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家棟🥋:《敦煌文獻詞語辨釋》一文辨正
    在 2009/11/22 12:50:47 发布

    《敦煌文献词语辨释》一文辨正

     

    赵家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辨正了《辨释》一文中“心点点”🫓👨🏿‍🎨、“剸缚”、“该论/口该”及“抛敲/抛直/抛抶”四则释义👳‍♀️。

    关键词🐊👩‍⚖️:敦煌文献✹;释义;辨正


     

    何剑丽、黄大祥二位先生在《敦煌文献词语辨释》(以下简称《辨释)一文(《宁夏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中辨释了九则语词🟢,其在语词考辨释义上不乏精当之论,如对“谈许”、“当情/辟情”等语词的辨释。但笔者在研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辨释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笔者不揣浅陋,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试作辨正四则于此,请作者二君及大方之家斫之不吝👩‍👧。

    1.心点点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三)》:“请佛坐禅心点点👰‍♂️,圣贤息念坐澄澄👭🏻。”(733·11

    辨正:《辨释》认为“‘心点点’当为‘心展展’,意思是说禅定中内心舒展平和🏂🏻。‘展’本有舒展义🧝🏿‍♀️。‘点’借作‘展’,于变文中多有所见😌。”《辨释》释义可以顺通文义,‘點’借作‘展’语音上也能说的通,但是文献中未见“展展”有此义🛖,文献中“展展”词义只有(1)形容车行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薛综注:“隐隐展展,重车声也。”(2)蜷曲貌。《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见了🚕,背膝展展,两股不摇而自颤。” 故《辨释》的解释文献证据不足🗣,在训诂学及汉语词汇史学理论上都不能确论。

    我们认为“点点”与“澄澄”相对为文,“点点”亦与“澄澄”义近👉🏻。此处“点点”应为“湛湛”之借。“湛湛”常与“澄澄”相对🧑🏻‍🔬,南宋智昭编次《人天眼目》卷三“要诀(山堂淳)”👩🏻‍🦼👷🏽‍♀️:“湛湛一壶风月👵🏽,坐彻威音那畔。澄澄满目烟光,不萌枝上花开。”(48/320c“湛湛”也可与“澄澄”连用☝️,南宋了悟等编《密庵和尚语录》卷一🤒:“有祖已来,未尝容易以禅道佛法✝️。指示学者🎽,谓之学道快捷方式𓀗。只要当人去却今时,向父母未生已前🤳🩹,混沌未分之际,直截担荷。如龙得水🫷🏻,似虎靠山。一切处澄澄湛湛➙,一切处生杀自由,一切处自能生风起草。”(47/980a)这里“一切处澄澄湛湛”正是就学“禅道佛法”而言,与讲经文“请佛坐禅心点点🐖👩‍🍼,圣贤息念坐澄澄”所指相类。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四⛹️‍♀️:“遍界全彰胜相,纤洪长短。黑白方圆📮,一一绝罗笼,处处无回互🌹,澄澄湛湛💪🏻,密密堂堂。”(47/732c)又卷十五:“但于一切时令长在,勿使走作😝。湛湛澄澄🖖🏿,吞烁群象。”(47/784a)湛🙎🏻‍♂️,《广韵》上声豏韵 “徒减切”,定母。点,《广韵》上声忝韵“多忝切”‼️,端母。忝韵和豏韵皆为咸摄,端定皆为舌头音😆,唯有清浊之别。定母与仄声韵相拼清化为不送气的清音则为端母。“湛”有澄清貌之义☝🏻🧑‍💻。《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李周翰注😲:“湛💇🏽‍♀️,澄👨‍👩‍👧‍👧。”唐王揆《长沙六快》诗🏄🏿‍♀️:“衡峰排古清,湘水湛寒绿。”“湛湛”亦表清明澄澈貌🫸🏻。《艺文类聚》卷八引晋庾肃之《水赞》:“湛湛涵绿🍗,清澜澄濬。”南朝梁江淹《清思》诗之三:“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湛湛青天则俺识,三十六丈零七尺。也喻指人的精神的清爽空明,《楚辞·九辩》:“乘精氣之摶摶兮💁🏼‍♀️🤭,鹜诸神之湛湛🏂🏻。”“心湛湛”🪺,佛典中亦有用例,如隋灌顶撰《观心论疏》卷四:“次复思惟,若心定有,即是常见。若心定无,即是断见,即计心亦有亦无,即发一品定心湛湛🫅🏽。亦有亦无见心明净,即谓为道因。”(46/613a)又:“复次如上检责求心不得,即发一重空解。定心湛湛空见逾明🦧,尚不见心。岂有百界千如者乎?”(46/612c于此则文意允洽🍡🙍🏿,且文献有证,于训诂音韵及汉语词汇理论皆准🔥。

