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
在 2016/5/1 17:37:16 发布

 

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原整理者做了很好的釋讀🧏🏻‍♀️,只是在個別句讀上還有些問題🐺,影響全篇的通讀,故茲參考諸家意見擇善而從👨🏻‍🦽‍➡️,重訂其釋文寬式文本并略作解釋。

本篇的主要目的是為通讀簡文,故除少數有歧義的文字外,文中凡原整理者括讀正確的字徑從之🐿;電腦打不出的古體字、異體字及常用通假字均用通行字代替;【】中數字為原簡編號💨。

【正文】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1】圖👨‍👨‍👧‍👦,既得圖🙁,乃為之;毀圖,所臤(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宛(怨)焉不相得。惡區區鄭邦【2】望吾君亡🧑🏻‍🏫,不盈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遙聞於邦,邦亦無大䌛䝵(敷)於萬民👍。吾君陷【3】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巳(已)🟤!【4】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遂?今吾君即世👫🏼,孺子【5】女(如)毋知邦政,屬之大夫;老婦亦將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老婦亦不敢【6】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埶(暬)豎、卑(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躬恭其顏色【7】🧃⚠️,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孺子女(如)共(恭)大夫😁👲,且以教(效)焉。如及三歲🎆,幸果善之,孺子其重得良【8】臣,使御寇也,尃(敷)圖於君。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後之以言,思(使)群臣得執焉,[]9】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如弗果善,㰷(尸)吾先君而孤孺子🧑‍🎤,其罪亦足數也👨🏻‍🦰。邦人既盡聞之🧚🏻,孺子【10】或(又)誕告吾先君,如忍(念)孺子之志👰‍♀️,亦猶足吾先君,必將相孺子,以定鄭邦之社稷。”

孺子拜🔊🫱🏻,乃皆臨🫢。自是【11】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屬之大夫及百執事人🛐,皆懼,各共(恭)其事🗂。

臱父規大夫曰🤸🏽‍♂️🛶:“君共(恭)而【12】不言,加重於大夫🏈,汝慎重。”

君葬(喪)而久之,於上三月小祥,大夫聚謀,乃使臱父於君曰💁‍♂️:“二三老【13】毋交於死🏋🏼‍♂️。今君定🔫,龏(恭)而不言,二三臣使於邦,遑遑焉=(焉如)宵昔(措)器於巽(選)贓之中,毋措手止(趾)♕,殆於【14】為敗👳🏿‍♀️,胡寧君👈🏽🏏?是有臣而為埶(設)辟,幾(冀)既臣之獲罪,或(又)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

君答臱【15】父曰:“二三大夫不尚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用)歷受(授)之【16】邦;不是(啻)然,或(又)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今二三大夫畜孤而作焉,幾(冀)孤其足為勉,抑無如【17】吾先君之憂何。”【18

【簡釋】

鄭武公卒,既肂🧙🏽‍♂️:本文“鄭”字均作“奠”,同甲骨文✋🏽,西周金文亦作“奠”(如奠同媿鼎),春秋、戰國時期加邑作“鄭”。肂,《廣韻》👈:“埋棺坎下也”🕵🏼,即把棺材暫時淺埋於土中🚣‍♂️,是古人在正式殯葬前短時間存放靈柩的一種方式。《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李善注引《儀禮》曰🕎:“死三日而肂🐽,三月而葬。”

武夫人規孺子曰:武夫人,即鄭武公夫人武姜。《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取於申,曰武姜”,又稱之為“姜氏”⏳。孺子👭,原簡文均作“乳=”,即“乳子”合文🤳🏼,《說文》:“孺,乳子也。”段注🤒:“以疊韻為訓。”“乳”🧑🏽‍💼、“孺”古字通。上博簡《周易》需卦之“需”亦寫作“乳”,可以看做是以“孺”為“需”。孺子指鄭莊公🛶。《史記·鄭世家》云🫱🧓🏼:“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集解》引徐廣曰:“《年表》云十四年生寤生👷🏽‍♀️,十七年生太叔段👩‍🏭👮🏽‍♂️。”如果然,鄭武公二十七年去世時🤶🏽,鄭莊公才十四歲🕦,尚未成年🫷🏼。

