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札記(下)
(首發)
梁春勝
51.脅蒲痛正聞惠(孔紙32.1👨🏽🍳;《樓蘭》289)
按:“蒲”圖版作“”,當是“滿”字,“脅滿痛”爲疾病之症狀,如《黄帝內經素問》卷九❇️:“肝熱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熱🤏🏻⛹🏻♀️。熱争則狂言及驚,脇滿痛,手足躁,不得安卧。”[1]是其比。“正”圖版作“
”📦,當是“比”字⛹🏻,“比”是“近來”的意思。“脅滿痛”爲一句♤,“比聞惠
”爲一句。
52.濟白闊別積
不可言一日來
何何何来
□云下□
未云
□面
(孔紙32.2背面,《樓蘭》291)
按:此紙亦是在有字紙上又習字,其中第一行墨色明顯比其他各行都濃(見附圖19)🎂,當是第一次所寫。一、二行之間有“何故何”三字,爲習字所書🪔,録文缺録。第三行“何”上有一殘字,不可識,當補“□”號。第四行第一個缺釋之字圖版作“”,乃是“知”字🌳,如索靖草書“知”作“
”(《草》2866)🧕,王羲之草書作“
”(《草》2867)🔢,孔紙26.1“知之”作“
”(《樓蘭》246),孔紙33.2“亂世事變,不可得知也”作“
”(《樓蘭》296)。“知”下的“云”圖版作“
”🚴🏻♀️,看似“云”,但末筆實際上是右邊一行“何”字的始筆👩🏿💼,剔除後其字作“
”,顯然是“之”字。第五行“云”圖版作“
”,顯然不是“云”,而當是“言”字,如孔紙26.1“無違言”之“言”作“
”💮,第二筆橫劃亦帶鉤👨🏽🦰。
53.張濟逞□再拜還 (孔紙33.1背面,《樓蘭》294)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剔除污點其字作“
”,當是“報”字。草書“報”左旁似“扌”🏋️♀️🧑🏿🚒,右旁似“欠”,如居延簡“報”或作“
”(居157.28;《漢草》203)👩🏻🎨👩🔧,皇象書《急就章》作“
”(42),索靖草書作“
”(《草》662),張旭草書作“
”(《草》663),皆其比。此處“報”是稟告的意思🚪,書札習用語,如晉郗愔雜帖:“九月七日愔報:比得章,知弟漸佳,至慶。”又:“二十四日愔報:比書想悉達。日諒弟佳,不及數字⚠️。愔報。”[2]王羲之雜帖:“九月三日羲之報:敬倫遮諸人去晦祥禫,情以酸割。”[3]又🧄🖲:“二十九日羲之報:月終哀摧傷切🌀,奈何奈何!”[4]孔紙7正面:“濟逞白報:陰姑素無患苦📔,何悟奄至禍難。”(《樓蘭》160)皆其例。
孔紙24.2正面:“九月十一日勸□闊思想之懷初不去心。”(《樓蘭》234)“勸”下缺釋之字圖版作“
”,日本《斯》釋作“報”👨🏽⚖️,可信🛺。其字左旁爲“幸”之俗體,如魏貴華恭夫人墓誌“執法克睿”之“執”作“
”(《北圖》4/12),敦煌俗字“報”或作“
”(《敦典》12);右旁則爲“欠”草書🧜🏿🚷,如索靖草書“歌”作“
”(《草》2466),王羲之草書“歡”作“
”(《草》2473)🤱🏿。蓋“報”右旁隸變或作“欠”,如漢史晨碑“報”作“
”(《篆隸》733)⏫👨🦰,白石神君碑作“
”(《隸辨》149B)𓀑,草書遂與“欠”混同🫣。此段文字當點作:“九月十一日勸報:闊
❗️,思想之懷,初不去心。”
54.南通所我 (沙紙898;《樓蘭》304)
按:“我”圖版作“”💁🏽♂️,當是“乘”字👩🏿🔧。如懷素草書“乘”作“
”(《草》2902)💃🏻🪫,吐鲁番出土高昌重光四年(623年)孟阿養夏菜園券“養夏蔥,次夏韮👳🏽,合二乘”作“
”(《吐魯番》1/446)🔘,敦煌俗字“乘”或作“
”(《敦典》51),《玉殘·車部》“𨌤”下釋文作“
”(412)♚,皆其比。“我”皇象草書作“
”,索靖草書作“
”🦸🏿♀️,隋人草書作“