    2.剸缚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头承仕翁,一伴又剸缚男女。” (974·1

    辨正:《辨释》否定了黄征、张涌泉在《敦煌变文校注》的说释,认为“剸缚”是同义复合成词 ,即为“抱持养育 ”之义😍。[1]并在考释过程中结合前文所述“堂前翁婆伯叔 ,日日祗承;怀抱吱騃小孩儿 ,又朝朝抬举⚃。一头洗濯秽污 ,一伴又喂饲女男”指出与“一头承仕翁 □,一伴又剸缚男女”相应☀️。甚是。然作者认为“剸缚”是同义复合成词 ,即为“抱持养育 ”之义🧑🏿‍🍳。虽然作者引证了字典韵书及河西方言来对“剸缚”的“剸”、“缚”分别考释🚀,但是其考释有望文生义之嫌,《说文》:“搏 ,索持也👨🏿。”和《集韵》♈️:“搏,圜也 ,谓以手圜之。”之训以及元稹的诗句并不能说明“搏”,本有“抱持”之义。且作者并没有举出可以释为“抱持”义的“剸”、“缚”的文献用例,更谈不上“剸缚”连用的其他有此义的文献用例🫷。从训诂原理和汉语词汇史的现象来看🫲🏻,这样的考辨是存在危险的👳。我们认为“ 剸缚”应为“慱慱”,为“忧劳🙅🏽🕜,操心”义,前文“祗承”、“承仕”是就侍候长辈而言,下文“剸缚”是指忧劳操心儿女来说,文意照应周备。“剸”与“慱”音同,“缚”当为“縳”字,敦煌写本和其他古籍抄本、刻本及碑碣文献中“尃 ”和“專”常混用不別。“專”俗写作“専”,“専”又与“尃”形近👔,故常相通相混🧃。详参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第四章“古籍文字相通、相混述例”之“‘尃’和‘専’二字相混例”。[2]“縳”与“慱”皆为从專得声🏃,音也相近🥷🏻。要之,“剸缚”可读为“慱慱”,“剸缚”是其音借俗写⛪️。“慱慱”,为“忧劳,操心”义,文献中不乏用例🦺,有的指“忧劳🏄🏿‍♀️,操心”的情貌🧕🏻,《诗·桧风·素冠》🚣🏼: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劳心慱慱兮。”毛传:“慱慱,忧劳也👨🏻‍🦰。”《尔雅·释训》:“慱慱,憂也✅。”“慱慱”又作“团团”与“摶摶”,李富孙《诗经异文释》卷六:“劳心慱慱兮。考文古本作团团🙅🏽‍♀️。”又同卷🛥:“《文选·思玄赋》注引作摶摶。”汉张衡《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从语源学上来说,“慱慱”🧙、“团团”与“摶摶”皆得义于声符專。“專”是指纺專,《说文·寸部》:“專,纺專。”徐锴系传🧑🏽‍🎨:“專,今络丝之塼🧛🏿。”“專”为本字🛥,塼🏄🏿‍♀️、团、摶👰🏻‍♀️👼🏻、慱🌉、縳皆为其孳乳同源字👚。络丝之塼是陶器😆,故專加土作塼,用塼络丝的动作则加糸作縳➔,泛化行为突出手的作用则作摶💗,体现围绕的特点则加囗作團🔤,由络丝喻之指憂思團結不解则加心作慱🫳➙,引申则有“忧劳,操心”义。这样释义既故训有证,语源脉络清楚🙍‍♀️,又符合汉语写本俗字及汉语词汇史的特点,更者,验之文意,甚为允洽🧑🏼‍🎤。且我们现代汉语还经常听到中青年夫妇“上要侍奉公婆👨🏽‍🎤🙇🏽‍♀️,下要操心儿女”之叹。

