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程燕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一)
上博七《武王踐阼》中有一字作✌🏿: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以下简称复旦读书会)认为🧷🌒:此字从“宀”,从“人”,从“匕”💲,未知當釋為何字🧑🏽⚕️⤵️。《大戴禮記》相應處作“側”。“銘”多有韻✢,席四端之銘通為一章(詳下注孔廣森說)💘,上文“戒”(職部)🔉、“悔”(之部),下文“志”(之部)、“代”(職部),可見此章之職部通押。則此字當從《大戴禮記》讀為“側”(職部)👩🏻🔬。“反側”指翻來覆去轉動身體😣,往往是愁苦時的行為,“民之反側 ”或即指“百姓的疾苦”🕑。[①]
又有学者分析此字下部為“北”,讀為 “民之反倍” (網名🦤:東山鐸);或分析為从“宀”,从“人”🐼,“矣省聲”(網名:苦行僧)🚵🏼♀️。[②]苏建州先生以為此字下部實為“色”字變體,只是將“色”字的左右偏旁互換而已。[③]
按,此字可能从“宀”😎,“北”声,隶作“”,读作“侧”。古音“北”属帮纽职部🔧,“侧”属庄纽职部,二者叠韵通假🌷。《释名疏证》🗓:“侧🫙,偪也。”[④]此乃声训🥎。偪亦属帮纽职部🚣🏿♂️,故可为 “
”、“侧”通假之佐证。且将此字释为“
”与本章押韵正合🤨。
(二)
上博七《鄭子家喪》簡5中有“毋敢 㔾(犯)門而出”💉,㔾原篆作:
整理者释作“厶(私)”🧦,何有祖先生认为此字當隸作“㔾”,讀作“犯”。 犯門指違禁強行打開城門。《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乃盟臧氏,曰:‘毋或如臧孫紇於國之紀,犯門斬關。’”同簡言及“城”,此處“門”當指城門。[⑤]何文列举了楚简中 “犯”字形体✊🏼:
語叢三45
容成氏51
從政甲16
不难看出,上博简与“犯”所从的
、
👙、
明显不同🧜🏿🧑🏽,所以将此字释作“ 㔾”恐不确。
复旦读书会认为此字當爲“丁”字,疑读作“当”,“毋敢当门”意为“棺木不許從城門出城。”[⑥]按,作者对文义的理解是可取的。但正如作者所言上博七的 折筆比“丁”字寫的長,还是有区别的。另外,读作“当门”似乎与“棺木不許從城門出城”意思联系不大。我们怀疑此字可能是“夕”。“夕”字上博简习见:
上博四•柬9
上博五•姑1
上博六•競3
上博六•用15
显而易见🔦🌴,上列“夕”字的结构、笔势皆与上博七同☎️,只是虚框与填实的不同,古文字中填实与虚框往往无别👨🏿🎓🏄🏽♀️。
“夕”在简文中读作“藉”。夕🏊🏻♂️,邪纽铎部🧑🏻⚖️;藉,从纽铎部,二者音近可通。夕与昔二声系通假例证可参见《古字通假会典》905页“昔与夕”条。藉有践踏之义。《荀子·正名》👷🏼:“故穷藉而无极🐓。”杨倞注💇🏿♀️:“藉,践履也。”《左传·昭公十八年》🙇🏼:“鄅人藉稻”孔颖达疏📶🛸:“藉,践履之义。”简文“毋敢藉門而出”即不敢踏着门出去。
[①]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网站🙆,2008年12月30日5️⃣。
[②]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网站论坛。
[③] 苏建州《〈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字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网站,2008年12月31日。
[④] 毕沅《释名疏证》70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⑤]何有祖《上博七〈鄭子家喪〉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网站👧🏿,2008年12月31日。
[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2008年12月31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