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
在 2009/1/7 9:56:39 发布

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上博七·吳命》1號簡學者多有討論,現根據學者們的意見將之轉錄于下👩🏻‍🚀:

*二邑,非疾安(焉)加之👮🏼,而(殄)(絕)我二邑之好🧑🏼‍🚒。先=(先人)又(有)言曰:“馬(將)走,或童之,速(殃)🧑‍🍼。”(竈)來告曰✊:[1]

其中的“先人”之言頗難索解,不過在范常喜先生讀為“殃”💂🏽‍♀️,又列舉了傳世文獻中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后,[2]此處的“先人”之言頓覺開朗了許多👨🏼‍🏫。但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其中“馬(將)走⛹🏻‍♀️,或童之”的意義仍然不明➾,下面我們就此句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在談我們的看法之前,我們先轉引一下范常喜先生所列舉的傳世文獻中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

《漢書·賈鄒枚路傳》👨🏿‍🔬:“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下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

  《說苑·正諫》:“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

兩個文例中都有“馬方駭”之言,其后續文句一個是“鼓而驚之”,一個是“而重驚之”,雖然文辭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在馬驚駭之后,使其更加驚駭🫃🏽,換句話說🏂🏻,它們表達的都是一種“雪上加霜”的意思👨🏻‍🚒。這種“雪上加霜”的意思與兩個文例后半部分的“系方絕,又重鎮之”和“系方絕而重鎮之”是有一貫性的🐧。

根據傳世文獻中相似的“先人”之言,我們可以知道簡文中的“馬(將)走,或童之”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也應該是“雪上加霜”。確定了這個方向🐙,再將簡文中的“先人”之言與傳世文獻中的“先人”之言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看出,簡文中的“馬(將)走”對應傳世文獻中的“馬方駭”👨🏼‍🏫🤷🏼,簡文中的“或童之”對應傳世文獻中的“鼓而驚之(而重驚之)”。我們說“對應”當然不是簡單的文句方面的對應🐒,而是文句所表達的深層含義的對應。“馬方駭”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鼓而驚之(而重驚之)”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使不好的事情變得更糟的事情。那么👮🏻‍♀️,與它們對應的“馬(將)走”、“或童之”表達的深層含義也應該是這樣的🏟,也就是說🤹🏿,“馬(將)走”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或童之”表達的是使不好的事情變得更糟的事情🧚🏻💆。明確了“馬(將)走”與“或童之”的意義所指,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它們的具體含義🙍🏻‍♂️🙇🏼。

整理者認為“馬(將)走”中“(將)”的意思是“打算𓀃、準備”,“走”的意思是“疾趣、奔跑”🔰👶🏻,“馬(將)走”的意思是“馬將要疾趣”,學者暫無異詞。這樣理解和我們上文指出的“馬(將)走”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的看法相左,恐不確。

我們認為“馬(將)走”中“走”的意思是奔逃❤️,“馬(將)走”的意思就是馬將要奔逃。這樣理解“馬(將)走”就可以和它所表達的深層含義聯系上了🥷🏻。“走”的奔逃之義可參看下列文句:

《左傳·定公十年》:“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史記·伍子胥列傳》:“昭王出亡,入云夢,盜擊王🍐,王走鄖。”

原整理者認為“或童之”中“或”當訓為“有”,“童”當讀為“動”🦎,“或童(動)之”的意思就是“受到驚動”,學者亦無異詞。將“童”讀為“動”是沒有問題的🏃🏻‍➡️,但“或童(動)之”恐怕很難和“受到驚動”完全對應起來。

聯系上文我們指出的“或童之”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來看💂🏼,我們認為“或童之”當讀為“又縱之”。“或”讀為“又”在楚簡中屢見不鮮,不煩舉例👼🧑‍🍼。“童”📓、“縱”古音相近👬🏼,古書中從“童”聲的“瞳”與從“舂”聲的“憃”可通,[3]而“舂”與“從”可通🐶。[4]“縱”從“從”聲。