    3.该论 口该

    S.4374)《从良书(样式)》🚵🏼‍♀️🧏:“任从所适🧛🏻,更不该论。后辈子孙 ,亦无阑悋。”P.417《出卖口分地契残片 》:“当房兄弟及别人囗囗扰该论来者 ,一仰囗儿并伴觅上好地充替💓👩🏿‍💼。”S.343V《放良书(样式)二建》🙆‍♀️:“后有子孙兼及诸亲,更莫口该 ,一任从良⚆。”

     辨正🤌🏼:《辨释》认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以下简称《释录》)所录上三例中的“该论”👨🏽‍🔧、“口该”义同S.3877(5-6)V《唐天复九年(公元909年)安力子卖地契》®️:“中间若亲姻兄弟及别人诤论上件地者,一仰口承人 ……祗当,不干买人之事。”中的“诤论”🧑🏼‍🦱,甚是🤷‍♀️。但是作者据《集韵》引《说文》训:“该🤥,军中约也。”来持论💇🏼‍♀️,则说理无据,无论从故训材料🦩,以及词义引申的角度都不能得出“该”可以有“争论”义,且除此则文献中未见其他用例🧛🏻,就汉语词汇史来说也说不通🕳🫸🏼。我们认为作者其实是惑于《释录》录文的字形,核对敦煌相应的原卷子可知,“该论/口该”之“该”原字形作“”,而《释录》误录为“该”。此外P.3501V《后周显德五年押衙安员进等牒》🫔:“又恐后时员奴🧑🏻‍🏫、员集论🟩,伏乞令公鸿造♟,高悬志镜🏇,鉴照贫流,特赐判凭,伏请处分🥨。”《释录》也误录为“该”🧘🏽‍♀️。在敦煌文书中汉字构件“亥”、“彦”常都写作“”形🏍,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已有论列。[3]

    古籍中也常见二构件相混作“”🎨。[4]详参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第四章“古籍文字相通、相混述例”之“‘亥’、‘彦’不别例”。录文当根据具体句意定夺。如 P.2625《敦煌名族志残卷》:“幹长[]嗣业🤟🏿,自天聪明,博经史👶🏿。”此“”当为“该”字,文献中常见“博该”一词🤽🏻‍♂️,例多不举。就《辨释》所举文书中“论”👨‍🦯、“口”当录文为“谚论”、“口谚 ”。“谚”有“争讼🪧、争论”义,正字应作“喭”,口部言部作为汉字构件常可互换,如“喧哗”又作“諠譁”、“噪” 又作“譟”🧗🏿。“喭”也用作“谚”😦,唐慧皎《高僧传》卷四《于法开》:“故东山喭云:‘深量,开思,林谈📲,识记🦒。’ ”此处“喭云”当指“谚语云”🥮。《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何晏注引郑注曰:“子路之行,失于畔喭。”邢昺疏:“旧注作‘喭’,《字书》👰🏽‍♀️:‘喭,失容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喭失于礼容也。”宋吴淑《事类赋·雷赋》注引《论衡》曰:“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亲涉卫难,结缨而死,孔子每闻雷鸣,则富达恻怛。”可知子路好勇争论乃天性使然,昧“喭喭”为力争之貌🧚🏼‍♂️,《易林·家人》:“喭喭谔谔,虎豹相齚,惧畏悚息🚶🏻‍♀️,终无难恶。 ”又有“喭餅”俗典🦹🏽‍♂️🚹,李匡议《资暇集·石鏊饼》🧑🏼‍🤝‍🧑🏼:“石鏊饼本曰喭餅,同州人好相喭👱🏿‍♂️,将投公状,必怀此而去🧑🏽‍🦰👩🏽‍🏫,用备狴牢之粮📜🦽。”“相喭”就是互相争讼。