”(《草》2172),敦煌俗字或作“
”(《敦典》427)🏋🏻♀️,與“乘”寫法有别👮🏽♀️。從文意來看,作“乘”文意通順🧖🏿♀️,作“我”則不好理解,所以其字必是“乘”字。
55.五日倉曹掾江涼監倉掾車成
(沙木885(2);《樓蘭》306)
按:“”圖版作“
”,《流沙墜簡》“廩給33”録作“
”[5],其字仍不識𓀋。林梅村釋作“深”,王羲之草書“深”作“
”(《草》1457),智永草書作“
”(《草》1459)👌🏻,“
”顯然非“深”字🥷🏼。今按其字當是“澤”𓀂,如皇象書《急就章》“澤”作“
”(18)🈴,索靖草書作“
”,隋人草書作“
”🫑,趙構草書作“
”(《草》1539),皆其比👨🏽。
56.十月卅日受兵胡秋兒辭將勅以報著重上持刀盾營壞不及取亡失審辭□(沙木763;《樓蘭》377)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具”字之殘。此簡當屬審訊文書,“審辭具”就是審訊言辭全部記録在案的意思👫🏼。另如橘木西圖史(1)2:“十月廿六日,兵王受□自下辭:□追還👌🏼,不得賊物🙎🏿♀️。審辭具🎠。”(《樓蘭》526)
57.以糴穀貸□見綵糴穀□貸綵十八匹謹案文書(沙木853;《樓蘭》377)
按🟧:“貸”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臧”字。如皇象書《急就章》“臧”作“
”(8),索靖草書作“
”(《草》2695)👲🏼,侯木LBT:012“驗官録世藏”之“藏”作“
”(《樓蘭》477),智永草書“藏”作“
”(《草》819),皆其比。此處“臧見”當是人名🍰。
58.鍇曹謹條所領器杖亡失簿(沙木758;《樓蘭》379)
按:“”圖版作“
”👩🏻🦰,原注釋云:“沙釋‘
’😼,王釋‘及’。林、孟從王。對照圖版應釋‘
’。”其實王國維釋“及”是正確的👩🏽,如沙紙913🗄:“今假貸市買使及趙霸去倉卒🧚🏽🚵🏿♀️,及去人爲書⏲,恨不備具。”前一“及”字圖版作“
”,後一“及”字作“
”(《樓蘭》446)🧖🏽,寫法相同👐🏼,可以比勘。
59.將張忠坐不與兵魯平世相隨令世墜水物故行問旨請行五十 (沙木764🤌🏼🏖;《樓蘭》385)
按👨🏽✈️:“墜”圖版作“”🤛,乃是“陏(隋)”字。部件“
”隸楷文字常省作“有”,如北海相景君銘“隨”作“
”(《篆隸》105)😘,陳球後碑“墮”作“
”(《隸辨》107A),隋梁坦墓誌“大隋開皇三年”作“
”(《北圖》9/13)。《玉篇·阜部》:“隋🎤,徒果切🪹,落也🎆。墮,同上🥌💩。”(107A)“隋”與“墮”當爲古今字,與“墜”則非一字。
60.□及以□□
(沙紙926正面;《樓蘭》400)
按🧫:“以”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婚”字,右旁作“昬”。秦文字常將“氏”寫作“民”形✹,“昏”寫作“昬”就是承秦文字而來👨🏻🍳,如睡虎地秦簡“氏”作“
”(編25👉;《睡編》187[6])👢,“昏”作“
”(日乙1051[7]),马王堆帛書“昏”作“
”(却3;《馬編》272)👨,劉熊碑陰作“
”(《隸辨》39A),同紙“迷昏”亦作“
”。“婚”下一字圖版作“
”,僅存左旁“女”,疑是“姻”之殘🧑🏻🦽。
61.詩兮可共遵仲□(沙紙926背面🤸♀️;《樓蘭》400)
按:“仲”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𡰱”字之殘。“尼”俗書作“𡰱”,如魏高英墓誌“出俗爲尼”作“
”(《北圖》4/57),《干禄字書》“尼”俗作“
”(17)🚛。“仲尼”爲孔子之字。
62.當□□當須仰侍(沙木875正面🥐;《樓蘭》412)
