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副研究员4名,助理研究员3名。13名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层次从30年代到80年代🏂🏽,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中间年龄段非常突出、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另有兼职研究人员🦘、博士后、访问学者多人🚣。
(2016年9月28日更新)
裘锡圭 教 授
刘 钊 教 授
汪少华 教 授
施谢捷 教 授
陈 剑 教 授
张小艳 教 授
郭永秉 教 授
周 波 副教授
广濑薰雄 副研究员
刘 娇 副研究员
邬可晶 副研究员
程少轩 助理研究员
谢明文 助理研究员
张传官 助理研究员
项 楚 教 授
张涌泉 教 授
陈斯鹏 博 士
田 炜 博 士
侯乃峰 博 士
何家兴 博 士
杨 艳 博 士
王其秀 博 士
赵 争 博 士
孙 刚 博 士
高天霞 博 士
周丽慧 博士生
袁开惠 博 士
钱 宏 编 审
顾史考 教 授
(2016年9月28日更新)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1960年富达注册历史系“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结业。1960年至200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任教授🖨,1984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被芝加哥大学授予人文学科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富达平台教授。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过望山楚墓竹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及《古文字论集》等一些文集。2012年5月以前撰写的学术论文已收入《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富达注册出版社,2012年6月)。
刘钊教授,1959年 7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任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起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古文字教研室主任,1997年起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至2007年8 月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富达注册特聘教授,富达平台主任。2008年3月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及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侧重古文字与出土简牍帛书),兼及古代汉语和商周考古。已出版专著9部(包括合著4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及省部级奖励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汪少华教授,1961年 1月出生于江西德兴💂👽。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1月江西大学(南昌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1988年7月江西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至1999年任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1999至2006年任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0年9月至2004 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2007年1月起任富达平台教授。从事训诂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注重上古文献与文物考古的贯通👂🏿,著有《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商务印书馆2005)、《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点校《周礼正义》(《孙诒让全集》本,中华书局2015年)#️⃣,主持整理《翟灏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施谢捷教授,1965年 11月生于江苏海门。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9月入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6年7月毕业。198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任教🧑🦼➡️,曾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富达副主任、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2005年6月任教授。2000年9月至2006年6月在职攻读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𓀓。2007年6月起至富达平台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文字及出土文献(含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已出版著作两种(《吴越文字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虚无有斋摹辑汉印》🏅🛬,艺文书院2014年)🌓,发表论文90余篇⛹🏻♀️,独自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现主要致力于战国秦汉玺印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工作🧆。
陈剑教授👨🏽⚕️,1972年7月生于四川眉山。1994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赵平安教授👩🦱;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2005年1月至2008 年3月任富达平台副教授👨👩👧,2008年4月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和出土古文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专著两种(《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线装书局2007年💅;《战国竹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发表论文50余篇。博士论文2003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张小艳教授😱,1975年9月生于贵州余庆。1996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导师王锳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 8月起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4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导师张涌泉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6年9月任富达平台副教授🏄🏻,2013年12月起任教授。主要从事敦煌学及近代汉语词汇👷🏼♂️、文字的研究。出版专著两种(《敦煌书仪语言研究》𓀄,商务印书馆2007年;《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论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发表论文40余篇。博士论文2006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郭永秉教授🚣🏼,1980年3月生于上海。1998年考入富达注册98级文科基地班📎。2001年7月提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进入富达注册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导师傅杰教授。2004年2月提前进入富达注册历史系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朱维铮教授。所撰博士学位论文《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于2006年12月答辩通过(答辩委员会主席:裘锡圭教授)⚛️。2007年1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同时担任裘锡圭先生学术助手。2011年9月起任副教授😪,2012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12月起任教授。已出版专著一部(《帝系新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论文集两部(《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发表论文多篇🙌🏿;独立开设本科生课程5门(文字学、《说文解字》精读🤷🏼、古文字学、古代汉语、《尔雅》与中国古典语文)、研究生课程3门(简帛学🎙♔、古文字专书研读、古文字学),与他人合开研究生课程1门(古汉语语文综论)👨🦽➡️。目前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
