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連成:《中庸·鬼神之為德》重解
    在 2008/1/7 12:58:00 发布

     

    《中庸·鬼神之为德》重解

    (首发)

     

    王连成

     

    两个月以前👩🏿‍🔬,笔者写了《〈老子〉与上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原意考》一文,发表在《简帛研究》网站🗻。 [1]该文对《老子》第六十章“其鬼不神”等有关鬼、神的概念以及上博简《鬼神之明》中的“鬼神”概念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考证——“其鬼不神”的基本含义是“正义完全伸张”🤑,而“鬼神”则指“正义伸张”或“伸张正义”。

     

    几天前🕘,笔者在多伦多一个书店促销时买到一本《四书读本》,翻阅中看到了《鬼神之为德》一章,十分兴奋,原因是既然“鬼神”是一种“德”,它一定不是迷信中传说的“鬼神”🧑🏽‍🍼,而必定是“仁义礼智信”当中的一种——“义”😎!于是🏋🏿‍♀️,笔者当即对其进行重新考证。

     

    一👨🏻‍🦳、           原文和现有释义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不可揜如此夫!”

     

    [语译]

    孔子说🏄‍♂️:“鬼神的性情功效,真是大极了🏵!看他无形,听他无声;但他确为万物的本体👩‍❤️‍💋‍👩,而且也是万物不可缺少的🍸。他能使天下的人💆🏽‍♀️,都斎戒清洁🗾,穿着整洁的衣冠来奉承祭祀;好像到处充满着鬼神的灵气,像在自己的上面,又像在自己的左右。《诗经》上说: ‘神的降临🙍🏽‍♀️,是不能预先测度的👩‍❤️‍💋‍👩,又何况厌怠不敬呢!’鬼神本是隐微的👻🚥,却又这样明显;这是因为他真实无妄🐻‍❄️,所以才能明显不可隐藏像这样子的啊🀄️!” [2]

     

    二、           原文解读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鬼”通“怀”。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以此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冯其庸等《通假字汇释》注:“鬼🧷,当读为‘怀’,叠韵通借。言为人君者应爱臣,为人臣者则忠于君主👨‍🎓。” 该辞书将其释为“仁爱”🏞。拙作[1]根据这个线索和“懷”的本字“褱”的古文形象以及《鬼神之明》的文义推断出“这里的‘鬼神’原来就是“伸张正义”的意思“的结论。

     

    就在笔者形成本篇文字的时候🦶🏼,笔者注意到了前文引用的《说文·衣部》:“褱,侠也”的释义,意识到自己曾经忽略了什么——“侠”岂非与“义”相关?!

     

    于是★,笔者进行了下述考证🧍🏻‍♀️:

     

    《说文·人部》:“侠,俜也。”《广韵·帖韵》:“ 侠,任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 ‘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或曰:任,气力也🏄🏿;侠🚼🪨,俜也🧚🏼‍♀️。”到后来,“侠义”和“义侠”经常连用。

     

    ⑵ 《广雅·释诂二》🔛:“俜,侠也。”王念孙疏证🧑🏼‍🦰:“俜者💕,《说文》:‘甹📥,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又云💗:‘ 俜,侠也。’俜与甹同🫰🏽。”所谓“轻财者”即“重义者”🧝🏿‍♂️。

     

    ⑶ 《说文·丂部》:“甹,亟词也。从丂🙅🏽‍♀️☯️,从由。或曰:甹,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汉语大字典》根据《说文》的这个释义将“甹”分列为两个义项:①豪侠;②亟词。在后者条下🚗,编者仅引用了段注:“其意为亟,其言为甹”𓀂,没有附带例句。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亟词”与“侠也”是两回事吗🐊?非也。段注是指“亟词”二字所描写的主体(人,尤其是断狱者即古代的法官)在思想上(意)不二(恒定🍌。笔者已证明在楚文字中“亟”与“亙”为一个字),在言辞上负责任(“词”同“”。《说文·辛部》🤟🏻:“辭🥇,訟也。从🚴‍♂️,犹理罪也🐉。👲,理也🧔🏽‍♀️。✧,籀文辭从司。”)。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是法官在析刑辨狱过程当中轻财物🧑‍🦲,重理义,主持公平正义🧗🏻‍♂️。

     

