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医学用字证《说文》释义例
(首发)
丁媛 张如青(指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
摘 要💅🏿:《说文》所收的一些涉医古僻字的古义鲜见于传世古医籍,或在医籍中用例极少,而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却不乏其例♊️👩✈️。本文从简帛文献中摘选部分医学用字🧀😁,以证明《说文》对这些字的说解是确有依据的。
关键词:说文🧛🏿♀️;简帛➡️;医学;释义
《说文》所收的一些涉医古僻字及其古义,未见或鲜见于传世文献,故历来对《说文》中这些古僻字及古义或是凭空臆解,或是删改说解,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而近百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大都是未经流传删改的原始文献👉,且成书年代与《说文》较为接近,所以我们推测其用字应当与《说文》有相当大的一致性🦚。简帛文献中提供的涉医用字例证,充分证明许慎选字释义并非向壁虚造,而是确有根据的🧗🏿♀️。现将出土简帛中部分与医学相关的古僻字释义选列于下🧛🏼♂️:
《说文·疒部》🥷🏽🦩:“,目病。一曰恶气箸身也🏟,一曰蚀创。” 段注:“蚀者👍,败创也。”
【治:
】者,癰痛而潰𓀖。
居右,□馬右頰【骨】🤚,左,□【馬】左頰骨👎🏿,燔,冶之。
(煮)叔(菽)取汁洒□✵,以彘膏已湔(煎)者膏之,而以冶馬【頰骨】□□□傅布□膏□□□更裹,再膏傅🔋,而洒以叔(菽)汁🧍。廿日,
己。嘗試👨💻。令
一,:
者有牝牡🧑🏽🦱⚽️,牡高膚,牝有空(孔)⚙️👨👨👦👦。治以丹□□□□□□□□□□爲一合,撓之🧑🎓,以豬織(膱)膏和,傅之。有去者🧜🏽,輒逋之,勿洒🩴。□□□□□□□□□□面靤赤已💇🏽♀️。
一,🐈⬛:
者🔍,癰而潰,用良叔(菽)、雷矢各□□□□□□□□□□而
(擣)之🧕🏻🏤,以傅癰空(孔)中。傅【藥】必先洒之。日一洒👸,傅藥。傅藥六十日☝️,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451~457)[1]
按:“靤”🌀,《玉篇》和《广韵》均作“面疮”解。“馬右頰【骨】”即为马骨🧛♀️,《食疗本草》云👩🏿🌾:“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傅🦌。亦治身上疮🧑🏽🍳。” [2]叔,读为菽,豆。大豆有解毒活血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生大豆,塗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 [3]“雷矢”即为雷丸,《神农本草经》云:“雷丸🅿️,味苦,寒👧。主杀三虫,逐毒气。” [3]《说文》中“”有三种解释:目病🫲🏼🎖、恶气箸身🤹、蚀创。此处根据简文所记载“癰痛而潰”👾,“面靤赤”等症状👩🏿⚕️,以及以方测病来看,“
”似指蚀创,当属疮疡类疾患。该病又可分为牝牡👩🚒,牝
有肿物高出皮肤表面,牡
则呈凹陷状且内有窦道。
《说文·疒部》💆🏼♀️:“,胫气足肿🩸。” 段注:“胫气肿即足肿也。徐本云胫气足肿🏌️♀️,非✪。”
⑴ 爲左尹邵(貞)👺🔦,以其又
,
🙎🏿,尚毋死(包山楚简 249)[4]
⑵ 除日🤜🏿,臣妾亡🚱,不得。有病,不死。(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 15正贰)[5]
按:第一例简为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的竹简。其中卜筮祭祷简包含了三个年份👨🏻💻,后两年内占问疾病的竹简所占比例较大。简文详细记载了墓主人从发病到死亡的病情变化🤷🏼,其过程与因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较为吻合🧚🏿♂️。前几条主要讲墓主人有心疾🤴🏻,如第222号简载💤:“心疾,少,不內(入)飤。”[4]“
”⭐️,读如气🧑🏻。“飤”🏮,《说文》“粮也”⚆,《玉篇》“食也”。第236号简载:“旣腹心疾,以
