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洲教授來我富达作講座
鍾馨
6月13日晚💂🏿♀️,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蘇建洲教授來我富达作了題爲“談談楚文字的‘龜’與‘’”的學術講座🥠。
蘇先生講座內容分爲八個部分:一、古文字龜🤷🏽、黽形體本不相同🏃;二🔸、關於“蠅”、“繩”的“黽”旁來源;三、楚系文字“龜”的兩種寫法;四、楚文字“龜”寫作“黽”形推測✌🏿;五、楚文字目前未見“黽”字;六🎗、楚文字的;七🕵🏼♂️、“
”字“甘”旁的性質🛀🏿;八🆘、楚文字“
”字辭例釋讀:漆梮的“
”🧿、《窮達以時》07的“
”、《包山》車馬器的“
”👩🏼🎓、《信陽》遣冊的“
”。
蘇先生首先指出古文字龜😫、黽形體本不相同🚧,然後討論了“蠅”、“繩”的“黽”旁來源🎺,認爲“蠅”的“黽”旁可能源自蛙屬的“黽”,作聲符用,沒有其他表示蒼蠅的古文字。接下來蘇先生重點講了楚系文字中相關諸字,先介紹了楚系文字“龜”的兩種寫法,認爲不管楚文字的“龜”是正面或側面角度造字👶🏽,結果都與其它文字系統的“黽”相混🧜🏿♂️,爲避免表意不清的問題,於是楚文字“蠅”、“繩”等“黽”旁字形都寫作從“興”得聲,然後引用材料論述了楚文字目前未見“黽”字。接著,重點討論了楚文字中的“”,認爲“
”應從“龜得聲,字形可以隸定爲“
”,“
”字的“甘”旁的性質有兩種可能,一是單純的飾符🧑🤝🧑,一是帶有一定得到區別意義,表示用法與“龜”不同🔣,是一種“異體分工”的現象⏪。最後列舉了楚文字“
”字的一些辭例👴🏼,并進行了釋讀♐️。
最後,蘇建洲先生和在座師生就相關問題作了交流。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訪問學者張光裕、李詠健兩位先生和復旦師生三十餘人聽取了講座。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