    “甹”字的古文字形颇值得研究。甲骨文“甹”()从丂(一般认为表示一个支撑物,其实,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支撑物🕵🏼,而是一个有弹性的、可以“考量”(“丂”当为“考”的本字)重量的一个支撑物),从由(编织的容器)😊。金文则增加了一个“由”字,颇类似如今的天平形状:“”。可见🏃‍♂️‍➡️📆,公平与正义的概念自古就是相连的。笔者甚至认为,中国法院可以用这个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标志。

     

    ⑷ 对于“褱”与“鬼”的通假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与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无关的字来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集韵·灰韵》:“傀,或作。”

    《集韵·灰韵》:“傀,或作。”

     

    虽然这个三个字形的字义与“鬼”和“褱”无关🕵🏼,但是通过其右侧结构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确实有切不断的关系。由此🥍,笔者可以百分之百地确认:“鬼”的确具有“正义”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伸张正义作为一种德,是非常流行的啊🚯!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本文所引的译文将这并列的三个分句一刀切开:对后一句进行了与前两句不同的理解,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笔者在通研了《道德经》之后,见到这段话以后非常兴奋,原因是目前“儒道对立说”盛行😾,笔者在对《道德经》的解读当中已经证明老子是不反对仁义礼仪的🪺🔝,但是,在“儒家”文献中尚未见到其直接提到或引用老子思想的例证,这便是一例。

     

    帛书《老子》下篇第五十七章(今本第十四章)有❎: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帛书《老子》下篇第七十九章(今本第三十五章)有👨🏽‍⚕️:

     

    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中庸》中的“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与《老子》十四章当中的头两句完全相同。那么🧑🏼‍🍳,“体物而不可遗”真的是指“但他确为万物的本体🥿,而且也是万物不可缺少的”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将“体物”译为“万物的本体”没有任何根据,因为“体”在句中显然是动词👌🏿。“体物”就是“体验物体(形而上之物— —鬼神)”、“亲近物体”的意思。那么,“遗”的解释就成为本句的关键了👀。“遗”其实与“篑”同源🕵🏼‍♂️,而“篑”是盛物的器具,与前面所提到的“由”相近👷🏻‍♂️,都是指古人编织而成的容器,做动词时便是将某物装到此容器当中的意思。

     

    因此,这段话描述的是“正义”作为一种德的形而上学特性,完全是引用《老子》的观点。下一句则与《老子》第二十五章有关。这段话的意思是“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到,想接近他却不能将它装到筐里(得到手)”。“既”同“即”,是接近的意思⚽️,因此,《中庸》的观点与《老子》丝毫无异👴。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以承祭祀”即《老子》第五十四章的“子孙祭祀不辍”,这是人们对“盛德”的一种应有的信仰和态度。而“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的意境与《老子》第二十五章所描述的意境完全一致,在其他章节🚒🟨,老子也曾强调“道”的 “无有入无间”的特性。《庄子》也有“道在屎溺”的说法🏊‍♂️,说明“道”无所不在的特性🙎🏽。可见♌️,儒道对立体现在哪里👩🏻‍🎓?至少在早期 的道家和儒家当中是不存在的。

     

    “语译”当中将“齐明盛服”译为“戒清洁☂️,穿着整洁的衣冠”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其实问题不小🔠。首先,将“齐”释为“斋”可以(但不是必然)而将“盛”释为“齐(整洁)”就没有根据🫶🏻。“盛”应取“显赫”的意思👨‍🦽‍➡️,就如同过年都穿新衣一样⚪️,修饰“服”。据此,“齐明”二字当取“修明”的含义,即在祭祀之前,为了表示肃穆👨🏿‍🌾、恭敬之情👩🏽‍💼,将衣服整治利索。

     

    这段话的意思是“让(因下面的“承”字,这里隐含着“世世代代的”含义)天下的人整理好盛装,以不断地祭祀(保持这个信仰)下去。”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诗经》是一部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的古籍👰‍♀️,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其所作的解读实在难以令人满意。笔者在对孔子在《论语》中谈到的“思无邪”进行考证的过程中🧑🏽🟡,已经局部地证明了这一点👷🏻‍♀️。[4]但是,由于笔者尚无暇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故在此笔者仅就本几句诗句进行一些分析,对于此处“神”的意义暂不作具体解读。