    “喭”又与“詽”通,《说文·言部》“詽,诤语詽詽也🎦。”《玉篇·言部》🙉:“詽,讼也。”《广韵·山韵》🥩🔁:“詽,争也。”《集韵·山韵》:“詽,诤语也。 ”又作“研研”,《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蒙逊闻刘裕灭姚泓,怒甚。门下校郎刘祥言事蒙逊,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又作“”🫓,P.2653《燕子赋》:“当时劝谏,拗戾不相用语🤳。”就语源来说,喭、詽、🔜、研同源🚿,都得义于“齴”,“齴”本为露齿貌🧑🏻‍🚀,汉语中有一批表露齿或齿不正的词引申有“争斗💂🏿‍♂️👈、争吵”义,如“崖柴”形容张口欲咬人之状👄。《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皆伏誅,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故于时谤书☛,谓‘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而谧尤甚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長蛇晈晈三曾黑,大鸟崖柴兩翅青🌔。”并且引申有“争斗貌”后词形通常都加口字符🍜,“崖柴”又写作“啀喍”🧏🏿‍♀️。唐寒山《诗》之五八:“我見百十狗,个个毛鬇鬡……投之一块骨🥥,相與啀喍争。”故“ ”与“齴”也相通🍅👨🏽‍🍳,字也作“龂”或“齞”,《集韵·弥韵》:“齞 😝,齿露也。或从开🏌🏻。”《古文苑·王延寿<王孙赋>》:“齿崖崖以齴齴🚣🏻。”章樵注:“齴,露齿貌🏞⛽️。”又作 “龂龂”指争辩貌。《史记·鲁周公世家论》:“甚矣魯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龂龂如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盖幼者患苦长者🌅,长者忿愧自守,故龂龂争辞,所以为道衰也。”唐刘禹锡《辩易九六论》:“然犹贵听而贱视,龂龂然莫可更也。”又作“”,《韩非子·扬权》:“一栖两雄✊,其斗 。”王先慎集解:“,争斗貌🐼。”另关于“谚”有“争讼、争论”义,可参曾良先生《敦煌文献字义通释》“谚”词考释。[5]

    4.抛敲 抛直 抛抶 

    S.6452《癸未年樊再升雇工契》🧚🎱:“自雇已后 ,便须驱驱,不得抛敲功夫🔘。”又S.5583《某年雇工契》:“自雇已后 ,便须兢心造作 ,不得抛敲工夫💁🏽‍♀️。”

    辨正:《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认为“抛敲 ”就是“抛滌”、“抛敵”,即 “抛擿”😵‍💫、“抛掷 ”,“敲”乃“敵”字之误🚣🏼‍♂️。[6]甚是𓀅。核敦煌卷子“ 抛敲”作“抛”,“”为“敵”之俗字⚈。P.2011《王仁昫刋谬补缺切韵一·昔韵》:“掷⤵️,直炙反。投。古作擿🤸🏿‍♂️。”明焦竑《俗书刊误》卷一:“商🛻,俗作啇🏋🏿,非🌔。”又S.1897《后梁龙德四年张某甲雇工契》:“城内城外🍌,一般获(画)时造作,不得抛敵功夫。”此例中“抛敵”也作“抛”👨🏻‍🎤。S.799《隶古定尚书》👸🏼: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写本原卷“敵”正作“” 敦研125《大般涅槃经》◼️👨🏼‍🎨:凡是作者🙇🏼‍♀️,犹如城郭楼观却敵⛹🏽⏳。写本原卷“敵”正作“”,可知敦煌写本中“”👶、“”应该录文为“敵”。 [7]《碑别字》卷五:“,敵也。(齐李琮墓志铭)。”明陳士元《古俗字略》🖊:“敲😬,毃、敵並同(敲)。”《释录》因不明敦煌写本俗字误录为“敲”,然而《辨释》作者根据错误的字形来谈“抛敲”应是“抛却”,并持论“‘抛敲 ’之‘敲 ’乃‘却’一声之转。口语中‘抛却’之‘却’受‘抛’韵之影响,便自然转音为‘ 敲’,前后音节成为叠韵关系🉑。”这就难免错上加错了.其实“抛敵”与“抛却 ”是同义词,“抛敵”即为“抛擿”、“抛掷”,敵当为擿💄🏹、掷的音借字,擿、掷皆有“投弃”义🍑,《广雅·释诂三》: “擿,投也。”王念孙疏证:“擿即今掷也。《说文》👩🏽‍🚒:‘擿,投也。’《庄子·胠篋篇》‘齐人蹢子于宋’,《释文》云:‘蹢,投也。’擿、掷、蹢并通🌋🧑🏼‍🔧。”“却”有“除去、舍弃”义,后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六:“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如中教如中所说思念👩🏼‍🎨。随是行一日。为却恶除罪。”(456b/8)《太平广记》卷380引唐唐临《冥报记·王璹》:“汝被搭耳,耳当聋,吾为汝却其中物🪲。”“抛敵”⚡️、“抛掷”、“抛擿”👼🏼、“抛却”皆为同义复词🪙🤙🏽。至于P.3441V《康富子雇工契》: “一定以后 ,比年限满 ,中间不得抛直🔝。”又“若有抛直五日已外 ,便算日克物🏃🏻‍♀️🙅‍♂️。”中的“抛直”应作“抛置”🦵🏼➿,“置”有“舍弃”义常见,“抛直/抛置”也为同义复词。又作“抱置”🧑🏿‍🏫📄,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事为篇”之“抱”字条已有考释。北图生字25《甲戌年窦跛蹄雇工契》:“若作儿手上使用笼具镰刀铧钩锹钁袋器什物等,畔上抛抶打损 ,裴在作儿身上♚。”中“抛抶”之“抶”当为“擿”音借字,失与適音近👩🏻‍🌾,声符简化则为“抶”。又倒文为“抛”🙋🏼‍♂️🤵🏽,S.6551《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袈裟到拽方裙破,锡杖抛帽子偏。”“即为“🆕,“也为“擿”音借🕵🏻‍♀️。详参曾良先生《敦煌文献字义通释》“抛”词条考释。[8]

