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敏👎🏻:《爾雅》“一成,坯”考
在 2008/8/9 16:35:10 发布

《尔雅》“一成,坯”考

(首发)

 

赵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一”🪦、“再”辨证

《尔雅·释山》:“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尔雅》此条以“三袭”🔺、“再成”、“一成”连言之,齐整而似无疑问📩。但是故训中还有以“伾”为“再成”的解释,所以需要略作辩证🤷🏿‍♀️🧰。

“再成”一说,最早见于《说文·土部》📗:“坏👨🏻‍🏫,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徐锴《系传》:“《尔雅》云也。”今本《尔雅》作“丘再成”者👩‍👩‍👧,见于《释丘》:“再成为陶丘”,不是“坏(坯)”🏌🏿‍♀️。《系传》所说的实际是指《释山》之文⛹🏿‍♀️。“山”、“丘”对文则异,散文则同,《说文》言 “丘”,实际上也就是指“山”而言🧑‍🧒。所以《说文》是以“坏(坯)”为“再成”。

但《水经·河水》郦道元注🙎🏽‍♀️🧘🏼:“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尔雅》:‘山一成谓之伾🧑🏻‍🎓。’许慎、吕忱等并以为丘一成也。孔安国以为再成曰伾。亦或以为地名,非也。”清儒如段玉裁、郝懿行等均据此主张《说文》原本当作“一”。其说可从。徐锴以《尔雅》为“再成”,大概是误记🤹,未必见有《尔雅》作“再成”之本🚝🧑🏼‍💼。段玉裁谓↙️:“是俗以孔传改易许书,今本非善长所见也📯。”是精当之言,但却未考其详。

今试考之,大小徐本《说文》即已作“再”🙇🏻,所以改 “一”作“再”✣,显然应该在二徐之前,这是改订的时间下限📸。至于上限🕸⚡️,则当是在孔颖达之时,孔氏所见《说文》应当犹作“一”不誤。《尚书·禹贡》“至于大伾”✬,《伪孔传》云🫘:“再成曰伾😰。”孔颖达《正义》则曰:“《释山》云🙅🏽: ‘再成,英;一成👨‍🦼‍➡️,岯。’李巡曰:‘山再重曰英,一重曰岯🧕🏼。’《传》云‘再成曰伾’,与《尔雅》不同📥🛌🏼,盖所见异也。”孔氏著《五经正义》👺,引《说文》者以数百计🪬,见于《尚书正义》者亦以数十计,然此处孔氏但据《尔雅》“一成” 而不称引《说文》“再成”异文以证伪孔传之说,足见当时《说文》与《尔雅》并无不同。

在唐一代👩🏼‍🏭,能改订《说文》而后世沿习的,大约仅有李阳冰一人。徐锴《系传》虽作《祛妄》篇驳辩李阳冰之说,但徐锴既已误《尔雅》为“再成”,所以自然不觉李氏之非。而李氏之说📬,正如同段玉裁所言,是“以孔传改易许书”。

《伪孔传》托名孔安国所作,实则后出,非孔氏旧本🧹。那为何《伪孔传》与《尔雅》所言不同💋?笔者怀疑与臣瓒所论有关。“一成,坯”👩🏿‍🦳,郑玄认为是修武、武德的界山👆🏽,张晏认为是成皋县山🤾🏽‍♀️,《汉书·沟洫志》“至于大伾”,颜师古注引臣瓒说:“今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也。今黎阳山临河,岂是乎?”臣瓒为晋人,曾著《汉书音义》,颜师古《汉书叙例》称🧗:“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史记集解序》☂️:“《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史记索隐》注认为即作为校书郎与荀勖同校定《穆天子传》的傅瓒。要之🏋️‍♀️,臣瓒当为西晋初年时人💆🏽‍♂️。臣瓒认为“成皋县山又不一成”的观点,很可能会影响到其后《伪孔传》的作者据之改《尔雅》,以求与现实当中的成皋县山“不一成”相符🚵🏽。

颜师古注《汉书》也从“再成”之说。《地理志上》 “至于大伾”⛔️,颜师古注📵:“山再成曰伾📣,大伾山在成皋。音平鄙反。”

细读颜氏《沟洫志》注,可知颜氏从“再成”有两个原因,一是依“至于大伾”的伪孔旧注☀️,二是据臣瓒“今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也”的怀疑🐈,否定了“ 一成”的说法🧰。殊不知伪孔旧注很可能是本自臣瓒注的。

