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二)
(首發)
劉信芳
(吏)人甬(用)
(倚)典政👳♀️,還(旋)內(入)它政、
(弊)政🧚🏿♀️、【二】
(猛)政📊。子立弋(代)父⛪️,自
(定)於
(後)事📩,
(階)啻(嫡)丈(長),辠(罪)逴(卓)
(辭),反
(貌)
(稱)
(僞)🍝,
(抗)政
(炫)邦,
(倦)
(厭)政事🐷。均
(倚)政宔(主)🩰,君乃無從
(窺)下之蟲□。【三】夫不
(度)政者,印(抑)
(歷)無訿(訾)🩺,宔(主)賃百
(役),乃
(敝)於亡🔰。或亞(惡)
(哉)!
(將)
(超)
(度),埶(設)朁(僭)萬而方(旁)受大政🍶。或
(微)
(哉)!不見而沒。
(抑)不由【四】無
(津)以出🛀🏼,民甬(用)
(率)欲逃救(求)
政。[1]
(吏)人甬(用)
(倚)典政💂🏻:典,整理者解典爲“法”🏋🏻♂️,謂典政爲“法典政令”🥶,說不可從🛶。《周禮·春官》有典同、典瑞👔。《戰國策·楚策》“我典主東地”,注:“典🎣,猶職。主,猶守。”倚🆙,恃也,因也🈲。《漢書·韓安國傳》“上方倚欲以為相”💆🏿♀️,師古注:“倚謂仗任之也💆🏻♂️。”倚欲👨🏼🍳,宋祁引浙本作“欲倚”。本例句式有跳躍,吏人用,用吏人也;君用吏人,倚以典政也。有如《漢書》浙本“倚以為相”例。
還(旋)內(入)它政✋🏼、(弊)政、
(猛)政:還☣️,陳民鎮讀爲“旋”👰🏿。[2]入,論者或讀爲“納”🟩,非也。《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吳”✋🏽💂🏽,《左傳》襄公十三年“弗地曰入”,“造其國都曰入”(《春秋集義》卷二),“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一)。就本例而言,形形色色亂局之行政皆是挖空心思擠進來的🦹🏿,逆而不順,此所謂“入”🙅🏽。它政,它,整理者讀爲“弛”,引《禮記·樂記》“庶民弛政”,鄭注🦽:“去其紂時苛政也。”按:簡文“它政”乃負面語,《漢書·食貨志》(王莽時)“刑罰深刻🎋,它政誖亂”🖕,但凡背離國家法令之吏臣行政👱🏻🚗,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政由甯氏,祭則寡人”,《史記·呂后本紀》“諸呂擅權”,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擅裚割”、“犯上不智(知)害”、“法(廢)置以私”,皆“它政”之例也。弊政,《漢書·公孫弘傳》:“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異也🤞🏿。”
政,整理者讀爲“更正”💂🏻♂️🦷,陳民鎮改讀⛹🏽♀️。[3]《漢書·敘傳下》🤽🏼♂️:“上替下陵👩👩👦👦,奸軌不勝🧎🏻♀️➡️🤹🏼♀️,猛政橫作,刑罰用興。”
以上句例謂君用吏人,倚以典政🚵🏽,這是一般情況;一旦出現亂局(傾側)✋🏻,旋即它政🫐、弊政、猛政層出不窮,禍國殃民。
子立弋(代)父🙂,自(定)於
(後)事:春秋或有子弒父✖️,或有生代父居位🤧。《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春秋公羊傳》襄公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注:“不日者,深為中國隠痛,有子弑父之禍,故不忍言其日。”此子弒父之例也📘。《春秋》成公十年“五月,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衞侯🏌️♀️、曹伯,伐鄭”🦹🏿♂️,注:“晉侯,太子州蒲也。稱爵,見其生代父居位⚂,失人子之禮。”《左傳》成公十年“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大子州蒲以為君而會諸侯👨🏼🌾,伐鄭”,注🤛🏼:“生立子為君🌶,此父不父🫳,子不子。經因書晉侯🪣,其惡明💇♀️。”同一年“晉侯”而有父👰、子二人,此春秋筆法,史家微辭⁉️,生代父居位之例也😰🙍🏻♀️。