“縱”有縱容👨🏽‍🦱、釋放的意思:

《書·酒誥》💁‍♂️:“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聞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漢書·高帝紀上》:“夜皆解縱所從徒。”

“或(又)童(縱)之”的意思就是又縱容奔逃之馬📉。這其中“或(又)”的用法與上揭《說苑·正諫》中的“馬方駭而重驚之”的“重”字相當💂🏽‍♀️,都是連接不好的事情與進一步惡化的事情的連詞💴,表示遞進關系✸,這也證明我們讀“或”為“又”是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先=(先人)又(有)言曰:‘馬(將)走,或(又)童(縱)之,速(殃)🧚🏽‍♂️🥿。’”的意思是:前人說過:“馬將要奔逃,卻又縱容它,這會招來災殃🔆。”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7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7



[1]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圖版135頁👴🏿,釋文考釋30430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月🗯。下文所引整理者意見皆出此書👩🏽‍🦳,不另注。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5。魯家亮先生讀為“祥”🛐,說雖可通,但實不如范先生讀為“殃”更直接明了。魯說見《也談〈上博七·吳命〉的“祥”字》,20091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6🕸。

[3] 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18頁【瞳與憃】條,齊魯書社,19897月🧑🏽‍✈️。

[4] 《古字通假會典》25頁【舂與從】條🦩。

点击下载附件🏃‍♂️:

0295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lht 在 2009/1/7 16:39:06 评价道💇🏼‍♂️:第1楼

    “馬方駭而重驚之”

    “马将走,又动之”

    马为会么要“走”呢🥘?是因为“骇”。

    马为什么“重惊之”呢🕒?是因为“又动之”。

    一个从心理言之𓀈,一个从行为言之。

    马本来已经受到惊吓要脱缰绳奔跑了👰🏼,这时应安抚使之归于平静。可是不但没有👩‍⚖️😢,又再惊动它🐌,这样只能使它加快脱缰绳奔跑。所以说“速逸”😱。

  • 水土 在 2009/1/7 19:58:10 评价道:第2楼

    范常喜先生大作找到了古书中与《吴命》有意思相近的说法🧑🏽‍💻,非常好🪵🖨。但范先生所引《汉书·贾邹枚路传》和《说苑·正谏》其实是同一出处,皆是引用枚乘上书谏吴王之语🧑🏽‍🎨。另外还增加下面一条:

     

    《孔丛子·嘉言》:齐东郭亥欲攻田氏,执贽见夫子而访焉👨‍🦽‍➡️。夫子曰👢🧛🏻‍♀️:“子为义也,丘不足与计事🙆🏼。”揖子贡使答之🤵🏻‍♂️🆒。子贡谓之曰:“今子🔄,士也🧑🏿‍🎨💟,位卑而图大。位卑则人不附也👨🏽‍✈️🌼,图大则人惮之。殆非子之任也🪷。盍姑巳乎?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之于无极之高,下垂之于不测之深🏊🏼,旁人皆哀其绝,而造之者不知其危🤹。子之谓乎?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重而填(镇)之🤨。马奔车覆👨🏼‍🌾,六辔不禁。系绝于高👧🏻🚴🏻‍♂️,坠入于深。其危必矣!”东郭亥色战而跪曰:“吾巳矣。愿子无言🙏🏿!”既而夫子告子贡曰:“东郭亥欲为义者也,子亦告之以难易则可矣⚪️,奚至惧之哉👮🏻?”

