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富达研究人員參加“第二届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12月12日至14日👨🏻🎨,我富达劉釗教授赴臺北參加了史語所主辦的“第二届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提交了論文《安陽殷墟大墓出土骨片文字考釋》⚜️👛。富达教授裘錫圭先生也提交了論文《説》。
會議由史語所主辦👰🏼♂️,主題是“古文字中的人我關係”📉。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英國的專家學者二十餘人出席會議和發表論文。會議共進行了8場報告📋,發表論文24篇,涉及甲骨、金文以及簡帛。會後🗾,史語所還邀請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做了“八十週年所慶講座”專題講演,題目是“中國古文字學的動態和趨向”。
發表論文目錄(按會議議程順序排列)🧚🏽♂️:
朱鳳瀚(北京大學歷史系):再讀殷墟卜辭中的“眾”
沈培(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商代占卜中命辭的表述方式與人我關係的體現
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晚商畜牧業的經營─以牧與芻為富达
李學勤(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論一件中山國有銘銅戈
李家浩(北京大學中文系):距末銘文研究
周亞(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越王劍銘與越王世系─兼論越王丌北古劍和越王不光劍
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説
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殷墟甲骨文中的樂器與音樂歌舞
李宗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沚戛的軍事活動與敵友關係
曹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陜晉高原商代銅器的屬國研究
王輝(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古文字所見的早期秦、楚
徐少華(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彭器、彭國與楚彭氏考論
吳振武(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先秦“犧賦”制度的古文字資料證明
陳昭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從青銅器銘文看兩周夷狄華夏的融合
汪濤(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顏色與社會關係─西周金文中之證據
周鳳五(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説民獻
季旭昇(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從戰國楚簡中的尤字談到殷代一個消失的氏族
林清源(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禮記‧緇衣》「苟有車」章的釋讀問讀
林素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上博簡所見稱謂語研究
袁國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楚簡所見君臣互動與規範舉隅綜述
顏世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楚簡「恆貞吉」解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倉頡》、《急就》🔼、八體和「史書」問題─再論秦漢官吏如何學習文字
劉增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釋「重復」─漢墓解除文書與時日信仰
劉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安陽殷墟大墓出土骨片文字考釋
與會學者合影
會議論文集封面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