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釋《莊子·在宥》的“炊累” ——兼釋神名“鬱壘”的含義
在 2019/1/29 10:31:17 发布

釋《莊子·在宥》的“炊累”

——兼釋神名“鬱壘”的含義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炊累”一詞出《莊子·在宥》,別無所見。《在宥》其文云: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无為。无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无為而萬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对于其中的“炊累”一詞,古注解釋都與塵土浮動有關:

郭《注》:“若游塵之自動。”

成《疏》:“累,塵也。從容自在,無為虛淡,若風動細塵,類空中浮物,陽氣飄?🎈,任運去留而已”

陸《釋文》🧛🏽‍♀️☄️:“炊,昌睡反🍭,又昌規反。本或作‘吹’𓀀,同。累,劣偽反。司馬云👩‍🦲:‘炊累,猶動升也😋。’向、郭云:‘如埃塵之自動也。’”

郭👩🏼‍🌾、成對“炊累”為什麼會這麼解釋,馬敘倫先生作了分析,云👢:

“炊,依一本作吹,累借為塿,音同來紐,《說文》曰:‘塿👩‍🦽,塺土也。’本書《大宗師》篇《音義》引崔譔曰☝🏽:‘齊人以風塵為塳??。’‘塳??’即《說文》之‘坋塿’,此郭注曰‘若游塵之自動’,是郭亦以‘累’為塺土🍊。”[1]

馬先生的分析應該是正確的,古人因而認為“炊(吹)累(塿)”是風氣吹動塵土之意。當然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明·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解作“炊氣積累而熟”,鍾泰先生認為:“‘吹’言其動盪。 ‘累’與‘纍’同,言其旋繞。”[2]可仔細探求一下,這些解釋有點不可靠,至少不準確🏏🤳🏻。

《在宥》的這段,開明宗義是要說君子要以“無為”治天下,要“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聰明”📵👩🏿‍🍳、要“尸居”、要“淵默”,總之什麼事都不要干、什麼話都不要說,要“從容無為”,這樣就會“萬物炊累”。這分明是在闡發《老子》第三十七章宗旨😑: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4️⃣🫳,天下將自定。”

把這段和《在宥》的那段對照🚓,就明白兩者說的是一個道理🫖🦘。《老子》裡說“萬物將自化”,《在宥》裡說“萬物炊累”,顯然二者也應該是說同一個意思。“化”就是化生,也就是《周易》中《咸卦·彖》說的“天地感而萬物化生”🙅‍♀️、《繫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的“化生”,變化生成的意思📮,萬物不斷化生,種類就越來越多🧲,才成為“芸芸眾生”👩‍🦽。 

那麼🫴🏽🫴🏿,“炊累”顯然就不是“風動細塵”的意思。《在宥》的這一段,在《淮南子·俶真》里有進一步的發揮,云:

“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優游,抱德煬和,而萬物雜累焉,孰肯解構人間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王叔岷先生云:

“岷頗疑《淮南子》以‘雜累’釋《莊子》之‘炊累’🤽🏿,雜無緣誤為炊(或吹)🍰。‘雜累’猶‘聚積’(《廣雅·釋詁三》:‘雜,聚也🤚🏻🥎。’)💹;《穀梁·僖十八年傳》:‘善累而後進之。’范注👨‍✈️👋🏽:‘累🆚,積。’‘萬物聚積’,謂萬物所歸耳。”[3]

王先生認為《淮南》是以“雜累”釋《莊子》的“炊累”♐️,是“聚集”義💃🏿,顯然是對的,但是王先生也弄不清楚為什麼“炊”或“吹”會被釋為“雜”義🍨, 因為說形誤不可能🏌🏿‍♀️🎫,字形差距太遠*️⃣;說義同也不好講🚌,“炊”、“吹”古書里沒有“雜”🌒、“積”、“聚”之類的意思。

關鍵就是這個“炊”該怎麼解釋。最近筆者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上發佈了《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炊”字臆解——兼說〈說文〉“欻”字的音義問題》一文,論證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中“炊皮北林”的“炊”當是從火旡聲的“燰(煴)”字,與傳本《詩經》作“鬱”、“宛”、“溫”者音近通假,[4]後網友梁園客先生不同意拙說,在復旦論壇上發帖🧓,利用各種輾轉通假和通訓,力圖證明炊爨之“炊”和“鬱”通假💎,[5]因其不通訓詁規則🧍‍♂️,其證據無一能成立❗️,蕭旭先生曾予以駁正👩‍👦‍👦。[6]實則炊爨之“炊”與“鬱”形、音🏔、義均懸隔,沒有相通假的可能,迂曲穿鑿、深文周納的論證并無可信度和說服力👨‍🚀,難以證成其說🏌🏿‍♀️。

