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崇禮:釋“穎”及从“穎”得聲的字
    在 2014/12/29 15:38:46 发布

     

     

    釋“穎”及从“穎”得聲的字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

     

    古文字中有如下字形:

    A👩🏼‍⚕️:《壐彙》3505

    B(《璽彙》3192)😮‍💨、(《壐彙》3193

    C🤵🏼‍♀️:《壐彙》3420

    D🙅🏻‍♂️:《壐彙》3432

    E《壐彙》2624

    F《壐彙》3258👐🏽、《壐彙》3308

    G:徐賚(釐)尹朁鼎蓋內(《集成》2766.1)✊、徐賚(釐)尹朁鼎肩部(《集成》2766.2)、~鼎(《集成》1502)、信陽2.09🦍、信陽2.014信陽2.8包山2.260

    H魚鼎匕(《集成》00980A

    A,亦可寫作“”,李家浩先生釋為“會”🍰,[1]白於藍先生釋為“𥝩(穗)”或“秀”🙅🏻,[2]何琳儀先生釋為“柔”,[3]王寧先生釋為“㽕”。[4]G🥻,黃傑先生釋為“沐”。[5]今按:古文字“會”🚣🏽、“𥝩”🙎🏿🦝、“秀”、“柔”、“木”習見💇🏼,皆不作此形☯️。“㽕”🐵,《說文》訓為“木生條也”🛠,然此字或从木,或从禾,非惟主於木。所以A究竟是什麽字,須重新考慮◾️。

    我們認為A應該是“穎”字。《說文》:“穎✊🏽,禾末也✬。从禾、頃聲。《詩》曰:‘禾穎穟穟。’”徐鍇繫傳🤦🏻‍♀️:“穎者🪵,銳也🈶。故謂錐之末為穎。”《漢書·禮樂志》🥩:“含秀垂穎🧑🏽‍🦰。”顏師古注⚙️:“葉末曰穎。”《晉書·郭璞傳》:“青陽之翠秀,龍豹之委穎。”左思《吳都賦》🤦🏻:“鈎爪鋸牙,自成鋒穎🫀。”“穎”為物之末端尖銳部份,故木之末🏊🏻‍♀️、禾之末🙍、錐之末、葉之末🔇、毫毛之末🧔🏿‍♂️、兵器之末皆可曰穎🤽🏻‍♂️。A字从“↑”,“↑”即表示尖銳之義👩🏿‍💼,如古文字“朿”、“矛”皆从“↑”。

    目前所見秦漢文字中的“穎”大都从禾🤙🏻、頃聲🆕,A已經類化為“禾”。但古陶文有一例作(陶彙5.71),其左中“↑”的“∧”形雖然已經變得平直,但還基本保留了A的寫法👩‍👩‍👧‍👦👩🏿‍✈️。

    A在璽文中用作姓氏,即“穎”姓。《正字通·禾部》🤬🤽🏼‍♂️:“穎👺,姓。《左傳》穎叔考。漢穎容,著《春秋條例》五萬餘言。”B當爲“穎多”或“多穎”合文,為複姓。C所在璽印為“穎陽羘”,穎陽,地名,即潁陽🎡。《戰國策·魏策一》:“東有淮穎⁉️。”《史記·蘇秦列傳》“穎”作“潁”。穎考叔亦寫作潁考叔。潁陽,地處潁水之北,秦時屬潁川郡。《漢書·地理志》🙄🙍‍♀️:“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璽文或以地名為氏。

    D字从骨从A,“骨”當爲加注的聲旁,猶“穎”加注“頃”聲😻。古頃聲與圭聲多通用。如作“半步”講的“䞨、“跬”👨🏼‍🦲,又作“頃”、“蹞”。[6]《說文》🧑🏻‍🦯:“頃👨🏿‍🌾,頭不正也。”《說文》:“奊🩼,頭衺骫奊態也。从夨、圭聲。”段注:“奊,頭衺者,頭不正。”“頃”👆🏼、“奊”實為一詞。“骨”即“冎”,見母歌部;“圭”,見母支部。聲母發音部位相同♍️,韻部支歌旁轉。D字在璽文中用作姓氏,亦當釋為“穎”。當然,如果以“骨”為義符💪🏿,則此字亦有可能釋為“脛”。脛,見母耕部;穎➙,溪母耕部。考慮到璽文此字用為姓氏,我們覺得還是第一種可能性較大🍙。