按🍸:第一個“當”圖版作“”,當是“尚”字🛀🏿。劉炟草書“當”作“
”🤷🏿,皇象草書作“
”(《草》2767)👶🏽,王羲之草書作“
”(《草》2769),孔紙28.1b“十一日當
”作“
”(《樓蘭》258),皆與“
”寫法有别👨🏿⚖️。第二個“當”圖版作“
”🤞🏼👄,當是“常”字,參本文第41條。
第一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熱”字,如王羲之草書“熱”作“
”(《草》2560)📘,是其比👨🏼🦳。孔紙9.1c背面“想”作“
”(《樓蘭》166),孔紙25.1“想早其宜”作“
”(《樓蘭》238)👴,與“熱”寫法有别。馬紙261“想□夫婦何似”之“想”圖版作“
”,“規欲向臺時想”之“想”圖版作“
”,據字形二字亦當是“熱”字。
第二個缺釋之字圖版作“”,疑是“卿”字🕷,如居延簡“卿”或作“
”(居233.1A;《漢草》185)🚀,王羲之草書作“
”(《草》500)。此段文字當點作:“尚熱,卿常須仰侍
”,應是書札殘簡。
63.十一月十日□[受][麥]□□(沙木799🍲;《樓蘭》415)
按:“日”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染”字,“染”當是人名。林梅村釋“梁”🧑🏿🦳,非是🐛。
64.取絲近見垂當出我婢□當啖咀垂便首道□□(沙木770🚜;《樓蘭》424)
按:“掌”圖版作“”,當是“牽”字。“牽”本從“牛”,漢隸或變似“于”,如漢《熹平石經·周易》“牽”或作“
”(《篆隸》77)✂️;進一步變作“手”,如唐扶頌“牽”作“
”(《隸辨》44B)。“
”與“
”字形完全相同🍩。末缺釋二字圖版作“
”🥁,疑是“相抄”🖲。這段文字意思還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
65.□牛二匹 (沙木757;《樓蘭》428)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可能是“壹”字。“牛二匹”圖版作“
”🙎🏿♀️。孔紙14.2“賈綾綵匹數”作“
”(《樓蘭》180),沙木839“右驢十二頭,駝他二匹”作“
”(《樓蘭》380)👨👩👦👦,吐魯番出土北涼玄始十二年(423年)失官馬責賠文書一“馬一匹”作“
”(《吐魯番》1/14),可見末一字顯然非“匹”字。今按末二字當是“一豆”🧠,如趙構草書“豆”作“
”,近人草書作“
”(《草》3508),皆其比。此處“豆”當爲“頭”字之省或假借字🫸🏽。
66. 温伯兵張遠馬始今當上堤勅到具粮食作物
將勅
詣部會被勅時不得替留設解(沙木769正面💟;《樓蘭》438)
按🎙:“替”圖版作“”🌠,字形不甚清晰,王國維、林梅村🗻💃🏽、孟凡人等均釋“稽”,可從📁🪣。“稽留”就是延遲停留的意思。
“設解”的“解”就是“解故”的“解”。《後漢書·祭遵傳》:“師次長安時,車駕亦至🧑,而隗囂不欲漢兵上隴,辭説解故。”李賢注:“解故謂解脱事故🐩,以爲辭説👷🏻♂️。”[8]李注不確🐙。“解故”應當是同義複詞,“解”是“解説、辯解”👩🏼🍼,“故”是“緣故🔇☑️、緣由”,“解故”就是“托詞🕺🏿、藉口”的意思,“辭説解故”就是找藉口替自己辯解。《晉書·陳頵傳》:“建興初制,版補録事參軍🤹🏼♂️。參佐掾屬多設解故以避事任。”[9]“設解故”就是“找藉口(推脱某事)”的意思🛫,“設解”則是“設解故”的省稱🩱。這是一件由“將”發出🧨,命令張遠🫸🏿、馬始二人上堤服勞役的文書🤸,“被勅時,不得稽留設解”,就是命令二人接到勅命後🧝🏻♀️,不得延遲,也不得藉故推脱。
67.外都耳□
(沙紙929;《樓蘭》452)
按:“都”圖版作“”💶,當是“御”字。“御”隸書中間部分或變作“先”形,如敦煌漢簡“御”或作“
