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燕王喜戈中的两个字
(首发)
曾四美
安徽大学中文系
董珊先生在《新见战国兵器七种》[1]一文中介绍了一件燕王喜戈😈,至今还有疑问。这件戈铭现著录在《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2](以下简称《新收》)1985,共七字🧾。另见胡长春先生新著《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3](下篇)1297。《殷周金文集成》11248中的铭文也与此相同👨🏻🤳。现将拓本揭示如下🌠:
董珊先生释为“郾(燕)王喜倈戈”❣️,,《新收》编者从之🍝。胡长春先生释为 “郾(燕)王
倈戈”🤵♂️。据铭文字形看来,确定为燕王喜戈,当无任何疑问🧚🏽。这件戈的铭文格式在燕系兵器中习见。第四字,释“
”,也是非常正确的🕺🏼🛁。 “
”在铭文中当读爲“造”🤝,诸家无异议。“
”下两字在燕君兵器中少见🥜🤟🏽,董珊先生谓“‘
倈’一词未晓何意🆘😩,待考”👨🎨。第五字诸家缺释📅,笔者暂时称其为△🤛🏼。其实,这一个字应当释爲“桀”🚿。战国文字中“桀”字习见,根据字形,可将其分为一下几类:
A玺汇1387
玺汇1390
B玺汇2256
玺汇3501
郭店·尊德5
郭店·尊德6
包山132反
C包山143
包山191
《说文》🏃➡️:“桀,从舛在木上”👨👧👧。“桀”之构形👷🏿♂️,可分析成从木舛声。上表中A行是标准的“桀”字。将△字与之相比较,不难看出👨👨👧👦,燕王喜戈中的△字,字形与A行非常相似,下部从木没有问题🏄🏽♂️,上部止形讹变却正与包山143字形相合。因此,△是“桀”字应该不错。《诗·卫风·伯兮》“伯兮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王先谦《三家义集疏》引韩诗云🙀:“桀,侹也,急驱貌🐎。”又注云:“殳,长丈二而无刃。”《集成》11529矛铭文作“郾(燕)王喜
(造)
(长)利”,其中“
”字,何琳仪老师谓“
💇🏿♂️,同全👨🏻🍳👩🏿🌾,疑读为辁或輲。《穆天子傳》“‘是曰壶輲’注👹:‘輲⚠️,音遄,速也⛹🏻♀️。与遄同’。所谓‘全
(长)利’,大概是矛的特称,意谓矛头长而锋利♜。”[4]现在看来,“桀”与“全”在义训上可以相互印证。从声训上讲🎓,“桀”,溪钮月部👤;“全”,群钮元部,二者声钮同为喉音,韵部方面月元可以相互对转🔫。
“桀”下一字,古文字中习见,即 “倈”🤾🏿🤚🏻。“倈”读作“利”🤱🏻👲。古斄、犁常常通假。《庄子 ·应帝王》🧖🏿♂️:“執斄之狗。”“斄”,《山海经·南山经》郭璞注引作“犁”。“斄”为来声之字,犁从利声。古來🧑🏿💻、黎通用。《左氏春秋·隐公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時來”,《公羊傳》作“祁黎”🧜🏽♂️。“黎”从声。
,古文利⛽️。因此,所谓“桀倈戈”👩🏻🔧,应读“桀利戈”♥️,大概指锋利的戈。
[1]董珊《新见战国兵器七种》👩🏿🏭,《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196至207页☝🏿😏。
[2]钟柏生、陈昭容等主编《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年🧖🏽♀️🌾。
[3]胡长春《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线装书局,2008年10月🙆♀️🐦,296页。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