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唐英傑🤾🏽‍♀️:也說甲骨卜辭中的“【今口卜】巫九【夂口卜】”
在 2016/11/8 21:22:45 发布

 

也說甲骨卜辭中的“巫九*

 

(首發)

 

唐英傑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摘 要🧱:甲骨黃類卜辭中,見有“巫九”一語,我們認為應從李學勤先生意見讀為“巫九骼”🤵🏻,并與之和“巫九”對讀,并將其義釋為“地(族)之巫用九塊骨版或龜版進行占卜”。

 

關鍵詞⛰:黃類卜辭  巫九骼  綴合  巫九

 

  甲骨黃類卜辭中,有“[1]巫九[2]”一辭💁🏽,從今可查卜辭來看,四字完整的卜辭凡九版,即H35432=B10950+H37835=B11093)🫸🏼、H36344H36507✒️、H36511H36513H36515、《輯佚》690+H36182⛔、H36525H36528反,以上均為骨版👏🏼,另有两骨版🕺🏼🧑‍✈️,H35426可見“A巫”兩字,《殷墟甲骨拾遺·續二》054見“A”一字💑,亦可補全為“A巫九B”。此外😀,H36345👧🏽、H36503H36508H36510H36519H36521H37281H37643B11242=H36523+H36181)可見“A巫九”三字🪼,或有殘缺🏅。其中H36345辭例較完整👩‍🚒,但有缺刻筆畫👨‍🦰🚓,依稀可辨有“A巫九B”四字;H36521(圖一)“巫九”二字下殘留有一橫畫;B11242(圖二)為兩版綴合而成,各家釋文有分歧🔣🤙🏼,且有疑綴合有誤者,現試作辨析😜,下詳。

  在正式論述之前,先將以上骨版、龜版相關辭例羅列於下,為行文簡便,釋文一般採用寬式🧘🏽。

骨版👈🏻:

1)〔癸〕酉王卜🧑‍🧒‍🧒,貞:A巫〔九B,其日自上甲至于多毓卒,〔亡害自〕憂。王占:大吉🧛🏼‍♀️。在四月📄。(H35426

2)癸未王卜🏊‍♂️👨🏽‍💻,貞:A巫九B,其彡日🍁,自上甲至于多毓卒[3],亡害在憂,在十月又二。王占曰🏟:大吉。唯王二祀👙。三(H35432=B10950+H37835=B11093))

3)丁丑王卜,貞🥥:A巫九B🧑‍🚀🧑🏽,典侯發,〔亡〕尤。眔二,余其比,〔由〕戔🧗🏻,亡左🐒。自下上🙆🏿‍♀️、□□受有祐⚾️。不翦,肩〔告于大〕邑商,亡害在□🪺。(H36344

4)丁卯王卜,貞🍇:A巫九B,余其比多田于多伯🥎,征盂方伯炎🚶‍♀️‍➡️👧。叀卒翌日步,亡左。自上下于示🗞🚴🏽,余受有祐。不翦,〔肩〕告于茲大邑商🧑🏻‍🦽‍➡️,亡害在憂。〔王占曰〕︰引吉。在十月。遘大丁翌4️⃣。(H36511

5)□戌王卜👰🏻,貞💡:A巫九B🧍‍♀️➗,〔余其〕比多田于多伯👩🏼‍🍳,征盂方〔伯炎〕…〔不〕翦🧸,肩告于茲大〔邑商〕…(H36513

6)…貞🥅:A巫九B👩🏻‍🎓,蠢[4]…于示,余其由征…余受有祐。不〔翦,肩〕…(H36515

7)…〔貞:〕A巫九B🔻🖊,作余朕禱…戔夷方。上下于示受余有祐…于大邑商,亡害在憂🪓。(H36507

8)乙未王卜🫸🏻,貞:A〔巫九B,夷方伐東〕或,典[5]東侯✮,〔夷方🍶👩🏿‍🍼,余其比多侯〕由[6]戔夷方🥷🏼,亡〔害在憂🤷🏿,〕…(《殷墟甲骨拾遺·續二》編號054[7]

9)丁巳王卜🪕,貞:A巫九B💃🏼,蠢夷方率伐東或🏯,東典東侯🙍🏽‍♂️,夷方,妥余一〔人〕🧑🏿‍🦱,〔余〕其比多侯,無左,自上下于示,余受有祐🏄🏼🧑‍⚕️。王占曰:大吉…彡□,王彝在□□宗…(《輯佚》690+H36182