     

    对比三条相关的话,似可推断《说苑》“马方骇而重惊之,系方绝而重镇之”可能因为误会“重镇之”的“重”义为“又”⚗️,并且为了对称,把前面也说成“重惊之”♻🧍🏻。当然🧏🏼,也有可能《说苑》的两个“重”跟《孔丛子》的“重”意思不一样,本来就是“又”的意思,并非由于误会而改🚴🏼‍♀️🧁。

  • 苦行僧 在 2009/1/7 20:45:17 评价道🙎🏽‍♀️:第3楼

    本文仓促成文,没有复查原书,实不应该🔧,幸水土先生指出其中玄妙🧑🏼‍🚀🤚🏼。这样一来本文将所引传世文献的文例与简文比附就有更大合理性了。
    至于刘兄的观点😱🎅🏻,实不敢苟同🫶🏼💂🏿‍♂️。
    马为什么“重惊之”呢?是因为“又动之”👈🏼。
    刘兄这句话应该说成:“人”为什么“重惊之”呢?是因为“又动之”👉。
    这样看来刘兄在不经意间偷换了主语。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且刘兄有“速逸”之说似把读为“殃”的字释为楚简中常见的“逸”了,这应该是不正确的。
    而且典籍中说惊动“马”似乎恒用“驚”字,这在本文所列传世文献中即可见一斑,“动”字遍查字典🤦🏼‍♂️、辞书似无此用法🎓,这也是本文读“童”为“纵”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一上示三王 在 2009/1/7 21:50:58 评价道:第4楼

    这个字与周易简23能与“瞿”对上的字仅相差一个“心”旁(此例陈伟先生已经举出)🗄☝🏻。顺着水土先生的想法,此字会不会是“驚懼”之“懼”?

  • 水土 在 2009/1/7 22:42:48 评价道:第5楼

    近幾年有學者指出:上古漢語里的一個單音詞🙎🏿,在中古之後要用不同的複音詞去翻譯或理解𓀊,這就是詞彙從「綜合」到「分析」或從「隱含」到「呈現」的發展(參看蔣紹愚、胡敕瑞的文章)。古漢語的「動」包含現代漢語的感動、搖動👨🏽‍💼、震動💁、驚動等義。試從《故訓匯纂》第251頁「動」字下抄出第21~24義項👨🏽‍🍳:

      (21)動,驚也。《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焦循正義引《文選·高唐賦》注/《文選·宋〈高唐賦>》「使人心動」李善注💮。
      (22)動🛥,即震驚。《詩·商頌·長發》「不震不動」馬瑞辰傳箋通釋。
      (23)動🧑🏻‍🦰,謂驚懼也。《經義述聞·左傳中·無動》「宣十一年傳:謂陳人無動」王引之按。
      (24)動🧔🏼‍♂️,一作驚。《左傳·宣公十一年》「謂陳人無動」🧬,《史記·陳杞世家》作「謂陳曰無驚」。

     

    可見《吳命》簡文的「或動之」,應當就是「又驚之(馬)」的意思。lht兄對「動」的意思的理解是正確的。

  • 刘云 在 2009/1/8 1:18:41 评价道:第6楼

    水土先生所言义项我也注意到了,与先生讨论之前我总觉得这些辞例中“动”的用法与本文所讨论的“童”的用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尽管它们也是训为“惊动”之类的意思。但反复思考先生所列文例🧎‍♂️‍➡️,又觉得它们用在“马”身上似亦无不可。但就在我要放弃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其实这里的“童”字不应该是“惊动”之类的意思✌🏿。
    “马方骇而重惊之”与“马将走,又童之”两句对应得十分巧妙,“骇”与“走”对应,“惊”与“童”对应✍️,那么“骇”🤏🏻🦂、“走”之间的关系与“惊”🍌、“童”之间的关系应该也具有一致性。
    套用刘兄的话🐏,既然“骇”、“走”一个是从心理言之👨🏼‍🎨,一个是从行为言之🧖🏽‍♂️,那么“惊”、“童”也应该一个是从心理言之,一个是从行为言之🤱🏻🦓。这样来看,“童”字必是从行为言之的词了👉。这样若再把“童”读为“动”👮🏻‍♀️,训为“惊动”(从心理言之的词)恐怕就不合适了🧑‍🔧🧙🏿‍♀️。而读“童”为“纵”显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纵”就是不加拘束、纵容的意思,显然是个从行为言之的词🧏🏽‍♀️。
    瞎说一通,请大家拍砖