    在辨正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在汉语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准确地识读文献,选择最好的善本,就敦煌文献来说🧑‍🦳🍤,从事研究一定要核对原有写卷,要对敦煌写卷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特别是做敦煌文献语言文字学研究。黄征、张涌泉二位先生在敦煌文献语言文字学研究上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丰富经验👩‍💼。黄征先生在《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要论》中提出了研究敦煌语言文字学十条必须注意的方面🦹🏻‍♂️,今迻录如下🕟,与作者二君及从事敦煌语言研究的诸贤共勉,即:1.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训诂学根底;2.必须具备俗语言文字材料的考证能力👨‍🏭;3.必须注意敦煌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互相证发;4.必须精通敦煌写本的书写、校勘符号系统;5.必须大量阅读敦煌写本原卷真迹资料🥷🏿;6.必须熟悉所涉敦煌文献的基本内容🎓;7.必须掌握敦煌文献资料的目录检索;8.必须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9.不得妄改敦煌卷子原文🚶‍♂️‍➡️;10.不得臆测文意随便发挥。[9]这些方面当为我们从事敦煌文献语言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原则,然《辨释》一文或多或少远离了上述原则。因此我们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特别是运用前人汉语俗字研究的成果,试着从传统训诂学、汉语音韵学以及汉语词汇学理论角度出发,对《辨释》中的几则词语考释作了以上辨正。

     

    参考文献:

    [1]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988.

    [2]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53-56.

    [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4.

    [4]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93-94.

    [5]  .敦煌文献字义通释[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72.

    [6]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432.

    [7]  .敦煌俗字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1.

    [8]  .敦煌文献字义通释[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28.

    [9]  .敦煌语言文字要论[A].敦煌语言文字研究[C].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 34.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之一。湘教通[2004]284

    这里变文用例选用现有较好的校注本《敦煌变文校注》,括号内“·”前后的数字分别为《校注》中页数和该页行数。下同。

    本文所引佛典均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册数和页数, a,b,c分别表示上中下栏👩🏿‍🔧。下同。

    点击下载word版⛹🏽‍♀️:

    0559《敦煌文献词语辨释》一文辨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9/11/22 12:51:49 评价道🚗☝️:第1楼

      本文首發於《寧夏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 春王正月 在 2010/5/20 21:18:15 评价道🌨:第4楼

      何氏那篇文章很无聊,要么讲错了,要么就是直接抄别人的。像“作祖”一条🔦🤙🏼,完全是抄《选注》嘛

    • 萧三余 在 2010/5/22 11:43:23 评价道▪️🏄🏼‍♂️:第5楼

      “點點”讀為憺憺”何如?說文》:“憺,安也。”《集韻》:“憺,恬也🕵🏿。”明·郭造卿《湣貞賦》:“雖憺憺以恬愉兮,自有瓊靡以為糧👊🏿🤙🏽。”明·沈朝煥《抱膝賦》🌺:“意條昶以憺憺兮🧑🏿‍🎨,俟回風而容與。”

      字或作“澹澹”,《廣韻》:“澹,恬靜。”《楚辭·九歎》⚂:“情澹澹其若淵🤰🏽。”王逸注:“澹澹,不動貌也🤸🏿‍♀️。”《董子·如天之為》:“天地之間🛀🏼,有隂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其澹澹也✌🏿。”《儀禮·士虞禮》鄭注🤸🏽‍♀️:“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39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