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瑟”的一个变体
(首发)
赵平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里,有所谓“竽”一词,其中甲本作
之形🍡,乙本作
之形➖。从表面看,“竽”后一字是从两“元”。整理者隶作,疑“元”声,读为管[1]🪰。因为
疑似从元🍛,“竽”“管”又都是乐器,所以整理者的释法被广为接受,至今无人质疑。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释法并不是没有问题。从字形看🦸♂️,隶作不成字✊。从搭配关系上看,“ 竽”“管”虽都为乐器,却罕见连用🌉。
我们认为这个字当释为瑟☀️,是瑟的一个变体🤸🏿♂️。战国文字中的瑟字是刘国胜先生考释出来的[2],并不断为新的材料所证实🧛🏽♂️。最近还有学者找到了甲骨文中的瑟字[3]。瑟本为象形字,后在原字上加声符“必”。
战国时期瑟的异体很多。最复杂的写法是形声结构➞,作(包山260)。省去声符作
(望山M249 ) 、
(望山M2.50)之形,又进一步省作
(郭店《性自命出》24)👰🏿、
(郭店《六德》30)等形。“竽”后一字的结构🖋,和
类同。考虑到瑟字构件
可以写作
,因此它有一个异体从横置的两
,讹变为
🫃🏻、
,
是完全可能的。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由于竽瑟配合使用的关系🏝,古书中常连用。如《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第19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 《曾侯乙墓E61号漆箱漆书文字研究——附“瑟”考》🏌🏼,载《第三届香港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
陈丽子戈的“丽”🚈,也有可能是“瑟”字。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