  • lht 在 2009/1/8 3:15:10 评价道🧷:第7楼

    “速@”跟“马奔车覆”对,是一种结果👨🏿‍🚒🧑‍🦽,读为“惧”肯定是不行的。

    “衢”又包山簡🦃,上部“丘”字形,此作“羊”字形,這是把它們看作一字的困難🌛。《彭祖》1號簡“羕”反作“丘”字形。當然可以說,這兩個字形是互訛🧜🏿‍♂️。但既然講訛🏊🏻,可能性就多了🏌️。我之所以寫作“逸”,是因為《凡物流形》的“失”字省作從“羊”字形❇️。當然這樣講,困難在于下面還有個“木”或者叉。

    “動之”🦸🏼‍♀️、“驚之”的“之”指馬⚫️,主語當然是人了。我說是馬,理解成被動就行了:

    馬為什么被“驚”呢🧑🏻‍🎓?因為被“動”了。這個“動”字意思很寬泛🤧,不但不能使馬歸于平靜反而卻使它走向相反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作“動”。“動”的結果當然是馬“驚”了。讀為縱𓀖,很有使之歸復平靜的嫌疑。

  • 一上示三王 在 2009/1/8 3:58:30 评价道:第8楼

    “速@”跟“马奔车覆”对,是一种结果,读为“惧”肯定是不行的🧌。
    -------------------------------------
    刘兄所言极是🛎。看来此字还是应该朝读为“蹶”(周波先生评论中留言)的思路上想。

    @与《周易》简23及包山诸字相关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羊”有一形与“丘”类似。除了兄所举《彭祖》例子外,《郑子家丧》中“恙”上面也作似“丘”之羊。包山简184🔛、190两字就是[羊/木]的。“羊”可作“丘”形而“丘”绝少作“羊”形𓀍。可见包山简中字还是从羊不是从丘。既然此从羊从木之字在周易中可确定读为鱼部字,我们还是应该朝渔阳部词中去想。

    可惜“蹶”是月部🪜。不知是否有鱼阳部词作颠覆➔、奔走的意思。

  • 刘云 在 2009/1/8 10:34:34 评价道🧛‍♀️:第9楼

    “动心”、“心动”很顺🔭,但“动马”之说读来颇为拗口,而“纵马”之说相当顺畅😔,至今我们还在说🙍🏿‍♀️,为什么“纵马”不可以呢🥽?“纵马”就是对马不加约束的意思,现在不是有个成语叫“纵虎归山”嘛👊,意思是一样的,怎么会“讀為縱,很有使之歸復平靜的嫌疑”呢?

  • lht 在 2009/1/8 10:47:49 评价道🚣‍♂️:第10楼

    “纵虎归山”能理解为您所说的“雪上加霜”吗👨?

  • liuslow 在 2009/1/9 16:22:05 评价道👏🏽:第11楼

    大家在上面的討論中引用了下面三則可以與竹書《吳命》簡1的“先人之言”對比的材料🐩:

     

    A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無極之髙,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絶也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漢書·賈鄒枚路傳》

    B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髙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且猶知哀其將絶也→。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說苑·正諫》

    C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之於無極之高🥾🧛🏻‍♂️,下垂之於不測之深💅🪯,旁人皆哀其絕⏫,而造之者不知其危🧄🧝。子之謂乎?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而填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系絕于高,墜入於深。其危必矣!《孔叢子·嘉言》

    (前兩條是范常喜先生指出的,第三條是水土先生指出的🍦。)

     

