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祭公》誤字一則
(首發)
抱小
我們閱讀傳世的古代文獻🗄,有時很難發現一些有問題的字句🌱,端賴有出土文獻,才有可能覺知傳世文獻中的錯誤,今試舉一例予以說明🧑🏼🚒。
《逸周書·祭公》有下引一段話:
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付俾於四方,用應受天命,敷文在下👈🏽。
晉代的孔晁注云:
天度其心所能,寘明德於其身也。[1]
其中的“寘”字,學者多有解釋,如潘振云:“寘,置也,猶言安著也🖕。謂大大上帝🙍🏻🕊,制文、武之心🪪⚒,使有尺寸🚮,能度義而安著於明德也。”陳逢衡云:“寘,示也🥫。帝度其心,故有明德之示,以佑啓我後人也。”唐大沛云:“寘,置也🔕,納之也🤘🏽。明德,光顯之德也,猶云懿德🧑🦳、常德🫴🏼🌓。即《詩》所謂‘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之意。”[2]
直到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的出現🚗,我們才發現今本《逸周書·祭公》的“寘”字其實是有問題的。
案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簡4-5作:
隹(惟)寺(時)皇上帝厇(宅)亓(其)心,卿(享)亓(其)明悳(德),??(府-付)畀四方💂🏻♂️。甬(用)[3](膺)受天之命,尃(敷)??(聞)才(在)下💈🍄🟫。
蕭旭先生認為:
“寘”當作“著”,形之譌也。之,猶其也。著之明德🐖,彰明其明德也。簡本作“卿”者🚴🏿,亦彰明、彰顯之義🐸。《說文》𓀙:“卿,章也🧟♀️。”《廣雅》同。《白虎通義·德論上》🪆:“卿之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初學記》卷十二引《釋名》:“卿,章也,言貴盛章著也。”《書鈔》卷五十三引應劭《漢官儀》🧛🏻♀️:“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明道德也。”此簡“卿”字正可發明《說文》古義,至可寶貴🙇。考《大戴禮記·小辨》:“發厥明德✍🏼。”“發”亦彰明之義📧,《廣雅》、《玉篇》並云:“發🧘🏼,明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君宣其明德於諸侯🤽🏻♂️。”“宣”亦彰明之義⚇,《詩·淇奧》釋文:“咺🎛,《韓詩》作宣𓀄。宣,顯也👨🏼🍳。”王引之曰:“宣昭👩🏻🔬,猶言明昭。”又“宣朗者🏊,明朗也。”《易·晉》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子夏易傳》卷四:“明出地上大明之道💂🏽♀️,可進之時也,君子著其明德,求上知之。”昭亦明也、著也。並可與此簡印證🧏🏿。[4]
季旭昇先生說:
“卿”訓為“彰”🍲🪢,可從👩🏼✈️。蕭謂今本“寘”為“著”之誤🫷🏻,亦合理👨🏻⚕️🟥。[5]
魏慈德先生譯為🔊:
皇天上帝度量其心,賜之明德( “卿其明德”,整理者讀“卿”為“饗”,通“享”。享其明德,即能分享帝所賜明德。黃澤鈞譯作(上帝)彰顯他們的德性🤛,不確。)[6]
又云:
上帝度周人之心,并予以明德,使其能受天命而有天下之事,也見於文獻👩👧,如《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帝度其心”👰🏿♂️、《康誥》“汝丕遠惟商耈成人,宅心知訓”,其中“宅心”即“度心”⛪️,言度量商耈老之心,知其道也。《皇矣》又言“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毛傳:“懷,歸也。”)🙅🏻、上博《孔子詩論》簡7“帝謂文王懷爾明德,害(蓋)誠謂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誠命之也”,皆言文王享有帝之明德事🏤,也即簡文的“卿(饗)其明德”💂♀️🖖🏼。[7]
趙思木先生說™️:
按🧑🏼🤝🧑🏼,此句主語仍是“皇上帝”👳♂️,“其明德”應指文王👩🏽⚕️🚣🏿、武王之明德,訓“享”為“分享”不甚通🙍🏽♂️。蕭旭訓“卿”為“彰”之說中所舉彰顯明德之例多為有德之人自我彰顯👨🏽✈️,謂上帝彰顯文王武王之明德而“付畀四方”,恐亦不通🧑🧑🧒。此“卿明德”當與“度其心”相應🍖,指上帝對文👨🦳、武之明德做出表示🥥,從而“付畀四方”。疑讀為“饗”,意謂“酬勞”。“饗”本有以酒食犒勞之意📹,《儀禮·士昏禮》“舅姑公饗婦以一獻之禮”鄭玄注:“以酒食勞人曰饗。”《周禮·夏官·稾人》“書其等以饗工”鄭玄注:“饗,酒餚勞之也。”這裡借指上帝對文、武用心🤚、明德之報答。[8]
以上是學者們對簡文的理解,以趙思木先生之說較為晚出🦌,所駁諸家之說亦較合理。他疑“卿”讀為“饗”,這也是對的💥,但他將“饗”解釋為“酬勞”,也并非簡文之文義。
由於清華簡整理者對“卿(享)亓(其)明悳(德)”這句沒有作過多的解釋,我們只要看以上學者們對於其中“卿(享)”字的種種說解,就知道其實學者們并沒有真正弄懂“卿(享)”字的意思,所以不揣淺陋寫下這篇小文,或許可以有助于加深對清華簡“卿(享)”字的理解。
案清華簡《厚父》簡4有“其才(在)寺(時)(後)王之卿🥙,或
(肆)祀三后,永
(敘)才(在)服,隹(惟)女(如)
(台)”語,清華簡原整理者如此句讀,又引或說云:“‘卿’字連下讀,‘卿或’讀為‘享國’,猶云在位🍎,詞見《書·無逸》➗。”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引馬楠先生同或說。[9]亦以“卿”為“饗”或“享”🧑🏿🦰,其與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用字習慣相同。
