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王先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摘要]筆者在北大簡《蒼頡篇》整理者隸定的基礎上對該簡“百廿八”上五字進行試補,通過殘字部分及《蒼頡篇》句式慣例,匯總文獻對比💗,認為七七號殘簡簡文文應為“……耎,窘窮嬻。”同時🧑🏻🦳🍤,通過搜集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出土簡帛資料,認為“窘”、“窮”二字為同源詞🍰,且“窮”🤲🏻➙、“
”有別,“
”或為“窘”之古文🆑,並得出“
、郄、郤、卻、隙”數字可通,“卻”不讀為“獄”的結論。
[關鍵詞]《蒼頡篇》 殘字補缺 “窮” “” “郤” “卻”
(原簡)
(筆者摹写)
一🤦🏻、七七號殘簡試補
北大《蒼頡篇》有完整字一千三百一十七字💾,殘字二十,合計一千三百三十七字。[1]自其公佈以來,學界對其討論頗多🕶,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在殘字考證方面也有不少成果,如:
張存良先生將簡20“摻?羭□”之末字補為“羖”[2]秦樺林將簡15“糵鞠□”之末字補為“糟”[3],將簡55“□概參斗”之前字補為“桶”[4]。許文獻將簡17“鷮□冉愁”中之殘字補為“汥”[5]等✋🏼。
但是📱,北大簡《蒼頡篇》七七號簡殘缺嚴重🏌🏽,學界對這枚簡探討不多,該篇整理者僅對其中部分殘字做了隸定。下面筆者將在整理者隸定的基礎上對該簡“百廿八”上五字進行試補,草鄙初創,還乞方家指教。
現先將整理者釋文錄出如下:
……□🧗🏿♀️,□□
。百廿八。
(一) 耎字小考
筆者認為或即“耎”字,“耎”字又見於北大簡《老子》下篇,寫作
(《老子》下經219)。
北大簡《老子》下篇:“耎弱勝強”,整理者註云:“耎同軟🙎♂️,帛乙及多數傳世本作‘柔’,二字為同義換用。”[6]《說文》💂🏻:“耎,稍前大也🏃♂️➡️。从大,而聲💺,讀若畏偄🚹。”“偄👩🏽🔧,弱也。”段玉裁注曰🤹🏿♂️:“耎从人🫛,亦或从心🔷🧑🏼🚀。…...古假借耎為偄。《考工記》:‘馬不契耎。’鄭云:‘耎,讀為畏偄之偄🚣🏼♀️。’”
“耎”有退卻、怯懦、柔軟義🦹,傳世文獻習見。《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其已出三日而復,有微入🧛🏽♀️🍗,入三日乃復盛出,是謂耎🎄。”裴駰《集解》引晋灼曰🧑🏿🦲:“耎,退之不進。”《漢書·司馬遷傳》第三十二:“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顏師古註曰:“耎,柔弱也。”“數以柔耎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顏師古註曰:“耎,柔也🐰。”《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毌將何傳》第四十七:“人有懼心💂,精銳銷耎,莫敢盡節正言🏂🏽✴️。”蘇林曰:“耎♓️,弱也💙。”
“耎”也常現于秦漢簡帛書中,如👩🏽🏫:
耎 |
(睡虎地秦簡《封診式》57)
|
(龍崗秦簡27)
|
(嶽麓秦簡1067) |
(馬王堆漢簡《十問》86) |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43) |
銀雀山漢簡《五名五共》1164 |
睡虎地秦簡中“耎”通“濡”,睡虎地秦簡《封診式》57🫶:“某頭左角刃痏一所,北(背)二所……相耎……”整理者云:“讀為濡,《廣雅·釋詁二》:‘潰也。’”[7]龍崗秦簡中耎通“壖”🤸🏿♂️,龍崗秦簡27🚣🏿:“諸禁苑為偄🌷。”整理者云🫳🏻:“耎,胡平生釋出,云通‘堧’👨🦯,亦作‘’、‘壖’。本指城邊或河邊的空地🔠,後特指……”[8]嶽麓秦簡《綰等畏耎還走案》中耎通“愞”,簡1067正🧔🏽👨🏿🔧:“……不敢獨前👎🏿,畏耎……”整理者云➾🔳:“畏耎,膽怯懦弱……‘耎’字傳世文獻或作‘懦’、‘愞’➰。”[9]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也有“畏耎”一詞♖,釋義與嶽麓簡中之“畏耎”同👩🦽📯。馬王堆漢簡中耎通“蠕”,《十問》簡86:“魚蟞(鼈)、耎(蠕)勭(動)之徒……”[10]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中耎字通“輭”👉🏽,為“軟弱”義,簡282🧑⚕️😒:“兵有五名……夫威強之兵,則詘(屈)耎而待之。”[11]