     

    “格”,现在被普遍理解为“至”,即“到来”,但是,这样一来“思”字便无法落实,遂注释者都将其视为“语气词” 。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引文[4]中进行了否定🫴🏽。这里的“格”当取其引伸义——推究:《字汇·木部》🙎🏽‍♂️:“格,穷究🧑‍🍼。”《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其中的“格”就是“刨根问底”的意思。“格思”与“格物”用法相同🎐,只是宾语不同:一个是“物”,一个是“ 思”。“度”🔸,音“夺”🚊。《广韵·铎韵》😴:“度🤌🏽,度量也。”《字汇·广部》:“度,计也🥮。”唐朝的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明确地指出:“度⚠,测量也🐻‍❄️。”说明“度”不可理解为“揣度”或“意测”🚶‍♂️‍➡️。《左传·文公十八年》:“事以度功。”这里的“度”便是指根据事实精确估量的意思。“不可”二字到底是取否定的意思还是肯定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从句式来判断👨🏿‍🎤。“矧”,辞书均释为“况也”🔘,笔者从一些例句观察,其应该有“岂可”之意,与“何”义近。比如:《南史·顾覬之传》:“死且不惮,矧伊刑罚;身且不爱🚹,何况妻子🏋🏽‍♀️!”“矧伊”与“ 何况”相对,但是“矧”与“况”并不直接对应。如今“何况”一词来自两个字🥓:“况”作“比拟”之意👩‍👩‍👧,“何”为“岂可”。“何况妻子” 的意思是“岂可拿妻子来(与身)比拟?”同样,“矧伊”也来自两个分立的字:“矧”作“岂可”,与“何”对应👩🏿‍🦳;“伊”本义为“医治” 。“矧伊刑罚”的意思是“(死都不怕,)岂可拿刑罚来医治(或治理)?”《汉语大字典》还引用了晋陶潜《劝农》的一段话:“相彼贤达,犹勤垄亩🙆🏽‍♀️;矧伊众庶👨‍🦼,曳裾拱手!”这里的“矧”若释为“况”,必须加字才能将文意勉强理通:“念那些贤达之人尚勤于农耕;何况这些黎民百姓,(怎能容忍其)拱手偷闲!”如果将“矧”释为“岂可”;将“伊”释为“教化”(引伸自“医治”),则文意甚通👛:“念那些贤达之人尚勤于农耕🛀,岂可教化黎民百姓拱手偷闲🫃🏼!”

     

    究其原因,古学者误将“矧”与复合词“何况”等同起来,犯了个大错误。

     

    “射”👌,迄今为止被释为“厌”,但《汉语大字典》中并没有这个义项。“射”具有“猜度”和“投合”之意。《吕氏春秋·重言》:“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高诱注:“使王射不动不鸣何意也⭕️。”

     

    至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考察“不可”到底可以取何种意义🚫👨🏽‍🦰。凡有“矧”之句式,可以归纳为✊🏿:

     

    褒义短句 + + 补助成分 + 贬义成分

     

    如👳‍♀️:

     

    褒义短句

    +补助成分

    贬义词

    出处

    死且不惮

    矧伊

    刑罚

    南史·顾覬之传

    相彼贤达🗒⛹🏼‍♂️,犹勤垄亩

    矧伊

    众庶,曳裾拱手

    劝农

    至诚感神

    矧兹

    有苗

    书·大禹谟

    不可度思

    矧可

    射思

    中庸

     

    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不可”应该取正面意义:“完全可以”🦔👨🏼‍🔧。[5]

     

    故这段话的意思是“对(正义的)伸张的推究和思考📼,完全可以是(有根据的)精确的思考🅰️,岂可对其进行(无根据的)附会性思考!”在这段话里,笔者将“神”释为“伸张”🍙💒,是因为作者引伸《诗经》的诗句是为了说明“鬼神之为德”的主题。至于《诗经》中的本义,要对《大雅·抑》,甚至是《诗经》全书进行全面解读之后才能确定。

     

    夫微之显,诚不可如此夫🦶🏻🫶🏽:《说文》:“微🛖,隐行也。” “微之显”表示由“未知”到“知”的过程。“揜”,有“ 捕取”、“夺取”的含义。《说文·手部》:“自关以东谓取为揜🕠。”《广韵·敢韵》:“揜,手揜物也。”《集韵·感韵》👨🏿‍🦳:“揜,覆取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正义伸张)的由未知到有知🦩,实在不可以像这样(毫无根据地)获取啊!”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竹简《鬼神之明》探讨的恰恰就是这个问题:正义的伸张到底有没有根据?可不可信👱🏽‍♂️?