旣,不甘飤😵🔬。”“
”,读如上💨💁。第二个“旣”,读如气🍜。可见墓主早期有少气、上气、纳少等症状,等到病情发展至第一例简所述阶段时,则出现
🗽,既而死亡🐘🌾。现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即上气)☕️、腹胀、食欲不振(即不内飤)🩵、水肿(若右心衰则从足肿起)等等🏋🏿♂️🫅🏿。由此推知“
”应是水肿,而且是右心衰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正是从下肢开始的,这正与《说文》“胫气足肿”或段注“足肿”相符👨🏼⚕️🪰。第二例简为《日书》条文。《日书》是古代一种以时、日推断吉凶祸福的占验书,类似现今的通书或黄历🪔。简中载有“
病”,可见当时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
疻、痏🦀:
《说文·疒部》:“疻🏇🏽⚄,殴伤也。”“痏🍁,疻痏也。” 段注💂🏻:“疻轻痏重”。《说文通训定声》:“凡殴伤🦻🏽,皮肤起青黑而无创瘢者为疻🛷🔂,有创瘢者曰痏❕。”
⑴ 或與人鬬,夬(决)人唇,論可(何)殹(也)?比疻痏🍻。(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87)[5]
⑵ 耐。其毋傷也🏋🏼,下爵毆上爵,罰金四兩。毆同死(列)以下🧘🏻♂️,罰金二兩;其有疻痏及□,罰金四兩😥。(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 28)[6]
按:“疻”、“痏”二字,是有细微差别的近义词👫🏼。其共有涵义为“殴伤🔋,皮肤起青黑”。细微差别在于🛒:疻轻,痏重;疻,殴伤👴,皮肤起青黑而无疮瘢;痏,殴伤🤦🏿♂️,皮肤起青黑而留有疮瘢🗂。上两例“疻”🙇♀️👨👧👦、“痏”,皆浑言而不别😷,同义复用,作“殴伤”解。在古医籍中“疻”字较罕见🧖🏼♂️,“痏”字则颇为常见,在《内经》中就出现多处,大都指针刺创痕或用作针刺的计量单位。
痂
《说文·疒部》👩🏻✈️:“痂,疥也。”徐锴《系传》🛬:“今谓疮生肉所蜕干为痂🌬。”段注:“痂本谓疥,后人乃谓疮所蜕鳞为痂♚,此古义今义之不同也。盖疮鳞可曰介,介与痂双声之故耳。”
⑴ 一🐴,産痂:先善以水洒,而炙蛇膏令消🍾,傅🕯。三傅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358)
⑵ 一,痂方:取三歲織(膱)豬膏,傅之。燔胕(腐)荆箕🚬🌷,取其灰□□三□□【已】🌠🤴🏼。(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359)[1]
按🤹🏿♀️:《说文》训“痂”为“疥”,《玉篇》与之同。至《广韵》则训为“疮痂”。正如段注所云“痂”有古义和今义之不同👨🏽🔧🍨,从传世医籍来看“痂”之古义大多晦而不用👰🏿♀️。仅在《神农本草经》的佚文中记有像痂疥、疥瘘痂疡等病名。另《灵枢•经脉》载:“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但无论是《本经》还是《灵枢》“痂”往往与“疥”连用💗,并非单独作为病名🧘🏿。亦有可能《灵枢》🫃🔝、《本经》成书年代古今字字形🧏♀️、字义正处于转换阶段,诸“疥”疑为旁注窜入正文👥🧵。而《五十二病方》将“痂”作为专篇,该篇“痂”多写作“加”,只有上述两例除外,其余“加”当为“痂”的通假字。《五十二病方》有一系列治痂的处方,据马继兴考证[7],其用药与《神农本草经》治疗痂疥、疥瘘痂疡等病颇为相近🤛🏼🏊🏽♀️。此处“痂”属古义🍘,指疥疮👨🏿🏫。该篇对痂病作了分类🙆🏻♂️,如“产痂”👩🏻🦯➡️、“濡痂”、“干痂”等,由此可见“痂”之古义在当时运用之广。
胅
《说文•肉部》🌉:“胅🤵🏻♂️,骨差也。”段注:“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说文通训定声》:“谓骨差突出也。”
⑴ 妻悍,夫毆治之🌶🚶,夬(决)其耳👁,若折支(肢)指、胅(體)🎣,問夫可(何)論🛅?當耐🧛🏻♀️。(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 79)[5]