又《广韵》脂韵符悲切:“岯,山再成也。”《大广益会玉篇》亦同。但此注并非《切韵》原本。考之于《广韵》以前的《切韵》系书💽,如《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王二》)作“岯”,训“山名”;故宫藏宋跋本《刊谬补缺切韵》(《王三》)作“山不”,但训“山”🤹🏿;《P.3696》作“岯”(据摹本),训“山”🤷🏼,《S.2055》🤷🏻‍♂️、《S.2071》并同🧝🏻‍♀️。所以《广韵》“山再成也”的训释其实是后人所加,不足以证明隋代即有此训释。

 

(二)“成”字义训

“成”字,郭注、邢疏以为“成”字训“重”,重累之义。其说如下🚦:

《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郭璞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邢昺疏:“成,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诗·卫风·氓》篇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是也🧑🏿‍🔬。”

“再成为陶丘”,郭璞注🍀:“今济阴定陶城中有陶丘。”邢昺疏:“释曰: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禹贡》曰‘济水东出于陶丘北。’是也。”

“再成锐上为融丘”🫗𓀎,郭璞注:“纤顶者。”邢昺疏:“释曰:丘形再重而顶纤者名融丘也。”

“三成为昆仑丘”👰🏽‍♀️,郭璞注:“昆仑山三重,故以名云。”邢昺疏𓀘🤳:“释曰🤼‍♂️🥵:丘形三重者名昆仑丘。”并且疏郭璞注🔔:“释曰:《昆仑山记》云🪽:‘昆仑山,一名昆丘,三重,高万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尔雅·释山》“山,三袭,陟”,郭璞注:“袭亦重🧑🏻‍🦽。”邢昺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重衣谓之袭⛹️‍♀️,故以袭为重也🎴。上篇注已云成犹重也,故此云亦也。”

“再成,英”,郭璞注🏵👩🏽‍🏫:“两山相重。”邢昺疏👶🏿:“ 成🧎🏻‍♂️,重也。山形两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县盖取此名也🫐。”

“一成,坯”🤽🏻‍♂️⬜️,郭璞注:“《书》曰:‘至于大伾👥。 ’”邢昺疏:“案此文则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坯。‘《书》曰’者,《禹贡》文也。孔安国云‘山再成曰伾’,与此不同者,盖所见异也🍞。郑玄云💟:‘大伾在修武🍓✵、武德之界。’张揖云:‘成皋县山也。’《汉书音义》臣瓒以为皆非。今黎阳县山临河,岂不是大伾乎?瓒意当然。”

总结注疏之义,“一成”相当于两层(如邢昺疏云一成敦丘为“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一成坯为“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再成”“三成(袭)”类推即为三层、四层。可用图表示如下🕗:

 

三成的昆仑丘,旧注或以为即三层,如《广雅》:“ 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板桐、元圃。”又如《水经·河水》“昆仑墟在西北”🦑,郦道元注:“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二说稍异,但都是说昆仑丘有三层🧔🏿。郑樵注《尔雅·释丘》此条则径认为:“成,犹层也。”

考其说来源,即《淮南子·墬形》📗:“……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7️⃣,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而《淮南子》关于昆仑的描述则来源于《山海经·海内西经》和《楚辞》🧚🏿‍♂️🖇。不过《山海经》中仅称“海内昆仑之虚……帝之下都”🤨,具体的山名则出自《楚辞》“昆仑县圃,其尻安在”“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而“或上倍之”的观点是《淮南子》新提出的👎🏼。

从《淮南子》的描述来看🗣,《广雅》和《水经注》并未得其真🤷🏼‍♀️。《淮南子》固然是提到昆仑山是由“凉风之山”、“悬圃”和“上天”三层组成,但同时也说到了“或上倍之 ”,即第一层“凉风之山”🙏🏻,其实是在“昆仑之邱”的底下基础上“倍之”而成的👩🏻‍⚕️。这就是邢昺疏所说的一成(“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所以三成昆仑丘,按《淮南子》的说法,的确是四层的🗜。