    E字右半从冎从A💆🏼,“冎”與“骨”同😂,所以E當分析為从彳穎聲,疑即“迥”字。古頃聲與冂聲多通用。[7]《禮記·中庸》:“衣錦尚絅🧏🏼🖱。”“絅”《尚書大傳》引作“蘔”🏹💁🏼‍♂️。璽文中用作姓氏。《萬姓統譜·迥韻》:“迥,漢迥克。見《印藪》🧑🏻‍🌾。”

    F从衣穎聲,當釋為“顈”🏃‍♀️、“褧”。《玉篇·糸部》:“顈👩🏿‍🚒,襌也。”《儀禮·士昏禮》:“被顈黼🚒。”鄭玄注:“顈🧛🏿🫸🏼,襌也。”賈公彥疏🤲🏿✅:“此讀如《詩》云‘褧衣’之‘褧’。”字又作“蘔”🚣🏼‍♀️、“絅”,見上文🌎。

    《古文四聲韻》卷四《去聲·宥第四十九》的“柚”字下引《籀韻》作“”,白於藍先生指出此字實是从衣的“褎(褏、袖)”字。這成為白先生釋“𥝩”或“秀”及王寧先生釋“㽕”最主要的證據。今按:《籀韻》此字从衣穎聲,亦當釋為“顈”。之所以附在“柚”字之下🏊🏻,我們懷疑其或曾用為“絓”。《急就篇》第二章👱🏿:“絳緹絓紬絲絮綿🤳🌐。”顏師古注:“紬,抽引麤繭緒而織之曰紬🙆🏼‍♀️。”“紬之尤麤者曰絓,繭滓所抽也。”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絓,案🟩:繅繭絲未盡者,互相連接,抽其粗緒,織為緜紬,故顏注《急就篇》云紬之尤粗者曰絓😍,繭滓所抽也⏪。”“絓”、“紬”義近,後人或誤以“”字為“紬”,而附於“柚”字之下🤹🏽。

    G🐡,从水穎聲👩🏿‍🦲,當依李家浩先生、廣瀨薰雄先生讀為“沬”。[8]李家浩先生釋“會”,在字形上的主要根據是《汗簡》卷中之一引石經“旝”字作,李先生認為此字右旁的上部可以看做是與“㫃”旁共用的部份。結合何琳儀先生對此字的分析來看🚼,[9]這種意見不一定可靠🚴🧑🏻‍🦲。但是我們覺得李先生讀此字為“沬”,主要來源於辭例推勘📲,現在再結合徐賚(釐)尹朁鼎銘文中的用法,可以說此字讀“沬”應該已經沒有什麽疑問🤟。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从水穎聲的G💆🏽,為何會讀為“沬”了📃👨🏻‍🎨。