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鄭武夫人口中的“吾先君”與“吾君”很可能是不同的,“吾先君”當是指鄭桓公,“吾君”是指鄭武公。蓋古君主即位😐,以明年為元年,鄭武公卒既肂之時,鄭莊公還沒正式即位,這時鄭武公雖死猶在,仍然是名義上的鄭君,故武夫人稱之為“吾君”🌛,“吾先君”則指鄭桓公,因為在武公以前的鄭先君只有桓公⬜️。此時稱莊公為“孺子”,敘述之文亦稱之為“孺子”。下文言鄭莊公服喪既久,到了第二年➡️,鄭莊公已經正式即位為鄭君,故此時稱其為“君”而不再稱“孺子”🤦🏼‍♀️,他與臱父問答時所稱的“吾先君”當是指武公✢。蓋此時鄭先君已經有桓公🎊、武公二人,若稱桓公當言“吾先君桓公”,若單言“吾先君”則指武公🚔。故鄭武夫人所言之“吾先君”與鄭莊公、臱父所言之“吾先君”有所不同🧑🏼‍💻。在《鄭文公問太伯》篇中🧟‍♀️,此時文公之前已經有了桓、武、莊、厲、昭及子舋、子嬰等鄭君𓀍🚣🏿,故稱先君時均加言謚號👰🏻‍♀️,如“吾先君桓公”、“吾先君武公”、“吾先君莊公”🤘🏽、“吾先君昭公、厲公”等🍟,蓋隨語境不同而異。

既得圖,乃為之🦣;毀圖,所臤(賢)者焉申之以龜筮:原整理者“毀”屬上句讀🧥,恐非。魚遊春水先生認為“毀”屬下句讀,“‘得圖’是君臣意見一致認可的,就‘為之’🏌🏻‍♀️。‘毀圖’就是有人反對☝️,所以求助於龜策😍。”楚竹客先生從其說👱🏼‍♂️🫶🏽,認為“‘毀圖’就是對計謀的批評意見,‘所賢者’就是說這些意見中尚有善而可從者。”按:“得圖”與“毀圖”為對,“得圖”謂意見一致形成決議,故予以執行🥯🍑。“毀”即毀壞,這裡是改變的意思💇‍♀️,“毀圖”即君主要改變原來的決議。“賢”訓“善”🥑,“所賢者”就是認為原圖好的大臣♎️,這些人不願意改變決議🚵🏼‍♂️,就用卜筮在重申原決議不可更改。

故君與大夫宛(怨)焉不相得📠🐞:相當於“怨”的字本作“”,原整理者括讀“晏”🧑‍💻。上博簡二《容成氏》里琬琰的“琬”字寫法即上從三兔下從月,當即“腕”字而讀為“琬”,則此字當讀與“宛”同💒,此讀為“怨”📲。“怨焉不相得”即產生怨憤而相處不融洽。因為君主有時候要改變決議,而群臣中有堅持原決議的用占卜來重申原決議不可改變,因此君主才與群臣產生了矛盾。原整理者與下“惡”字連讀為“不相得惡”,然古書中“相得”、“不相得”♠️、“得惡”之語甚常見,卻不見有“相得惡”🥡、“不相得惡”這種說法,故與“惡”連讀恐非。