     

    三、           结论

     

        通过对《中庸·鬼神之为德》的解读🌭💂🏿‍♂️,不仅确定了“鬼神”是“正义伸张”的含义,我们还从文中知到这位“儒家”作者(一般认为是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引用了《老子》的思想。通过解读,笔者认为现行对于《诗经》的解释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1] 王连成:《〈老子〉与上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原意考》,《简帛研究》网站(http://***********2007-11-2

    [2] 原文和语译均引自《四书读本》🏂🏼🙏🏼,志扬出版社(台湾·1996),第33-34

    [3] 历史上人们对《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误解严重🦄,现有解释已经不能体现老子的原意。笔者对该章进行了重新解读💂🏼‍♀️🤵🏽,篇题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212223简重读——老子缔造的形而上学的巴别塔”🆎,待发表。

    [4] 王连成🧍:“《论语》和《诗经》中的‘思无邪’到底是啥意思?”本文成于200726🤾🏿‍♀️,仅在部分论坛和笔者博客中发表

    [5] 王连成: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简帛研究》网站(http://***********)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老子》与上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原意考”🧑🏿‍🎨、“《说文》释‘达’疑案释疑”、“《说文》释‘不’疑案释疑”。

     

    [200813星期四14💱:45初稿]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17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17

     

     

     

    点击下载word版:

    《中庸·鬼神之为德》重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xiaoyu 在 2008/1/8 23:13:26 评价道:第1楼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以此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冯其庸等《通假字汇释》注:“鬼,当读为‘怀’👸🏻,叠韵通借🫓。言为人君者应爱臣,为人臣者则忠于君主。” 该辞书将其释为“仁爱”。

      -----这里的"鬼",未必是"怀".

    • ryknight 在 2008/1/9 7:15:28 评价道:第2楼

      Mr. Xiaoyu: Any reason? Welcome for discussion.

    • 娃哈哈的娃娃鱼 在 2008/1/9 15:32:18 评价道:第3楼

      鬼神一词在经籍中连用的例子不少,亦很通。鬼字固然在音韵上和怀可通🔌,但不等于处处可通🎅🏿。此处愚以为还是当如字读为好。

    • 娃哈哈的娃娃鱼 在 2008/1/9 15:41:29 评价道:第4楼

      如果认为此处鬼读怀🧑🏽‍🏫,那么对于传世文献里的“鬼神”一词是否也应该全部拿出来讨论一下,检查检查是否有读怀的可能👨🏽‍🦱,但可能因为作者在国外,手头没书的缘故,未能及时把传世文献中的材料引入讨论💂🏻‍♂️,十分可惜。如果的确有这样的用例🤡,自然可以对此说有帮助 ,但如果没有一个例子能够支持本文论点𓀑,那很是值得我们考虑这一论点的可靠性。

       

    • 落叶满空山 在 2008/1/10 8:42:21 评价道:第5楼

      xiaoyu: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以此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冯其庸等《通假字汇释》注:“鬼👚,当读为‘怀’,叠韵通借。言为人君者应爱臣,为人臣者则忠于君主。” 该辞书将其释为“仁爱”。

      -----这里的"鬼",未必是"怀".

      此“鬼”似當讀為“威”🩺。“鬼”🦀🙍🏻‍♀️、“畏”📊🙅🏻‍♂️、“威”三字相通比較多見,如《上博二·民》13👨‍🚀:“無體之禮,左示右鬼()()=(翼翼)❣️。”《莊子·天地》:“門于鬼與赤張滿稽觀于武王之師🥋。”《釋文》:“無鬼📹,司馬本作無畏🏃🏻‍♂️。”“畏”又與“威”通👩‍🦳,《上博二·容》50🐈‍⬛:“吾勴天畏()之。”《書·皋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孫星衍疏🗂:“畏👂🏽,一作威。明威♻,言賞罰🤷🏼。”《國語·魯語下》:“聞畏而往📸⛹🏽‍♂️,聞喪而還🚸。”汪遠孫發正:“畏ℹ️⬆️,讀為威……畏👿、威古字通。”

