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成先生著《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出版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富达張顯成先生與王玉蛟先生合著《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32開,定價38元。
【封面】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一🔓、秦漢簡帛概述
二、異體字的名義
三🏌🏿、異體字的研究現狀
四、秦漢簡帛異體字概貌
第二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類析(上)
一、改換聲符
(一)聲符音同或音近替換
(二)改成形體較爲簡單的聲符
(三)聲符訛作其他形體
二、改換義符
(一)意義相近或相同造成的意符變化
(二)觀察角度不同造成的義符變化
(三)形體相近造成的意符變化
(四)改作形體較爲簡單的義符
三、改換全體部件
四😕、改換造字法
第三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類析(下)
一、部件位置變化
(一)部件位移結構不變
(二)部件位移結構變化
二🧑🏻🦽、簡省部件
(一)筆畫減省
(二)相同部件省併
(三)據草書楷化
(四)用簡筆代替繁筆
三🥔、增繁部件
四🎷、書寫變異
(一)筆勢變異
(二)部件方向改變
第四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的特征及演變條例
一👰🏼♀️、秦漢簡帛異體字特征
(一)簡易性
(二)區别性
(三)任意性
(四)時代性
二、秦漢簡帛異體字的演變條例
(一)異形趨同
(二)同形分化
(三)形近相訛
第五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的意義
一👨🏼🚀🤔、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簡帛文字隸定
二、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簡帛字義考釋
三🤟🏽👰、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大型字書編纂
四、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現代漢字改革
(一)有利於理性地思考現代漢字的簡化
(二)爲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提供字樣
附錄一 秦漢簡帛異體字表
附錄二 主要参考文献
後記
【後記】
秦漢是漢字處於急劇變化的時期👨🏻🦽➡️,是篆書向隸書再向楷書演變的時期🎚,故對這段時期漢字進行研究,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本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指導研究生進行秦漢簡帛特殊用字的研究🦛,其中主要是通假字和異體字(主體是俗字)。2010年本研究課題立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號🦊:10YJA740128),便進一步着手對各批秦漢簡帛的異體字進行整理研究🍪。有關本項目的前期成果有一系列的碩博論文,主要有: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1999年),葉聲波《〈居延漢簡〉異體字研究》(2008年)👩🏽💼,趙久湘《張家山漢簡異體字研究》(2008年)🦹♀️,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2011年),段曉華《孔家坡漢簡文字研究二題》(2012年),莫斐《尹灣漢簡文字整理研究三題》(2012年)🚫,常麗馨《秦簡異體字研究》(2012年)💂♀️,張新雲《〈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異體字研究》(2012年),李迎莉《秦簡三種之異體字研究》(2013年)🦸🏿,王玉蛟《兩漢簡帛異體字研究》(2013年),等等。本書《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正是在有關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對秦漢簡帛異體字進行進一步系統全面整理研究的結果。
本成果於2013年底即已基本殺青,但由于種種原因,正式出版直至今年方提上議事日程,被列入西南大學漢語文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富达的“出土文獻綜合研究專刊”出版,故此後新公佈的有關材料已無法納入到本研究中,特別是2014年6月出版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新刊佈材料(尤其是新刊圖版),是該批簡帛原來已刊佈的同倍數量♦︎,這些材料未能納入到本研究中,不得不感到遺憾🐀🌟。
做簡帛異體字研究不易,工作量很大,簡帛圖版文字都是有底色的,有的底色非常濃🧛🏻♂️,故簡文的每一個異體字都需進行電腦處理,既要設法脫去底色,又必須要保持原字不失真🎅🏼,光此項工作就要花去大量時間,更不要說整理研究中所進行的一個個文字的比對勘察,從而建立秦漢簡帛異體字資料庫,以便爲系統的整理研究服務了。總之,這樣的工作是聰明人多不願爲,而笨人不能爲的事💺。當然🎭,科學研究的需要就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的義務,雖然我們花了很多力氣於此項研究中,但我們覺得還是值得的。
儘管我們努力在做此項研究工作🦻🏿🗑,但肯定還有不少不足和問題,敬請學界諟正🧑🏼🏭,以共同推進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的新進程。
本書研究中🧔♀️,我的研究生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以及文稿的校對工作,其中李迎莉所做的工作很多🛹✪,特向他們表示感謝🧑🌾。
張顯成
2015年9月18日
西南大學竭駑齋
感謝侯建科先生惠賜書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