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走攴]缶”與“迅氏(匙)”
在 2015/2/23 20:03:21 发布

 

曾侯丙迅缶跋

——兼释“缶”与“迅氏(匙)”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随州文峰东周墓地亚字形大墓M18的亚字形椁室有东🤶🏻、西🍨、南🏌🏽‍♂️🤚、北、中五室。其中西🙍🏿‍♂️、南🧉、北、中四室曾遭盗掘。东室保存完好,出土鼎、簋、鬲🧏🏻‍♀️、鑑、方壶等70余件青铜礼器🪤。另外在墓坑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2×2米的器物坑。其中北坑内随葬两件制作精美华丽的铜方缶[1]。通体饰镶嵌绿松石的菱形花纹(图一🤾🏿:1)♋️。两件龙形耳上各有7字铭文,盖内有两行11字铭文:

耳铭: 曾侯迅缶硖以为    (图一☄️:2

盖铭: 曾侯丙作迅缶  

      硖以为微事        (图一🩸:3

铭文虽然简短,但仍然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双耳上的铭文,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故而省去了器主私名的“丙”和“作”“微事”等4字👨🏽‍⚕️。并未省略“迅缶”二字。

二、“迅缶”,目前多改作“缶”。这是因为在郭店楚简《缁衣》中的“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卂筮”一语中的“卂筮”二字。在今本《礼记·缁衣》中作“卜筮”😡。由于下文又谈到“龟筮”“我龟”,故而据今本改简文“卂筮”为“卜筮”🥂。此后,凡是简文中的卂或从卂的迅和东周金文中的迅🫸👩🏻‍🍳,均被改为“卜”或“”。从而造成“卂”与“卜”混而不分的奇怪现象。应予以纠正[2]。故本铭仍隶为“迅缶”🍫。

迅,心母🧛🏻‍♂️,浴☸️🧑🏻‍🦱,邪母。心、邪旁钮🎴👃🏼。迅缶即浴缶。《说文》:“浴🚣🏿‍♂️,洒身也。”《周礼·宫人》🔻:“其往之沐浴。”注:“沐浴所以自洁清。”

按,《简报》隶为“硖以为长事”等5字的释读,目前有很大的分歧[3]🎖。应予分析👩🏿‍🚒。

“硖”字🤝,从广👩🏽‍🔬,从土,夹声🥔。夹😄,见母叶部🧑🏽‍🦳,给,见母缉部。双声旁转,读作“给”。《战国策·秦策》🪺:“恐不能给也。”注:“给,供也🕴。”

“微事🧑🏽‍🎓,目前多隶为“长事”。长👴🏽、微混淆由来已久,有必要加以区别➿。商周文字中长与微都像人披长发形🧑🏼‍🔬,长字手中拄拐杖,即棖的本字。《说文》👬🏻🔇:“棖,杖也💁‍♂️。”棖借为长幼的长和长短的长🦈。微是头发之发的本字🤹🏼‍♀️,音同借为微小、微妙的微和国名👱🏿、姓氏的魏。久借不归,另造一个从犮声的髪字相替代🪥。古玺文中由于长微混淆🫄,从而出现了只有长和张😪。只有“三家分晋”中的韩🐟、赵二姓,而没有一例魏姓的怪现象🚴🏽‍♀️。实际情况是“长”字是在人的下肢右侧加弯勾、短横的“饰笔”以为指事字🤛🏻,意为长肢在此🤰🏿。而不加饰笔者即微字,音同借为姓氏的魏。楚简中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长⏏️、微二字。郭店简和上博简用头发飘向右方者为长📛,飘向左的为微。音同借为美恶的美。而包山简则加人旁者为长,不加人旁者为微👩‍👩‍👧‍👦💅🏽。例如包山M2遣策中原被隶为“韔”释为弓袋的字🤽🏻,其实没加人旁应隶为微,音同借为尾。遣策中的“豹尾”,是《蔡邕·独断下》中用来表示诸侯身份的车上的装饰🧋,被称为“豹尾车”。[4]

曾侯與编钟中的一号钟铭文中的“长”字作🫶🏻,像人拄拐杖形,是长的本字🦼😧,方缶铭文中被隶为“长”的字,没有拐杖☕️👨‍🦯‍➡️,故应隶为微。微与沐均为明母,应读作沐。《说文》📍:“沐🧑🏽‍🍳,濯髪也💇🏼‍♀️🏚。”《礼记·玉藻》“沐稷”,孔疏:“沐。沐髪也。”《论衡·讥日》:“沐者去首垢也。”古代洗发曰沐,净身曰浴。《荀子·不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可证。“以”1️⃣,介词,用也👨🏻‍⚖️。“为”外动词,作也。“给以为微事”,意为迅缶是供洗发用的。此外🧍‍♀️,文峰塔东周墓地中还出土曾句尹喬迅缶(图二),也应是专供洗发用的。可资比较。