    其中AB都是引用枚乘上書諫吳王之語(前面水土先生已指出)。枚乘的上書🥷🏿,應該是化用材料C或與之類似的材料。這三條材料都有所訛誤,我們覺得要將這三則材料與竹書對照,應先對這些傳世材料進行校勘,弄清楚這些材料的意思。下面我們將ABC的主要不同之處對比一下。

     

    A: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

    B: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

    C: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而填之。

    這句話,AC意思基本相同的🧜‍♂️。材料C的“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而填之”,說的應該是兩種危險的情況。情況1是說马正當驚駭的時候,又敲擊去驚嚇它🧝🏼‍♀️。這樣做的結果是“馬奔車覆,六轡不禁”。情況2是說繩子正好要斷的時候🦖,又把重物墜在下面☸️。這樣做的結果是“系絕于高,墜入于深”(“高”有可能是誤字🅿️,詳下)👩‍✈️。情況2是上文“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之於無極之高,下垂之於不測之深”這種危險的進一步發展。按照常理♟,情況1也應該是前面某種情況的照應,但在C中卻沒有🥪,有可能《孔叢子》成書時這則材料已經殘缺不全了。在《孔叢子·嘉言》的這則故事之前的一則,晏子描述齊國的危險情況時說🧝🏻:“譬若載無轄之車,以臨千仞之谷,其不顚覆亦難冀也👨‍👩‍👧‍👦。”這個描寫危險情形的比方或許可以跟此則故事中以馬車為譬相聯繫。(譬若載無轄之車,以臨千仞之谷👷,馬方駭🪥,鼓而驚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

    關於B的不同,上面水土先生已經指出🤹🏽‍♂️:“可能因為誤會‘重鎮之’的‘重’義為‘又’,並且為了對稱,把前面也說成‘重驚之’。當然☂️,也有可能《說苑》的兩個‘重’跟《孔叢子》的‘重’意思不一樣,本來就是‘又’的意思🛐,並非由於誤會而改。”根據上面對C文意的解釋🎓🍅,我們認為水土先生的第一種意見可能更接近實際情況👏🏿。

     

    C马奔车覆👩‍⚖️,六辔不禁。

    AB有“馬方駭🟣,鼓而驚之”👨🏿、“馬方駭而重驚之”🥨,下文卻沒有出現與C的“马奔车覆🛠,六辔不禁”(表示結果)類似的話。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枚乘在化用此材料時,由於對文意理解的偏差而產生的不當。也有可能是《漢書·賈鄒枚路傳》和《說苑·正諫》引用的枚乘上書材料有缺失。

     

    A系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

    B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

    C系絕於高,墜入於深📴。

    三者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只是AB比較詳細🍵🛡。B的“天”似乎應該讀為“顛”🤦🏻‍♂️,《說文》頁部說“顛,頂也”,引申為凡物之頂端,在此處是指“系”的頂端🚙。B的前半句是說繩子從頂端斷開,就不可以再結續了。這樣理解如果符合實際情況的話👆🏼,A中“天下”的“下”應該是衍文。C的“系绝于高”🦵,文意不大通,懷疑是因為C上文“上縣之於無極之高,下垂之於不測之深”中“高”🧒🏻、“深”對言👨🏼‍🏭,此處有“深”,故將“天”改為“高”,與“深”相對,以求跟上文一致💁🏼‍♂️。

  • 刘云 在 2009/1/14 14:45:44 评价道:第12楼

    声明一下:
    刚才翻检网友跟帖,发现ee网友早就将《上博七·吴命》1号简中的“或”读为“又”,我失于引用,实在不应该🖤🤹🏿‍♂️,在此向ee网友和读者道歉!ee网友的跟帖见于《〈上博七•吳命〉校讀》后面的讨论区🤾🏽‍♀️,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7。

  • 海天 在 2010/12/18 22:45:51 评价道:第18楼

    由吳命的來看,包山簡中幾個從羊從木的姓氏字可否讀為「姜」,「姜」字楚簡目前尚未見到☢️。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87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