以上為“耎”字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的基本字義和通假關係💚,由於《蒼頡篇》七七號簡殘損嚴重🤲🏽🙅♂️,“耎”上諸字暫不可知,故雖補缺後可基本確定是“耎”字,但其在《蒼頡篇》中具體為何意或應讀為何字尚不能確定。
(二)“窘窮”二字試補及由試補引發的問題討論
《蒼頡篇》四字一句,每句句式或為“羅列式”,或為“陳述式”[12]👷🏻♀️,依此文例及殘字部分分析,疑“百廿八”上四字應為“窘窮嬻”🆓。
馬王堆《經法》和《十六經》兩篇帛書的“抄寫年代可能在文帝時期,即公元前一七九至一六九年間。”[13]《繫辭》與《二三子問》兩篇帛書“蓋寫於漢文帝初年🦨,約當公元前180——前170年🧑🏻🦼➡️。”[14]而“北大藏漢簡《蒼頡篇》抄寫年代……估計約在比雙谷堆簡晚五六十年的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即漢武帝后期。”[15]如此,則幾篇出土文獻的抄寫年代大致相去不遠,且諸篇書寫風格及用字特征也相對接近🧛🏿♂️,故具有較強的可對比性😥⛔️。
“窘”字見於長沙馬王堆帛書,作(《經法》40上)、
(《十六經》23下)😟。“窮”字也見於馬王堆帛書,作
(《二三子問》1下)、
(《繫辭》上右23上)、
(戰國縱橫家書215),二字具从宀🙎🏿♀️,不从穴🩳。
另外🥓,在其他的戰國簡與秦漢簡中“窮”字也較為常見🤦,現列表如下:
戰國簡 |
从穴
|
(新蔡楚簡·甲三404)
|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14)
|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11,從穴,従臣,從身) |
(九店楚簡·五六·49) |
(清華簡《攝命》1) |
从宀 |
(包山楚簡213) |
(郭店楚簡《窮達以時》10) |
(讀為慮或恭)(上博簡《性情輪》39·27) |
|
| |
秦簡 |
从宀 |
(周家臺秦簡262B)
|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2)
|
(里耶秦簡8—970) |
|
|
漢簡 |
从穴 |
(北大簡《節》30) |
|
|
|
|
从宀 |
(馬王堆《二三子問》1下) |
(馬王堆《繫辭》上右23上) |
(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215) |
(張家山《二年律令》494) |
|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窮”字寫法在戰國楚簡中較為隨意👶,並沒有固定从穴或从宀✴️。在秦簡中則非常統一,从宀而不从穴🩺,至漢簡中又分化為从穴和从宀兩種寫法。
上述各地所出簡帛中“窮”字除戰國簡有省形符“邑”或將从邑替換从臣的特殊寫法外,其他各地的秦漢間中“窮”字均有形符“邑”。[16]北大简《蒼頡篇》中“窮”字雖左半部分殘損嚴重,但其从宀从邑的基本結構仍然清晰,另外《蒼頡篇》中也有許多从邑之字,現挑選幾字羅列於此❤️,以供與上述所列“窮”字合併參校:
(郖,《蒼頡篇》13)
(鄙❇️,同前)
(祁🤏,同前)
(
🫁📖,《蒼頡篇》47)
“宭”字戰國簡中未見👋🏽🗝,[17]周臺秦簡、馬王堆帛書🧑🏼🍼、張家山漢簡中有“”字:
(周家臺秦簡《日書》223)
(馬王堆《老子》甲本017)
(張家山《奏讞書》77)
相關簡文分別作:周家臺秦簡《日書》223👩🦰:“急相事也。”馬王堆《老子》甲本017🧑🏽🦲:“亓(其)用不
。”張家山《奏讞書》77:“獄告出入廿日勿
訊。”
兩篇簡文的整理者均以“”為“窮”之異體字,周家臺秦簡整理者云:“
,‘窮’之異體。”[18]馬王堆《老子》甲本整理者云🛋:“......原整理者括注‘窘’字。高明(1996)改为‘窮’,並謂‘
乃窮之別體。’今從之🦤。西漢早期的張家山247號墓所出的《二年律令》(筆者按👩🏼🦳,當為《奏讞書》)簡(76🖋🙅🏿、77號)的‘窮’字也寫作‘
