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陶灣西漢西郭寶墓衣物疏補釋
(首發)
田河
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
1985年連雲港市錦屏鎮陶灣村黃石崖發掘的西漢西郭寶墓出土了2件衣物疏。1988年🏋️♀️,墓葬整理者在《連雲港市陶灣黃石崖西漢西郭寳墓》一文中刊佈了衣物疏圖版並做了釋文[1],但因圖版比較模糊🧝🏻,此後鮮有學者論及。1996年🙎🏽♂️,石雪萬先生又在《西郭寳墓出土木謁及其釋義再探》一文中刊佈了較為清晰的衣物疏圖版[2]。2006年🐖,馬怡先生據此撰寫的《西郭寶墓衣物疏所見漢代織物考》一文[3]📟🧑💼,修訂原釋文多處舛誤並重新寫定釋文🥷🏽,還對該衣物疏所記多種名物詳加考證🤦🏿♂️,該文對準確釋讀此衣物疏大有裨益👲🏼🧙🏻♂️。近年來連雲港市出土十多件漢代衣物疏[4],这對認識漢代衣物疏極為重要。筆者在研讀上述材料時發現西郭寶墓衣物疏尚有可商榷餘地🦻🏿,謹撰小文,尚祈方家指正🤛!
我們知道漢代寫在木牘上的衣物疏如果一件木牘正面不能容納物疏內容時便書於其背面,而西郭寶墓所出衣物疏卻分書於兩件木牘,與通例有別🤏。整理者將兩件木牘釋文連接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因而下引此衣物疏資料不再分第一💁🏽、第二件件木牘,徑稱西郭寶衣物疏。
一 縹
在西郭寶衣物疏中有一個字作🕊,多次出現,整理者釋為“縹”🏄,無解[5]。馬怡先生將此衣物疏中整理者釋為“縹”的字均改釋為“
”。 認為“
”是絲帛顔色名,或絲帛名。《集韻·質韻》:“
,黃色繒。”此處的“黃色”是指“蒸栗”色,即一種黃如蒸熟的栗子果肉的顔色👩👩👧👧。還指出尹灣六號漢墓所出《君兄衣物疏》“縹被一領”的“縹”亦當釋為“
”🤹♂️,而“君兄衣物疏”中的“
”當通“縹”☁️,指淡青色[6]。
今按:馬先生將釋為“
”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該字右邊所從漢代“栗”字寫法相似。如:尹灣六號漢墓《君兄衣物疏》“烝栗棺中席”中“栗”字的寫法就類此[7]☣️。但將《君兄衣物疏》中“縹被一領”的“縹”釋為“
”則不可取🥚。因為該字作“
”(按:筆者摹作“
”,下文用摹本),右邊所從分明“票”的常見寫法。 “栗”與“票”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栗”篆文作“
”🥛,裘錫圭先生講栗是一個表意字,上部本象栗樹上長的栗子,後訛變為“西”[8]🪈,其下所從為木🧙🏻♀️。“票”篆文作“
”,漢代“剽”字作:
🔱、
、
、
等形[9],“票”上所從的“
”,訛為“西”👷🏼♀️,下所從的“火”🧕🏻📰,也逐漸訛變為“示”。《君兄衣物疏》的“
”右邊所從正與上引
字所從的“票”相類,只是“西”下少一橫;
字 “西”下所從則與“
”字“西”下所從完全相同,所以“
”釋為“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至於在西郭寶墓和尹灣墓衣物疏中釋為“
”讀為“縹”的字,“
”字“西”下多模糊難辨,比較完整的一例是尹灣二號漢墓一號木牘“帛
帬二”中的“
”字🤛🏽🪰,其形作“
”[10]🧕🏿。該字“西”下所從與睡虎地秦簡
(剽)、銀雀山漢簡
(剽)字“
”下所從相同[11],尹灣漢墓整理者將其釋為“
”當可從🏈。在戰國秦漢簡牘中,同一字或同一偏旁存在多種寫法很普遍,我們舉幾例從“火”的字👨👧。如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赤”一般作
、但二五二號簡也作
[12]。漢代的“尉”作
、
、
等形🍧。從這些字形中“火”的寫法🟨,我們不難推知馬怡先生改釋為“
”的字,“西”下所從應是“火”的變體,而非“木”,所以這些字形仍當從整理者釋為“縹”🚌。 其次,從文獻中看,“
”一般是“蒸
”連用,也作“烝栗”👉。如🤸🏼♂️:《廣雅·釋器》:“蒸
,綵也。”《玉篇·糸部》:“
🔚,蒸
🧑🏿🚒👩🏽🦲,彩色。”《釋名·釋采帛》:“蒸栗,染紺使黃色如蒸栗然也。”《急就篇》:“烝栗絹紺縉紅繎。”“
”字沒有單用的例證🐔,而“縹”在文獻習見(詳下)。漢代衣物疏中有關“縹”和“
”的記載主要有如下諸條:
西郭寶衣物疏中有:
缥綺複被一領
綺複衣一領 [13]
缥丸複衣一領[14]
缥丸合衣一領
缥纙複襦一領 [15]
缥複襦一領
缥縠合襦一領
缥綺粉橐一[16]
尹灣六號漢墓十二號木牘有:
縹被二領
綺復衣一領衣
丸合衣一領
丸復襦一領
丸諸于一領
段領一
丸下常一
下常一
綺衾一
君直綺衣一領
尹灣二號漢墓一號木牘有🖖:
帛剽衣一領
長繻一領
帛復繻一領
綺復繻一領🧎🏻➡️、
散合繻一領、
帛合直領一領、
鮮支單諸于一領
帛鮮支單襦一領、
帛帬二
白帬一
丸合帬一👨🏻🦱、
帛單帬二