10)乙丑王卜,貞:A巫九B🧑🏻‍⚖️,余作告侯、田,冊𠭯方、羌方👲🏻、羞方、方。余其比侯✋、田,由戔四封方。(此辭均缺刻橫劃,H36528反)

11)癸未卜🦹🏽,在□🙎🏿‍♂️😚,貞→🍜:A巫九B,王于㠱侯師☄️,王其在㠱,征。(H36525

12)〔癸〕酉卜▫️,貞🤸🏻‍♂️:A巫九B,其大H39461

龜版:

13)□丑王卜,貞🫠:A〔巫九□〕…多伯征盂方🟤。(👆🏻、🧑🏽‍🔬、缺刻橫畫,H36510

14)□□王卜🤦‍♂️🦸🏼‍♀️,貞:A〔巫九□〕…余盂方…典…(此辭除字外,他字均缺刻橫劃,H36519

15)…〔A〕巫九〔□〕👨🏿‍🎤,〔作余〕朕〔禱〕,〔余其〕比多田于〔多伯⏬,征〕盂方伯〔炎〕。〔自上下于〕示…(H36521

16)甲戌王卜,貞:A巫九,蠢盂方率伐西或👨🏿‍🎨,典西田🗓,盂方,妥余一人,余其比多田由征盂方,無左,自上下于…(H36523+H36181=B11242[8]

17…A巫〔九□〕余其比多白👴🏽、田。(部份文字有缺刻,H37643

18)乙丑王卜,貞:A巫九B🫳🏼,作余二十,告獻侯紷,冊二十。(此辭大部份缺刻橫劃🎅🏿,H36345

19)□□卜,貞:A巫〔九□〕…夷方…率…侯紷…印🕺🏻,余…比侯…(H36508

20)乙子(巳)王卜😘,貞🖖🏻:A巫九。 一 (辭未刻完,均缺刻橫劃,H37281

21)…A巫九〔□〕…夷方…(H36503

   上揭21條卜辭📧,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祭祀刻辭🧑🏽‍🏫,一類為軍事刻辭。(1)(2)為祭祀刻辭🧖🏻‍♂️💬,但從以下兩條卜辭來看🎖,或也與軍事相關。

22)戊寅卜,貞:王,〔往〕來亡災🔊。王占曰:引吉。唯王二祀彡日,唯H36734

23)癸未王卜,貞:彡日,自上甲至于多毓卒,亡害自憂。在四月🎪。唯王二祀。(H37836

條(3)應為征伐“二”之前而卜🕕,為戰前之卜。(4)、(5)💏、(13)——(17)為征伐“盂方”有關的卜辭,(6)——(9)🔐、(19)👨🏿‍🍳、(21)為征“夷方”卜辭,條(10)、(18)、(19)或可對照來看,則可知此三條為亦為征夷方時所卜。征盂方和夷方為商末兩次大戰,據常玉芝先生《商代周祭制度》的“王九祀祀譜”、“王十祀祀譜”[9]及李學勤先生《夏商周年代學札記》[10],可知帝辛(紂)伐盂方、夷方分別在九年和十年。帝辛十祀伐夷🎩🙎🏿‍♂️,始于九月甲午,终于十一祀五月癸丑,历时250[11]📸。條(1)、(2)為二年所卜👨🏼‍🔧,可知此“習語”出現在二年、九年和十年,其他年份似乎不見用,據此推測🕵🏼‍♀️,此用語應該主要出現在戰爭卜辭之中,尤其是見於大型軍事活動。

 

  B11242H36523H36181綴合而成,《補編》釋文作:

甲戌王卜,貞A巫九〔B〕🧏🏿,□盂方率伐,叀□典西田盂方👆🏿,妥余一人,余其从多田甾征盂方🧑🏻‍🎨,亡又🤞🏿,自上下于

《校釋總集》從之;《摹釋全編》釋文作:

甲戌王卜,貞A巫九〔B令〕盂方率伐…西戉典西田□盂〔方〕…妥余一人□余其比多田甾征□□盂方…又自上下于〔示〕…

李學勤先生釋文如上揭條(16)。由此觀之👐,諸家釋文分歧較大,且有學者疑此版綴合有誤,朱鳳瀚先生在其《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12]中也並未採用此綴合意見👋🏼,只單列了H36523➝🙎🏼‍♂️。諸家釋文分歧最大的當屬(蠢)字之前內容,蠢字李先生釋為“禺”🧑🏽‍⚖️,此字上一字較模糊👏🏼,字形作🧑‍🦼‍➡️🧋,《補編》釋文未釋,且在此字之上補出B字🪮,《摹釋全編》摹作🩲,釋作“”,且在此字之上補出“B令”二字,李先生釋文將此字釋作“”🙅🏽‍♀️,訓為一種龜,且認為與之前“A巫九”連讀為“A巫九”,“”字之上,並無殘缺之字☦️。我們認為李先生釋文為優,辨析如下。

從圖版看,此版為龜腹甲左前甲應無誤,右邊沿千里路斷開👫🏼🚜,左邊應有甲橋殘缺,然上部完整☛🐉,已為龜版邊緣,無殘損跡象🛀🏽🧛,應無補出一字或兩字之可能🧗🏼‍♀️💅🏼;該版辭例與《輯佚》690+H36182(上揭條9)相近,《輯佚》690+H36182為征夷方卜辭🚏,此處為征盂方卜辭,二者對讀🚣🏽,可知此版釋文並無問題,“禺”字之前💅🏿,“A巫九”之後➡️,一作“B”🍔,一作“[13],二字位置相當,此處釋為“A巫九”並無不妥,兩版釋文對讀🕺,焦智勤在其《新發現的一片征人方卜辭》中已有詳細論述[14],茲不贅述;兩版綴合后“A”和“方”字上下筆畫可完美拼接🤰,亦可知此版綴合無誤🥌;至於綴合處上下文之間隔😝,當為避兆所致,應無疑義。

李先生讀出了“A巫九”➾,但並未援引旁證,我們試圖證實此說,便清理了與之相關的龜版🕵🏻,共得上揭(13)——(21)共9版,然除上文已述之條(16)與條(18)外,其餘幾版均殘掉與“B”位置相當之字,唯H36521(上引條15)“九”字之下殘留有一短橫🙇‍♀️,或為“”字🫵🏿。此外我們發現一版或與此相關的龜版,同為黃類卜辭的H39423(圖三)🧍🏻‍♂️,此版卜辭上殘有“九”、“”二字,但查閱諸家釋文🎟,均將此版析為兩條,即:

24

…九…

細查此圖版⚇,依稀可見“九”字之上殘留之字似為“巫”字,若果真如此🐛🙇‍♂️,結合上述體例,我們就可以重讀此卜辭為👦🏽:

…〔A〕巫九,

如此,此版與H36521殘存的短劃,加上可以確定的B11242中的“A巫九”👚,或可作為龜版上慣用“A巫九”字之證明,以與骨版上用“A巫九B”以示區分🦸🏿‍♂️。然二者具體內涵或相同🤟🏻,所以有時也混用。

李學勤先生基於此龜版出現的“A巫九”,以及目前只見於骨版的“A巫九B”💳,提出了設想:“由此推想,‘A巫九B’的‘B’字🧑‍🦯,只見于胛骨。[15]”此推想其實不然🦹🏼,我們在全面整理此類卜辭時,發現H36345(即上揭條18)為龜版❣️,雖整版卜辭有缺刻,但“A巫九B”依舊可辨,則知“B”字不單出現在骨版。

 

 

 

 

圖一 H36521

圖二 B11242

圖三 H39423

 

 

 

 

