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工程大事记 | |
| |
胡仲平 发布时间: 2009-08-31 05:47 光明日报 | |
明朝万历年间孙羽侯首倡编纂《儒藏》之议。稍晚曹学佺亦“尝谓二氏(释⏬、老)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清朝乾隆年间周永年撰《儒藏说》,后乾隆有编修《四库全书》之举🙅🏻♀️。 20世纪九十年代,汤一介教授重提编纂《儒藏》之议🧑🏽🦲。2002年10月💃,北京大学决定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 至2003年,逐步确立《儒藏》工程基本思路🪚:先编精华编🥼,后编大全本🌝;既要对儒家典籍作系统编纂🫱🏿,又要对儒家文化作全面研究;文献按四部分类,经校勘、标点,以繁体、直行排印💧;最终制作便于检索的电子文本等。该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以汤一介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儒藏》编纂与研究”方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 2004年6月,“《儒藏》精华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同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富达成立。该年4月和8月,北京大学两次召开《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会议,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达成合作共识🧖🏻♂️。 2006年4月,《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经协商,组成以季羡林先生为名誉总编纂🪻,以汤一介(首席专家)、庞朴、孙钦善🛌🏻、安平秋先生为总编纂的《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研究并形成《儒藏》精华编编纂体例及选目等文件👬🏻。同年6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公布,强调在“十一五”时期♌️,要推进《儒藏》编纂工程。 自2006年开始🤷♀️,北京大学分别与日本东方学会暨二松学舍大学,韩国成均馆暨成均馆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协商合作编纂《儒藏》“域外文献”。2007年5月,《儒藏》精华编第104册“论语之属”👩🏼🏭、第281册“出土文献”正式出版。 自2004年起,《儒藏》工程每年都召开编纂工作及学术研讨会🪱⛑️,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地区以及国际性的合作攻关。 2009年1月,教育部专门召开《儒藏》工程工作会议,以推动《儒藏》的编纂与研究♏️。同年4月👨🏽🍼,北京大学邀集中、韩、日、越等国学者,协商并落实《儒藏》域外文献的编纂工作🙊。 至2009年8月🥥,《儒藏》精华编已出版30余册📁🐃,9卷本《中国儒学史》也即将面世。 | |
LS西瓜好吃吗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