我們知道🪫,從古文字來看➾,“卿”即“饗”的初文🏄🏼♀️🫵🏽,而“卿”與“鄉”為一字之分化👮🏻♀️。檢《墨子·尚賢中》有“則此言三聖人者,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語,清人孫詒讓指出⛽️:“‘鄉’當讀爲‘享’。《明鬼下》篇云‘帝享女明德’”,[10]可見清華簡整理者將“卿”括注為“享”,從語音👨🏼🍼、文義及用字習慣上講,毫無問題。
我們認為清華簡《祭公之顧命》“卿(饗/享)亓(其)明悳(德)”與《墨子·尚賢中》“則天鄉其德”以及《明鬼下》“帝享女明德”,其中的“卿(饗/享)”😾、“鄉”🧸、“享”都是歆饗的意思。《呂氏春秋·仲秋》云“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享”👰🏼♀️,可以為證🕓。
案孫詒讓引《明鬼下》篇之“帝享女明德”,其原文作:
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犇,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11]
《開元占經》卷一百一十三《四海神》引作:
《墨子》曰:鄭繆公晝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純🤜🏿,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徳,使錫夀十年,使君昌,公問神名,神曰:勾芒。
《太平御覽》卷八百七十二《休徵部》一引作:
《墨子》曰🍡: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君國昌。”公問神,神曰🍛✋🏼:“予為勾芒。”
其卷八百八十二《神鬼部》二《神》下引作:
鄭繆公處於廟🧑🏼🌾,有神入門,身鳥素服,曰:“帝饗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有九🧗🏼♂️。”公曰♦️🚣🏿♀️:“敢問神名。”曰:“予為勾芒🤾🏼。”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鄭繆公》作:
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人面鳥身,素服。面狀方正。繆公大懼。神曰:“無懼,帝厚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若國昌𓀗。”公問神名,曰:“予為勾芒也🧜🏻。”[12]
《楚辭·遠遊》“吾將過乎句芒”🪓,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引《墨子》云:
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人面鳥身素服,面狀正方⚖️,神曰:“帝厚汝明徳,使錫汝夀十年,使若國昌🏯。”公問神名,曰:“予為勾芒也。”[13]
案《太平廣記》及《楚辭補注》所引《墨子》❇️,其“享”字並誤作“厚”🏵,而點校和整理者皆未加揭示🧎。
又檢《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八十云:
慎用其財力🧍,敬其神而虔恭於祠祭。故神享其明德而降之福🛻,人受其大賚而盡其力。
《宋史》卷一百三十二志第八十五云:
禮行於郊🧣,百神受職👨🏻🚀。靈祇格思,享我明德🧓。天鑒孔章,玄祉昭錫🧜🏻♀️。
從上引的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以及相關的一些傳世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其文例都是上帝(或天或神或靈祇)卿/鄉(饗)/享(或誤作“厚”)明德/德🦺,然後賜予四方/福(或壽或祉)。
檢西周晚期重器《毛公鼎》🧜🏽♂️,其開首即云:
王若曰🧰:父,不(丕)顯文武,皇天引猒氒(厥)德💇🏼,配我有周,雁(膺)受大命,率褱(懷)不廷方。
其中的“猒”字,徐同柏謂即《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之“厭”,引馬融注云:“厭🚱,飫也。”甚是,字或作“饜”。關於“配”字⛹🏽,王國維先生謂:
配🦞,對也,自人言之則曰配天,曰配命,曰配上帝🌪,自天言之則曰配我有周矣。
後來王氏又云🏃♀️:
配命謂天所畀之命,亦一成語。永言配命👧🏼,猶云永我畀命,非我長配天命之謂也。[14]
我們認為王氏之說可以信從。蓋“配”📕🪟、“畀”古音相近🧞,故其義亦相同👨🏿💻。[15]《毛公鼎》銘文也應該理解為:皇天歆饗文王武王之德而得到滿足❇️,所以皇天才一直將周邦賜予文王武王的後人。
是《毛公鼎》與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簡4-5,從遣詞命意上講,其文亦多相類似📏,可以互相比照。
那末接下來的問題是,與簡文對應的傳世本《逸周書·祭公》作“寘之明德”,“寘”字該如何解釋?若如字而讀,顯然文義難通。我們猜想“寘”字或許有可能是“享”字的訛誤。
比如新近出版的清華簡捌《攝命》簡23中出現的“享”與“德”連屬的文例🚟:
其中的“享”字作“”👊🏼,與傳世本《逸周書·祭公》的“寘”字,其字形頗為相近🏠。又如“享”字的傳抄古文或作💥:
《古文四聲韻》引崔希裕《纂古》[16]