有了上述闡述,我們再來看看“A巫九B”或“A巫九”應如何理解。李學勤先生之前🧽,學者並無提出“A巫九”之說3️⃣,故對此語的討論,只是單純是的對“A巫九B”的討論。郭沫若先生以“巫九B”為人名,并釋B字為“咎”,具體無說;唐蘭先生將此讀為“今卟巫九繇”或“今卟巫九占”,釋“巫九占”為占法之一種,又以“巫九”為“九巫”🦸🏼,即“九筮”;于省吾先生讀為“今用巫九繇”,“巫九繇”指“巫九舞”,“古者歌舞恒以九為節🧑🏻‍🍼,巫祝以歌舞為其重要技能,所以降身致福也”;李孝定先生、姚孝遂先生意見與于先生類同[16]🈲。林改華先生以為于先生釋法有可從之處,然“巫”應為巫神,不為“巫人”,故尚有可商之處[17]✍🏽。李實先生將此讀為“今禍巫九退”,義為“今之禍,已因事神之巫,或因祭巫神而退去”[18]👬🏻。吉德煒先生釋作“今骨筮九B”,認為其義或為“今天,卜骨和用來占卜的草莖(就以下問題)帶來了九次預兆”[19];李學勤先生是首先提出了將“A巫九骼”與“A巫九”對照來看的學者,“‘A’字有時上下分開較遠🧝🏼‍♂️,學者或以爲兩字🤛🏼,但相貼合的不少,參照下面的‘B’字,我覺得釋爲一字較妥。上引《合補》11242是腹甲,辭云‘A巫九’,‘’是龜名,即《周禮》等書之‘靈’⟹,與用龜甲呼應🦼👏🏿。由此推想💆🏼‍♀️,‘A巫九B’的‘B’字,只見于胛骨,當从‘各’省聲🚶🏻‍♂️,讀爲《說文》訓爲獸骨的‘骼’字🧑🏽‍🎤。不管怎樣,‘A巫九骼’🎥、‘A巫九靈’是關于卜法的習語🖼,詳細含義雖不了解,但一定是卜法中一種特別隆重的儀節。[20]”朱鳳瀚先生將讀為“A巫九B”🕵🏼,認為其義為“考覈用‘巫九’筮術所得到的占辭”[21]

  此語中有兩字不識🧛🏽‍♀️,諸家釋法分歧較大👩🏻‍⚕️,對可識之“巫”、“九”二字也有不同的解法🖕🏿,故而對整句話的理解也各執一詞🧗🏿‍♂️。前期學者將此句中“A”字基本釋作“今”兩字,李學勤、常玉芝兩位先生則讀為一字,朱鳳瀚先生也同意將此字釋為一字。我們讚同將此字釋為一字的觀點,朱先生在其《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22]中已詳細論述,茲不贅述🦒。早期學者將“A”釋做兩字,自然將“巫九B”結合在了一起,基於此來展開論述,得出的結論不免會有失偏頗。因傳世文獻中有訓為“九筮”的“九巫”一類的記載,自然也容易將“巫九”與“筮術”聯繫起來,故而也有將此句與“筮術”聯繫起來的觀點,然甲骨卜辭中“巫”字似乎無用作“筮”之例(下祥)🤦🏿‍♀️,將其與“筮術”聯繫📘,卻也可商。朱鳳瀚先生對“B”字的解釋承襲唐蘭先生之觀點而有所發揚🎡👩🏽,且對“A”字也做了詳細討論,得出的結論似乎可取,但我們認為依舊有可商之處🌎。我們認為李學勤先生將“A巫九骼”與“A巫九”聯繫起來看的觀點可從,但李先生未有詳細闡述,今基於李先生論述,略加補正。

  我們認為“A巫九B)”或“A巫九”這一結構,應分作“A巫”和“九B)”兩部分來討論。

  先談“A”字🤘🏿,其字基本字形作,由“今”和“”兩部分構成➡️,在卜辭中,此字兩個部件之間或有一定間距,故前人多看作“今”兩字😽,我們認為此字為一字,上文已述,茲不贅述。朱鳳瀚先生對此字有所論述🧑🏻‍💼,他認為“‘A’有可能是从🧘🏿‍♂️、今聲。”“今”爲見母侵部字,而屬於溪母侵部的字有“戡”、“勘”、“堪”等从“甚”得聲字👎🏿,見、溪聲母極近,又同屬侵部🥘,故从“甚”得聲字當可與从“今”得聲字相通用。”“故‘A’字亦可讀爲从“甚”得聲字🎊,在此似當讀爲“勘”⛪️。“勘”見於《説文》新附,从力甚聲,其意爲“校也”[23]🙍🏽‍♀️。我們認為,此說法恐有不妥。此字在花東卜辭中凡五見,基本字形作,均出現在龜腹甲背面左面甲橋位置,辭例僅為“A十”二字,見於《花東》138H3:443反)👈🏽、242H3:714反)🧜‍♂️、272H3:793反)🔟、417H3:1308反)、447H3:1383反)[24]。“H3反面甲橋刻辭常見‘某若干’🧖🏼‍♂️,應是‘某入若干’或‘某示若干’的省略形式,省去動詞‘入’、‘示’字🪻。[25]”商代做占卜之用的龜甲甲橋位置所刻的內容基本為“某地(某族🫃🏻🚾、某人)進獻多少物品”,花東卜辭有“我五”(《花東》470)、“封十”(《花東》172)之類的甲橋刻辭與上舉“A十”辭例相當🧑‍🌾,“我”、“封”可以確定為族名或地名,由此可推斷花東甲骨中的“A”😴,很可能為某族名或地名或人名。既然花東里的“A”可能是族名或地名,由此我們可以類推,黃類卜辭裡的“A”也極有可能是族名或地名🧰,既然是族名或地名,我們認為此字便可直接隸定作“A”𓀏,至於相當於今天的哪個字,則可以置之不辨🧑🏻‍🍳。此字上从“今”👔,下从“憂()”,“今”乃倒“口”之形,“憂”象有兆象的骨版之形🧗🏿‍♀️,此字或可理解為从口从憂會意,會占卜時面对骨版而有所“命”之義,造字本義應與占卜有關🐙。此字作為族名或地名,則可知為從事占卜活動的一類人或是進行占卜活動的某地🌼。

