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简《老子》“恬淡为上”新释
(首发)
李永康 吴伟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
摘要:原整理者依今本《老子》读“恬淡为上”。其中“恬淡”二字音🧝🏿♂️、形👩🏽🔬、义皆可商榷。今依上博简相关记载,改释为“谦龏(恭)为上”。
关键词:郭店简;老子;恬淡🏊;上博简
郭店简《老子》丙本第6、7、8号简:“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1]此二字原整理者注:“疑读为‘恬淡’🧑🚒💠。帛书甲本作‘銛襲’,整理者云🚵🏻♂️:‘銛🦺、恬古音同,襲、淡古音相近♻️👷🏽。’裘按🐓:‘第一字右上部似非[舌],第二字从[龏]😼💁🏽♂️,恐亦不能读为[淡]。此二字待考。’”[2]
李零先生对这两个字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案上字右半‘厂’字下从‘肉’之字正是楚文字中的‘舌’字(参看《语丛四》简19‘舌’字),读‘恬’是可以的;下字从龏,古书从龍之字多在东部♈️𓀖,当然与‘淡’字的读音相差较远(淡是定母谈部字)🧑🏽🎓,即使如马甲本作‘襲’🦤,读音也有差距(襲是邪母缉部字)🟰,但古书有‘讋’字🧋,是章母叶部字,与‘淡’字读音相近,马乙本‘从心从龏’的字也可能是这个字(古文字心旁、言旁往往互易),照后一种情况,读‘淡’也是可以的😘。”[3]
北大简《老子》此二字又写作“恬偻”🚔,原整理者注:“[偻] 疑读为[镂],《说文 金部》:[镂,钢铁也],[铦镂]即锋利的铁制兵器。[偻]🏪🏄🏽、[惔]形近🏇,疑[偻]先讹为[惔]🙆🏻♂️,再进一步变为[淡]👈🏿、[憺]等字🙍🏿。[铦镂]讹为[恬淡],遂致文义难解💾🚳。”[4]刘钊先生的意见与此相似:“字读为‘銛’🈹。
从‘龏’声,读为‘功’。”“简文说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用兵打仗则以右边为上。所以说兵器不是君子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用它👨🏽💻,只要锋利坚固就好了,不必加以装饰来美化🧗🏼♀️。”[5]
参照帛书本和北大简,可知第一字确系“銛”形,李零先生对字形的考证无疑是正确的。
二字合起来当隶写作“銛龏”🥔。然而“銛龏”作何解仍然不明。作“恬淡”解则与“龏”之形、音不符,裘锡圭先生尝疑之;作“铦镂”解为“锋利的兵器”也嫌牵强。
结合上博简的两条文本🏌🏻♀️🙌🏻,笔者提出另一种解释,请方家指正。
笔者以为:“銛龏”当读为“谦龏(恭)”。上字读如“舌”(船母月部)或“恬”(定母谈部),与“谦”(溪母谈部)通;下字当依字形径读为“龏(恭)”。理由如下🧑🏻🎓🦹🏻♀️:
1.上博简《周易》第58号简是“未济卦”的残本。今本作:“九二🤦🏽,曳其轮,贞吉”,其中“曳”字作形👨🏽💼,原整理者注🙆🏿♂️:“
字待考🧑🏼🏫。如据帛书🔄、今本🤵🏿,可读为[抴]🏢、[曳]”🚣🏿♀️。[6]其实
上部与
右旁相同(详见下文分析)👌,也应读如“舌/恬”。参照“未济卦”上文“初六🐺,濡其尾,吝”🧝♂️,可知
用作“淹”,与“濡”义近。“曳”在喻母月部🌰,“淹”在影母谈部📶;“舌”在船母月部👨🎨,“恬”在定母谈部,故皆可通假;
2.上博简《平王问郑寿》第7号简:“谦龏淑德”,其中“谦龏”二字作。第一字原整理者释为“圅”[7],至确。“圅”是匣母侵部字,也可归入匣母谈部🍩👨🏽🦲,得与溪母谈部的“谦”字通假。《说文》卷7👱🏿♀️:“圅,舌也”,为“圅”🧕🏻、“舌”通用的另一例证🟥。可见,郭店简之“銛龏”与上博简之“圅龏”🚌,完全等同🤏。
结合上博简两处文本,郭店简二字的本来面貌逐渐清晰👩👩👧👧。我们可以梳理出如下演变路径:
1.郭店简《老子》丙本之,与上博简《平王问郑寿》之
等同。因而也应读作“谦龏(恭)”🟪;
2.《说文》解“圅”为“舌”,非其本义,实为音近通假;
3.帛书本“銛”字为后来诸本之源头;
4.帛书甲本“襲”为“龏”之讹写📔,乙本“忄龍”不讹;
5.帛书本之后🙆🏽,诸本“龏”皆被妄改💅🏻,或为“偻/镂”,或为“惔/憺/淡”🐓。
