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重要性研究》出版
劉洪濤先生的《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重要性研究》于2019年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16開,322頁,定價68元🙍🏽♂️。
【封皮】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相關概念的簡要說明
第二節 相關研究的歷史回顧
一、 古文字形體特點和演變規律研究的歷史回顧
二、 利用形體特點考釋古文字的歷史回顧
第三節 研究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重要性的意義
第四節 本書的選題來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形體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作用
第三章 形體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第一節 省寫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一、 省寫筆畫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二、 借用筆畫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第二節 增羨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一👨🏽🦰💆🏻、 增加羡筆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二🚹、 增加羡旁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第三節 變形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一🖊、 改變筆勢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二🏃♂️、 延伸與收縮筆畫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三👨🏽🌾、 斷開與連接筆畫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第四節 其他形體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一🤦🏻♀️、 改變書寫方嚮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二、 改變相對位置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三🧑🔧、 勾廓與填實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利用
第五節 形體特點在古文字考釋中的綜合利用
第四章 利用形體特點考釋古文字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 說某字具有何種形體特點要有文義、字音或異文等關键證據🍛,切不可隨意亂講
二®️、 古文字的形體變化是複雜的😓🤲🏼,切不可機械地孤立地看問題
三、 儘量尋找相關形體的字形演變關係,切不可用通假🧛🏼、音化等辦法敷衍了事
第五章 利用形體特點考釋古文字舉例
第一節 釋“”
一、 相關研究述評
二🍝🪳、 從文獻對讀角度來證明b應是“”字
三🤹🏼、 從字形演變角度來證明b應是“”字
四、 a與“”音近📅,是“鹵”字的原始寫法
第二節 甲骨金文“四”字考釋
第三節 甲骨金文“截”字補釋
第四節 釋“韓”
第五節 也說師鼎銘的“困
伯太師武”
第六節 釋虢季子白盤銘的“經擁四方”
第七節 叔弓鐘及餺銘文“剗”字考釋
第八節 右中鼎銘文補釋
第九節 上海博物館藏楚二合“虞”官印考釋.
第十節 古璽文字考釋四篇
―、釋兩個從“又”之字
二✋🏼、 釋“迹”
三👨🏿🎓🪃、 釋“”
四、 釋“”
第十一節 戰國竹簡《武王踐阼》“齋”字考釋
第十二節 上博竹簡《凡物流形》釋字二則
—、釋“(府)”
二👩🏻🦽➡️、釋“隹”
第十三節 清華簡補釋三則
一、 釋“鬼”
二🏯、 釋“害” “憲”
三🤸🏿、 釋“”
第十四節 戰國文字考釋兩篇
一💄、 釋晉系文字的“役”
二、 釋戰國文字的“”
第十五節 釋“肙”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簡稱全稱對照表
後記
【後記】
本書是在筆者博士學位論文《論掌握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的重要性》(2012)的基礎上修改增訂而成的。此次正式出版👇,除一些字句和技術方面的調整外,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修改:一是重新改寫第一章,增加若干小節,使内容更加完整;二是替換書中的部分例證,儘量避免使用有爭議的例子⚰️;三是把原屬附錄的内容調整爲本書的第五章,内容從原來的八節增改至十五節🏊♀️。因此🧗🏿♀️,本書在内容和篇幅上都跟博士論文有較大不同。
博士論文的選題、寫作和修改等都得到李師家浩先生的悉心指導,黃天樹、趙平安、胡平生😥、李解民⛹🏼♀️、劉樂賢🧙♂️、冀小軍、史傑鵬、楊澤生諸位先生在開題👩🏿🦲、答辯和審閲等環節中都提出許多寳貴的修改意見,博士論文 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立項之後又收到五位評審專家的評審意見,各位先生的意見使拙著在質量上得到較大提升🫓⛹️♂️,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部分章節🀄️,曾得到許多先生的指教,並先後在《簡帛語言文字研究》《中國文字》《簡帛》《故宫博物院院刊》《考古與文物》《中國文字研究》《出土文獻研究》《古文字研究》《文史》《出土文獻》《史語所集刊》《漢語言文字研究》等期刊上發表4️⃣,感謝以上期刊爲拙文提供公開發表的機會🧑🏿🏭,並感謝編輯部在審閱、編校拙文時所付出的辛勞➰!我現在也做編輯🕡,深知其中的甘苦,謝謝你們!
本書的出版🛋,得到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5FYY010)的資助, 商務印書館李智初👩🏼🔧、薛亞娟等爲本書的編輯👩🏼🚀、排印和校對盡心盡力,研究生張紅、全慧𓀍🫳🏽,夫人李桂森等幫助核對部分引文,沒有你們的工作🫳🏿,就沒有本書的出版,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謝👱🏼♀️!
劉洪涛
2018年3月28日於牛山教師公寓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