  巫🤵🏻,卜辭中基本字形為,其在卜辭中之用法,塗白奎先生在其《釋巫》中有所論述,大致有四🧑🏿‍🍼,“巫進行祭祀活動以求福佑以祓除災害”、“作為動詞👨🏻‍⚕️,也是一種祭法”🤽🏼、“祭祀對象”🤹🏻‍♂️、“用作犧牲”[26]。我們在《漢達文庫》以“巫”為關鍵字檢索[27]☦️😕,共得帶“巫”之卜辭凡97條🌘,除去辭例較殘、意義不明的卜辭🙆‍♀️🧭,根據《文庫》所分組類進行整理,發現“巫”在各個時期主要用法有別👞。師組肥筆類僅一見,即“乙亥,扶🧑🏿‍🦰,用巫今興母庚🧑🏿‍🎓,允史”(H19907),此處之“巫”應為人牲。師組小字類有“呼巫”(H20365[28])、“曰巫”(H20279)、“巫由”(H20364)等表達,此種用法之“巫”應為一類人,或為從事占卜活動的人;另有“巫帝”(H21078)一說📨,則為一種祭祀方法。典賓中則以“以巫”(H00946正)、“取巫”(H08115)為多🧚🏼‍♂️🤾‍♂️,此種用法之“巫”應為奴隸、戰俘一類的人。歷組見“巫帝”(H34158)🤹🏿、“帝某巫”(H34157,帝北巫。)等表達,此種用法之“巫”則為祭祀動詞或神名。另歷組中有“燎巫”(H34279)🚝🙅、“又伐巫”(H33887)之語,則應是祭祀巫神之語。無名組卜辭H30595有“叀巫言舌[29]”一語,義為命令巫去進行䄆祭🤽🏻,則此“巫”為“巫人”。黃組則以“A巫九B”為主👩‍🔧,上文已述,對此“巫”的解釋😊,歷來有“巫人”、“巫神”、“筮”幾種說法,我們認為釋為“巫人”比較穩妥。

我們來看看卜辭中的“巫”有無用作“筮”的可能🐳。典賓🦀、賓出中有“巫曰”之說🤹🏼‍♀️,凡兩見:

25)丙戌卜,□〔貞〕🧏🏻‍♂️:巫曰👨🏿‍🚀:禦…百于師…六月🤷🏼‍♀️。一 二(H05649,典賓)

26)丙戌卜,□貞👠🧜🏻‍♀️:巫曰🧦:貝于婦🍣,用👨‍👧,若。一月🧖‍♀️。(H05648👋🏿,賓出)