”[10]🚃,張遷碑作“
”(《隸辨》128A),皆其比。
68.限本事(馬木213背面🏊🏽♀️;《樓蘭》456)
按:“本”圖版作“”👮🏻♂️,當是“左”字🏋🏻♀️。隸楷文字“工”“匕”二旁相混,如魏元悦墓誌“葬其考靖王陵之左”作“
”(《北圖》3/145)🦻,魏嚴震墓誌“窆于洛陽長陵之左”作“
”(《北圖》4/11)。此簡正面文字爲“都督泰始三年以來被曹節度所下雜文書本事”🏺,編者注釋指出此簡是檔案文書的簽牌,這批文書是“都督府曹節度從泰始三年給樓蘭地方官署的文書”;所謂“本事”,胡平生認爲是指直接下達的文書事,而不包括其他轉發來的文書事。以上説法皆可信👨🏽💻,此簡背面的“限左事”🏂🏽,正説明這組檔案文書被編入此簡的左邊👆🏻,並且只限於被編入的這些簡👨🏼⚕️。
69.作□駝它一匹六歲(侯木LBT:022👜;《樓蘭》480)
按🏦:“作”圖版作“”,當是“假”字,如孔木12“部曲軍假司馬”作“
”(《樓蘭》94),是其比👃。缺釋之字圖版作“
”🛀🏼,當是“胡”字⛔️,如皇象書《急就章》“胡”作“
”(10)🍄🟫,孔木10“胡閠那”作“
”(《樓蘭》92)🤡,孔紙28.15“健胡清高”作“
”(《樓蘭》264)👨🏼🦰。“它”圖版作“
”,當是“他”字,如王羲之草書“他”作“
”、“
”(《草》211)。“胡駝他”應當就是胡地的駱駝,如孔紙18.3“殺胡駝他”(《樓蘭》194)。這應當是一枚借物契🦹🏿。
70.[三]月廿日龍頓首頓首别□忽
久每當爲一身塗路 (馬紙249🕺🏼;《樓蘭》513)
按🤷🏻♂️:“别”下缺釋之字圖版作“”,馬斯伯樂釋作“里”⏳,當是。如皇象草書“里”作“
”,王羲之草書作“
”(《草》3594)🚪。此處“里”應當就是“鄉里、故里”的意思𓀌。“當”圖版作“
”,當釋“常”,參本文第41條🏋🏿♂️👨🏿🔧。
“一身”二字圖版作“”,當爲“勞”字草書。“勞”睡虎地秦簡作“
”(爲12;《睡編》205),小篆作“
”,漢代草書常常將上部的“炏”省作四點或三點🌳,如居延簡“勞”作“
”(居82.36)、“
”(居132.37;《漢草》260)😅,又連筆🧏🏿🧢、省併寫作“
”(居185.34A)🤦、“
”(居485.26🧑🏽🌾;《漢草》260),字形似“功”👷。索靖草書作“
”(《草》4163)🫃🏽,王羲之草書作“
”(《草》4162)🍇,將“炏”省作短横或點劃🚋,正與“
”寫法相同🧓🏿。這種字形樓蘭出土文書中多見👩🏼⚖️,如樓蘭出土文書孔紙26.1正面“近遠益增勞
”作“
”(《樓蘭》246),孔紙26.1背面“勞想”作“
”(《樓蘭》246),孔紙26.2背面“未面勞聞”作“
”(《樓蘭》248),皆其例。“别里忽久😭,每常爲勞”😴,文意亦通暢。
《樓蘭》中還有幾個字應當釋爲“勞”♦︎。如孔紙33.1背面😣♡:“舍人功甚。”“功”圖版作“”(《樓蘭》293)🏅,當是“勞”字🤹🏻。又孔紙33.1正面:“南昌兄功甚🐷。”“功”圖版作“
”(《樓蘭》292)🧘🏻⬜️,字形不甚清晰👩🏼🎤,但結合文意顯然也應當是“勞”字,日本《斯》正釋作“勞”。
71.□白□(橘紙西圖史(2)8019;《樓蘭》530)
按:“白”前一字圖版作“”,當是“直”字𓀂,如敦煌俗字“直”或作“
”(《敦典》553),“值”或作“
”(《敦典》554)👨🏻🏭,皆其比。
72.已呼燒奴問馳意猶惟
難便口爲斷作張半其主云
欲尒便當早了於意何
如故示 (橘紙西圖史(8)“已呼”正面🦄;《樓蘭》547)
按:“馳”圖版作“”(見附圖20),當是“駝”字🫲🖕🏻,其字又見敦煌文獻🧒🍿,《敦煌俗字譜》有收録[11]。“
”圖版作“
”🚶♀️,乃是“兩”字[12]🌌🙄。“其”右邊又有一“其”字,“主”右上方有兩點,當代表“主”字。此處當録文標點作♚🚉:“便口爲斷作兩張,半其主,其主云……”。