’𓀂。郭永秉對此字有較詳論證……”[19]郭永秉先生的觀點是“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17行有此字作
,整理著將該字所在的文句釋讀為🤏🏽:‘其用不
(窘)。’[20]……整理者的意見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不過既然郭店楚簡《老子》乙組14號簡和今本《老子》四十五章跟帛書對應的話皆作‘其用不窮’,再結合《奏讞書》的文例看,‘
’字有可能就是‘窮’的訛別之體🥬。”“‘窮’的‘躳’旁所从的‘呂’,本易與‘邑’混同;其所从的‘身’旁變為‘君’🛀🏼,疑是為了適應讀音變化而改換的聲旁。”[21]高明先生也認為“《甲》(筆者按,指馬王堆《老子》甲本)本假借字與別體字較多🙇🏻♀️👩🏿⚖️,如……‘
’乃‘窮’之別體。”[22]
從上文筆者整理的“窮”字寫法的表格上我們可以看出,秦漢時期“窮”字皆从邑,而“”也从邑🍈,二者形體相似。“
”應為形聲字🐻,从宀🧑🏻🤝🧑🏻,从郡。說文:“郡🤦🏻♂️,从邑🎖,君聲🧑🏼⚕️👀。”“
”从“君”得聲。又《說文》:“
,从邑,竆省聲。”“竆(窮,筆者按),从穴,躳聲🐯。”(《說文》:“
🛡,夏后時諸侯夷國也🐽。”段玉裁註云:“
、竆古今字。”)在上古音系中聲符“君”為見母文韻🙋🏽,聲符“躳”為見母冬韻,讀音幾乎相同😡9️⃣,且兩字字義上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繫📚,故兩字應為同源詞☎️。
但是,僅就上述條件仍不足以將“窮”🌁、“”作為一字看待。因為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中“窮”、“
”二字同現,如“多聞數窮”一句🧙🏻♀️,“窮”字寫作
(《老子》甲本102),而且從字跡方面而言🦶🏻🧒🏼,《老子》甲本當為一人所寫📴🏋🏻♂️,可以排除個人用字習慣的原因。因此🛀🏽,筆者認為“‘
’字有可能就是‘窮’的訛別之體”的說法尚有待討論。
除馬王堆帛書中有“宭”字外,銀雀山漢簡中也有“宭”字出現,寫作(銀雀山漢簡294)❤️🔥。馬王堆帛書《經法》《十六經》及銀雀山漢簡整理者都認為“宭”即“窘”字。“宭(窘)”為形聲字,从宀🧛🏿,君聲,與“
”字同音,且就目前所能掌握的資料來看,“
”與“宭”字義相同👨🏻🏫。因此🧖🏿♂️,筆者懷疑“
”或為“宭(窘)”字之古文🆕。
“窘窮”在傳世文獻中作“窮窘”♎️🛀🏼,如 “故士窮窘而得委命”[23],“惟大王救其窮窘”👰🏽♀️👰♀️,[24]“吏逐捕窮窘”[25],“商旅窮窘,號泣市道”[26]。
《說文》:“窘🪧,迫也🤶🏼。”“窮🧑🦯➡️,極也⏪💘。”又窘、窮一聲之轉🤦🏽, 也可互訓👩👩👧👦👨🦽➡️,如《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林辭窘,乃偽對曰……”李賢註:“窘🍏,窮也🐭。”《古微堂四書》卷五《曾子發問篇(上)》第六:“窮🫸,窘困也。”再有,《詩經·小雅·正月》🌶:“又窘陰雨🐞。”《毛傳》曰:“窘𓀄,困也🫷🏼。”《論語·堯曰》:“四海困窮。”何晏《集解》引苞氏曰👰🏻♂️:“困,極也。”《韓非子·存韓》:“以極走則發矣。”王先慎《集解》引俞樾説訓極為困🆑。《漢書·匈奴傳(上)》“罷極苦之🧔🏽👩🏼⚖️。”顏師古註曰:“極🎩,困也。”窘,困也🍕。困🖕,極也😾。故窘亦可訓極👽。
(三)字小考及“訟
”釋讀的討論
北大简《蒼頡篇》中阜部多作💧,如“陀”作
(《苍颉篇》61),“阬”作
(同前)👱🏼,“阿”作
(同前)等。此簡僅存右半🤽🏿,
字雖殘損嚴重👖,但其左阜部在殘簡中尚留有一絲痕跡。又三見北大簡《周馴篇》
字作
(《周馴》202)🌺,故今依《周馴》補出。
《周馴》202—203:“女(汝)已為城👨🏼✈️,而無有壞(懷)德,則城必有(隙)。唯毋有
(隙),其壞也必矣。《書》曰‘木折必莭(節),蘠(墻)壞必
(隙)🧚🏿♂️。’國之安慰😩,必在君世……”
北大簡《周馴》整理者云🐜:“‘’同‘郤’🚇、‘隙’🦵🏽。”“類似說法如《鬼谷子·謀篇》:‘故墻壞於其隙,木斷于其節🕵️🏒。’《韓非子·亡徵》:‘木之折也必通蠹🧑🏭,墻之壞也必通隙。’《商君書·修權》👩🏽⚖️:‘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淮南子·說林》:‘蠹眾則木折,隙大則墻裂。’”