(階)啻(嫡)丈(長):階,整理者注🙎🏽♀️:“到達🧝🏻,導致。”按☘️:階引申義謂級別、等差,《釋名·釋宮室》🕵🏻:“階,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嫡🤷🏿♀️🚳,相對於庶而言⚖️,別嫡、庶🏄🏽♀️,明宗親也。長,相對於幼而言,分長、幼,序伯🤌🏽、仲、叔、季也👨🏿。簡文“階”用負面義,欲上台階,庶欲爭嫡,小弟要做大哥🧛🏼。甚者子弑父,兄弟相残💖,家天下宗亲社会之通病也🔨。
卓🧙🏼,卓越6️⃣👨🦽➡️。《法言》“顔苦孔之卓也”🏒,注🧙🏼:“顔之所苦無他焉😤,惟苦孔子之道卓然耳。故曰:仰之彌髙,鑚之彌堅,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釋名·釋姿容》:“超👩🦰,卓也💫,舉脚有所卓越也𓀗❣️。”
辠卓辭,殷紂昏聵💁🏿,微子數諫,比干強諫,結果是微子“遂去”,“剖比干,觀其心”(《史記·殷本紀》);秦始皇坑儒,“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史記·秦始皇本紀),可以爲例。
反(貌)
(稱)
(僞):
,整理者解爲“皃”字異體。郭店簡《五行》32“顔色伀(容)
(貌)”♥︎,
🧞,帛經作“貌”,《說文》“皃,頌儀也”,段注:“頌者,今之容字。”或作“貌”🛼。反貌,不合容儀之貌🐀。稱僞🌜👒,整理者注:“稱揚僞詐➡️。”按簡文“稱僞”指向僭越,《春秋集傳纂例》卷一:“吳楚之君皆稱爲王👷🏻♂️🦸♂️,此乃本國臣民之僞號,不可施於正傳,故皆改爲呉子、楚子……令後代知其僭僞。”歷代自大稱僞號者,史不絕書🧖🏿♂️。
(罔)政
(眩)邦:
,整理者疑是“抗”字異體🍕,讀爲“炕”💇🏼♂️。陳民鎮讀爲“罔”。按👨🏼⚖️:
⏯,同“抗”🧗♀️,[4]“異體”說大略可以接受,[5]經史亦作“亢”。《左傳》襄公十四年“晉禦其上,戎亢其下”🌿,注:“亢猶當也🐋。”《史記·秦始皇本紀》“適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史記·陳涉世家》禇先生曰“適戍之衆⛈,非儔於九國之師也”📋,[6]《漢書·陳勝項籍列傳》“適戍之衆,不亢於九國之師”,師古注:“亢,當也,讀與抗同。”抗政者🍥,諸侯問鼎,官員越位,分庭抗禮是也🐈⬛。
🦤,整理者讀爲“眩”⛹🏻,訓爲“惑”。按字讀爲“炫”爲義長,炫耀也,顯擺也。“(項王)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紀》),是乃人性弱點。“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為黄屋葢,乘輿出入擬於天子”(《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可爲抗政炫邦之典型。
(倦)
(厭)政事:
,整理者讀爲“倦厭”🤷,是爲正解。又云⚓️:“或讀‘
’爲‘患’🫃🏿。”不必。本篇難讀,然“倦厭政事”則明白如話。今有懶政⤵️、惰政🧎🏻➡️,不作爲🚤🐋,根源甚古。歷代吏員“考事則收賂,臨民則采漁,處右則弄權7️⃣,幸上則買將🤸🏽♀️🤭;一旦在位,鮮冠利劍;一歲典職📕,田宅並兼”(《論衡·程材》)🐖,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論吏有五失“四曰善言隋(惰)行”🧏🏼♂️,嘴上說的好聽,心思都用在買官賣官🗒、刮地皮上了🚼,處理“政事”則提不起精神。
均(倚)政宔(主),君乃無從
(窺)下之蟲□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注🎬:“均,平也……征🧑🏻🦽,稅也……地貢🤛🏻,貢地所生🪂,謂九榖🌠🏰。財謂泉♨️。穀,賦,謂九賦及軍賦🧙🏽♂️。”句謂國家賦稅倚任相關職能部門征收。
蟲□🕵🏻♂️:原簡“蟲”下據竹簡長度測算斷缺一字,馬楠疑空圍爲“蠹”字。[7]《爾雅·釋蟲》“食苖心螟👨🦼➡️,食葉蟘🧖🏿♀️,食節賊,食根蟊”,疏引李廵曰:“食禾心爲螟,言其姦??難知也🤷♂️。食禾葉者👩👩👧👧,言假貸無厭,故曰蟘也。食禾節者,言貪狼,故曰賊也。食禾根者,言其稅取萬民財🚶🏻➡️。”《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許慎云🛒🍈:吏?人[8]犯法即生螟吏👳🏻🦬,乞貸則生蟘吏,秖冒取人財則生蟊。舊説云🤛🏽:螟🤾♀️、螣💓、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賊奸宄内外言之耳。”將貪腐邪惡吏員比作蠹蟲,古今皆然。