    “沬”本作“頮”、“𩒳”、“湏”,或作“靧”👨🏻‍⚖️👳🏿‍♂️,金文中也有“會”讀為“沬”的用例。[10]頮🦒🧏🏽‍♂️、𩒳💺、湏,曉母微部;未🐡,明母物部;貴,見母微部;會,匣母月部🤰🏿。《說文》以“𩒳”从𡿯聲🦶🏼👨🏼‍🚀,𡿯从曰聲🆔,曰,匣母月部🙅‍♀️。雖然從古文字形體看,“𩒳”並不从曰,但許慎以為从曰得聲,亦可證明“𩒳”、“曰”音近。從音理上看,“頮”及諸讀“頮”之字聲母屬喉牙音,韻部屬微、物或月部。頃🎐,溪母耕部;圭👮🏻,見母支部𓀛。聲母同屬喉牙音,發音部位相同🧜🏽。段玉裁的《古十七部合用類分表》按“音近”的原則把十七部分為六類🍖,支歌脂同屬第六類👋🏿👩🏽‍⚖️,其語音相近🙂‍↔️,音轉實例亦較多。雖然我們沒有發現“穎”和“頮”及諸讀“頮”之字直接相通的例證,但從間接音轉實例看,二者相通應該沒有什麽問題😔。如圭(見支)通夬(見月)、解(見支)、癸(見脂),而夬(見月)通解(見支)、癸(見脂)、會(匣月)🌠、貴(見微)🍇;又如頃(溪耕)通斤(見文)、斤(見文)通妥(透歌)⛎、妥(透歌)通貴(見微),而斤(見文)通豈(溪微)🟩、豈(溪微)通圭(見支)。[11]而且,如果上文以“冎”、“骨”為“穎”字聲符的推測不誤👩🏼‍✈️,則“冎(見歌)”、“骨(見物)”與“會”(匣月)、“貴”(見微)讀音亦相近👌🏻。《說文》以“𩒳”从“曰”得聲🏋🏼,古滑與汩、骨與抇、搰與抇也通用。[12]

    這裡附帶說一下徐賚(釐)尹朁鼎“丩”字的讀法。銘文全文如下🧉👷🏼‍♂️:

    隹(唯)正月吉日初庚🤷🏼,䣄(徐)賚(釐)尹朁自乍(作)湯鼎。囚(溫)良聖每(敏),余敢敬明祀。丩(洗)G(沬)俗(浴)👨‍🍳,以去卹(辱)🫄🏿。壽躬㝅子🤢,眉壽無期😕,永保用之👱🏿‍♀️。

    “丩洗沬浴🥊,以去卹辱”👨🏿‍⚖️,其中的“洗沬浴”三字從廣瀨薰雄先生釋,[13]“去”字從陳劍先生釋。關於“丩”字,廣瀨先生引用陳劍先生意見說📴:從押韵的角度看👨‍👩‍👧,‘溫良聖敏,余敢敬明祀’(押之部韻)👩🏽‍🍳、‘丩洗沬浴🪞,以去卹辱’(押屋部韻)當是結構基本相同的两句❗️;從‘溫良聖敏’看👩‍❤️‍💋‍👩,‘丩洗沬浴’的‘丩’應該也是表洗浴意的字。此字究竟該怎麼解釋,待考。”[14]

    今按:陳劍先生認為“丩”應該是表洗浴意的字👱🏽‍♀️,其說可從🧑🏼‍🍳。我們覺得這裡的“丩”應該讀為“洮”。丩,見母幽部;兆🚵🏽,定母宵部。丩通攸🗳💜,《說文》🤵🏿:“𥃧,䀺或从丩🎼。”[15]兆亦通攸。古條挑🙇🏽‍♀️、悠窕、莜𠤼銚通用📘。[16]《集韻·豪韻》:“洮,盥也。”《尚書·顧命》:“甲子🦬,王乃洮頮水🦵🏻。”孔穎達疏👍💁‍♀️:“頮是洗面〰️,知洮為盥手👩🏿‍🎤。”洮、洗、沬🧑🏿‍🎓、浴分別為洗手、洗腳、洗面、洗身👩‍🏫💋。