《說文》無“”而有“郤”📪、“隙”👩🦼,《說文》:“郤👨🏻🦰,晉大夫叔虎邑也。”“隙🧗🏻♂️,壁際孔也👨🏻🦰。”段玉裁“隙”下註云:“假借以‘郤’為之。”何琳儀先生云🏖:“
🦩,金文作
(九年衛鼎)👨🏿🎓。从口,从爻,會口的上部文理交錯之意,爻亦聲🕵🏻♀️📱。
,溪鈕;爻🐄,匣鈕⛎。匣🤷♂️、見可牙、喉通轉🧁♘。戰國文字承襲金文🪘👨💻。小篆
所从之爻旁則演化為
形。”[27]
《逸周書·大戒》🏄🏿♀️:“庸止生郄🟩🫡。”朱右曾《集訓校釋》:“郄,間隙🥖。”《素問·刺腰痛篇》🧑🏿⚖️:“刺郄中出血𓀋。”張志聰《集註》🏊🏻♀️🧔🏿:“郄🧙♀️👨🏼🍳,隙也。”《呂氏春秋·當染》✴️💸:“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畢沅《新校正》:“郄乃郤之俗字🦛。”《左傳·成公十四年》🀄️:“三郤:郤犨𓀁🧑🏻🌾,郤錡🂠,郤至。”李富文《異文釋》𓀏👈🏼:“《呂覽》《驕恣》並作‘郄’🚶♀️。”《晉書音義·帝紀第六》:“郤🥺,本或作郄🏄🏻♂️🐇,俗。”
由此🫱🏼,則、郄🧐、郤一字,亦同於“隙”。
“郤”亦可訓“極”🫱🏿🫨。《戰國策·趙策四》:“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也🧑🌾。”《說文》🌈:“郤🕞,晉大夫叔虎邑也。”“🐡🚞,勞也。”此處“郤”有“勞病”義👴🏼,故“郤”當為“
”之借字。“
”字段玉裁註曰:“此與人部
音義皆同,本一字。”《說文》:“
,徼
受屈也👨🏿🔧。”段玉裁註曰:“《子虛賦》曰:‘徼
受詘。’郭璞曰:‘
,疲極也。’……按長卿用假借字作
,許用正字作
。……《史記·匈奴傳》《漢書·趙充國傳》皆云‘徼極’與‘徼
’音異義同也👩🏽🔬。”由此,郤可通
、
🚵♀️,故可訓為“極”🔻。
依上文窘、窮二字字義並結合《蒼頡篇》句式慣例來看,七七號簡之“郤”字以訓“極”為妥。
除📰、郄、郤、隙四字同用外,古文獻中郤、卻二字字形相似,且均从
聲☹️,亦多相混用,如《史記?項羽本紀》:“夫將軍居外久🔧👩🏼🎨,多內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北大簡《蒼頡篇》70號簡“罪蠱訟”👷🙌,“
”即“卻”。整理者認為“‘訟’訓作‘爭’,‘卻’訓作‘退卻’”[28]🧲;有學者認為“訟卻”應讀為“訟獄”[29],筆者疑有誤🧎🏻♀️➡️。
“卻”字秦漢漢簡中多與“退卻”相關🎵,如:嶽麓秦簡1006🍱:“以後卻當更論之。”里耶秦簡8—157b:“遷陵丞昌卻之啟陵。”馬王堆帛書《稱》15下:“內亂不至👩🏿🦰,外客乃卻。”馬王堆漢簡《十問》11:“可以卻老復壯🔈。”隨州孔家坡漢簡《日書》99:“正東卻逐👨🦯➡️。”張家山漢簡《蓋廬》15:“凡戰之道♦︎⚰️,何如順……何如而卻👨🍼🤞🏼。”張家山漢簡《引書》82🍼:“卻步三百而休”
或通“郤”🤛🏻、“隙”,如: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197▫️:“正西郄逐。”[30]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話》82:“故££於百姓,上下無卻🌠,然后(後)可以濟🌤。”
從整理結果來看👨🏽✈️,暫時缺乏將“訟卻”讀為“訟獄”的證據,或仍應以《蒼頡篇》整理者所釋為準。
(四)“”字試補
“窮”下一字,北大簡整理者將殘字部分隸定作“賣”,細審之無誤。此字應从賣聲,但當下尚缺乏強證以確定其具體為何字💻,筆者根據“”字字義與常見的通假關係,結合《蒼頡篇》句式慣例暫擬其讀為“嬻”🤽♀️。“嬻”為成語“窮兵黷武”之本字👨🏽💼,“窮兵黷武”又作“窮兵極武” 如《前漢記·孝元皇帝(下)》:“奢侈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疲弊。”《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今旍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黷”與“極”對文,義當相同。另外,前文已提到“窮”字亦訓極🎓,故“窮”與“嬻”、“黷”可通⏮🦴。
二、結語
《蒼頡篇》“是將字義相近、相類(少數亦相反)或相互聯繫的字詞組合在一起”🥩,“意在強調相互組合在一句中的各個字詞的含義之內在聯繫”的“羅列式”句式👠。[31]窘、窮、三字一句,均與“極”義相關或有一定的聯繫,符合這一句式慣例。同時,通過窘、窮🧑🏼🏫、