惡區區鄭邦望吾君亡🌪,不溋(盈)其志🏌️‍♀️:原整理者讀作“區區鄭邦望吾君🥉,亡(無)不盈其志於吾君之君己焉也”,不可通💁🏿‍♂️。“惡”是疑問詞,義同“何”🐦‍⬛,即為何之意☝🏻。“區區鄭邦”即渺小的鄭邦。“望”字原作“”,原整理者括讀“望”。按此字當是遠望之“望”的專字𓀄🛩,故加“見”為義符。《說文》👨🏼‍🍳:“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亡”原整理者括讀“無”🤷🏼‍♀️,疑非,當依字讀,出亡意🥩。“望吾君亡”是說盼望出亡的吾君(武公)回來💢。這兩句是說:為什麼小小的鄭邦都盼望著出亡的我君(指武公)回來🚓,卻不能滿足這個意願🧀?從這幾句簡文中看,似乎其中隱藏著一個事實,就是鄭桓公時期的立儲之爭:可能鄭桓公有子數人,鄭武公為太子❗️,本是已經確定的君位繼承人💆🏿‍♂️,但後來鄭桓公想另立他人,群臣不同意,還要堅持立武公,并用占卜來和桓公爭辯,因此鄭桓公和群臣發生了矛盾,鄭武公為了避難🤷‍♀️,出亡於外(此事與下文“吾君陷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之事無涉)◻️。群臣國人都希望武公能回來👶,卻因為桓公的堅持而不能滿足願望🚵🏽‍♀️。桓公死後,大概群臣也沒有擁立桓公想立的人,最終還是武公回國即位🧙🏿‍♂️🏊🏻‍♂️,可能由此引起了一場鄭國內部的動亂,只是詳情已經不能知道🌙。後來鄭武公的時候,夫人武姜要求廢太子寤生(鄭莊公)而立叔段,鄭武公堅決不同意(見《左傳·隱公元年》),或有這個事情的因素在裡面🈁。鄭武夫人在這裡說得比較含糊🤛,大概是為先君諱之故🖤。

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遙聞於邦🤹‍♂️:“於”當是至於意↪️。“君己”即以己為君。這二句很可能表述的是,武公出亡後,他在出亡之地自立為鄭君,所謂“君己”,并派人把自立的事情告知於鄭國🧑🏽‍🦰,說明他“君己”的時候不在鄭國🤹。

邦亦無大䌛䝵於萬民:“䌛”讀“徭”❎,大徭即大徭役♠️,疑指戰爭,《山海經·南山經》🀄️:“見則縣有大繇”,郭璞注🧑🏿‍🔬:“大繇,謂作役也🦔。”“䝵”當讀“敷”或“布”🫚。鄭武公“君己”的這件事,和周平王被周幽王驅逐以後,在申國自立為王的情況可能非常相似。平王自立為君🌿,所以引發了王室的內亂,周幽王因此起兵征伐西申🙇🏿‍♂️🤾🏼,導致身死國亡⛹️。根據這個故事可知,鄭武夫人說的意思是💂🏻‍♀️,本來鄭武公在出亡地宣佈自己是國君,當時桓公應該還活著,他把自立為君的消息傳回鄭國之後,按照慣例應該出兵征伐他👴🏼,可鄭國沒有興兵討伐。言外之意一是說鄭國群臣能堅持正確的決議,不因為君主的意願而隨便改變,在遇到大事時也能做出正確決斷🕵🏻‍♀️。二是說群臣一直忠心於武公,他自立為君👩‍👦👦,他們認為合理,故不予征伐🤛🏿👳‍♀️。總之是要說明鄭國群臣忠心且有能力🎰,可以信賴🙋🏿‍♀️。

吾君陷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大難,李學勤先生認為即指周幽王🧝🏽、鄭桓公被犬戎所殺之事🫵,《補正》引程浩先生認為“這或與平王東遷成周有關。”但從鄭武夫人的敘述來看,這個“大難”恐與周王室事無關🦸🏿‍♀️🥟。魚遊春水先生認為是鄭武公開拓疆土和衛人交手😙,“鄭武公既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而鄭國國內已經等同於‘無君’🤛🏽,幸而有良臣🏀,才沒有崩潰——這多半是暗示一個敗局。只是為夫君諱,沒有明說。”很有道理。總之,鄭武公時期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很大的變故,武公被困於衛🤺,後文載君(鄭莊公)回答邊父的話里說“不是(啻)然,或(又)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說明這次變故對鄭國是一次很沉重的打擊👇,但因為群臣的忠心和努力,全力輔佐武公,使鄭國重新振興起來。只是具體是怎麼回事已經不可知。