此兩條中饒宗頤先生認為“巫曰”讀作“筮曰”其義亦可通[30],從上文闡述來看,“巫”在卜辭中似乎沒有用作“筮”的例子⛹🏽‍♂️🧑🏼,所以此說也可商榷🐗;卜辭中序辭部分多見“某曰”這種表達👩🏻‍💼🤜🏽,如“余曰”(H20965)、“王曰”(H03297正)、“子曰”(HD00475)等,發出“曰”的動作的是都是占卜的人📋,或為“王”💂‍♀️⛓,或為“子”,以此類推🀄️,此處之“巫”,理應是人,或為此次占卜之巫的自稱。故我們認為此處解釋為“巫人”為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來看看“A巫”應為何意🔘,“A”可能為族名或地名,“巫”為“巫人”,乃是事神之人,“A巫”則有兩種理解,一種二者為並列結構🍜🧝‍♀️,他們是兩類人,一種為修飾結構,言為“A地或A族之巫”,此“巫”從屬於“A”地或A族🌩💁🏻。我們更傾向釋“A族之巫”,卜辭中有表示巫神的“東巫”(H05662)、“北巫”(H34157)▪️,以及統稱四方巫神的“四巫”(H40400)等,被神話了的“巫”可以這樣表達,作為事神人員的“巫”自然也可以如此稱謂。

  再來看看“九B”和“九”。B字基, , , 本字形作,諸家所釋不一🧅。唐蘭先生在解釋“A巫九B”一語之論我們不太讚同,然先生對“B”字之解釋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唐先生認為此字與“各”相近,後世寫作“格”♈️,即《尚書·西伯戡黎》中“格人元龜,罔敢知吉”之“格”,也是《尚書·盤庚》中“非廢厥謀,弔由靈各,非敢違卜”之“各”🪬,認為“格人”為“占人”👫🏻。[31]。李學勤先生更進一步,認為此字从“各”省聲✅,故將此字釋為“骼”,并與“”相對來看(上文已詳)。我們認為二位的觀點可從🫅。我們將唐蘭先生和李學勤先生的相關觀點結合來看,“B”和“”的問題便豁然開朗了👨🏼‍🦰。

  ”字為一種龜應無疑義,卜辭中多次出現,賓組卜辭中有進獻此種龜的記載,如H39500+H08996正、H09395,出組則有用其“習卜”的記錄🤵🏽💁🏻‍♂️,如👩🏽‍🔬:

27一牛。(H31668)

28□□卜:習一卜,五…(H31669)

29□□卜👨🏼‍🔬:習一卜,五…(H31670)

至於《尚書·盤庚》中“非廢厥謀,弔由靈各”與《周禮·龜人》“天龜曰靈”之“靈”,是否就是此“”🛀🏻,則有待進一步考證。“骼”在這裡專指占卜用的骨版,也應無疑義🐸,此字除在“A巫九B”的句式中出現外🕴,今可見尚有一例,即:

30)…令…用B。(H19086🙇🏽‍♀️,典賓,填朱)

卜辭中“用”字之後一般跟名詞🍄‍🟫,此字釋為“骼”,此版亦通👧🏽,則是貞問是否用骨版(來進行占卜)🤽🏻。原則上說🏮🏋🏽‍♀️,在骨版上占卜專用表示骨版的“骼”字🔆,在龜版上占卜則用表示龜版的“”字💇‍♂️🤾🏽,從上揭相關卜辭來看,似乎如此。弄清楚了“骼”和“”的內涵,“九骼”、“九”就容易理解了👲🏻,自然是指用九個骨版或九個龜版來進行占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試著來理解下“A巫九骼()”了🐔,即A地(族)之巫用九塊骨版或龜版進行占卜。這個習語出現基本出現在戰爭卜辭中,多出現在兩次大戰之時,一是征盂方,一是征人方🕣,另有征四封方🙆🏻‍♂️,大戰在即,卜以決疑,又是為重大事情而卜🧏‍♀️,故必須反復貞問👨🏽‍⚖️,故而有用九塊骨版🦹🏽‍♂️、龜版進行占卜🙋🏿。從上揭卜辭來看🍠,就征盂方、征人方之事👱‍♀️,商王的確是進行了多次占卜的🧚‍♂️,但從現有材料來看,似乎相關卜辭並不是同一天所卜,或為異日異時的因襲占卜🏮,即習卜。另,序辭中也見“幾卜”的記錄💆🏻,如🚴🏻‍♂️🪟:

31)甲寅卜,貞:三卜用,血三羊,伐二十,鬯三十🦐,牢三十🌋,𠬝三多于妣庚。三(H22231

32)乙卯卜,賓貞:三卜👲,王往毖于京,若。六月。(H08039

33)丁巳卜🫱🏻,王貞🤦‍♂️:四卜,呼比征方,允獲🤹🏻👣。(H20451

上揭“三卜”、“四卜”在卜辭中所處位置與本文討論的“A巫九骼()”位置相當,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上述結論可行。