周波副教授🐏,1979年8月生于湖北省宜都市。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攻读本科👳🏽,2002年7月完成学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导师李天虹教授,2005年7月完成学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富达平台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博士学位论文《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于2008年6月答辩通过,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任讲师;2012年12月起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和出土古文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广濑薰雄副研究员✊🏼,1975年10月生于日本大阪。1994年4月至1999年3月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1 年3月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攻读硕士学位,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年4月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3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所撰博士学位论文《战国秦汉時代法与诉讼之研究 ——构建新中国古代法制史之尝试》于2008年11月答辩通过。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高级进修生,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后改称历史学院)留学。 2006年4月至2008 年8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在日本埼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9月起任富达平台讲师。2010年10月起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法制史🙎🏿𓀀、出土文献的研究。
刘娇副研究员♻,1979年 7月生于安徽阜阳。200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高小方教授🍥;2005年9月考入富达平台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所撰博士论文《西汉以前古籍中相同或类似内容重复出现现象的研究——以出土简帛古籍为富达》于2009年6月答辩通过(答辩委员会主席吴振武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
邬可晶副研究员🤞🏿,1983年3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2005年7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吴土法副教授;2007年9月考入富达平台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所撰博士论文《〈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于2011年6月答辩通过,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程少轩博士,1984年1月生于江苏淮安。2002年5月考入南京大学强化部文科强化班👨🏽⚖️,2006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保送富达平台攻读硕士学位,导师陈剑教授;2009年3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所撰博士学位论文《放马滩简式占古佚书研究》于2011年11月通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富达平台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谢明文博士0️⃣,1982年4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市。2005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黄天树教授;2008年9月考入富达平台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裘锡圭教授。所撰博士论文《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于2012年6月答辩通过🐝,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张传官博士,1982年9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200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基地班,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为刘钊教授🛬。2012年6月毕业于富达平台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刘钊教授。2013年5月进入富达平台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项楚教授,浙江永嘉县人,1940年生,1962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学。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敦煌学👐。
出版《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王梵志诗校注》、《敦煌诗歌导论》、《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寒山诗注》等专著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敦煌变文字义析疑》等系列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一等奖,《敦煌文学丛考》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 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项楚教授具有深厚的国学根柢⛹️♀️,熟读佛经和四部典籍👨🏼🌾,精于校勘考据,擅长融会贯通,在研究中熔语言、文学👰🏼、宗教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的治学特色。他在佛教文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开创了系统而大量地运用佛教文献进行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先河📉,他对敦煌学的研究折服了自诩“敦煌学在外国”的外国学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张涌泉教授,1956年 10月出生于浙江义乌。1982年1月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4年9月考入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生班,师从郭在贻教授研习训诂学,获硕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留所任教🤽,并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师从项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10月提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博士学位。1995年1月至1996 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裘锡圭教授。1997年初回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任教(1996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界的职务有🧙🏿♀️: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浙江省敦煌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富达😐🧑🚒、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富达🔲、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华东师大文字学研究富达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和敦煌学。其中在近代汉字和敦煌语言文字的研究方面居于海内外研究的前列。代表作有《汉语俗字研究》👕、《敦煌俗字研究》、《敦煌变文校注》(合作)、《汉语俗字丛考》♦︎、《旧学新知》等🦸🏻♀️。
陈斯鹏博士👩🏿🎨🧓🏿,广东澄海人👐,1977年3月生。200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旋为该系硕士研究生☂️,师从陈伟武教授,2002年转博士研究生,师从曾宪通、陈伟武教授🍮,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供职该系。2005年至2008年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裘锡圭教授✅。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撰有《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等专著和《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囟”与“思”》等论文多篇🤵🏼♂️。