文獻中“縹”除了“縹緲”、“飄揚”等義項外👨🏻💼,與牘文相關的義項主要兩個:一為青白色的絲織品;一為淡青色🚮、青白色,猶今所謂月白。“縹”表絲織品🏂🏻,如🥀🐕:《楚辭·王褒〈九懷·通路〉》:“紅采兮騂衣,翠縹兮爲裳🐣。”《說文·糸部》:“縹🏄,帛青白色也。”典籍中也用“縹”來表示絲織物的色彩👩👩👦👦,如:《釋名·釋采帛》🚵:“縹,猶漂也。漂漂,淺青色也👇🏻🏩,有碧縹、有天縹📎、有骨縹,各以其色所象而言之😠✳️。”《急就篇》卷二:“縹綟緑紈皁紫硟。” 顏師古注:“縹👩🏼🚒,青白色也。”👦🏼🧑🍼。《後漢書·襄楷列傳》🗜:“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又《後漢書·輿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三國志·魏書·楊阜傳》:“阜常見明帝著繡😤,被縹綾半袖🦸🏽🚶🏻♀️。”(引按:《晉書·志第十七》作“披縹紈半袖”)《三國志·吳志·蔣欽傳》:“權嘗入其堂內,母疎帳縹被,妻妾布裙。”蕭統《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呂向注:“縹,青白色💆🏿♂️;囊🤸🏿♀️,有底袋也,用以盛書👨🎨🧏♂️。”
上引文獻中的“縹被”👷🏽、“縹紈(牘文作“丸”)”、“縹囊”均見於上引衣物疏,亦可證“縹”字的釋讀不誤。上引辭例中🌚👩🚒,西郭寶衣物疏中的“縹綺”、“縹丸”在尹灣二、六號漢墓衣物疏中作“綺”、“
丸”🕵🏼♀️,尹灣二號漢墓衣物疏的“帛
”又寫作“帛剽”💁。可見“
”與“縹”應屬同詞異寫,在牘文中用法當相同🪔。
二 流 蓅
西郭寶墓衣物疏載有:
流黃丸複衣一領
其“流”字作🧔🏿♂️,整理者釋為“漆”,馬怡先生改釋為“流”🍄🟫,並指出“流黃丸”即“流黃紈”,是一種絲織品名稱。“流黃”,本指硫磺。或因其色黃,故又用來指一種黃的顔色。“流黃”有時也用作絲織品名。馬先生還對“流黃”一詞的種種異寫做了詳細考釋。今按:馬先生對“流”的考釋可從📃。其實西郭寶墓衣物疏還有兩處可以釋為“流”的字,馬先生可能出於謹慎,未肯釋出,筆者試作補釋。牘文如下🏃🏻♀️:
(1)黃丸襌衣一領
(2)黃冰合衣一領
(3)黃面衣一
上引三條牘文的首字整理者和馬怡都缺釋🫴🏼,我們認為這幾個字與 “流”相關。秦漢簡帛文字中“流”主要有如下形體:、
、
🏷、
[17]🧑🏻🦲,有時也作
[18],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〇七“流河”之“流”作
( 引按:此字舊釋為“涑”,不確,香港中文大學所編《竹簡帛書資料庫》改釋為“流”,可從)🦶🏻。上引牘文中的
和
無疑是同一字,
字除去“艸”頭所剩部分正與帛書“流(
)”以及馬怡所釋“流(
)”字相同✌🏿🛞,可見此字當釋為“蓅”🚥。“蓅”讀“流”💸,“蓅黃”即“流黃”🫗🧑🏻🎄。從(3)中首字殘存筆劃推測⚛️,此字當為“
”🏖,亦可釋為“流”。
“流黃”一詞還見於其他漢代衣物疏,舊皆誤釋🙆🏽♂️,如:江蘇連雲港海州侍其墓衣物疏所載:
□綺復衣涑黃丸緣一領
涑黃丸復絳一 (引按🧘🏼🦖:“絳”当释为“絝”➝,详筆者另文)
涑黃冰復褕一領[19]
“黃”上之字作,南波[20]👨🏿🔬、李均明等學者均釋為“涑”🔂,無解👰🏽。現在看來此字應釋為“流”。此“流黃丸”🚈🤦🏿♂️、“流黃冰”正與上揭西郭寶衣物疏同類名稱相合。此外,尹灣二號漢墓衣物疏有“木黃監(?)繻一領”的記載[21]🤚🏻。“木”字上部略殘,其形與上引“流黃面衣”的“流”字相類🧑🦽🥯,整理者所釋的“木”很可能也是“流”字👩🏼🍼。“監(?)”應是“短”的誤釋[22]🐊。此條正確釋讀當是“流黃短繻一領。”
三 刀帶
西郭寶墓衣物疏有如下記載:
青糸(丝)刀帶一
整理者所釋“刀帶”👳🏻,馬怡先生改釋為“力帶”😙,無解👵🏿。今按🥳:從字形看,“帶”上之字確為“力”,但此處釋為“力帶”顯然不妥😷。首先,“青絲刀帶一”下文接“備(佩)刀一”、“劍一”、“劍青絲帶一”🪸,可見“刀帶”應為“佩刀”之帶。其次,“刀帶”一詞也見于尹灣六號漢墓《君兄節笥小物疏》[23]。由此我們斷定此處的“力”為“刀”之誤書🤸🏼♂️。漢代文字中“力”訛為“刀”很常見,“刀”也有偶誤作“力”🤴🏽🐠,如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前一〇四上“剝”寫作“”📀,所從之“刀”即訛為“力”[24]🥷🧙🏻♂️。鑒此,上揭辭例仍當從整理者釋“刀帶”。
附记: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出土汉晋遣册校释及名物分类考证”(资助编号20080440739 )阶段性成果之一。
[1] 連雲港市博物館《連雲港市陶灣黃石崖西漢西郭寳墓》👨🚀,《東南文化》第三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2] 石學萬《西郭寳墓出土木謁及其釋義再探》所附圖版🧚⏳,《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年。