三字字義上的聯繫,我們也基本可以確定窮下一字應从賣聲,且或可讀為“嬻”。
北大藏漢簡《蒼頡篇》“在不同時段行用的此書的不同文本正反應了當時通行的標準字形。”[32]《蒼頡篇》作為秦漢兩代都在使用的字書,它在體現文本用字具有時代差異性的同時🪩,也體現著文字發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外,從上文筆者已經提到的窮字寫法上的發展變化方面來看,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管窺秦朝“書同文”政策的實際影響🗺,以及“漢承秦製”在文字方面的表現,而在漢代出土文献中窮字从穴或从宀併現的寫法中,或許我們也可以看到楚國文字的活力在一個新的時代的延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出土文獻中某字的破讀,應綜合排比同時期的多種材料👩🏫,盡量避免個人臆測🍡。
附錄👞:
北大簡整理者將“耎”上殘字隸作从“日”🦚,細審之或不確,此字疑當从羽或从骨,但當下相關資料欠缺,尚不足證,茲錄于此,以待日後資料完備時再作進一步的考證。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6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另🔥👁🗨,本文對古文字不作嚴格隸定,非必要時一律用通行文字代替。
[2] 張存良👩🎤:《<蒼頡篇>研讀獻芹(八)——北大簡<蒼頡篇>釋文商兌(六)》,簡帛網,2015年12月24日🍩。
[3] 秦樺林:《北大藏西漢簡<蒼頡篇>札記(二)》,簡帛網💁,2015年11月15日。
[4] 秦樺林:《北大藏西漢簡<蒼頡篇>札記(四)》,簡帛網👨🦯,2015年11月23日💀。
[5] 許文献🐛:《北大漢簡<蒼頡篇>殘字考——談簡17之“汥”字殘形》♣︎,第537——547頁,《古文字研究》2018年00期👦🏽。
[6]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第16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7]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第307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8]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第29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9] 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叁]》,第24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06月📙。
[10] 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第149頁👩🦼➡️,中華書局2014年06月🤛🏼。
[11]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主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贰]》,第153頁,文物出版社2010年01月📿。
[12] 朱鳳瀚:《北大藏漢簡<蒼頡篇>的新啟示》🌦,《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17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13] 參看《經法》說明🌤,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第125頁🦯,中華書局2014年06月🤛🏿。
[14] 參看《周易經傳》說明☝️,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叁]》🧑🔧,第3——4頁,中華書局2014年06月。