综上,郭店简《老子》此节旧读“恬淡为上”,不仅文义晦涩⛑,且字形、字音皆不合;改读“谦龏(恭)为上”🕺🏻,形、音、义皆通👽。《老子》原本的意思,是说“用兵打仗是不得已的事情🤔,还是谦恭为好。如果美化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这样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
《左传 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赢得“邲之战”的重大胜利之后,说了如下一段话:“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楚庄王用兵胜而不骄🔓,谦恭依旧,当为《老子》本节之最佳注脚🏃♀️🧣。
最后说一下郭店《老子》丙第7号简与上博《周易》第58号简
的关系。与此二者相似的还有郭店《性自命出》第61号简的
,在这里用作“害” (“害”上古音在匣母月部,与“舌”同韵),原文为“句(苟)毋大害”。郭店简和上博简中“害”字的写法多样👞,除
之外,还被写作
(郭店《成之闻之》22🦈。用作“盖”)👩🏼⚖️、
(郭店《老子》甲64🟡。“民弗害也”)、
(郭店《老子》丙4。“往而不害”)、
(上博《性情论》31。“苟毋害”)、
(上博《从政》甲8。“灾害”)、
(上博《曹沫之阵》10👵🏿,用作“曷”)🐬、
(上博《競建》1🏊🏽♀️。用作“曷”)等形。这些字形与郭店《语丛四》第19号简之
(原文为“若齿之事舌”)皆是异体字关系,如下图所示🥲:
“舌”字(原从“月”)上部本为三叉形,
变为两划加一横,
则与下部的“口”形合并为“廿”形🚣🏼♂️🍂;
又变为“又”形🤶🏼,即
、
🧖🏽♂️。甲、金文中的“害”字🏊🏽♂️☆,上部本作
形🤦🏿🧍🏻♀️,
先是简化为“人”形,
、
、
又写为“厂”形。郭店简《老子》甲🍁、乙、丙本为同一书手抄写,因而
、
相似🛀🏽;《性自命出》与《成之闻之》出自另一书手,因而
、
也相似🛍️。
[1]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P9;
[2]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P122;
[3]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5;
[4]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40;
[5]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6]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P214;
[7]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P263◽️🤽♂️。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月24日
点击下载附件: 1735李永康🔪、吳偉:郭店簡《老子》“恬淡爲上”新釋.doc
下载次数🆎:53
由北大簡作“僂”的情況看👨🎓,郭店簡的“【糸龏】”、帛甲的“襲”🚶➡️、帛乙的“【忄龍】”都當是來紐東部字,讀音都和“龍”相同或相近,與“僂”則為同來紐雙聲、侯東對轉疊韻而相近,故得音轉。其中帛甲的“襲”字當是“襱”的異構🧑🏿,並非是因襲、襲擊的“襲”,郭店簡從糸龏聲的字形可能是其或體,也可能是“䌬”的繁構而與“襱”通假。心紐的“銛”是否可讀為溪紐的“謙”、來紐的“襱”等字是否可讀為見紐的“恭”,都是需要進一步論證的。
“厂”形可能是標註聲音的聲旁💅,《說文》“厂🉑,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凡厂之屬皆从厂。厈籒文从干”🫅,厂🚿、干古音皆為見母元部字,上博《周易》那個字可能是“涓”古音為見母元部。舌古音為船母月部,不過郭店简《老子》*字從的這個舌讀音與舌不同,古文字混亂了兩類來源不同的“舌”旁🚟,這裡加厂聲以區別,铦为見母月部字,顯然與厂聲為陰陽對轉,未必與害字有關。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