“難”圖版作“”😟,乃是“疑”字。“惟疑”就是“遲疑,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如《文選》卷二○潘岳《關中詩》:“翹翹趙王🦻,請徒三萬。朝議惟疑,未逞斯願🧜🏽♂️。”[13]陶淵明《詠三良》😳:“一朝長逝後😂,願言同此歸🤷🏻♀️。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14]《宋書·禮志一》:“雖禮代不同,文質或異,而鄭爲儒宗,既有明説😩,守文淺見,蓋有惟疑🙎🏽♂️。”[15]《南齊書》卷九《禮志上》:“既聖旨惟疑,羣下所未敢詳。廢置之宜🧃,仰由天鑒👩🏽🍳。”[16]皆其例🕣。
73. 萬琦當□□一□□
琦還頓首頓首□
□□□當□思
如常也疑
□□□悉□□□□(橘紙西圖史(8)“已呼”背面;《樓蘭》549)
按:此殘紙亦是在有字紙上習字(見附圖21),字較大🧓、墨色較濃的三行(即釋文二▪️、三♤👵🏼、五行)當爲第一次所書連屬之文;行間所書字較小、墨色較淡者(即釋文一、四行)當爲習字所書,其文不能連貫。此外“琦還”的“還”字,字較小,墨色也較淡,亦當是習字所書◾️。
“頓首”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别”草書👩🏼🦳,如皇象草書《急就章》“别”作“
”(4)📢,王羲之草書作“
”(《草》153),智永草書作“
”(《草》154)📝。
“别”下一行首字圖版作“”,疑是“後”字。“後”下一字圖版作“
”🩹,當是“經”字,如皇象書《急就章》“經”作“
”(32),智永草書作“
”(《草》3394)。“經”下一字圖版作“
”,當是“年”字🍕,如皇象書《急就章》“年”作“
”(39)🧑🏽🦲,王羲之草書作“
”(《草》181)。“當”圖版作“
”📧,當是“常”字,參本文第41條🪮。“常”下一字圖版作“
”,當是“有”字,如馬紙170正+171正《急就章》殘紙“勉力務之必有憙”作“
”(316)🧑🏻💼。“思”下有一字🦥,圖版作“
”,下半殘,不識。此行“後”“經”“年”“有”四字又與習字所書之字筆劃粘連,“後”旁邊的字作“
”👷🏼♂️,乃是“相”字草書,其他字墨色很淡🫷🏻,不易辨識🌤。
最後一行“悉”下一字圖版作“”👰,當是“書”字草書,如漢簡“書”或作“
”(漢43.1🧑🏽🌾;《漢草》58),皇象書《急就章》作“
”(33),孔木25“假從事辛酉書”作“
”(《樓蘭》102)。其下一字圖版作“
”🚴🏼♂️,疑是“不”字,如智永草書“不”作“
”(《草》2141)。
總之,此紙可以連貫的文字當録文標點作👨🏿🦳:“琦頓首頓首。别後經年,常有思□🂠。□□悉👨🏿🦲。書不□□。”
74.□□故未
示在□(橘紙西圖史(8)“故未”甲面;《樓蘭》549)
按🧑🚀:“故未”上圖版實只有一字❌,作“”,當是“徒”字🚏。“在”下一字圖版作“
”,乃是“近”字,如孔紙25.1“近及羌帝白”作“
”(《樓蘭》238),孔紙26.1正面“近遠益增勞”作“
”(《樓蘭》246)。
75.這這
這□(橘紙西圖史(8)“這這”乙面;《樓蘭》549)
按:第一個“這”字圖版作“”,當是“適”字,如王羲之草書“適”作“
”(《草》1748),沙紙929“處而遠適
”作“
”(《樓蘭》452),孔木10“前部胡閠那適到”作“
”(《樓蘭》92)。缺釋之字圖版作“
”,當是“聞”字,如孔紙25.3背面“以相聞”作“
”(《樓蘭》242)♦️。
76.並明陽盛於上陰類
□穀
於倉蠶
□有寒暑日有短
□似其賈不(馬紙254;《樓蘭》554)
按:“”圖版作“
”,乃是“缺”字,左旁似“垂”,“缶”“垂”俗書相混耳。如魏寇憑墓誌“傷單弦之缺聽”作“