 

A巫九骼()”的問題似乎可以這樣來解釋了🌵,但仍有一個問題需要探討🍩,就是為什麼是偏偏是“九”之數而不是其他🌪。

  宋鎮豪先生的一段論述給了我們啟發,“從殷墟甲骨文看🚣🏿‍♀️,武丁時卜龜有用五塊,卜骨則有用至九塊者,如《合集》6860——6888,同卜‘王敦缶’,骨上卜數相系🦶🏼,其中一骨的最高卜數是‘九’;《合集》6883——6886,同卜“王步”,也是卜數相系,最高數也為第九卜。但一期武丁時已以卜用三骨見多🤶🏼,尤其到二期以後🏄🏿,卜用三骨成了常制♦︎。[32]”可見武丁時期,戰爭卜辭中有用九個骨版占卜的先例,是否是制度化,我們不敢妄言。

宋鎮豪先生認為“卜用三骨”在第五期早已制度化,然此處卻言“九”🛃,我們懷疑是既為大事而卜,故沿襲了武丁時期舊制。然從現存相關卜辭來看🙍🏽‍♂️,我們並沒有發現同一天占卜的此類卜辭的其他骨版或龜版🧍🏻‍♂️,除條(2)與條(20)外,也並未見兆序,這似乎和一事用九個骨版或龜版不合✭。對於此不合,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釋,“三卜”之制在晚商已成定制,而大事卜九骨或九龜的做法或成了一句程式化的套話,即就是這句帶有祝告性質的“A巫九骼()”。

 

2016924日寫畢

附記👲🏽:在本文初稿完成之後,見王寧先生在“秦史研究室網站”有《再說卜辭中的“咎”與“今繇巫九骼”》一文[33],其讚同唐蘭先生與李學勤先生的觀點,將“B”釋為“骼”,以及讚同李先生“A巫九”和“B巫九骼”說法之觀點與我們不謀而合🧝‍♀️。然其將“A巫九骼”釋作“今繇巫九骼”與我們不合,其將“巫九”、“巫九骼”當做一個詞并解釋為✢🧑‍🦽,“王作最後的占斷之前,每一龜或一骨必先由大夫➾、史🅿️、卜人等巫者先根據色、墨、坼作出三種判斷,則有三繇💥,一習爲三龜或三骨🏃,其數正九🟧,稱為‘九靈’或‘九骼’,靈者,龜卜之兆繇;骼者🧝,骨卜之兆繇。因由巫者先占所得,故冠以‘巫’稱,故以龜甲占者稱‘巫九靈’,以獸骨占者稱‘巫九骼’。”與我們也不甚合,然我們在文尾關於“九骼()”之“九”之推測也尚欠力證,王寧先生關於“九骼”之說或可備一說,謹附記於此,以求教于方家。

2016107

又🔌:史亞當先生在“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21屆年會”提交論文《甲骨文“勘巫九靈”“勘巫九骼涵義新考》,其在朱鳳瀚先生研究基礎上,利用花東卜辭中的clip_image023)字🧚🏿‍♂️,指出clip_image024的確是一個字,黃組卜辭的中勘巫九靈”“勘巫九骼🪹,是指先筮後卜📓,用九塊甲骨占卜👨🏽‍🚀。觀點與我們或異,謹附記於此。

20161024

 

 



* 本文曾提交“第六屆出土文獻研究與比較文字學全國博士論壇”討論👦🏻🧑🏽‍🏫。文章寫作過程中多次與鄧飛老師討論,初稿完成後又蒙李發師修改♠️,均使筆者獲益良多👍🏼,謹致謝忱🏸。

[1] 為行文便捷😥,以下用A代替此字。

[2] 為行文便捷🪀,以下用B代替此字🧑‍🎤。

[3] 卒,舊釋“衣”,今從裘錫圭先生釋“卒”🤙🏿,參裘錫圭:《釋殷墟卜辭中的“卒”和“”》,《裘錫圭學術集·甲骨文卷》,第362-76頁👌。

[4] 蠢,從蔣玉斌先生釋,“蠢某方”即動亂🧨、騷動的某方。見蔣玉斌《釋甲骨金文的“蠢”》,載《“出土文獻與學術新知”學術研討會暨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2015年。