    古見系牙音字多有與舌音字相通者,如“丩”除與“攸”(喻)🀄️、“兆”(定)相通外,還與“討”(透)、“兜”(端)🤺、“周”(章)聲字相通。“丩”聲與“周”聲通用(周通糾、賙通糾)[17],古“舟”聲與“周”聲通用則更為常見🎂🪭。這使我們想到信陽簡从“丩”的“盤”(信陽簡2.8)字。此字為“盤”已無疑問,“丩”和“盤”在意義上又沒有什麽聯繫,似乎只能解釋為聲旁。“丩”為聲旁,“丩”💪🏼、“舟”音近,則“舟”亦為聲旁。“洀”字古代有“盤”音🩴。《管子·小問》:“意者君乘駁馬而洀桓。”尹知章注:“洀🍕,古盤字👦。”對於這種讀法的“洀”字,一般認為是一個从“水”从“舟的會意字。从“水”从“舟如何能會出舟在水中盤桓👩🏽‍🏭,實在讓人懷疑。以“盤”从“舟”聲,還能很好地解釋青銅器中自名為“舟”的盤形器的問題🔶。[18]這種所謂的盤形器其實就是盤,其作用是用來承尊,漢代謂之“承旋”,李學勤先生認為即文獻中的“舟”,見於《周禮·司尊彝》👱🏽👨‍🦱。[19]《司尊彝》職文注引鄭司農說:“舟⛹️‍♂️🔹,尊下臺,若今之承槃。”我們認為《司尊彝》中的“舟”應該也是“盤”。

    H从艸穎聲,當是“蘔”字🏈,見於魚鼎匕。魚鼎匕是春秋末期代國遺物,原為羅振玉舊藏,上世紀二十年代出土於山西渾源。曾有王國維[20]、于省吾👩‍👧、[21]李零、[22]詹鄞鑫💭、[23]臧克和✍🏻、[24]史克禮🙍🏿💁🏻‍♀️、[25]何琳儀[26]、董蓮池[27]等先生考釋。2010年盛世收藏網上又出現了一件新的魚鼎匕,[28]後被吳鎮烽先生收錄於《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9]最近吳先生在復旦網發佈《魚鼎匕新釋》🍘,[30]公佈了新見魚鼎匕的照片及銘文摹本。隨後,王寧先生又著文考釋🌾。[31]與傳世魚鼎匕相比🍙,新見魚鼎匕銘文沒有殘缺。參考各家意見👩🏻‍🔧,現據新見魚鼎匕作釋文如下:

    曰:(誕)鑄氐🍁🏞、(昆)尸(夷)述(遂)王魚顚(鼎)。曰☂️:欽哉!出斿(游)水虫👘,下民無智(知)參(三)目人之(蚩)蚘(尤)命,帛(薄)命入(羹)☄️。蘔(儆)入蘔(儆)出,母(毋)處其所。

    *,當依何琳儀先生釋“延”,讀為“誕”🚵🏿‍♀️,句首助詞。

    鑄,從單育辰、李松儒先生釋🧏🏿。[32]

    氐,吳鎮烽先生:氐🧚🏼‍♂️,夷狄國🤞🏽。《詩·商頌·殷武》:“自彼氐羌🧚‍♀️🐑。”陸德明《釋文》:“西方夷狄國。”“氐”與“氏”系一字之分化,在此讀爲“是”,指示代詞,相當於此➞,這🐕‍🦺。今按:氐🤟🏼,不煩改讀🍬,與下文昆夷俱為我國古代西北少數民族🧑‍🔧。

    昆夷,從何琳儀先生釋。

    述🤦🏼,《說文》:“循也👩🏿‍🚒。”,“述”有遵循、順服義。述🧻,亦可讀為“遂”⚾️,訓為“順”,《字彙補·辵部》🫵🏼:“遂,順也🙆🏻‍♂️。”《國語·周語下》:“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韋昭注👨🏻‍🦯:“遂🙇🏻,順也👩🏿‍🎨。”《史記·李斯列傳》:“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願子遂之🦯。”

    王🧻⬅️,當指代王。據李夏廷先生研究,渾源李峪銅器群墓地的年代約在春秋中期至春秋末期,墓葬中晉、燕、北方系銅器共存👱🏿‍♀️,均應為同一墓地的遺物👧🏿。據文獻記載🤽🏿‍♀️,春秋中晚期晉國北部曾有代國,在今山西、河北北部交界處,渾源當時應屬代地。公元前475年,晉趙襄子“興兵平代地”🧑🏽‍🚀💂🏿‍♂️。李峪銅器群的時代早於滅代之前,因此應屬代國👩‍🔬。[33]今按💞:歷史上晉未稱王,燕稱王在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所以銘文中的王應是代王。《史記·趙世家》:“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

