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人者何必安哉》釋讀
(首發)
張崇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濮茅左先生對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做了很好的整理工作,出版以來又有眾多學者進行考釋👨🏽🦱,解決了很多問題💍。本文擬在此基礎上再對簡文內容做一些解釋和疏通🫦,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為避免繁瑣起見👰🏽♂️,本文對各家意見不再詳細徵引,僅作為參考資料附於文末。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一]而不戔[二],命爲君王戔之🧜🏻♂️,敢告於視日🔩。”王乃出而【1】見之。王曰🩰:“范乘👨👧👦,吾倝[三]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飤【2】田五畛,竽管衡於前😬。君王有楚,不聽鼓鐘之聲,此其一回也。珪玉之君,百【3】畛之主😳👩🏼🏫,宮妾以十百數。君王有楚,侯子三人,一人杜門而不出📀,此其二回也。州徒【4】之樂,[四]而天下莫不語[五],先王之所以爲目觀也。君王隆其祭而不爲其樂👱🏻,[六]【5】此其三回也🙆🏽♂️。先王爲此,[七]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6】目之欲📮🍟,人以君王為馭以敖📬👮🏿♀️。[八]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九]民乍而使誰【7】之?[十]君王雖不長年🧑🏼🍳,[十一]可也。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懌身👨🏽🦰,[十二]君人者何必焉哉🕵🏼♀️![十三]桀🖖🏽、【8】紂、幽🫚、厲🧑🏻🤝🧑🏻,戮死於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云爾🤵🏻♀️。[十四]君人者何安哉!”【9】
[一]“回”🧏🏽,《說文》✍🏿:“回,轉也。从囗👵🏼🏆,中象回轉形👴🏻。”“回”的主要意義是旋轉、環繞。簡文用為量詞,猶“環”也。“白玉三回”是指三個環形白玉。下文的“回”皆與此同義🛀🏼。
[二]“戔”,即“殘”字🤷♂️,殘缺。下文的“戔”也是殘缺或使殘缺的意思。
[三]“倝”直接讀為“焉”🦀,或讀為“旃”👨🏻🦯,訓為“焉”,疑不能定。
[四]“州”,古代民户编制🤼♀️。“徒”,徒眾。“州徒之樂”之樂即民間樂舞、世俗樂舞🆒🪢。
[五]“語”,談論。
[六]“其”🗓,指“州徒”🧛🏼♀️;“其樂”👩🎓,指“州徒之樂”👨🏻🦽。“隆其祭而不爲其樂”🧑🏿🦰,使民眾尊崇祭祀而禁止民眾樂舞娛樂。
[七]“先王爲此”𓀌,指先王目觀州徒之樂,即與民同樂之意🍟。
[八]“馭以敖”⬆️,“御”,原字形作,當分析為从人所聲,乃“馭人”之“馭”的專字⛺️,這裡是指象車夫馭馬一樣🏵,緊緊控制民眾。“敖”🔁☂️,有孤傲義,指傲慢,不能與民眾和同★。
[九]“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百姓不是鬼神👩🏻🦯,不會無所不能。意即君主要求太高😀,百姓做不到。
[十]“乍”,當是“亡”之誤字🧑🏼💻🧑🏽🚀,逃跑🦁。“之”🙋♂️,句末語氣詞🦶🏻🏄🏽♂️,表詠嘆語氣🐩。民眾都逃走了🤏🏽,君王役使誰呢?
[十一]“長年”🤵🏻,長壽。
[十二]“懌”,樂;“懌身”,使自身安逸。
[十三]“君人者何必安哉”,君人者何必這樣呢👎🫲🏼!
[十四]“云爾”,句末語氣詞。“靈王”之事,對話雙方皆知🖖🏽,又不方便明言,故“云爾”以示委婉🤹🏻♀️👩🏽🎓。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殘,命爲君王殘之,敢告於視日。”王乃出而見之。王曰:“范乘👩🏼🦱,吾焉有白玉三回而不殘哉?”