[5] 典,李學勤先生釋作“”,義同“稱冊”⏳。見李學勤《论新出现的一片征人方卜辞》,載《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

[6] 由,基本字形作🏖,從陳劍釋,見陳劍《釋“”》,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7月版。

[7] 本條釋文據李學勤《论新出现的一片征人方卜辞》,載《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

[8] 本條釋文據李學勤《论新出现的一片征人方卜辞》🖋,載《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

[9]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278頁〽️。

[10] 李學勤《夏商周年代學札記》🙍🏼,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237頁🫃🏼。

[11] 參李發《殷卜辭所見“夷方”與帝辛時期的夷商戰爭》,載《歷史研究》,2014年第5期。

[12] 朱鳳瀚《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3] 從字形看,此字上有“雨”字頭之下有“口”字,故此字從“靈”省較宜,故從李學勤先生釋🤾🏻‍♂️。

[14] 焦智勤在其《新發現的一片征人方卜辭》,安阳甲骨学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15] 參見李學勤《論新出現的一片征人方卜辭》,載《殷都學刊》2005年第1期。

[16] 以上諸家觀點轉引自《甲骨文字詁林》字頭0853條下👂🏼,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847——849頁。

[17] 觀點轉引自《甲骨文字詁林》字頭2909條下🧑🏻‍💻,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923頁。

[18] 參見李實《甲骨文字考釋》,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頁🧟‍♀️。

[19] 參見吉德煒《貞人筆記🏋🏿‍♀️⛷:論商代甲骨刻辭屬於二次性資料》🧛🏽,引自《商承祚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09月第1版🧧,第249頁。

[20] 參見李學勤《論新出現的一片征人方卜辭》,載《殷都學刊》2005年第1期。

[21] 朱鳳瀚《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載《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64頁🧗🏻‍♀️。

[22] 參見朱鳳瀚《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載《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58——159頁🏌🏼‍♂️。

[23] 參見朱鳳瀚《黃組卜辭中的“A巫九B”試論》,載《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64頁🦸🏼‍♂️𓀜。

[24] 參見劉一曼,曹定雲《論殷墟花園莊東地H3的記事刻辭》,載《甲骨文与殷商史》,2013年版第257-277頁。

[25] 同上。

[26] 參見涂白奎《釋巫》,載《華夏考古》,1997年第1期。

[27] 檢索時間為20169月,當時漢達文庫甲骨文庫收錄的9種甲骨著錄書為🫦:《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英國所藏甲骨集》、《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甲骨文字》🥚、《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甲骨文合集補編》🏇🏻、《殷虛花園莊東地甲骨》。

[28] 列此一條出處僅為舉例,並非僅此一例,下同🪴。

[29] 舌,從趙平安先生釋為“舌”🧑‍🎄,做祭名時讀為“䄆”🫧,做用牲之法時讀為“刮”。參趙平安《續釋甲骨文中的“乇”📳、“”、“”——兼及舌()的結構、流變以及其他古文字資料中從舌諸字》,載《華學》(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08月👩🏻。

[30] 參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引自《甲骨文字詁林》字頭2909條,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922頁。

[31] 參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引自《甲骨文字詁林》字頭853條👨🏿‍🦳,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847~848頁。

[32] 宋镇豪《再论殷商王朝甲骨占卜制度》,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1期。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11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11月8日。



点击下载附件:1716唐英傑:也說甲骨卜辭中的“【今口卜】巫九【夂口卜】”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布衣山水 在 2016/11/19 8:46:23 评价道:第1楼

     《合》6860-6888等賓組一類胛骨有其自身的占卜制度和規則,這種骨首部位一個鑽鑿👳🏿‍♂️,用於占卜異版成套胛骨“一”到“九”的占卜🙀,實際上源自于同期骨首骨頸部位三列鑽鑿的“一辭九序”的占卜⛰。這與黃組卜辭的“九骼”並非在一個占卜體系下🪧,所以並不適合用於證明“九骼”的問題。《合》8039⚧、20451等“三卜”🤚🏼、“四卜”同樣也不適合于證明“九骼”的問題🚟。但是“九骼”的問題,不是不能得到證明。“九骼”最堅強的證據,實際上就在黃組卜辭內部🛴📘。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6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