不(度)政者✡️:不按規矩行政🚣🏿。
印(抑)(歷)無訿(訾)⚫️🪢:《説文》♍️:“歷🤷🏻♀️,過也。”本義爲經歷,如《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行星周天運行之“歷”。星宿有度,引申之,度其等次爲“歷”。[9]《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宰歴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注:“此所與卿大夫庶民共者也。歴,猶次也👮🏻。卿大夫采地亦有大小,其非采地以其邑之民多少賦之🤪。”訾,《管子·君臣》“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注👩🏽🚀:“訾👩🏿✈️,限。程,準也。事律🫖,謂毎事據律而行也。”《商子·懇令》“訾粟而税”🐣,注:“量也。”上文既言及“均”,則本例“歷”應與稅賦有關,
(歷)無訿(訾)者,稅賦無度也。
宔(主)賃百(役),乃
(敝)於亡:賃,整理者讀爲“任”,本文不取是說🎟。[10]《說文》“賃,庸也。”《史記·范雎列傳》:“臣為人庸賃。”《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閒民無常職🏋️♂️,轉移執事”❕,鄭司農注🎣:“閒民🦷,謂無事業者,轉移為人執事📭,若今傭賃也。”役🦸🏼♂️,周官有師役(發兵起徒役),田役,宮中之役(女御)😙,舞徒(給繇役能舞者)等🥈,名目繁多。繇役亦賦也,《周禮·天官·小司徒》“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斂之事”,注:“貢謂九穀山澤之材也♟,賦謂出車徒給繇役也💂🏿♀️。”“宔(主)賃百
(役)”🍲👩🏼🦱,極言賦稅繇役之多也👩🏻⚕️。是爲苛政🧑🏻🎤,苛政猛於虎,是以簡文云🍓📞:“乃
(敝)於亡。或亞(惡)
(哉)”🏃♂️。亡🏊🏼♂️,逃亡,與下文“民甬(用)
(率)欲逃救(求)
政”相照應。
或亞(惡)(哉)🤷🏼♂️🧑🏽⚖️!
(將)
(超)
(度)𓀛,埶(設)朁(僭)萬而方(旁)受大政👩🏼⚖️。
☎️🛃,整理者讀爲“戕”🧙🏻♂️,王寧疑是訓“行”的“將”。
👩🔧,整理者讀爲“躁”,王寧疑當讀爲“超”。 [11]埶,整理者讀爲“勢”✬,陳民鎮、王寧讀為“設”。[12]萬,整理者讀爲“列”🧑🏻,未舉實例,不可信🫶🏼↙️。萬,萬舞,《詩·邶風·簡兮》“簡兮簡兮,方將萬舞”🐩👨🏿⚕️,疏:“萬😶,舞名也。謂之萬者👃🏼,何休云:象武王以萬人定天下⤵️,民樂之🚀,故名之耳。《商頌》曰:萬舞有奕👩🏽🏭。殷亦以武定天下,盖象湯之伐。”《大戴禮記·夏小正》:“丁亥,萬用入學。丁亥者,吉日也。萬也者,干戚舞也。”諸侯設萬🦹🏿♀️💽,僭越也🧑🏼🌾。《禮記·郊特牲》“諸侯……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僭禮也”,注:“言此皆天子之禮也👎🏼。”《禮記·明堂位》“周公於大廟……舞大武”👼🏿,史稱“周公又設萬,舞洋洋然而衆多✴️🧀,《明堂位》所謂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也”(《毛詩李黃集解》,卷四十一)。漢初劉氏王僭越例堪比諸侯設萬,說參本文上引淮南王長“乘輿出入擬於天子”。
方(旁)受大政🤽🏿:國家大權旁落。《史記·吳王濞列傳》“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鑄錢🦣,煑海水爲鹽,以故無賦”,集解🧎🏻♀️➡️:“言呉國山既出銅💇🏼,民多盗鑄錢🤷🏽♀️,及煑海水爲鹽🤾🏻♀️,以山海之利,不賦之。故言無賦也。其民無賦,國用乃富饒也💆🏿♂️。”春秋至清,鹽業一直是國家稅收重用來源。地方政府鑄錢,是可忍,孰不可忍🥙!