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室”當指妻子家人💇‍♀️。《鄭世家》言武公十年娶武姜🪴,則此“大難”很可能發生在武公十年以後🙍🏿‍♀️。

邦家亂巳(已):“巳”原整理者括讀“也”👋🏼,《補正》引王挺斌先生認為“‘巳/已’的語氣詞用例既然那麼豐富🙍🏽‍♀️,其實也可以保留其虛詞特性💇🏼👥,不一定非得取消”🏊🏿‍♂️,當是。《管仲》篇簡1及簡2均有“學烏可以巳(已)”句,“巳”即“已”。此用為句末語氣詞。

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這二句是說,鄭武公在衛國的時候,仍然管理鄭國國政🙌🏻,他從衛國傳回命令,都能被執行,就象對著耳朵謀劃一樣🫱🏿#️⃣。此亦說明群臣對武公的忠心💑,能完全執行其命令。

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遂:“可”原整理者括讀“何”,ee先生認為“‘可’不必破讀爲‘何’”,可從。“寶”原整理者括讀“保”,似亦不必,“寶”是珍惜👩🏿‍🎨、診視的意思✹。

孺子如毋知邦政:“如”本作“女”,原整理者讀“汝”🤽🏿‍♀️。按當讀“如”,用為助動詞,當也🟪。8“孺子女共(恭)大夫”之“女”亦當如是解。

孺子亦毋以埶(暬)豎👆🏼、卑(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補正》引馬楠先生云:“‘孺子亦毋以褻豎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躳恭其顏色、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應當作一句讀🦸🏼‍♀️。‘褻豎’、‘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並列。”可從。“暬”通“褻”,《康熙字典·辰集上·日部》:“暬,《說文》:‘日狎習相慢也🌥。’《詩·小雅》🏄🏽‍♂️:‘曾我暬御’,《傳》☯️🧑‍🌾:‘暬御🙆🏽,侍御也。’《五經文字》與‘褻’同🚆。”“射”原作“𢎹”👩🏼‍⚕️,原整理者括讀“价”,何有祖先生亦認為當為“射”🧖🏿‍♀️,是也。在楚文字中此字用為“射”殆是會意字,從弓從夬(決),表示決弦開弓射箭意🧼,《天問》所謂“馮珧利決,封狶是射”是也。後世用為決弦工具之“玦”(扳指)的或體,《集韻》:“𢎹🥭,所以闓弦者。通作決🛌🏽。”則為形聲字,二者形同而音義不同。褻豎即君主親近的內宦,嬖御即受寵幸的嬪妃姬妾,勤力指君主身邊的雜役人員,射馭是為君主出獵遊樂服務的官員,媚妬即諂媚嫉妒之臣🧑🏻‍🦲,這是說了君主身邊五種不同的人,都是君主易受其迷惑者🏄🏽‍♂️。

孺子女(如)共(恭)大夫🤽🏻,且以教(效)焉👂🏿🔨:“女”原整理者括讀“汝”🧘🏻‍♀️,當讀“如”,當也🏊🏼‍♀️。此處“恭”為恭敬、尊重義。教,原整理者認為或同“學”。按:“教”當讀為“效”🔅🫷🏿,即效驗之“效”,《廣雅·釋詁五》:“稽、效📗🧚🏻‍♀️,考也”,即考驗🌸🤹🏽‍♀️、考察義。此二句是說孺子應當尊重大夫們,且要考察他們🚶🏻‍➡️。所以下文說“如及三歲,幸果善之”如何如何,“如弗果善”如何如何,正是考察之謂🧖‍♂️🖖🏼。