    顚,從裘錫圭、李家浩,[34]董蓮池,謝明文[35]先生釋🤼‍♀️。顛,讀為“鼎“,魚鼎👓,烹魚之鼎。古匕、鼎常配合使用。

    “誕鑄氐🧝🏽‍♀️、昆夷述王魚鼎”🎀,鑄造紀念氐和昆夷順從代王的魚鼎🛖。當時代國與西北的氐和昆夷等少數民族地區接壤,他們順服於代王🟫,是重大的事件,所以鑄鼎紀念。

    欽,謹慎、戒慎🕞。《尚書·堯典》:“帝曰:往,欽哉🧟‍♀️!”孔傳:“勑鯀往治水🐉,命使敬其事。”詹鄞鑫先生以為相當於今語謹慎小心,正確可從。

    出斿水虫🎃💃🏽,即出游水蟲🍳。水蟲,水生動物的統稱🤏🏿👩‍⚕️。

    “下民無智(知)參(三)目人之(蚩)蚘(尤)命”當作一句讀💇‍♂️。下民,百姓、人民👂🏻。《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下對上,銘文中是針對下文作為神靈的蚩尤而言🤶🏿。三目人💆🏽‍♂️,指蚩尤🔠,這裡顯然源自某種傳說。吳鎮烽先生引梁代任昉《述異記》有蚩尤四目之說,三目或四目👨‍❤️‍💋‍👨,均是狀其靈異。蚩尤👰🏽,從于省吾先生釋👼🏽。[36]命👃🏼,教令🚗。《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下民無知三目人之蚩尤命”📞,百姓不知道長有三目的神靈蚩尤的教令。銘文“蚩尤”字从䖵、虫作🐐👩‍🎤,或當時以蚩尤為掌管水族的神靈。李零先生以為銘文所述乃是出典於馬王堆帛書《十六經》黃帝伐蚩尤🧖🏼‍♂️🐶、腐其骨肉為醢的故事。恐非是🏏。

    帛(薄)命入(羹):帛🌰,讀為“薄”,從李零先生。薄命,命運不好。🧑🏻‍🦰,讀為“羹”🍢,從于省吾先生。

    “欽哉!出游水蟲,下民無知三目人之蚩尤命,薄命入羹。”這是告誡出游的水族要小心謹慎⁉️,普通百姓不知道神靈蚩尤的教令◼️,命運不好的會被他們捉住,放入魚鼎煮成肉羹🤹🏿‍♀️。

    蘔入蘔出🫣:蘔,當讀為儆、警。頃,溪母耕部;敬,見母耕部🧔,古通用❤️‍。[37]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穎🦻🏿🥱,叚借又為儆🤸🏽‍♂️。”《禮記·少儀》🗿🤽:“枕🤶🏿、幾、穎、杖。”鄭玄注:“穎➿,警枕也。”孔穎達疏:“枕之警動🚯,亦謂之穎👨🏽。”《說文》🍭:“儆👴🏼,戒也。”《說文》:“警,戒也。”蘔,讀為儆👒、警,意為警惕、戒備。

    母(毋)處其所:其所💆🏽‍♀️👊🏿,指魚鼎🐫。“蘔入蘔出,毋處其所”,告誡出游的水族🤲🏼,出入時應警惕戒備,不要落入魚鼎被烹煮。

    多位學者已經指出🗜,匕文具有箴銘的性質,其說可從👩‍❤️‍💋‍👨。然細玩文意,氐和昆夷作為遊牧民族🤛🏻,與出游水族相似,且經常對中原進行侵擾💿,匕銘如此作,明顯含有對其進行威嚇的意味👨🏻。

     



    [1] 李家浩𓀜:《信仰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4-211頁。

    [2] 白於藍:《釋褎——談秀、𥝩一字分化》🙆🏼‍♂️,《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48-352頁。

    [3] 何琳儀:《魚顛匕補釋》🏊🏿‍♀️,《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

    [4] 王寧🐂:《釋及相關的幾個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4124日。 

    [5] 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4104日董珊先生《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文後評論33樓。