[15] 參看朱鳳瀚🤘🏻:《北大藏漢簡<蒼頡篇>的新啟示》🃏,《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17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16] 曹錦炎先生對此句給出了一些指導意見👳🏼♂️,他指出:“實則‘竆(窮)’从‘吕’非‘邑’,而當爲‘雝’字古文👍🏿,如‘宮’之所从。楚簡中‘窮’也有从‘邑’旁者,如包山楚简132🧑🏼🦲。从‘邑’旁之‘窮’,或爲‘窮’字異體,或‘邑’旁爲‘吕(雝)’之訛變。”
[17] 《說文》中也有字寫作“宭”,但與我們文中的“宭”字意義不合,應該是同形字🤦🏿♀️。
[18]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叁]》🙋🏿,第34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9] 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第14頁💖,中華書局2014年06月🤏。
[20] 參看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第3頁,文物出版社。
[21]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第239——24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06月。
[22] 高明:《帛書老子校註》🙍🏻♀️,第41——42頁,中華書局,1996年🩰。
[23] 《史記·列傳》之《遊俠列傳》。
[24]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之《勾踐十三年》。
[25] 《漢書·傳》之《趙尹韓張兩王傳》🧃。
[26] 《後漢書·列傳》之《隗嚣公孙述列传》🥬。
[27]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第498頁🕵🏿♂️,中華書局🤌🏽,1998年09月。另外可參看劉釗:
《古文字構形學》,第272——274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01月。
[28]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13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29] 王寧:《北大漢簡<蒼頡篇>讀札(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6年03月07日。
[30] 李天虹認為“郄”為“卻”字之訛。參看《秦文字編》“郤”字下編者註😉,見於王輝主編,楊宗兵🪇,彭文,蔣文孝編著:《秦文字編》,第1012——1013頁🕋,中華書局🤹🏼♂️,2015年04月。
[31] 朱鳳瀚📽:《北大藏漢簡<蒼頡篇>的新啟示》🙇🏻♂️,《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17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32] 《蒼頡篇·釋文·注釋》說明💤🧚🏼♀️,《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第6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9月。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8月10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8月14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97王先虎📷:北大藏西漢竹書《蒼頡篇》七七號殘簡試補.docx
下载次数:73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