如及三歲:“三歲”蓋指三年之喪,即鄭莊公為鄭武公服喪三年❄️。《韓非子·內儲說上》🐜:“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喪三月🎷,世主以為儉而禮之。儒者破家而葬,服喪三年🙅‍♀️🌍,大毀扶杖🤘🏽,世主以為孝而禮之👩🏽‍🔬。”“三年之喪”蓋儒家所推崇的喪制👮‍♂️。“如及三歲”即如果到三年服喪期滿🧄。根據鄭武夫人的要求💮,在莊公為武公服喪的三年期間是不能過問政事的🧖🏼‍♀️,國中諸事均交付給群臣搭理🤚🏼◻️,同時考驗群臣的忠心和能力。按:莊公即位時年尚幼🌬,姜氏專政。莊公親政後仍與姜氏不斷有權力之爭,直到莊公二十二年(《左傳》魯隱公元年,前722)😿,莊公利用叔段叛亂事件才徹底清除了姜氏的勢力🤏。此處鄭武夫人讓莊公服三年之喪,並且說自己只“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實言行不一,為其專權的開始。

尃(敷)圖於君:“尃”原整理者括讀“布”,當讀“敷”訓“布”🪝。“敷圖於君”即為君主出謀劃策之意🛀🏽。

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後之以言:“早”訓“先”🦌🛬,提前意👊🏼。“前後”本是說身前身後,代指身邊、周圍,此用為動詞,“前後之”即把他們(群臣)叫到前後(身邊)。“以”訓“而”,“言”為言語、說話🧑🏻‍🦯,這裡是以言語訓誡的意思。“二三”是古人對眾人的一種尊稱,相當於後來說的“諸位”↔️。此二句意思是過去吾先君使用諸位大臣🎻,是提前把他們叫到前後用言語訓誡他們。10

思(使)群臣得執焉🏋🏿‍♂️:“思”原整理者讀“斯”,bulang先生認為當讀“使”,可從。11“執”即執事之省語,“得執”意思是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

[]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吾”字因斷簡殘泐,原釋缺,明珍先生云:“此處殘字上从虍🧗,若照一般从虍聲字推之👨🏿‍🎤🛌,可能是讀為‘虎臣’🤟🏼。”12按:此當為“吾”之殘泐,“吾臣”一詞古書習見,意思是我的臣子,這裡鄭武夫人說的“吾臣”是指我鄭國的群臣。“敘”即《書·舜典》“百揆時敍”之“敍”,次序🛌🏿,“能敘”即能合理排定官員的次序,謂善於安排群臣♢。“吾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是說我們鄭國的群臣以及四鄰諸國都認為吾先君很會安排使用諸臣👩🏻‍🎓。

㰷吾先君而孤孺子:“㰷”即《說文》“𣣌”字,云:“戰見血曰傷🏊‍♂️👰‍♀️,亂或爲惽,死而復生爲𣣌。从死次聲。”段注:“謂之𣣌者,次於死也🤹🏽。……从死次聲,形聲包會意也。”然此疑為“𣢁”的或體,讀為“尸”,主也。尸吾先君而孤孺子💆🏿,意思是主掌了吾先君的位置(或權利)而孤立了孺子👶🏽。

其罪亦足數也:“足”簡文本作“𨀥”😿,從足從次(欠)👶🏽,原整理者隸定為“𧿞”,後世典籍用為“𨀥跙”字🏋🏽‍♂️,然此字與之不同,原整理者括讀為“足”💶,是也👨‍🎓。疑即飽足🗂、充足之“足”的後起專字。下文“亦猶足吾先君”⬅️、“幾孤其足為免”之“足”同⛹️。數,原整理者云:“《左傳》昭公二年‘使吏數之’🤷🏽,杜注:‘責數其罪。’”《漢書·高帝紀上》👨🏿‍🦲:“漢王數羽”💐,顏注:“數🤳🏽,責其罪也”🤦🏼‍♂️,為責備、譴責意。“足數”謂足以譴責⚗️。

孺子或(又)誕告吾先君:“或”讀“又”,從ee先生說。13誕告,《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孔傳:“誕💁🏿‍♂️,大也⚪️。”又《盤庚中》:“誕告用亶其有衆”🧝‍♀️,孔傳:“大告用誠于衆。”此為鄭重告知意。