    [6]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564頁【頃通圭】條。

    [7]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60頁【冂通頃】條🏺。

    [8] 廣瀨薰雄:《釋卜鼎——〈釋卜缶〉補說》,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中華書局2012年🤽🏼。

    [9] 何琳儀🐎😆:《魚鼎匕補釋——兼說昆夷》,《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0] “會”字讀“沬”說源自楊樹達先生,見楊樹達《蔡子匜跋》,《積微居金文說》第167頁🕺🏽🤧。科學出版社,1959年。李家浩先生《信仰楚簡“澮”字及從“ ”之字》從之💊。

    [11]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15頁【圭通夬】條🙍🏼、517頁【圭通解】條、515頁【圭通癸】條、518頁【解通夬】條、635頁【夬通會】、635頁【夬通臾】條、801頁【癸通夬】條、957-958頁【斤通頃】條、958頁【斤通妥】條、575頁【妥通臾】條、959頁【斤通豈】條、894頁【豈通圭】條🦹🏿。

    [12]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86頁【冎通曰】條👳🏽‍♀️。

    [13] 廣瀨薰雄:《釋卜鼎——〈釋卜缶〉補說》💃🏻。

    [14] 廣瀨薰雄🫒:《釋卜鼎——〈釋卜缶〉補說》。

    [15]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152頁【丩通攸】條🧘🏻‍♀️。

    [16]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122頁【攸通兆】條。

    [17]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133頁【周通丩】條。

    [18] 相關問題參見何景成、王彥飛先生《自名為“舟”的青銅器解說》💸,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30輯,中華書局,2014年,第162-167頁。

    [19] 李學勤:《論擂鼓墩尊盤的性質》🤟🏽,《江漢考古》1989年第4期🦸🏻。

    [20] 王國維:《魚匕跋》,《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1210頁🅰️。

    [21]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中華書局,1998年𓀎🤸🏻,第228頁🌓📝。

    [22] 李零:《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李零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76-80頁🤱。

    [23] 詹鄞鑫:《魚鼎匕考釋》🤷‍♀️,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富达主辦《中國文字研究》第2輯,第175-179頁👸🏻👨🏼‍🦱。

    [24] 臧克和:《〈魚鼎匕〉銘文有關器名性質新釋》,《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5期。

    [25] 史克禮☝🏻:《〈魚鼎匕〉銘文性質及“下民無智”的有關問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富达主辦《中國文字研究》第4輯,第130-135頁。

    [26] 何琳儀:《魚鼎匕補釋——兼說昆夷》💁‍♀️。

    [27] 董蓮池:《說山西渾源所出魚匕 的“ ”字》,《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28] 該器原由網名金鱗軒的網友公佈於盛世收藏論壇🍎🧑🏻‍🦯。見金鱗軒:《〈品藏2009——鱼鼎匕》🙆‍♀️,盛世收藏論壇2010118

    [29]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06320號🚃,第520頁🖼。

    [30] 吳鎮烽👰‍♂️🤚🏽:《魚鼎匕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20141124日👰🏻。

    [31] 王寧⏸:《新見魚鼎匕銘文再釋》✸,簡帛網,20141219日👨‍✈️。

    [32] 見吳鎮烽《魚鼎匕新釋》文後評論2樓🌏。

    [33] 李夏廷🥏:《渾源彝器研究》,《文物》1992年第10期。

    [34] 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512頁注72👩‍🎤。

    [35] 謝明文:《釋“顛”字》🧑🏽‍🚒,《古文字研究》第30輯,中華書局,2014年📓⭕️。

    [36] 轉引自何琳儀✋🏽:《魚鼎匕補釋——兼說昆夷》,《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

    [37] 張儒2️⃣、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64頁【頃通敬】條🤸🏼‍♂️。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12月2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12月29日👨🏿‍🦰。



    点击下载附件:1391張崇禮:釋“穎”及从“穎”得聲的字

    ,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015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