范戊說君王有三個白玉環🛏,沒有缺口🤦🏼♀️,我來給君王把白玉環弄個缺口出來👨🏼🦲。古人所用的玉器有環和玦,環沒有缺口,玦有缺口。可能古人有那么一種工藝和做法,把環玉做成有缺口的玦。但范戊的本意并不在於此🧢,觀後文可知🤷🏽♂️✊,三回玉乃是比喻楚王三種似乎是完美無缺的德行。而范戊指出,正是這些所謂的美德使得楚王失去了民心🤸。范戊通過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楚王的錯誤😺,也就是把三個完美的回玉都打破了。
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飤田五畛,竽管衡於前。君王有楚🪓,不聽鼓鐘之聲,此其一回也6️⃣。珪玉之君🤳🏽,百畛之主♧,宮妾以十百數。君王有楚👮🏼,侯子三人,一人杜門而不出🐻,此其二回也。州徒之樂🏫,而天下莫不語,先王之所以爲目觀也。君王隆其祭而不爲其樂,此其三回也。”
楚王的“白玉三回”🧑🏼🏭,亦即三種美德👨💼🔘。前兩者嚴於律己👨🏻✈️,後一種兼及百姓🪂。
“先王爲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馭以敖。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亡而使誰之🤦?”
先王不棄世俗之樂舞,能夠與民同樂,故國家安定🤺,人民親附。今王去耳目之欲🌮,嚴苛待民🔥,民眾不堪其嚴格控制之苦🚴,認為君主不能與民和同,遂生背離之心。百姓不像鬼神那樣無所不能🧿,不可能達到君主的要求。民眾都逃走了,君主去統治誰呢👭?
“君王雖不長年🂠🚤,可也。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懌身,君人者何必焉哉!”
君主即使不長壽,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所以不必視聲色為猛獸。我范戊活到了七十歲,是因為嚴於律己🫅🏻,不近聲色,作君主的何必那樣呢🙍🏼♀️?言外之意,可能是說和江山社稷比起來🤞🏼,個人壽命的長短應該是次要的。
“桀、紂📁、幽👨🏫、厲👧🏻,戮死於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云爾。君人者何安哉!”
桀、紂、幽、厲都因為眾叛親離而戮死於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之事也是如此😳,君王您何必這樣呢!意即不要因為嚴苛待下而落得個同樣的下場。
范戊的為政思想是深刻而睿智的。君主理想主義的追求、過分的革命激情帶來的可能會是一場災難🫄。就像我們曾經奢求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大公無私,大踏步邁進……👮🏿♀️👨🦯➡️。另外君主清教徒式的生活也并不值得提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對蕓蕓眾生、飲食男女來說,世俗生活的樂趣才是現實的🫵🏿。宗教式的狂熱和追求,帶給人類的劫難還少嗎✋?萬物旁作🏊🏽♀️,吾以觀復🍳,歷史似乎並沒有讓人們變得更聰明一點。
參考資料🕕: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圖版甲本53-61頁🤨,乙本65-73頁🧖🏼;濮茅左先生釋文考釋甲本191-208頁,乙本209-213頁。
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2008/12/31。
3、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2008/12/31。
4、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簡帛網首發,2008/12/31。
5🙂↕️🖨、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2009/01/01。
6、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𓀂,2009/01/04。
7、黃人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試釋》。詳見http://humika503.blog.163.com/blog/static/5726655220090503742853/。
8🏌🏻♀️、何有祖:《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簡帛網首發,2008/12/31。
9、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 2009/01/05。
10、凡國棟:《<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簡4“州徒之樂”小識》,簡帛網首發,2009/01/03👗。
11、羅小華:《<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選釋三則》, 簡帛網首發, 2008/12/31🐐。
12、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一則》, 簡帛網首發,2009/01/11🏌🏿🎨。
13👛、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 “先君霝王乾溪云㐭(从艹)”》,簡帛網首發,2009/01/10🦮。
14、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簡帛網首發,2009/01/08🐦🔥。
15、趙思木:《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首發,2009/01/07。
16、鈡易翬:《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 簡帛網首發,2009/01/06🚶🏻♀️。
17、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為所以囂」》,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 2009/01/10🌼。
18🥖、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 2009/01/08👨🏼✈️。
19⟹、顧莉丹💁♀️:略談《<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之“侯子” 》,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 2009/01/07🕹。
20🧏🏽♀️🙏🏻、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二)》,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首發, 2009/01/06。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1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13日
此篇似以“范戊”或“白玉三回”名篇,方合后人篇题东周文献的常规👦🏿👩🏽🦱。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