⑵ 鬬而以釰及金鐵鋭、錘🛳、椎傷人,皆完爲城旦舂🐳。其非用此物而人,折枳(肢)、齒📃、指,胅體,斷
(决)鼻、耳者🗳,耐。(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 27)[6]
⑶ 群盗及亡從群盗,毆折人枳(肢),胅體,及令佊(跛)(蹇)。(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盗律 65)[6]
按:上三例简文大都是讲由暴力引起的肢体外伤,如第一例的“折支指”,意谓折断了四肢🧸🎛、手指🚬;“夬其耳”,意谓撕裂耳朵。第二例的“”🕵🏽♀️,疑为“眇”字,即一目失明;或说此字当释“眄”。第三例“佊”字亦作“跛”,脚不正👨🏼🦰;“蹇”🚖,脚直,关节不能弯🐰。由此推知,“胅
”也是外伤性疾病⚜️🧑🏿⚕️。《说文》训胅为骨差➔。差,《说文》👂🏽:“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训值为措➿,措置之意🕵🏼♂️。“胅”当指骨头的正常位置发生了移动🖨👨🦽。“胅
”疑指关节脱位。“胅”字不见于古医籍,但偶见于其它古籍。如《尔雅·释畜》“犦牛”郭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 [8]《山海经•海外南经》“其为人结胸”郭璞👩🏽🔧:“臆前胅出如人结喉。” [9]此二处“胅”字当指生理性的骨肉突出🧞♂️。
頯🧩:
《说文·页部》:“頯,权①也。”段注👛👧🏿:“权①者今之颧字。”
⑴足陽明(脈):循胻中👳🏿,上貫膝中,出股,夾(挾)少腹,上出乳內兼(廉)👨🏿🎨,出膉(嗌)🙋🏽,夾(挾)口,以上之鼻。其病🔥:病足中指廢,胻痛,膝中穜(腫),腹穜(腫)🖇,乳內兼(廉)痛,□外穜(腫)🤷♂️,頯痛☮️,
(鼽)
(衄)🖕🏽,數熱汗出🧑🏽🦰👨🏻🍳,脞瘦,顏寒🙁。(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10~12)[1]
⑵ 人奴妾治(笞)子,子以死🙅🏻,黥顏頯,畀主。(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 74)[5]
按👽:除上述两例外🧑🏽⚕️,《法律问答》中另有两例,《张家山汉简·引书》中亦有一处但字迹较模糊🖕🏻🗓。第一例简文所载的是足阳明脉的循行和所主病候,经脉的循行与病候的先后次序较为一致。根据循行部位“出膉(嗌)👨🏿🎓,夾(挾)口”,以及《灵枢·经脉》之“颈肿喉痹”🔼,“□外穜”的缺文可拟补“膉”字。,即鼽衄,为鼻部病变。而“頯”的部位应该在口鼻附近。《法律问答》中三例“頯”字大都与“顏”用在一起🏮🧶。故而推知🫸🏻,“頯”当指面颧部。“頯”在传世古医籍中较为罕见,其它传世典籍中虽偶有出现,但都不作此解。如《庄子》中有两处🙌🏼,一处在《庄子·大宗师》:“其容寂,其颡頯。”郭象注🔉:“頯🦶🏼,大朴之貌。”另一处在《庄子·天道》:“而颡頯然🦇。” 郭象注:“高露发美之貌”👷🏿。[10]
厀
《说文·卩部》🚎:“厀,胫头卪也👮🏼。”徐锴《系传》:“今俗作膝。膝🎾,人之节也。” 段注🍎:“厀者在胫之首。股与脚间质卪也。”
⑴ 肘厀(膝)□□□到□兩足下奇(踦)潰一所。(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53~54)[5]
⑵ 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迹,厀(膝)、手各六所👱🏻♀️。(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77~78)[5]
按:《说文》中收录很多汉以前古字字形保留其初始形体,随着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些字的例证在典籍中颇为少见。此例“厀”字,古医籍中多作“膝”,而上两例睡虎地秦简中保存了其原始形体。但在汉代简帛文献中亦多处涉及该字,均已写作“膝”。《说文》保留了“厀”👨🏻🦽,而未收“膝”🤦🏿♀️。
