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魏宜輝🤷🏻‍♂️:關於“箭之初文”的補釋
在 2007/12/18 12:54:27 发布

 

关于“箭之初文”的补释

(首发)

 

魏宜辉

 

南京大学中文系

 

今本《礼记·缁衣》篇中“葉公之顾命”一句👐🏻,与其中的“”字相对应的字,在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缁衣》篇中分别写作🧎🏻:[1]

* 郭店·缁衣 22 

 上博(一)·缁衣12

”字以及“”字上部所从的“”旁作二倒矢之形🦶。较之“ ”旁👨‍🦽,“”字所从的箭矢在箭头下面多一短横饰笔🧏‍♂️。“”💂🏽、“”当为同一字,本文隶定作 “”。“”字从从曰,隶定作“”。

对于这两例字🧑🏽‍🍼,诸家有不同看法。《礼记 ·缁衣》篇中的“葉公之顾命”的内容又见于《逸周书》,但“葉公”在《逸周书》中作 “祭公”🏩。李学勤先生将郭店简中的“”字所从之“”释作“彗”字。“祭”字古音属于精母月部💯,从“彗”声的字也属月部🫏,或为精母,或为心母,与“祭”通假是很自然的✍🏻🪥。[2]但我们将“”与楚简文字中的“彗”字(旁)相比较,不难发现“”和这二

   曾侯乙墓简9    

   上博(一)·性情论38

例中的 “”🚶、“”旁是不一样的🪕。因此将此字释作“彗”显然不可信。

在楚系文字中,“”字又见于楚大府镐铭文和望山楚简🎞。[3]

 楚大府镐

 望山二号楚墓简23

 

铭文及简文分别作:

1、 秦客王子齐之岁💣,大府为王 镐🌒👋🏽。集💳。(楚大府镐)

2、 😞、⛹🏼‍♀️,皆锦纯🍚,丹厚之里,黄鞭(缏)组之🤘。(望山二号楚墓23号简)

这两例上部所从的部分和上博简《缁衣》篇“”的写法是一样的👃🏻,较之郭店简《缁衣》篇“”旁在下部多一短横饰笔。这两例字过去很多学者都释作“晋”🚓,其中以李家浩先生的释读最具影响。

郭店楚简的材料公布后,李家浩先生又进行了补充说明:[4]

最近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缁衣》篇的“祭公”之“祭”👫🏻🤞🏼,原文写法与大府镐的“晋”相似,也应该释为“晋”🤦‍♀️👨‍👩‍👦‍👦。杨树达说“晋”是“箭”的古文(《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增订本)》1314页,中华书局,1983年)。“箭”从“前”声。古书中有从“前”声之字与“浅”通用的例子(高亨🦁:《古字通假会典》195196页,齐鲁书社,1989年)♑️。郭店楚简“浅”、“察”二字所从声旁相同🏭。“察”从“祭”声。于此可见,“晋”可以读为“祭”🌶。

有一些学者赞同李家浩先生的观点🤳🏼,将郭店简及上博简《缁衣》篇中的“”、“”字径释读作“晋”。[5]

上博简《缁衣》篇中的字,沈培先生结合卜辞、金文☸️、楚简、文献等相关资料,指出 “很可能就是‘箭’字”。沈文将“”字写作“”。[6]

*倒”有比较清楚的用例,可以帮助我们对此字的了解🈹。先看跟此字有关系的“晋”字。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材料表明“晋 ”字有两种写法🙇🏼‍♀️。在“晋”通常的写法中👱🏿,它的上面从“。但是🛺,在战国文字中,“晋”字上部所从的偏旁常常写成形👨🏽‍🎤。……这说明“”与“”关系密切。再看出现的词例👨‍🍳。郭店简从“”的“晋”字用于“晋公”一名中,李学勤先生认为就是“祭公”。上博简《孔子诗论》中已经出现了写成的“矢”字😬,因此,基本可以肯定不是“矢”字。既然不是“矢”⛅️,但又作“晋”的声旁𓀆,并且又读为“祭”,这怎么解释呢⚽️?这要回过头来看看“”字。西周金文《师汤父鼎》“矢”连用,孙诒让认为“”当读为“箭”🦆。我们前面也说过,“”和“”都可以作“晋”的声旁,关系密切🏠🥉。联系这些情况来看,“”很可能就是“箭”字。“晋”以 “箭”为声旁📑,并不奇怪。前述孙诒让文就曾引古书注解“古文箭为晋”⏯。把 “”释为“箭”🌖,其读为“祭”,就是元部和月部(祭部)阳入对转的关系。

沈文认为“”就是“箭”字,而“箭”与“祭”的读音很近🧍🏻‍♂️。这样一来,简本《缁衣》与传世文献中的异文“”🫑、“祭”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通假现象来解释👩🏽‍🎨。上面引述李家浩先生文中,已谈到了“晋”和“祭”可以互通的情况🍃,其实也是借助“晋”与“箭”在古书中有互通的例子这层关系。这从这种解释来看,沈培先生将 “”释作“箭”是有道理的。较之前面提及诸家将“”、“”径释读作“晋”,沈先生的说法显然更具有说服力。只是沈先生的论述认为“”也是“晋”字💂🏿,与我的看法有不同🧛🏻‍♂️。