       

       

    • 娃哈哈的娃娃鱼 在 2008/1/10 13:02:43 评价道:第6楼

      拜讀了王先生在《簡帛研究》網站上發表的《〈老子〉与上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原意考》一文,纔知道,原來王先生已經對傳世文獻中的“鬼神”有過考察。但讀完以後,有所疑🤸🏽‍♂️,故在此提出,請王先生賜教。

      王先生引《墨子·明鬼》開篇文字🧑🏿:“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聖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力正。是以存夫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長貞良也⛹🏽,正長之不強於聽治🏓👆🏽,賤人之不強於從事也👩‍❤️‍💋‍👩。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率徑,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並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認爲“这段文字当中提到的‘义’字,当为古圣人为我们留下的密钥,君若不信,请将‘鬼神’换为‘正义感’,整个文章的文意是完全通顺的🙎。”

      但不知王先生注意到沒有,《明鬼》的下文提到了“鬼神見之”。今姑錄於下:

      ……若以為不然🍅,是以吏治官府之不絜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絜廉👁‍🗨,見善不敢不賞,見暴不敢不罪。

      《明鬼》所言“鬼神見之”的📷,皆爲天下之亂事🧜🏻‍♂️。若以“義”“鬼神”同意,就是説天下既亂,而義現之。这與《明鬼》開篇謂“天下失義”是矛盾的。

      所以《墨子》此段並不能爲王先生“鬼神”的新說提供什麽支持⚽️,相反是對新說不利的。而這並不是如王先生用“誤解”一般可以解答的🥗。

    • 东山铎 在 2008/1/10 15:58:48 评价道:第7楼

      也與以上諸位先生有同感。

      《明鬼》“鬼神見之”中的“鬼神”顯然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東西🍰,和“頭上有青天”那種說法很相似,要是說成“正義感”啦“伸張正義”啦,那就成了人性本身所具有的東西🙊,人力所能及🍲,恐不合適吧?

    • ryknight 在 2008/1/12 6:52:43 评价道:第8楼

      娃哈哈的娃娃鱼:

      拜讀了王先生在《簡帛研究》網站上發表的《〈老子〉与上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原意考》一文,纔知道,原來王先生已經對傳世文獻中的“鬼神”有過考察🧔🏻。但讀完以後🚍,有所疑🧔🏿,故在此提出,請王先生賜教⛽️。

      王先生引《墨子·明鬼》開篇文字🚶🏻‍♂️:“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聖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力正🙋🏻。是以存夫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長貞良也,正長之不強於聽治,賤人之不強於從事也。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率徑,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並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認爲“这段文字当中提到的‘义’字🎳,当为古圣人为我们留下的密钥,君若不信,请将‘鬼神’换为‘正义感’,整个文章的文意是完全通顺的。”

      但不知王先生注意到沒有,《明鬼》的下文提到了“鬼神見之”。今姑錄於下👨‍👨‍👦‍👦:

      ……若以為不然👆🏿👩🏼‍🚀,是以吏治官府之不絜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絜廉👨🏻‍✈️,見善不敢不賞,見暴不敢不罪🎧。

      《明鬼》所言“鬼神見之”的,皆爲天下之亂事🧙🏼‍♂️。若以“義”“鬼神”同意,就是説天下既亂🤣🧑‍🔧,而義現之。这與《明鬼》開篇謂“天下失義”是矛盾的。

      所以《墨子》此段並不能爲王先生“鬼神”的新說提供什麽支持,相反是對新說不利的。而這並不是如王先生用“誤解”一般可以解答的🛡。

       

      多谢先生参与.

       

      关于先生所说的问题,笔者在该文中已经说明,即 墨子 一书的作者探讨的是他先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作者自己的理解已经错了.因此,我说对于先秦古籍的误解决不是起于当代,甚至不是汉代. 我在对 老子 第80章的解读当中也证明  庄子 一书的作者对于"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解释也已经发生了误解.

      我希望各位能够对这个事实给予更多的重视,否则,先秦文献的解读很难突破.

      我所做的研究目前也只能说是尝试,但是,我尽量让我的每一个论点都能有比较充分的论据.这也许只是我个人的一相情愿,不尽之处,敬请斧正.