或(微)
(哉)!不見而沒:
,整理者讀爲“美”🤏🏿,茲讀爲“微”。國家稅賦收不上來🤌🏼,經濟必然衰退。不見而沒,不見了🕝,沒了👰🏿🕘。大白話💹。
(抑)不由無
(津)以出🫎:由,整理者解爲“用也”🧎🏻♂️➡️,“由”下斷句。茲改爲一句讀🖱。由,從也。[13]豈不是從沒有渡口的地方打穿若干渠道以出?出,國家財政收入流失。
民甬(用)(率)欲逃救(求)
政:整理者“逃”下斷句,茲依原簡句讀符號作一句讀。
🌇,整理者注🚀:“當有‘明’義🥓。或疑讀爲‘慆’🙆🏻,《說文》:‘說(悅)也’。”
以上第二章。“均(倚)政宔(主)”與上文“
(吏)人甬(用)
(倚)典政”相照應。賦稅乃國家機器運轉之支撐。各種它政🚵🏼♂️、弊政、猛政之惡性逆入,子弒父,臣弒君,僭越稱僞,分庭抗禮,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政治昏黑,致使國君受蒙蔽,官員瘋狂斂財☀️⇨,行政肌體有被蛀空之虞🫲🏽。
官員不按規矩行政🪞,賦稅繇役多如牛毛,苛政猛於虎,百姓逃亡。重臣超度,失去制約🧑💻。僭越設萬,國家大權旁落。民生凋敝,國家稅賦收不上來,不見了🚻,沒了🙋🏼♀️。有如國庫被開口子,國民財富嘩啦啦流走,民生凋敝⚜️,流民紛紛逃求光明政治。
[1]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
[2] 陳民鎮🤵🏿♂️:《清華簡(捌)讀札》,清華保護富达網http://www.tsinghua.edu.cn,18/11/17✍️。
[3] 同上引陳民鎮《讀札》。
[4] 羅小虎讀爲“抗”,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18/11/18。
[5] 大凡不同寫法的文字習見於經史🧙,約定俗成,或出土文獻有多例,“異體”是也;若個別書寫之異,學者往往歸爲“異構”。
[6] 禇先生曰,一本作“太史公曰”。儔🦗😶,匹也💱。
[7] 馬楠🧑🏼🦱:《清華簡〈邦家處位〉所見鄉貢制度》,《出土文獻研究》第17輯⛵️,2018年。
[8] 吏?人犯法🥋,《爾雅·釋蟲》疏引許慎說作“吏??犯法”。
[9] 整理者解歷🏊🏼,“指任職”。未舉用例,恐爲揣度之辭。
[10] 若依整理者釋讀,主任百役,無論是解爲政務繁忙👨🏽🦰🚋,日理萬機之類🪗,還是解爲伸手太長,什麼都管,都不足以與“亡”相聯繫。行政部門之“賃”,如本文所引周官注“傭賃”例🔴,可以講通。參清華藏三《芮良夫毖》簡12“昔才(在)先王👩🏿⚕️,幾(畿)又(有)眾俑(庸)”❤️🔥。
[11] 王寧👌:“[壯+止]”整理者讀“戕”🤦🏻♀️,按:疑是訓“行”的“將”,《詩》“鮮我方將”的“將”訓“壯”,故行義的“將”字或從止壯聲。“[走+早]”字整理者讀“躁”👷🏽♂️🧘🏽♀️。按🔄:此字疑當讀“超”,“將超度”是行事超越法度之意。“埶”當讀為“設”🦸🏻♂️。此數句疑當讀為“或惡哉,將超度,設僭列,而旁受大政”。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18/11/18。
[12] 同上引陳民鎮《讀札》。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1月2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1月27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65劉信芳: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二).docx
下载次数:62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2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