[3] 馬怡《西郭寳墓衣物疏所見漢代織物考》,蔔憲群👨🦯、楊振紅主編《簡帛研究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248-257頁。
[4] 1962年連雲港海州網疃莊焦山東漢墓出土二件(詳1963《考古》第6期)📶;1973年連雲港海州西漢霍賀墓出七件(1974《考古》第3期);1973年海州西漢侍其墓出二件(1975《考古》第3期)🪈;1976年海州小礁山漢戴盛墓出一件(1982《考古》第5期);1980年連雲港唐莊高高頂西漢墓出一件(1995年《東南文化》第4期);2002年海州區雙龍村漢淩惠平墓出一件(2002年7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此外🚴🏻♂️,1993年東海尹灣二號🧑🦲、六號東漢墓共出二件(《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上引資料詳單育辰:《一九〇〇年以來出土簡帛一覽》,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編《簡帛》(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5]本文所引釋文以發掘簡報《連雲港市陶灣黃石崖西漢西郭寳墓》一文中的釋文為主🫄,所引字形採用石學萬《西郭寳墓出土木謁及其釋義再探》一文衣物疏圖版中的字形😝。
[6]馬怡《西郭寳墓衣物疏所見漢代織物考》,蔔憲群、楊振紅主編《簡帛研究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248-249頁。按:下引馬先生觀點若無特別說明均出自此文🧗🏿🥉,不再一一出注。
[7] 連雲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第23頁🪐。
[8]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113頁。
[9]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283頁。
[10]連雲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第74頁。
[11]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283頁。
[12] 湖南省博物館等《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239-240頁。
[13] 按:“”從馬怡釋。
[14] 按:首字整理者💁🏼♀️、馬怡均闕釋📇,筆者認為當釋“縹”。
[15] 按🤹🏽💝:首字整理者釋為“縹”,馬怡改釋為“(?)”,從字形看,當以釋“縹”為是🧏🏿♂️。
[16] 按:“縹綺”整理者釋為“縹囗”,馬怡釋為“囗囗”。筆者認為首字整理者釋為“縹”,可從。次字略微模糊,其形與該衣物疏多見的“綺”最為相近,故可釋為“綺”。“縹綺”(或作“綺”)在漢代衣物疏中多見。
[17]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818頁🩺。
[18]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460頁。
[19]李均明、何雙全:《散見簡牘合輯》,文物出版社🐰,1990🦺🤵🏽♂️,94—95頁。
[20]南波:《江蘇連雲港市海州西漢侍其䌛墓》,《考古》1975年第3期, 175頁🧑🏽🦰🪸。
[21]連雲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23頁。
[22] 詳筆者另文《尹灣漢墓衣物疏補釋》🧾,待刊。
[23]連雲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132頁🛃。
侍其墓衣物疏中的“涑”🏔,胡平生、李天虹所著《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一書(461頁)已將其釋為“流”,筆者漏引👿,實屬不該!在此致歉🍣!
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〇七“流河”之“流”作( 引按:此字舊釋為“涑”,不確,香港中文大學所編《竹簡帛書資料庫》改釋為“流”,可從)。
-------------------------------------------
應引裘先生的文章較適當,見〈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札記〉《文史》36輯【1992年】🖕🏻。亦見《古代文史研究新探》85-86頁 或《十講》366頁
谢谢海天兄提醒🕺🏻,修改时定当补入☃️!
卜憲群,呵呵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