筆者雖然不同意他對“炊”😑、“鬱”可通假的論證,但他說到“‘炊累’为一同义复合词,累积、积聚的意思🔶,也就是与‘鬰’等词的积聚、蕴藏义同”,[7]這點筆者是讚成的,因為他的看法和王叔岷先生的看法相符⛰,所以在回帖中說🎖:

“‘炊累’的這個‘炊’絕不可能是炊爨的‘炊’,更不能是吹噓之‘吹’(其字本當作‘炊’形,古人讀炊爨之‘炊’🏄🏿‍♂️,又因音同或通作‘吹’)🤹🏽‍♂️,分明就是安大簡《詩經·晨風》的‘炊’👼🏻,它本是從火旡聲的‘燰(煴)’字,被寫作了‘炊’形而音近通假為‘鬱’🍽。‘鬱累’就是積累,積累而多😝,故可以引申出‘眾多’義,《在宥》說‘萬物炊(鬱)累’”,意思就是說萬物不停地化生⛹🏽‍♂️,積累而眾多的意思——這說明傳世的先秦典籍里也有把從火旡聲的‘燰’寫作與‘炊’同形并用為‘鬱’的情況🦻,也足證拙說是有道理的,比把這個‘炊’認定為炊爨之‘炊’或吹噓之‘吹’再輾轉通假、通訓🤘🏽、迂曲穿鑿、深文周納要直接得多。”[8]

後來🧔🏻‍♀️,梁園客先生又改其說,認為“炊累,就是‘垂累’(‘累垂’)……垂累,指果实累累下垂之貌。”[9]“垂累”是成串下垂之貌🧛🏼‍♂️🪠,又不是“累积🎑、积聚”的意思了🧑‍🦯。可見其臨時起意而本無定見,又不知訓詁之宜,故說法游弋不定。而由此想到筆者以前作的一條關於“神荼、鬱壘”二神名的讀書筆記,感覺二者可以合解,所以這裡一併說說🌵🧙🏻‍♂️。

筆者認為🌽,《莊子·在宥》“炊累”的“炊”,應該就是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中與“鬱”通假的“炊”字🕰,它不是炊爨之“炊”,也不是吹拂之“吹”,而當是從火旡聲的“燰”,通“鬱”,“炊累”就是“鬱累”🥶,“鬱”故訓“積”(《詩·晨風》毛傳),或訓“聚”(《漢書·揚雄傳上》:“鬱栘楊”,顏注:“鬱,聚也。”),故實即“積累”🔣、“聚集”義🏋🏽‍♂️,那麼《淮南子·俶真》里用“雜累”來解釋《莊子·在宥》的“炊累”也就順理成章了。

蓋《在宥》此段在闡發《老子》第三十七章,言君子無為而治👨🏻‍🔬,萬物將順其自然,不斷化生🐺🛬,品類更生,越積累越繁多🧑🏽,天下自然安定太平😟🐆,《老子》說“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根本不用人為地去治理🏃‍♂️,故《在宥》說“吾又何暇治天下哉”,《淮南·俶真》里說的那段也是相同的意思,彼此間的意思是密合的——這是傳世先秦文獻中也有訛從火旡聲的“燰”為“炊”并用為“鬱”的例證🚵🏿‍♂️。

在漢代典籍中有二神曰神荼🤦🏻、鬱壘:

《风俗通义·祀典》:“《黃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10]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11]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縳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

《論衡·訂鬼》引《山海經》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

蔡邕《獨斷》卷上:“已而立桃人、葦索、儋牙虎、神荼、鬱壘以執之。儋牙虎、神荼🕵🏿‍♂️、鬱壘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東北有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神荼與鬱壘二神居其門,主閱領諸鬼,其惡害之鬼🦘,執以葦索食虎🧛🏽‍♂️🤟🏿。故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并懸葦索于門戶,以禦凶也。”

關於“鬱壘”一詞,蕭旭先生曾經做過比較詳細深入的探討🤲🏽,在古書中有許多不同的寫法🤵🏿‍♂️,如“掘律”💪🏽、“屈律”、“崫礨”👈🏻、“堀礨”、“崫??”、“鬱壘”、“鬱律”、“鬱峍”💁🏿‍♀️、“鬱嵂”、“蔚律”等等,本義是“屈曲鬱結也”🧗🏼,由此義又引申出“不平”🏋🏼⛪️、“鬱結”等諸多相關聯的義項。至於神名“神荼”、“鬱壘”之名,蕭先生認為“二門神名神荼、鬱壘者,其得名之由🧞,羅泌解為‘伸舒、苑結’💍,甚為精審🏃‍➡️。”[12]但是門神為什麼要以“伸舒”、“苑結”為名,還是不太清晰的📦,仍需要進一步討論。