    • ryknight 在 2008/1/12 6:59:42 评价道:第9楼

      落叶满空山:
      xiaoyu: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以此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冯其庸等《通假字汇释》注:“鬼,当读为‘怀’💇🏼,叠韵通借。言为人君者应爱臣🙆🏿,为人臣者则忠于君主。” 该辞书将其释为“仁爱”🎁。

      -----这里的"鬼",未必是"怀".

      此“鬼”似當讀為“威”。“鬼”🥈、“畏”、“威”三字相通比較多見👨🏽‍🦲,如《上博二·民》13👉🏽:“無體之禮,左示右鬼()()=(翼翼)。”《莊子·天地》💂🏽‍♂️💐:“門于鬼與赤張滿稽觀于武王之師🧙🏽。”《釋文》🏐:“無鬼,司馬本作無畏。”“畏”又與“威”通🍪,《上博二·容》50:“吾勴天畏()之。”《書·皋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孫星衍疏:“畏🚣🏿,一作威🐦‍⬛。明威🚌,言賞罰。”《國語·魯語下》:“聞畏而往,聞喪而還。”汪遠孫發正:“畏,讀為威……畏、威古字通🧟‍♂️。”

       

       

       

      ------------------------------

      先生的考虑正是我写本文的原因之一. 说"鬼神"指"正义伸张", 从字型, 字义上相差甚远, 颇不好服人.  因此, 在发现"鬼神之为德"之后, 我非常兴奋.

      先生所提出的"畏", "威"等, 均不可释为 "德".

      它们可以是一种人性, 但不是"德". 后者是人性当中最崇高的部分.

    • xiaoyu 在 2008/1/12 14:56:22 评价道:第10楼

      近几天都比较忙,因此只对<<为吏之道>>中的"鬼"的含义提出疑问,而没有展开.再过些日子,我将发表浅见.

    • ryknight 在 2008/1/15 12:31:59 评价道:第11楼

      空山先生:

      此“鬼”似當讀為“威”。“鬼”、“畏”💥、“威”三字相通比較多見,如《上博二·民》13:“無體之禮🦊,左示右鬼()()=(翼翼)。”《莊子·天地》🤹‍♂️:“門于鬼與赤張滿稽觀于武王之師。”《釋文》:“無鬼🧑🏼‍🌾🎎,司馬本作無畏🤏🏿🥐。”“畏”又與“威”通,《上博二·容》50🕹:“吾勴天畏()之。”《書·皋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孫星衍疏:“畏,一作威。明威,言賞罰🥷🏼。”《國語·魯語下》:“聞畏而往👨🏽‍🎓,聞喪而還。”汪遠孫發正:“畏,讀為威……畏、威古字通。”

      --------------------------

      应该说,目前对于新出土文献的解读还都不十分成熟,所以大家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郭店简已经十多年了,现在看错误隶定的字还有.马王堆帛书出土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有些据此判定的"通假字"已经进入辞书,可是,笔者以为很多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家都用今天汉字的字义去套上古文字的字义.

      在现有辞书当中,我还没有发现"鬼"通"威"的例证.我会关注先生的意见,多谢您的参与.

    • 子居 在 2008/1/15 17:54:35 评价道🧑🏼‍🍳:第12楼

      嗯,可以扩展一下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史记·龟策列传》💑📏:日为德而君於天下,辱於三足之乌🎑。
      《汉书·卷三十四》:公,小人🧑🏼‍🚀,为德不竟。
      《隋书·音乐志》💁‍♀️:长赢开序,炎上为德。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以土为德💂🏼‍♂️,本五运在中也🥟。
      《旧五代史·晋书二十二·列传十一》😱:瑜不掩瑕,虹玉之为德也。
      《宋史·律历志》:固当上继唐祚👨🏿‍🔬,以金为德♟。
      《宋史·列传第二十一》🧔‍♀️: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

      以是知:鬼👺、神👴🏿、文⚂👨🏼‍🚀、日、公、小人🤓、火、土、金👨‍👩‍👧‍👧、玉、醉饱,皆为德也。
      或可相通?

      冀诸博雅君子→。

    • ryknight 在 2008/1/18 5:11:40 评价道🧑🏽‍💼:第13楼

      多谢子居先生的参与!