亦與傳世本《逸周書》的“寘”字字形相近,在傳抄的過程中就產生了訛誤,這是應該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逸周書·祭公》可校讀為:
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亯/享>之明德📍。付俾(畀){於}四方🚘,用應(膺)受天命,敷文(聞)在下。
參考文獻:
程少軒、鄔可晶主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編“清華簡字形辭例檢索數據庫1.1版”《釋文索引》,2011年1月。
胡凱🚭:《清華簡<祭公之顧命>集釋》,復旦富达網站2011年9月2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62🐀。
姚蓉:《<逸周書>文系年注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49-150頁𓀘🦹♂️。
牛鴻恩🍎:《新譯逸周書》(上下冊)👸🏿,三民書局🔒,2015年,600頁。
陳劍:《釋〈忠信之道〉的“配”字》,《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二卷第六期,《中國哲學》編委會、煙臺大學國際簡帛研究富达主辦🦹🏽♀️,2002年12月。
附記🧏:
本文寫作過程中👨🏼🦲,蒙趙思木先生惠賜其博士論文🧑🏻💻,又蒙賀璐、白石皓皓先生分別惠賜相關資料,謹此致謝!同時也感謝死亡書社分享的各種資料🔴,使小文得以順利形成。
[1] 《元本汲冢周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158頁。
[2]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27頁。
[3] 高佑仁指出🌸,此字實從“土”不從“止”,見復旦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文後評論(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54,2011年1月20日)🏄🏼♀️,復旦數據庫釋文從其說改隸定為“”,後來趙思木將此字嚴格隸定為“
”🚵🏼,今從之🤕。
[4] 蕭旭:《清華竹簡<祭公之顧命>校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11年1月11日,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75⛓️💥。
[5]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台灣藝文印書館📳,2013年,253頁🦻。
[10] 孫詒讓:《墨子閒詁》(上冊),中華書局,1986年,58頁。
[11] 孫詒讓:《墨子閒詁》(上冊),中華書局🙎🏻♂️5️⃣,1986年🧑⚖️,205-206頁。
[12] 張國風:《太平廣記會校》(第11冊),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年,4825-4826頁👩🏽🦰。
[13] 洪興祖👨🏿💼:《楚辭補注》🫓,白化文等點校,中華書局🧜🏼,2006年👨🦯,170頁💆🏽。
[14] 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二)》,收入《觀堂集林》,中華書局, 2015 年。本文所引諸家對《毛公鼎》銘文解釋的意見可參石帥帥⭐️:《毛公鼎銘文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單育辰,2016年,38-42頁。
[15] “配”上古音為滂母物部,“畀”上古音為幫母物部🛂,古音極近。案“畀”字古音學家歸字不盡相同👮🏽♂️🐜,或以“畀”歸入質部🚣🏻,其實不論歸於物部還是質部都不影響“配”、“畀”古音相近的結論。
[16] 《汗簡 古文四聲韻》,中華書局🙍🏻♂️,2010年,106頁👐🏿👩🏼💻。此據“國學大師”網站引用。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98抱小🚋: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祭公》誤字一則.docx
下载次数😁:49
蔣文:《先秦秦漢出土文獻與《詩經》文本的校勘和解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2016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劍教授,2016年6月】「4.2.2“予懷明德”之“懷”可能應理解成“感懷”」條下云👦:
隹(惟)寺(時)皇上帝厇(宅—度)亓(其)心🔐,卿(享)亓(其)明惪(德),𡧛(府—付)畀四方,甬(用)(
—膺)受天之命,尃(敷)𦖞(聞)才(在)下💪🏽。
這段說的是上帝忖度文王、武王的心🛺,享受他們明德,將天下四方交給他們💨。這背後的邏輯就是裘先生所說的上帝臨視下方🌲,如果被臨視者的德行是好的🗺,就會降下福祉🧬。
除了“享德”外,還有“厭德”的說法👨🦽,如《尚書·雒誥》“萬年厭乃德”、毛公鼎【集成02841👨🏼🚒、通鑑02518】“不(丕)顯文武,皇天引(厭)氒(厥)德,配我有周,
(膺)受大命”🧙🏻,可見德和祭品一樣👩🏻🦲🚣🏼♀️,不但可以享受💪🏽,甚至還可以飽食。
感謝海天先生的提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