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簡《四告》談《師同鼎》銘文首句的釋讀
(首發)
劉 海宇
日本巖手大學平泉文化研究富达
《師同鼎》♙,西周中期銅器,1981年12月出土於扶風縣黃堆鄉下務子村銅器窖藏👩💻,內壁鑄有七行銘文💁🏿,拓本如下。[1]銘文首句四字向來難解💧,迄今似尚未見有合理的解釋。
就筆者所見🥌,有以下數家的隷定或解釋比較具有代表性🧏🏽🛳。《發現》認為銘文首字從從井,隷定為“
”🙈,釋“懲罰”義,第二字隷定作“
”,釋“鬼”字異文,斷句為:“
,其井師同從”↘️,理解句意為“征伐鬼方,井師同從征🙎🏼🤳🏻。”並認為語義不完整⌨️,首句主語承列鼎的其他銘文而省略。李學勤認為前四字應作一句讀🧎🏻♂️➡️,釋“
畀其井”🥛,句意理解為“分予之井”。[2]《銘文選》釋為“
畀其井”,認為“此句原接上文,句辭未全”,未作解釋。[3]《集成》釋為“
(??)畀其井”👩🏽🚀。[4]近年,王子楊在《釋甲骨文中的“阱”字》一文中認為《師同鼎》首字從“刀”、“阱”聲,可隷定作“
”💫🏄🏿,至於“
畀其井”句意的理解,則認為“有待進一步研究”🥏。[5]
最近,清華簡《四告》的刊佈為《師同鼎》首句的釋讀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視角🙊,今據此略作探討🈸。《四告》十三號簡云🌒👭:
百尹庶帀(師),卑(俾)(助)相我邦國,和我庶獄庶昚(慎)[6],??(阱)用中型,以光周民,??(懋)我王國,萬殜(世)勿姦🐾。[7]
其中“??”字原從歺從井,作“”形,清華簡整理者在注釋中讀為“刑”,並引《師同鼎》首句“
(阱)畀其井(型)”相比對。趙平安在《清華簡<四告>的文本形態及其意義》一文中認為🧘🏿♂️,“刑用中刑”與《呂刑》“士制百姓於刑之中”、《周禮》“刑平國用中典”講的是同樣的道理。[8]大刑🧾、中刑等說法屢見於經典文獻,例如:《周禮·地官·司徒》載:“市刑:小刑憲罰,中刑徇罰,大刑撲罰👨❤️💋👨。”《國語·魯語》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四告》“刑用中刑”中的第一個“刑”用為動詞🛻,句意應理解為“用刑使用中等刑罰”,是古代謹慎用刑思想的體現。
上舉《四告》的整理者在注釋中指出👶🏼,該篇的“??(刑)用中刑”可與《師同鼎》的“畀其井”相對讀,這非常具有啟發性🤟🏼。我們認為,《師同鼎》首字無疑從井聲,銘文中應讀為“型”🚤,用作動詞,“效法”義🐝,這種用法多見於西周金文,例如🤛🏽:“帥井(型)皇考威義(儀)”(《虢叔旅鐘》,《集成》242)📶,“用井(型)乃聖且(祖)考”(《師??鼎》,《集成》2830)。經典文獻或用“刑”字,例如🥄:《詩經·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毛傳云“刑,法。”
第二字“畀”應讀為“比”👩❤️👩,訓為“跟隨”、“順從”義🧎🏻♂️➡️,與“型”義近連用🙃。《詩經·皇矣》📓:“克順克比”,毛傳云:“擇善而從曰比”。《中山王鼎》(《集成》2840)作“克
(順)克卑(比)”↔️。“畀”字形象扁平而長闊的矢簇,與“比”音近,文獻中又作“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用作“付與”義。[9]“畀”,文獻中又可寫作“俾”,例如清華簡《祭公》五號簡“府(付)畀四方”的“畀”字《逸周書·祭公》中作“俾”🫰🏼。[10]清華簡《四告》七號簡“亡(無)不率卑”的“卑”🐀,整理者讀為“比”🧔♂️,《尚書·君奭》作“罔不率俾”。由上可知,“畀”、“比”🎚、“卑”🫶🏻、“俾”均可音近通用🐥。
第三字“井”應讀為“型”,用為名詞,訓“典型”義,即所效法的對象🧏🏼。這種用法亦見於西周金文,例如:《毛公鼎》“女(汝)毋弗帥用先王乍(作)明井(型)”(《集成》2841)🌅,以先王作為效法的“明型”。
綜上🫱,《師同鼎》中的“畀其井”應讀為“型比其型”⛓️💥,理解為“效法遵從其典型”,“其型”應指做器者師同的上司,所以接著說“師同從”🏊♀️😝,然後敘述征伐所取得的戰績🙅🏻♂️。“型比其型”句省略主語,其主語應是後句的“師同”➜,即古典語法中較為常見的主語蒙後省略。《發現》認為《師同鼎》中的“師同”與《永盂》(《集成》10322)的“畢人師同”為同一人,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師同”所效法的典型或許是上司“畢公”👮♂️。
[1] 陝西周原扶風文管所《周原發現師同鼎》,《文物》1982年第12期,第43-46頁。以下簡稱《發現》。
[2] 李學勤《師同鼎試探》𓀁,《文物》1983年第6期,第58頁。
[3]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90年,323-324頁。簡稱《銘文選》。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07年,1446頁🦦。簡稱《集成》。
[5] 王子楊《釋甲骨文中的“阱”字》◀️,《文史》2017年第2期,第13頁。
[6] 該字,陳劍釋為“訟”,參陳劍《簡談清華簡<四告>的“?”字省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690🙅🏼。具體考釋見陳劍《試爲西周金文和清華簡<攝命>所謂“粦”字進一解》(《出土文獻》第十三輯,中西書局2018年👉🏽⚉,29-39頁)🎤。
[7]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中西書局2020年,第110、115頁。
[8] 趙平安《清華簡<四告>的文本形態及其意義》🎨,《文物》2020年第9期,第74頁👦🏼🩰。
[9] 裘錫圭《“畀”字補釋》💳,《裘錫圭學術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7-35頁。
[10]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第174、179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2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1年2月25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98劉海宇💆🏼❗️:據清華簡《四告》談《師同鼎》銘文首句的釋讀.docx
下载次数:138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