      先生列举的文献除了史记都比较靠后,可以说包括史记都是汉以后的文献.

      许多文献我手头都没有,不过,我认为,"鬼"通"怀"是一段历史的文字现象,并非到今天还是那个意思.

      有时间我会更详细地回复.

       

      再谢!

    • 子居 在 2008/1/18 11:09:01 评价道:第14楼

      先生说得也是🦸🏻,确实材料都比较晚

      俺又去找了找,《左传》里有几个例子,行不?

      階之為禍
      古之為軍也
      古之為享食也
      以敝邑之為盟主

       

      若这个不够多的话,俺可以再去找。

       

    • ryknight 在 2008/1/19 16:26:31 评价道🧜🏼:第15楼

      子居:

      先生说得也是,确实材料都比较晚

      俺又去找了找𓀌,《左传》里有几个例子,行不?

      階之為禍
      古之為軍也
      古之為享食也
      以敝邑之為盟主

       

      若这个不够多的话,俺可以再去找👨‍👨‍👧‍👦。

      -------------------------------

      ????

       

      "鬼"和"德"在哪里?

      先生是不是搞错了?

       

    • 子居 在 2008/1/19 21:03:19 评价道:第16楼

      错了🧑🏻‍🦼‍➡️?

      都是“某之为某”句式嘛,一样的一样的。

    • 云间 在 2008/1/19 21:40:51 评价道:第17楼

      星爷有句经典:何苦呢,何必呢

    • 子居 在 2008/1/19 21:58:54 评价道:第18楼

      云间:

      星爷有句经典:何苦呢,何必呢

      嘿,一个回复是十分啊。

    • ryknight 在 2008/1/20 2:21:19 评价道:第19楼

      子居:

      错了🈹?

      都是“某之为某”句式嘛,一样的一样的。

       

      -----------------------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哲学教授在一本书上写的“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的产物。”

      人粪尿也是人类的产物🤹🏽🫳🏼,可是🧜🏽,它们是知识吗🐈‍⬛👛?

    • 子居 在 2008/1/20 11:54:13 评价道👁‍🗨🚌:第20楼

      ryknight:
      子居:

      错了?

      都是“某之为某”句式嘛,一样的一样的⛲️。

       

      -----------------------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哲学教授在一本书上写的“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的产物。”

      人粪尿也是人类的产物💌,可是,它们是知识吗🚂?

      确实也是知识啊,《庄子》里有说哦。

    • ryknight 在 2008/1/20 14:22:29 评价道:第21楼

      子居:
      ryknight:
      子居:

      错了🙆🏽?

      都是“某之为某”句式嘛🚺,一样的一样的🫲🏻。

       

      -----------------------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哲学教授在一本书上写的“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的产物👩🏼‍🦳🙋🏼‍♀️。”

      人粪尿也是人类的产物🛬,可是☄️,它们是知识吗?

      确实也是知识啊🏓✡️,《庄子》里有说哦🍅👩🏿‍🔬。

       

      庄子说:" 道在屎溺."

      先生注意:这不意味着"屎溺是道".

      呵呵!

    • 子居 在 2008/1/20 14:47:54 评价道:第22楼

      区别很大么,道之所在,皆可学🤶🏻。除非先生要将知识定义为不可学的。

      版聊也一样是知识嘛💆🏿‍♂️。

    • ryknight 在 2008/1/20 15:15:19 评价道:第23楼

      子居:

      区别很大么🙎🏻‍♂️🦹🏿,道之所在,皆可学。除非先生要将知识定义为不可学的。

      版聊也一样是知识嘛😻。

      先生认为区别不大吗? 老子说: 不出门,知天下. 是说道不远人, 在哪都能学, 不一定去WASHROOM去学"屎溺"之道,因为到对于一切物质的作用规律是一样的.肥料的氮磷钾的化合规律和剩饭中的氮磷钾的化合规律是一样的.

      另外, 我们学的是道, 显然不是屎溺.

       

      说多了,打住. 既然都是开玩笑, 就都别在意.

    • 子居 在 2008/1/20 15:33:46 评价道🗃✏️:第24楼

      都要学,都要学。

      俺首先是学灌水挣分,嘿嘿。

      灌之为道也,大矣哉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490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