”(《北圖》4/63),敦煌俗字作“
”“
”(《敦典》333)等👳🏼♂️。“有寒暑”之前缺釋之字圖版作“
”,當是“時”字之殘🫶🏿,“短”後一字當是“長”,“[時]有寒暑,日有短[長]”🚠,文意通暢。這段文字應當出自古書,其爲何書俟考。
77.息男蒲龍年六[死](馬紙260🚛;《樓蘭》556)
按:所謂“死”字,圖版作“”,乃是“物故”二字👩🏿✈️。注釋部分引池田温釋文🥞,池田氏正録作“物故”。
78.曲□□
以親詩
恭近
衣服
者所(馬紙255;《樓蘭》559)
按😰:此殘片出自漢劉向《説苑》卷一九《修文》:“《書》曰五事,一曰貎。貎者男子之所以恭敬,婦人之所以姣好也。行步中矩🚵🏻♂️,折旋中規,立則磬折,拱則抱鼓。其以入君朝,尊以嚴;其以入宗廟🤐,敬以忠👩🏻🦳✪;其以入鄉曲,和以順;其以入州里族黨之中,和以親。《詩》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孔子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又👩🏽🍼:“衣服容貎者🤵🏿,所以悦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悦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悦心也🐭。”[17]
79.自天子出
者行化之
俗莫善於
是故聖王(馬紙256;《樓蘭》558)
按:此殘片亦出自漢劉向《説苑》卷一九《修文》:“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禮🌘,治定作樂。禮樂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是故聖王修禮文,設庠序👞💅,陳鍾鼔,天子辟雍👨🏻🚒,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18]
80.□處難吟無以自喻汝(馬紙261👳🏽;《樓蘭》558)
按:“處”圖版作“”,當是“夜”字,如吐魯番出土義熙寫本《毛詩鄭箋》殘卷(三)“厭厭夜飲🚇🤘🏿,不醉無歸”作“
”(《吐魯番》1/138),敦煌俗字或作“
”(《敦典》488)。“難”圖版作“
”,當是“歎”字,右旁爲“欠”草書👩🏼🦱©️,如同紙“規欲”之“欲”作“
”。“□夜歎吟,無以自喻”,文意通暢👶🤒。
81.欲守吾之本真□□慕古人之遺風顛託□
□誨第七(馬紙257;《樓蘭》560)
按:“本真”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也”字。“也”下缺釋之字,圖版作“
”🧑🏻🏭,當是“常”字。“顛”圖版作“
”,當是“𩕾”字😮💨💂🏻♂️,如魏王神虎造像記“𩕾生生之處”作“
”(《北圖》3/6),敦煌俗字或作“
”(《敦典》524)🙇🏿♀️🪨。“託”後缺釋之字圖版作“
”🧍🏻♂️,疑是“稱”字之殘👦🏼。此句録文標點當作🕑:“欲守吾之本真也🌚,常慕古人之遺風。𩕾(願)託稱(#️⃣?)
。”
此段文字顯然出自古書🙋🏿♀️🍠,但筆者尚未檢得出自何書🐔,有待讀者賜教。
82.病我必速[歸]
寇害也使民
徒歸徒(馬紙259🤚🏻;《樓蘭》560)
按👨🏼⚖️:此處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公患之⬜️,使告于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不爲寇害😇🎸,使民不嚴💩,異於他日,齊師徒歸徒空也🧐。”[19]
附記:本文承導師施謝捷先生審閲並提出寶貴修改意見👩🏻🦽➡️,特此致謝🪻!