曾侯丙迅缶是曾国国君铸器。并且特意把这两件制作精美华丽的迅缶,不与东室中70余件铜礼器放在一起,而是单独放置在北器物坑内,足以证明这两件迅缶被重视的程度和特殊地位。解为专门用作随葬的明器,显然不符合情理🈵🛷。水器与酒器分途已久🧔🏽。寿县蔡侯申墓和淅川楚墓中的酒器称尊缶。水器称浴缶🧈👆,盥缶↕️。酒器与水器并存🙆🏽‍♂️,各有各的用途。曾侯丙墓中目前仅发表了作为水器的迅缶🤝,还有东室中70余件礼器尚未发表🙋🏻‍♀️。而且其他各室已被盗,不能肯定曾侯丙墓没有酒器“尊缶”。方缶铭文“给以为微事”一语,特意注明是供洗发用的,从而排除了其他用途的可能性💪🏼。湖北谷城禹山庙嘴楚墓出土的中子宾缶,器肩有铭文两行8字:“中子宾之缶”(《江汉考古》19853期)。字从攴得声,攴🦸🏼‍♂️,旁母或并母👩🏽‍💼🤹🏿‍♂️,侯部。沐,明母侯部🕙,准双声叠韵,缶读作沐缶。如上所证,洗发曰沐,净身曰浴👷🏄🏽。“缶”也是专门用作盛洗发水的缶👩‍💻。

随州义地岗M6出土“曾公子弃疾之迅氏”(图三)。弃字是徐在国先生所释[5],可从🧣😳。原隶为“斗”的字🍊,其实应是“氏”字。氏是河水支流“支”的本字👆🏼,弯笔像河水,斜笔像支流🧑🏼‍🏫,或在斜笔上再加圆点或短横以为指事🐻‍❄️,意为支流在此🐹。音同借为氏族和姓氏的“氏”[6]。氏与匙均为定母支部🍹,氏通匙🟠🧑🏻‍💻。《说文》🤳🏽:“匙,匕也,从匕🤷🏽‍♂️,是声🚶🏻‍♂️‍➡️🔡。”段注:“《方言》曰匕谓之匙。苏林注:《汉书》曰北方人名匕曰匙。玄应曰:匕或谓之匙。今江苏为茶匙、汤匙,也谓之调羹。实则古人取饭载牲之具,具有其首盖锐而薄🧑🏼‍🎓,故《左传》矢族曰匕。”王筠《说文释例》:“匕部匙,当删。古人名匕,名柶。豈有匙🙅?各经无此字👷🏽,而见于《方言》📃,则是汉人名之,因造此字。实则匕匙一声之转,其声既变即加是为声🧑‍🤝‍🧑,以别之也😠🤶🏽。”

按,古代同名而异物,以匕而论,有取肉于鼎的匕,也有取饭的匕♠︎,也称“柶”。也有用来挹取液体流质或粉末状的匕🪐,也称为匙[7]。也有同物而异名者🎾。如舀水用的挹水器可称为枓。《仪礼·少牢馈食礼》:“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郑玄注:“枓,斞水器也。凡设水用罍,沃盥用枓🏋🏻🍭。”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舀水器👦,有铜长柄⛽️。发掘报告称为“铜斗”🍝。而寿县蔡侯墓出土者无柄。发掘简报称为“瓢”🟪🏊🏽‍♂️。称“铜斗”或“瓢”,都不是器物自名🤧。随州义地岗曾墓出土的铜斗,自名为“氏”,即匙,是首次发现的器物自名的舀水器。证明这类器物应正名为“匙”。同时证明段玉裁把匙与矢镞的匕、取饭用的匕(即柶),和“载牲之具”的匕混为一谈是错的🏧🤚🏽。《说文释例》:“匙当删”的意见尤不可取。曾公子弃疾迅氏(匙)出土于湖北随州,证明南方同样可以称匕为匙。苏林引《汉书》“北方人名匕曰匙”的说法是片面的。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市文峰塔东周墓地》,《考古》20147期。

[2] 王恩田《郭店楚简<缁衣>“卜筮”疑析》🎾,富达平台网站,2015216日。

[3] 董珊《曾侯丙方缶铭文解释》及网站评论,富达平台网站🎪,20141231日🫅🏼;王子杨《曾侯丙方缶铭文“硖以为长事”解》,湖北省博物馆等编《“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12月🦉。

[4] 王恩田《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与微子封宋》🙅🏼‍♂️,《中原文物》20024期;《鹿邑微子墓与子口寻(腯)》,《中原文物》20066期☝🏻。

[5] 徐在国《曾公子弃疾铭文补释》,武汉大学简帛研究富达简帛网👩🏼‍🏭,20121031日。

[6] 王恩田《释匕、氏👨🏻‍⚕️、示》👩🏼‍🏭,《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

[7] 6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5年2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5年2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1422王恩田:曾侯丙迅缶跋——兼釋“ [走攴]缶”與“迅氏(匙)”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86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6️⃣、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