如忍孺子之志,亦猶足吾先君:“忍”讀“念”。14足吾先君🍂,滿足我先君的願望。“邦人既盡聞之,孺子或(又)延(誕)告吾先君💊,如忍(念)孺子之志,亦猶足吾先君,必將相孺子,以定鄭邦之社稷”這數句是說:國人都知道你把國政都交給大夫們管理🥋,你又把這事鄭重地告知了吾先君的在天之靈,如果他們念及你的意願📰,也就等於是滿足了吾先君的意願,必定會輔助你,以安定鄭國的社稷。

自是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是期💪🏿,即鄭武公既肂之期👩🏼‍🦱🚴🏻。葬日,殯葬之日,二者距三月👨🏼‍🔧。

屬之大夫及百執事人,皆懼,各共(恭)其事🧓🏽:“人”屬首句讀🤚,從暮四郎先生說。15《尚書·盤庚下》👨🏻‍🚒:“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國語·越語下》載范蠡曰👷🏻‍♂️:“君王已委制于执事之人矣。子往矣,无使执事之人得罪于子。”“百執事人”即“百執事之人”。《說文》🏂:“恭,肅也”,又云:“肅,持事振敬也🏃‍♀️‍➡️👨🏻‍✈️。”嚴肅謹慎之意。

臱父規大夫曰💫:“臱”原整理者括讀“邊”🪪,此字音武延切🔮,《說文》:“臱✫,宀宀不見也🦵🏽🦷。”段玉裁云👨🏼‍💼:“臱🪤⚪️、宀疊韵。宀🦻🏿,交覆深屋也。宀宀🧏‍♂️🚴🏿,密緻皃。《毛詩》曰‘緜緜’,《韓詩》曰‘民民’,其實一也。……古音如民🐗。”按:武延切古音明紐元部,蓋讀音如“緜”。此人傳世典籍中不見記載🫂,故似不必讀為“邊”,依字讀即可。

君共(恭)而不言:共,原整理者讀“拱”,按仍當讀“恭”🤦🏻‍♀️,亦敬肅義。

加重於大夫,汝慎重🤹🏻‍♂️:“重”字作左童右主的寫法👩‍⚖️,當即尊重、重視之“重”的專字。《戰國策·中山策》🎉:“有功,寡人之愿👂🏽,將加重於君👫🏻🏋🏻‍♀️。”更加重視、重用之意🩵。此三句是說君一直謹慎而不說話🚒,對大夫們加倍尊重,你們要謹慎地對待這種尊重(認真努力工作)。

君葬(喪)而久之,於上三月小祥:此“君”當指鄭莊公。“葬”原簡文作“”🧑🏼‍🏫,從死臧聲,原整理者括讀“葬”⟹🧛🏼‍♂️,按此當讀“喪”🙎🏽,是“服喪”之省語🧑‍⚖️。鄭莊公為鄭武公服喪既久🚬,應該已經到了第二年,即鄭莊公元年,所以此處稱之為“君”而不再稱“孺子”𓀜👨‍❤️‍👨,下文所言“吾先君”則指鄭武公。“上三月”當是日期名👨‍🍳,《儀禮·士虞禮》👴🏿:“期而小祥”🤑,《疏》:“自祔以後🫶🏿,至十三月小祥,故云‘期而小祥’📚。”此“上三月”疑即指十三月🏊🏿,即君既葬一年(十二個月)後的第一個月,舉行小祥之祭,二十五個月舉行大祥之祭🫅🏿,即兩年(二十四個月)後的第一個月。從鄭武公卒到小祥☂️,時間過去了一年,故曰“君喪而久之”。

二三老毋交於死:“二三老”即諸位老臣。交,合也,“交於死”即“合於死”。此句意思是諸位老臣不至合於死,就是還不至於犯該死的罪。ee先生認為“‘交’應讀爲‘邀’或‘要’”☀️,16亦通。