以上出土简帛中的涉医文字例证,仅对《说文》中部分古僻字予以例补🧑🏿🦲,尽管数量不多,却反映了《说文》中绝大部分用字和释义均是有根据的🔎。《说文》中仍有部分收字说解没有文献证明🧑🎨🪪,那与我们目前掌握的古代文献资料(尤其是保留原始面貌的第一手数据)匮乏不无关系🔫,这有待于将来更多的地下文献重见天日。出土简帛文献是研究印证《说文》的极其珍贵的文献材料👩🏼🍼,反之《说文》也是研究释读简帛文献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75👩🏼🎨,66,4
[2]唐·孟诜,张鼎.食疗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4
[3]清·顾观光.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47,241
[4]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34~37
[5]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83🧑🏼🚒,113,112🤏🏿,110,156,160
[6]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2🌐,17
[7]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70
[8]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04
[9]王心湛.山海经集解[M].上海🏋️♂️:广益书局,1936.96
[10]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8.230,231🤵♂️,484
说明
简文均出自参考文献中所列书籍的释文,不作改动,编号是简号或帛书的行号🔄。简文中的异体字或假借字,其本字加用()标明🫠。原有脱字,依残笔、文义或参照其它古书补出的字加用【】标明。
本文引据《说文》类工具书版本📍: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版)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华书局1987版)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1月1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1月19日
你可以以此为起点🐚,搞一部出土文献(秦汉以前)所见病例综述,博士可得矣。
“博士可得矣”
倒❄️,研究就不能不和学位挂钩么💂🏻。
作者似乎未注意時賢已有的相關成果🦞。
先看看張顯成的《〈說文〉收字釋義文獻用例補缺——以簡帛文獻證〈說文〉》,刊於《古漢語研究》2002年第3期。
張氏《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簡帛文獻學通論》也有涉及這方面的問題。
張氏《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簡帛文獻學通論》也有涉及這方面的問題。
-------------------------
張氏《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簡帛文獻學通論》也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作者能不能在没个病症的解释后面,配上一些西医的相关说法或解释🙍🏻♀️。这样比较容易让别人明白一些,说实话👰🏽♂️,那些中医术语我基本上是没看明白🔷。
近期我在学习古中医学,并且看了几本中医理论的书👨🏼🦱,借着古汉语的功底看懂了一部分,此篇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很大🦇,我早已经打印学习了,因古中医在理论和手法与西医相差甚远🧑🏿🦰,恐难达到积跬兄之要求🧑🏿🚀。
jesse谬矣,其实中医和西医是相通的👴🏿👨,只是两家陈述方式不同。如中医所说口疮,西医则叫阿弗他溃疡⬇️。而且现在的中医教材每个病症也都有相应的西医方面的解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