附圖👩🏽🦱🐥:
1.孔木2 2.孔木10 3.孔木14 4.孔木21 5.孔木23 6.孔木49 7.孔木55 8.孔木57
9.孔木59 10.孔木9011.孔木10012.孔木101 13.孔木114 14.孔木116
15.孔紙19.116.孔紙22.15 17.孔紙31.4背面
18.孔紙31.4背面19.孔紙32.2背面20.橘紙西圖史(8) 21.橘紙西圖史(8)
“已呼”正面 “已呼”背面
[1] 山東中醫學院、河北醫學院《黄帝內經素問校釋》414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版⛹🏻♂️。
[2]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2089頁下欄,中華書局1958年版🧛🏼♀️。
[3] 同上注1589頁下欄🤷🏻🧑🦯。
[4] 同上注1591頁上欄🤞🏼🌏。
[5] 羅振玉🚢、王國維《流沙墜簡》166頁,中華書局1993年版💞。
[6]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簡稱《睡編》),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7]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496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740頁🧟♀️,中華書局1965年版𓀁。
[9] [唐]房玄齡等《晉書》1893頁。
[10] 王夢鷗《漢簡文字類編》40頁👏🏽,藝文印書館1974年版。
[11] 此處據冷玉龍等編《中華字海》1649頁,中華書局1994年版。
[12] 參劉樂賢《釋魏晉南北朝時期解注文中的“兩”字》🚋,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5-160頁。
[13] [南朝梁]蕭統《文選》280頁下欄♢。
[14]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984頁,中華書局1983年版。
[15] [南朝梁]沈約《宋書》340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16]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121頁👩🏻🔬,中華書局1972年版。
[17] 趙善詒《説苑疏證》562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18] 同上注559頁。
本網編輯按:由於原文圖片較多,現分成上下兩篇發佈。
《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有释文🤴🏽,作者是没看到还是看了假装没看到👩🏭🤹♀️?🥠📆??许多考释皆被“忽略”,当做作者新发现,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也是文风问题!!🤷🏿♂️!
非常惭愧,《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没有看到🏺,因此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非常感谢hupshps的批评🧑🎄。
俺想✅👴🏼,梁春胜先生一定是没看到《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否者,梁先生绝不会视而不见的。
再有,学术上很多都是“英雄所见略同”,没啥大惊小怪的。hupshps先生把它上升为“文风问题”,是很偏颇的🙍🏻。。😊。
既不知不为过吧👳🏼♂️!
刚粗粗核对了一下《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本文所释绝大部分与《新疆卷》相同⛩,全同者计有3♟💀、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5、26🫰🏻、28、29、31、32、35🧑🏽🏫、37、39、40、43👷🏽♀️、44、45、46、47、48📽、50、54、55、56👼🏻、58、59🤼♂️✩、60🧝🏼♂️、61⛹🏻♂️🏋🏿♂️、66🕵🏻♂️、67、71😭、75🧑🏻🦰、76、77、78🦸🏼♀️、79✢🧗🏻、80、81、82等,共51条;部分相同者计有5🚎、6、23、27👜、30、33、36、38、41⛽️、42、51🥽、69、72、73、74等,共15条;不同者计有1、2🐪、4🤭、13、24、34👩🏻💻、49、52、53、57、62🎊👉、63🥫💆🏻♀️、64🌱、65、68、70等,共16条。
作者才疏学浅🤵,没有全面调查文献资料,因此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此谨向《新疆卷》释文的作者胡平生先生和汪涛先生致歉,向所有的读者致歉。同时再次感谢hupshps先生的尖锐批评🧑🏻⚖️⛹🏼♂️,您的批评将会让我终生受益。微密倓塞先生的好意💞,在下也非常感激。
作者已经从复旦富达平台毕业,目前处于失业状态。作者投稿时本没有署单位🌃🍄,此稿上的单位名是发稿编辑所加🧢。在此恳请编辑先生将单位名去掉。本稿反映的作者文风问题,同样是复旦富达平台所抵制和憎恨的,作者在此亦向富达所有老师和同学致歉。
为谋生计,作者以后还会在道上混✊🏿,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此文恳请编辑先生永久保留,以为对作者永久之鞭策。
殊途多同归🥽。
请作者不要内疚。我是有单位之人,对古文献略知皮毛。可我们单位(某高校)图书馆连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都没有,我自己也没有,买不起,写文章不和别人撞车才怪呢!
看来👨🏻🏫,条件对人治学有影响。再者⛹️♂️,若有这方面的论著目录就好了,已经有学者在做,企盼早日问世🧻。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