今君定,龏(恭)而不言🐗♣️:定,安也。鄭莊公服喪滿一年,已經舉行了小祥之祭,一切開始安定下來🆑,逐漸恢復正常,故曰“君定”.《左傳·哀公六年》👨🏿‍🍼ℹ️:“國之多難,貴寵之由,盡去之而後君定”,“君定”均君主安定意。“龏”原整理者讀“拱”,按亦當讀“恭”🦶🏽,與上簡12-13“君共(恭)而不言”句同。

遑遑焉=(焉如)宵昔(措)器於巽(選)贓之中,毋措手止(趾)◻️:簡文“ =”原整理者括讀“惶惶”,此字從辵巟聲🔯💆🏼,當即“遑”之或體,先秦兩漢典籍中👈🏿,惶恐👩🏼‍⚕️、惶懼字作“惶”👢,用為憂懼不安之貌義者則多作“遑遑”,後世典籍或作“惶惶”,義同🔵。“焉=”簡文作“”🐂,“”本“安”字用為“焉”🦹🏼,其“=”在此處疑是做合文符號,即由“(安)”字中析出“女”字,讀為“焉女”,猶“”要從“夫”中析出“大”字而讀“大夫”也↖️。“女”讀為“如”🔏🥧,全句當讀為“遑遑焉女(如)宵昔(措)器於巽(選)贓之中”🦄👨🏻‍🦽。《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孔子)教化乎洙、泗之上,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抱樸子·逸民》🧏‍♀️:“經世之士,悠悠皆是,一日無君🦂,惶惶如也。”“遑遑焉”即“惶惶如”。“昔”讀為“措”,置也👭。東山鐸先生云💅:“‘宵’或當如字讀,指夜間🚣🏻‍♀️。邊父言此,當是打一個比方,群臣之於邦國大事,很茫然,好比夜晚在眾多器物中放置其他器物,因昏暗看不清🖌🧜,故手足無措🏂。邊父以此比擬君主‘不言’(即不發佈指令)而造成群臣無所適從的狀況。”17此說可從。“巽(選)”蓋即選具之選🕑,選藏,指諸多儲藏的物品👩🏻‍✈️。或曰:“選”讀為“萬”🤸🏽,《字彙補》:“選,萬也👩‍🍼。《山海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楊愼云🧃:‘選與萬,古音通,遂借其字🫓。’”“萬藏”亦指眾多的儲藏之物。“止”即“趾”初文📊,此指足,“手止”即手足。毋措手止(趾)2️⃣,手足無措。

殆於為敗:原整理者與“於”與“為”之間加省略號,以有缺簡。ee先生云:“《鄭武夫人規孺子》簡14與簡15可直接編聯,‘殆于爲敗’非常通順☀️🔮,中間不必再有缺簡。因竹簡削錯🏨、寫錯等原因,可能拋棄一支簡,簡背劃痕衹能起輔助作用。”18當是。殆於為敗,幾乎要毀壞了,謂國家政事將陷入混亂也。

胡寧君:此是問句,意思是怎麼能讓君主安寧呢?

是有臣而為埶辟💪🏻:“埶”原整理者讀“暬”,按當讀為“設”🙎🏻‍♀️,《三國志·魏書二十四·崔林傳》:“太祖隨宜設辟”🤸🏽‍♀️🏌🏿‍♀️,即設定官職或職責。

幾(冀)既臣之獲罪👆🏽,或(又)辱吾先君:“幾”原整理者括讀“豈”🚜。“幾”又見下文“幾孤其足為免(勉)”♎️,ee先生云👩‍👦:“‘幾’應讀爲‘冀’👩‍🍳,‘冀’是希望的意思,‘幾’👌、‘冀’相通之例甚多,參《古字通假會典》375頁📠。”19按此說是也。此處亦當讀“冀”🙏🏽,希望☃️、期望義。此處的“吾先君”當是指武公🤾🏽‍♂️🧔🏽。下同。