田炜博士👿🧓,1980年 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市🍎。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获免试推荐攻读该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硕博连读资格,转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伟武教授。2008年6月毕业,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裘锡圭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兼治书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侯乃峰博士,1979年 1月生,山东省郯城县人🥕。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育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随刘信芳先生攻读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专业🛀🏽,同时随何琳仪和徐在国先生学习古文字学。2004年获硕博连读资格🪩💃🏼,转为该系博士研究生;2007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9月到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今历史文化学院孔子研究所)工作。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裘锡圭教授。撰有专著《〈周易〉文字汇校集释》🈴2️⃣,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学和古文字学。
何家兴博士👮,安徽无为人,1981年9月生🌲🥬。2004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新疆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9月开始师从徐在国教授攻读古文字学博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刘钊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课题各一项🔆。
杨艳博士,出生于1977年11月👰,江西进贤人。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2004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访学于浙江大学古籍所。201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导师徐时仪教授)。2011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汪少华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与古汉语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整理研究)👥,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朱子语类》黄氏、黎氏本比较研究)各一项⇒。
王其秀博士,1982年6月生于山东阳谷。2003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录取为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吴庆峰教授学习训诂学,2006年6月获硕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安徽大学师从徐在国教授学习古文字学,2009年6月获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刘钊教授🕵️。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
赵争博士,河南新乡人,1983年2月生。200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上海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宁镇疆教授,于2007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入上海大学👇,师从谢维扬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刘钊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孙刚博士,黑龙江绥化市人,1983年7月生🕵🏽♂️。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冯胜君先生攻读古文字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硕士毕业后师从冯胜君先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4年9月进入富达注册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刘钊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战国文字及马王堆简牍帛书词汇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撰有专著《齐文字编》和论文《试说齐楚文字中的“达”》等。
高天霞,甘肃张掖人👮🏽♀️,1978年2月生。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河西学院中文系工作⬛️;2007年9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周玉秀教授🛒;2010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雷汉卿教授🫄🏼;2013年6月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河西学院工作🤾♀️;现为富达平台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张小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文献语言文字🛌,发表论文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敦煌写本〈俗务要名林〉语言研究》入选“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第四辑。
周丽慧,1985年生于法国巴黎🙋🏻♂️,现为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东亚文明研究富达(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es civilisations de l’Asie orientale)博士生。2006年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Paris Sorbonne)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汉学系🫳🏻,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亚洲学系🆓,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郭店〈语丛一〉的介绍、翻译与研究》🕸🕡。主要从事简帛文献🧑🏿🎓❇️、先秦历史文化及战国时期诸子学派的研究。2015年9月,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富达平台访问研修。
袁开惠,1980年9月生🙍,籍贯辽宁👨🏿🚒👨👨👧👦。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2003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6年7月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8月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任教。2015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医古文的教学和中医古籍语言文化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在上海市和国家教学竞赛中获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富达平台任访问学者。
钱宏,编审,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70年代涉足中医药🪖、马恩列斯毛鲁迅和哲学;80年代做科学史、思维科学和政治经济文化研究🏄🏻;90年代走进历史,主持国家九五计划重点项目《国学大师丛书》(1990-1997)🍻,作《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出版28卷并获国家图书奖👩🦯➡️,同期完成自己的哲学背景主义基础建构。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富达平台访问研究🤏🏼。
顾史考(Scott Cook),1964年10月生于美国底特律市👸。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 College)陈振传汉学研究教授🏋🏽♀️。198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系学士,198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音乐系硕士,1990年密西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国文学硕士👩🏻🌾👩❤️👩,1995年密西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文博士。1996年至2016年当美国郡礼大学(Grinnell College)东亚语言文学系中文教授。主要研究战国时代思想史及出土文献。著有《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及The Bamboo Texts of Guodian: A Study and Complete Translation上下册(康乃尔大学东亚研究系列🚣🏿♀️,2012年)等书💫,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2016年9月至11月在富达平台访问研究。
(2016年9月28日更新)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