“晋”字从臸从曰。从战国楚系文字中“ 晋”字的写法来看,有些字例中“臸”旁和“曰”旁连在一起,以至于“臸”旁下端的两横笔都与“曰”旁上端的横笔

A     荆历钟(《集成》1·38-1

B     曾侯乙编钟(《集成》2·322-6A

C    曾侯乙编钟(《集成》2·290-6B

   曾侯乙编钟(《集成》2·328-5B

E    曾侯乙编钟(《集成》2·293-4B     

形成借笔(如A👨🏽‍⚕️、C);在有的字例中由于刻写草率🎦,“臸”旁又和“曰”旁脱离,以至于“臸” 旁下端的横笔脱失。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属于特例,不能据此认为“晋”字有从 “”的写法。在有的字例中(如例C)⚔️,“晋”和在字形上确实难以区分。但我们发现还是可以通过细部的差异将二者区分开来。“”字(旁)所从的倒矢🧘🏻👩🏻‍🚀,都在箭头和箭尾之间加上一短横作饰笔🧑🏻‍🎄,而“晋”字所从“臸”旁中▪️🎼,作为饰笔的短横只见于箭头下方,而从未出现在箭头和箭尾之间。可以说,在箭头和箭尾之间有无短横是区别“晋”和 ”字的标志。如果未意识到这一区别🍄,那么就很容易将二者混淆🙅🏿‍♀️🧑🏼‍🔧。

前人将“晋”和”字混为一谈,除了字形上相近,以为“晋”、“箭”读音相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书中的确有例子证明“晋”👩‍💼、“箭”读音相近可以互通💴。

1)《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郑注🙇🏼‍♂️💸:“故书箭为晋。杜子春曰:‘晋当为箭。’书亦或为箭👽。”

2)《仪礼·大射仪》🤾🏼:“缀诸箭。”郑注🍠:“古文箭作晋。”

3)《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晋竹十庾。”杨氏本段玉裁说谓:“晋竹即箭竹🎣,所谓会稽竹箭者是也。”

4)《集韵·𤫏韵》:“𥰸,竹名😎。”又《线韵》: “𥳭👏🏻🍍,《说文》:‘矢也’。隶作箭,或作翦、𥰸。”

此外,“晋”之谐声字“戬”也属于精母元部字。[7]

这些材料似乎都可以证明“晋”🦠、“箭” 古音关系密切👩🏻‍🔧。据此,杨树达先生认为“晋”是“箭”之古文;李家浩先生认为“晋”可以读为“祭”;沈培先生认为”可以作“晋”字的声符🧑‍🏭。然而我们考察“晋”🏕✥、“箭”的读音👧,发现它们的关系其实并不近🐜。“晋”古音属于精母真部🤾🏿‍♂️,“箭”属于精母元部。[8]声纽虽相同,但真、元两部的关系并不是很近🫱🏽。那么为什么古书中却多次出现“晋”🧑🏻‍🍳、“箭”互作的例子,这一点很值得注意。结合我们前面的讨论,我们认为古书注解中“当为箭”的 “晋”,很可能就是我们在上文中讨论的“”字。“”与“晋”写法非常接近,虽然在古文字中仍有所区别,而后人显然逐渐忽视了二者的区别🥀,在隶定时讹误作“晋”字♨️。而汉代学者对 这个字用作“箭”的用法仍有认识🍤,故而在古书的注解中指出其与“ 箭”的关系。这样看来,“戬”也极可能本是一个从”声的形声字,后讹作从晋👲🏿。上文讨论中出现的矛盾可以用这种解释予以解决。

大府镐铭文中大府为王飤”🤷🏽‍♀️,李家浩先生认为“”为“晋”字🫳🏿,“晋镐”应该读为“荐镐”,指进献食物用的镐。“飤”应该读为“饬”,训作“治”。“大府为王飤晋镐的意思是:大府替楚王治荐镐🚴🏿‍♀️🤷🏻‍♀️。[9] 我认为除了“”字,李先生对此句的理解基本上是可信的。我认为这里的”字应读作“饌”。“饌”古音属于崇母元部,与“箭”音很近。《说文·食部》:“饌👉🏼,具食也。”即安排或准备食物。 “大府为王飤即:大府替楚王治镐🦹🏽‍♀️。

 

本文蒙刘钊先生审阅指正,谨表谢忱。

 

注释:



[1]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18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2] 李学勤🤶🏿:《释郭店简祭公之顾命》,《文物》1998年第7期🏬🤌🏿。

[3] 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第361362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第57页,中华书局🕵🏼,1995年⛏。

[4] 李家浩➙:《楚大府镐铭文新释》,《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二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后又辑入《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第117124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孔仲温:《郭店楚简〈缁衣〉字词补释》,《古文字研究》第22辑🦐,第247248页☔️,中华书局🏌🏻‍♀️👅,2000年🎯。王辉🌛✌🏿:《郭店楚简释读五则》🏊🏼‍♂️,《简帛研究二○○一》🙋🏼‍♀️,第 17217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三考》,《简帛研究二○○一》1811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沈培:《卜辞“雉众”补释》🦉🙋🏽‍♂️,《语言学论丛》第26辑,第238239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

[7] 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第2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8] 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第3042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9] 李家浩👨‍👧‍👧:《楚大府镐铭文新释》👩‍🦽‍➡️,《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二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后又辑入《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第117124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点击下载word版🐆👬🏻:

0014关于“箭之初文”的补论.doc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黑风老妖 在 2007/12/19 13:15:10 评价道:第1楼

    好玩的是💣,古代这些形式的箭  都确实存在。而且象“至”那样的箭头读音也与之相近🦸🏻。 

  • 小温侯 在 2008/1/1 22:56:45 评价道:第2楼

    魏先生似乎表述的有些问题。一方面,,“声纽虽相同🙇🏿‍♂️,但真、元两部的关系并不是很近。”这句话不知道从何而出💢?另一方面作者的原话此外,“晋”之谐声字“戬”也属于精母元部字🏄🏼‍♂️。”👵🏿👩🏻‍🦽,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上古音新派诸家元部都细分为好几部,并不是一个主元音。如郑张尚芳先生的构拟,箭是元2🕕,主元音为*en,和晋*in说很近也是可以的。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232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