較重要的商業區中擁有產業,在城市南部的名都里中安家,應該都是吉祥之語。
“有小弟🏌🏿,字九子”🦸🏿♂️,“小弟”疑讀爲“孝悌”,小字古音在宵部,孝字古音在幽部,宵幽旁轉。[20]“有孝悌”即有孝悌之行之意。“字”,意爲生育👨🎤。《廣雅》:“字、乳,生也。”“字九子”,即生育九子👩🏽💼,對應前文所述之“五男四女”,與前引《陳介祺藏鏡》鏡銘中“五男四女凡九子”,都是希望人丁興旺,兒孫滿堂之意。
如此,則除鏡銘首字暫時仍無法確識外,其餘各處似皆可文通字順了。而通過對民國所出之鏡的考察與考釋🧑🏼,對更深入的研究國博所藏的這面變形四葉對鳳鏡也是極有幫助的。
當然🙆🏻,由於識見所限🤲🏻,文中所論之處難免掛一漏萬🏊🏿,加之音韻🏌🏿♀️、文字不熟,文中有不少屬我們猜測的內容,勢必錯誤很多,敬祈專家指正。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得到復旦大學任攀先生諸多幫助🍒,謹致謝忱➝。
圖二
圖三
[1] 杨桂荣😦:《馆藏铜镜选辑(四)》圖26🤸🏼♀️,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
[2] 杨桂荣🫱🏿:《馆藏铜镜选辑(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
[3] 鵬宇:《兩漢鏡銘文字整理與考釋》,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4] 黃浚:《尊古齋古鏡集景》第1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5] 梁上椿:《巖窟藏鏡》第二集上,漢式鏡概說☝🏻,第9-10頁,大業印刷局1940年印行。
[6] 鵬宇🤹🏿:《兩漢鏡銘文字整理與考釋》上卷兩漢鏡銘文字彙編“紀年鏡鏡銘”,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7] 杨桂荣:《馆藏铜镜选辑(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
[8] 杨桂荣👨🏿🎓:《馆藏铜镜选辑(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
[9] 羅振玉✫:《鏡話》🔍:“漢人鑄鏡多取‘丙午’,與鑄鉤同。然其日不必實爲丙午🦶🏻,亦與鉤同。如元興鏡稱‘元興元年五月丙午’,建寧鏡稱‘建寧二年正月廿七日丙午’,中平鏡稱‘中平六年正月丙午’,憙平鏡稱‘憙平二年正月丙午’,又一品作‘憙平三年正月丙午’。以長術推之,以上所紀月日皆不得丙午也。”(《羅振玉學術論著集》第六集,第40-4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0] 羅振玉👷♀️:《古鏡圖錄》卷中第14頁b🧩,上虞羅氏民國五年影印本🧑🏻。
[11] 杨桂荣:《馆藏铜镜选辑(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
[12] 字形來源可參看鵬宇《兩漢鏡銘文字整理與考釋》下卷兩漢鏡銘文字編👳🏻,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13] 爲行文方便,此處釋文採用寬式隸書,下文所引釋文隸定方法相同,不再出注。
[14] 辛冠潔編𓀇:《陳介祺藏鏡》圖版六九,文物出版社2001年。
[15] 外指外圈銘文🤵♀️,內指內圈銘文。下引諸釋文,標示體例與此相同。
[16] 張東《中國古代銅鏡》第44頁✌🏻,中國旅遊出版社2011年。
[17] 王綱懷著《清華銘文鏡——鏡銘漢字演變簡史》圖版五六🦹,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18] 王趁意著:《中原藏鏡聚英》第157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
[19] 王士倫編:《.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圖版一四🧎🏻♂️,文物出版社2006年🐰。
点击下载附件🦸🏽♂️:
“五男四女爲侯王、后”这样读上去怪怪的🪦,并且这样断句,“王”字还怎么入韵👏🏿?
感觉即便字形真是“后”,也还是看成“若”的讹字比较恰当👃🏿。
或者后读为苟。
多谢鸟笼兄提醒。这样读上去怪怪的,当时这样句读主要是为了从语义上能加以照顾🐕🦺,因为通常来说💂🏿♂️,汉代镜铭中男女并举时👩🔬🤷🏻♂️,一般都会有所归属,如“男封侯王”、“女为王后”之类,很少有男女共称为王的。又“后”在侯部,而五月丙午的“午”在鱼部🤽🏻♀️,在上古音属于旁转。一般来说也是可以叶韵的🖲。在汉代文献中有可以叶韵的例子🚥,请容我查查👲🏽。
買此竟(鏡)者家富昌💆🏻,五男四女爲侯王。后買此竟(鏡)居大市👩🏻🎨,家□南佳(街)名都里。有小(孝)弟(悌),字九子⏪🐯。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𓀔: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