《尔雅·释丘》除了称“丘一成为敦丘”之外🤰,还提到了“如覆敦者,敦丘”。郭璞注:“敦🙆🤛🏿,盂也。”邢昺疏:“……《孝经纬》说👩🏻‍🦽‍➡️:‘敦与簠簋容受虽同,上下内外皆圆为异↘️。’郭氏言‘敦,盂’,举其类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对“敦”字进行考察🩶,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成 ”字意义的认识🈯️。

从出土的自铭铜器来看,敦的器形的确如《孝经纬》所说的“上下内外皆圆”。取器或盖的形象,正如圜状土丘,即郭璞注“丘一成为敦丘”所说的:“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郭璞注“如覆敦者,敦丘”又说:“敦,盂也👊🎊。”敦为盛食器㊗️,盂为盛水器🤑,功用不甚相同,郭璞注所说或即指形制而言。马承源先生认为这种敦即废敦👳🏻‍♀️🥼。但若以“一成”为两层视之,盂或敦的圈足似乎可以看作是“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的上部重累之丘。马承源先生也提到战国早期的敦器的确有出现,

 

(三)“坯”字义考

“坯”者为山丘一成🦴,故见于字书🫷🏿、韵书等的有形符从山、𠂤诸字🦌;又有音符改作“不”者。“不”、“丕”本一字之分化👩🏻‍🦼‍➡️,如西周以来之习语“丕显”✊🏽,《书》◼️、《春秋》作“丕显”👋🏼,而金文及《诗》俱作“不显”🫵🏿,故从“不”“丕 ”诸字亦可通。

以“坯”🕵🏼‍♀️、“岯”或“伾”等为“山一成”者💆🏻‍♂️,是以 “丕”声与“咅”声相通转而有之义。“丕”“咅”本皆从“不”得声,古音同在之部💠✡︎,故可通。如《大戴礼记·本命》 “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坯”,《小戴礼记·丧服四制》作“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一作“坯” 🤾🏿‍♂️,一作“培”,是通转之证🤵🏽‍♂️。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曰🚮:“‘坯’读曰‘培’。”又如《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郭店楚简《缁衣》作“不伓”👸,上博楚简《缁衣》作重文“伾=”🧗🏿‍♂️,亦即“不伾”🦻🏿。

从“咅”得声之字如“倍”“培”“陪”“部”等俱有增益之义。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云:“‘倍’有增加的意义,‘培’是在庄稼上加土💃🏼,‘陪’是在土丘上加土📚⚖️。‘陪 ’‘培’‘陪’三字同源。”《同源字典补》又以“剖”“部”“篰”等字同源🫶🏻。但“部”字实与“倍”“培”“陪”诸字也同源。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杜预注🩶:“部娄,小阜。”《说文·𨸏部》🌩:“附🔆,附娄,小土山也☄️。从付声🙆🏼。《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栢。’”“附”又与“坿”同源,《说文·土部》:“坿,益也。”是“部”字也应当有增益之义。

因此“坯”、“岯”、“伾”诸字同样也是与“倍” “培”“陪”“部”等字同源🌆,应该也表示增益之义👩🏽‍⚕️。“一成🫷,坯”即是指山上更有一山重累👶🏻,如增益然。

 

参考文献

《大戴礼记补注》,﹝北周﹞卢辩注🦐,﹝清﹞孔广森补注🪔,《丛书集成初编》,王云五主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12月初版🤍。

《大戴礼记解诂》,﹝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3月第1版。

《大广益会玉篇》🐈‍⬛🤷🏻‍♀️,﹝梁﹞顾野王著,北京:中华书局🏌🏿,19877月第1版👸🏽。

《尔雅诂林》(卷中)👳🏻‍♀️🙅🏻‍♂️,朱祖廷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11月第1版👨🏼‍🌾。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9月第1版。

《广韵校本》,周祖谟著,北京🧌:中华书局,20046月第3版🫲🏻。

《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6月第1版。

《钜宋广韵》,﹝宋﹞陈彭年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月第1版🧑🏽‍🏫。

《唐五代韵书集存》,周祖谟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7月第1版。

《唐写全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校笺》,龙宇纯著,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19689月初版。

《同源字典》,王力著,北京𓀙:商务印书馆👨🏼‍🎤,198210月第1版。

《同源字典补》🦩,刘钧杰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月第1版。

《史记》,〔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11月第2版🤽🏼‍♂️。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10月第1版。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2月第2版。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余乃永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7月第1版。

《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0月新1版。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89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89

点击下载word版💡:

0178《尔雅》“一成,坯”考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0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