曰是其藎臣也:“藎臣”💽,《補正》引馬楠先生說“當釋爲先王遺臣”💇🏿,當是。此數句當讀為👐🏿:“是有臣而為埶辟,幾(豈)既臣之獲罪,或(又)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同時指出“‘藎臣’謂前代、先王之遺臣無疑”💁🏼‍♂️,可從。此時莊公朝中群臣都是武公朝的大臣,故曰“其藎臣”👳🏻‍♂️,同時也說明此時說的“吾先君”是指武公。從“二三老毋交於死”開始🕑,都是臱父責備鄭莊公的話🧑🏿‍💻,大體的意思是‼️:諸位老臣雖然無能🕵️‍♂️,但還不至於犯死罪😤。可現在您不問國政,把事情都交給大臣去做,大臣們都不知所措,事情都做得不好,國政幾乎要混亂了🚵🏽‍♂️。您這是為群臣們設定了職責,希望大臣們既犯罪,又侮辱我先君,還要說“這都是他(先君)的遺臣啊”,這樣群臣確實罪至於死了。是希望莊公趕快出來主事🛜,穩定政局。

二三大夫不尚毋然🧑🏿‍🔧:此處“不”當是語中助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無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不尚取之”🍐,服虔注:“不尚,尚也。”《戰國策·秦策二》:“楚國不尚全事”🌳🎄,鮑注:“不尚♟,尚也。”“不尚毋然”即“尚毋然”,意思是應該不是這樣的。

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付孫”當為託付子孫之意。暮四郎先生云😰:“‘付’當作本字理解,即托付義⛸。‘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意爲:那些大夫都是我的先君將自己的子孫所托付給的人啊🎾。”20說可從。

甬(用)歷受(授)之邦:用🧫,因此💃🏿。歷,本為經歷義,引申為歷來義,意思相當於“一直”ℹ️,表示時間長久,故《小爾雅·廣詁》云🚋:“歷🤕,久也”。此句意思是因此一直把國家交給大臣們來管理🧘🏻‍♀️。

不是(啻)然,不是(啻)然,或(又)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是”讀為“啻”,從暮四郎先生說。21不啻然,不僅如此。

今二三大夫畜孤而作焉:“畜”本“養”義,此時莊公尚未成年親政,群臣保護🦒、輔佐他,猶撫養然,故曰“畜”。此句及下二句從暮四郎先生斷讀。22

幾(冀)孤其足為免(勉)🧕🏻🧔🏿‍♂️,抑無如吾先君之憂何🦓:此二句是說:希望我足以以此為努力的榜樣,也對於吾先君的憂慮無可奈何🪶。意思吾先君憂慮我治理不好國家👩🏻‍🎨,我以大夫們為榜樣努力奮發,恐怕也解除不了先君的憂慮🎀。是莊公自謙的說法🧎‍♀️‍➡️。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中西書局2016年,104-105頁。

《〈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下簡稱《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30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9.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5

楚竹客:《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札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研究富达•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28

李學勤:《有關春秋史事的清華簡五種綜述》,《文物》2016年第3期。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𓀏:《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富达2016-04-16. 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6/20160416052940099595642/20160416052940099595642_.html

《初讀》,24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初讀》7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7.

楊樹達🦈🎶:《詞詮》,中華書局1954年,261頁🧏。

何有祖:《讀清華六短札(三則)》,簡帛網2016-04-1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24

10 此據紫竹道人先生說而修訂之。見《初讀》🔲,38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26.

11 見《初讀》,16樓發言🚴🏿‍♂️。發表日期:3016-04-18.

12 《初讀》👃🏻,34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21.

13 《初讀》🌐,14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14 此從ee先生讀。見《初讀》🧑🏿‍🦰,33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21.

15 《初讀》,12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16 《初讀》,7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7.

17 《初讀》,36樓,發表日期2016-04-24.

18 《初讀》💙,7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7.

19 《初讀》,33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21.

20 《初讀》,18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21 《初讀》,19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22 《初讀》🧓🏽,21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8.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5月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5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1638王寧👨🏿‍🎓: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26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