对于“神荼”、“鬱壘”二神的得名,神話研究的學者有新的解釋,如何新先生認為“神荼”就是“於菟”🪇,即虎;“鬱壘”即“偶儡”、“傀儡”;[13]楊琳先生讚同“神荼”為虎之說,但認為“鬱壘”是藤條;[14]譚力銘先生贊同楊說🫱👩‍🔧,認為“‘鬱壘’的含義便是茂盛的藤條植物或者香味濃鬱的藤條植物。”[15]

看看《風俗通》🍶、《論衡》🧑🏽‍🎓、《獨斷》里的記載,《風俗通義》里說“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就這三樣👨🏽‍✈️,而且專門對“桃梗”、“葦茭”🧚🏼‍♂️、“虎”作了詳細的解釋,卻沒說門前要設神荼、鬱壘的事情。《獨斷》里則說“乃畫荼🤹‍♀️、壘并懸葦索于門戶”,只有神荼🥠、鬱壘和葦索,也是三樣,沒有虎、桃梗(桃人)。《論衡》里就比較全了,神荼、鬱壘、虎、葦索、桃人一樣不少。

這樣一對讀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實際上古人認為可以驅鬼避邪的本是三樣事物🤵🏽‍♂️:桃木🐒、虎和葦索,桃人是桃木的人形化,大概代表桃木之神,而神荼、鬱壘則當是虎、葦索的神化❗️👨🏿‍🎓,分別是虎神和葦索之神,也就是說,三樣東西被演化成了三個人形的神👅,他們表示的含義彼此是一樣的。所以筆者讚同“神荼”是虎的說法🐁,“荼”是“於菟”之“菟”的假借字,“神荼”就是神虎,也就是《獨斷》里說的“儋牙虎”。那麼,“鬱壘”必是代表葦索。

 葦索,《風俗通義》里稱為“葦茭”,《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集解》引臣瓚曰:“竹葦絙謂之茭。”《索隱》:“茭音交🫱🏿,竹葦絙也。”“茭”即竹或葦擰成的繩子,與藤條無關🟦。用“鬱壘”為葦索之名,也是取其集結🧋、聚集義。“鬱”是“積”義,義同“績”,《說文》🤦🏼:“績,緝也”,段注:

“《豳風》‘八月載績’,傳曰:‘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績之言積也,積短爲長🦴,積少爲多。”

《說文》又曰🧏‍♀️:“緝✪🕛,績也💐。”段注🥠:

“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因而漚之,取所漚之麻而??之。??之爲言微也🩶,微纖爲功,析其皮如絲而撚之、而??之👌🏻、而續之,而後爲縷🤦,是曰‘績’,亦曰‘緝’👎,亦絫言‘緝績’。”

“壘”則是“絫”或“纍”的通假字👩🏼‍🍳,《說文》🪤:“絫,增也”👨🏻‍🦽,段注:

“增者,益也,凡增益謂之‘積絫’⌚️,‘絫’之隷變作‘累’👩‍👧‍👧,‘累’行而‘絫’廢。古書時見‘絫’字,乃不識爲今之‘累’字。从厽、糸會意🏊🏼‍♀️。糸,細絲也,積細絲成繒,積坺土成牆,其理一也😻。”

用絲麻索繩🏄🏿‍♂️,由單根的絲積成紨,再由兩股以上的紨績成繩🤾🏻🧑🏻‍🌾,即“絫”也,有不斷增加之意,故訓“增”。神名“鬱壘”即“鬱絫”亦即“績絫”,謂績絫絲、麻、草而成的繩索🧘🏽,因有絲繩、麻繩‼️、草繩等名稱,因索繩要擰結曲繞,故亦有“苑結”之意。所以“鬱壘”其實就是暗指“葦索”🤵🏽。

也可讀作“鬱纍”,謂績成繩索。《說文》又云🍕:“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段注“一曰大索”云💑:

“《論語》作‘縲’🙅🏼‍♂️,字之誤。注云:‘黑索也’,亦誤作‘累’🪄。如《孟子》‘係累其子弟’是。亦作‘羸’,如《易·大壯》‘羸其角’↔️,馬云🤺:‘大索也。’鄭、虞作‘纍’。”

用為“黑索”義的字也作“纝”,《廣韻·上平聲·脂韻》:“纝♕,網絡。《論語注》云:‘黑索也🗄。’亦作縲🎸。”其實“壘”、“纍”、 “纝”、“絫”、“累”、“縲”都是音同的字,可以通假,古書中每互用無別,難以明晰區分🙋🏿。“黑索”當即“??”(“黑”🙀、“??”可能是古今字或通假字)✋🏼,也作“纆”,《說文》👨‍💼:“??,索也。”段注🏊🏿‍♂️:

“《易》🈲🏃🏻:‘係用徽纆’🏝,劉表曰:‘三股曰徽🧑🏿🗡,兩股曰纆🙋‍♀️。’《字林》曰:‘兩合曰糾,三合曰纆。’按从黑者,所謂黑索拘攣罪人也👋🏽。今字从墨。”

??”大概是用麻、草經過漚制三股擰成的繩子,顏色較深🙍,才有“黑索”之名,可能字本作“黑”🤸🏿‍♂️,因為是繩索,故加糸旁🧘🏽‍♀️。葦索是用葦子經過漚制而擰成的繩子✮,當屬於“黑索”👩🏻‍🍳,故後人寫神名“鬱壘”時或從“黑”,《康熙字典·亥集下·黑部》引《郭太乙正誤》:“鬰壘🦊,沈休文作‘????’。”《玉篇·黑部》:“??🤘🏿🤦🏽‍♂️,黑貌”👨🏻‍🦯‍➡️、“??,黑也”🫥,據蕭旭先生考證🧡,此義先是用“鬱律”表示凝結聚集不散的煙氣,又引申出“黑盛貌”🔝,[16]故而有“黑”的意思👷🏽,而鬱壘為黑索,故假從黑之字書之。

要之,《莊子·在宥》“炊累”之“炊”并非是炊爨之“炊”,其本當是從火旡聲的“燰”字,通假為“鬱”,故“炊累”當讀“鬱累”,是積累🧑🏻‍🎄、聚集義,在《在宥》中表示積累而多,與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用“炊(燰)”為“鬱”的情況正同。

神名“鬱壘”亦取義於此,為“績絫”或“績纍”義,本是指緝績絲麻為繩索,也有聚集🙅🏿、鬱結義,以代指葦索,其義與藤條無關。蓋古人以虎、葦索有驅鬼辟邪功能,故神化虎為神名“神荼”,即神虎、虎神🎆;神化葦索為“鬱壘”,是由績絫為繩索而用為名詞,謂葦索之神。

*本文寫完初稿後☠️,蒙蕭旭先生審閱指正👨🏿‍💼,并根據相關意見作了修改,避免了一些錯誤💆🏻‍♀️,謹致謝忱◀️🧛‍♀️。文中存在的錯誤和不當之處均由筆者負責。

 

 



[1] 馬敘倫:《莊子義證》👨🏻‍⚕️,上海書店1930年,卷十一第三頁。

[2] 鍾泰👩🏼:《莊子發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22頁。

[3] 王叔岷😥:《莊子校詮》👨🏿‍🎤,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379頁👢。

[4] 王寧:《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炊”字臆解——兼說〈說文〉“欻”字的音義問題》(下簡稱《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2019/1/11.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374

[5] 見《臆解》下第1樓、第3樓評論,發佈日期:2019/1/16.又👨🏿‍🚀:梁園客💀:《“溫”與“盜”音義問題及“盜”字在先秦文獻中的釋義》(下簡稱《釋義》),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論壇2019-1-20.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948

[6] 見《臆解》下第2樓評論,發佈日期:2019/1/16.又《釋義》5#🫴🏼、9#跟帖,發佈日期:2019-1-232019-1-24

[7] 《釋義》3#跟帖🟢,發表日期:2019-1-22.

[8] 《釋義》6#回帖,發表日期✷:2019-1-23.

[9] 《釋義》8#跟帖🐵,發表日期:2019-1-24.

[10] “神”字據王利器先生說增。見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1981年📒,386頁注[]

[11] 王利器先生校改“章”作“立”,云🕒🦝:“‘立’原作‘章’🛁,義不可通💆🏿。《文選注》👨‍🔬🙃、《書鈔》🌃、《御覽》📩🌏、《路史》🔠、《歲時廣記》俱無‘章’字。今案‘章’字乃‘立’字之訛💯,《論衡·亂龍篇》正作‘立桃樹下’🤬,今據改正。”(見《風俗通義校注》368-369頁注[])按:“章”當是“立于”二字之誤合,又以不成字乃改作“章”👩‍⚖️。

[12] 詳參蕭旭✩:《淮南子校補》𓀙,花木蘭出版社2014年🪿,550555頁🏄🏻‍♂️。

[13] 何新:《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277頁。

[14] 楊琳🫓:《門神的祭祀及演變》☠️,《民族藝術》200002期🐤,112-118頁。

[15] 譚力銘:《從中國門神信仰的功能分析“神荼”、“鬱壘”的名稱含義》,《漢江師範學院學報》201801期,58-63頁🧗🏻‍♀️。

[16] 蕭旭:《淮南子校補》☺️,555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1月2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1月29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84王寧:釋《莊子·在宥》的“炊累”——兼釋神名“鬱壘”的含義.docx

下载次数:4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𓀅: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60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